杜雨露聽到了張超自稱受到了隋煬帝的大恩,這個哪怕是杜雨露也都無法反駁,因為如果按張超這個說法也是說得通的。張超得到了隋煬帝的大恩,隋煬帝開創了科舉製度,讓他能夠有了走上官員這個統治階級的道路reads();。如果在隋煬帝沒有死多久也就馬上翻臉,開始唾罵隋煬帝,這個何嚐不是忘本呢?作為一個官員,那如果忘本了,這個可是中國傳統道德裏麵非常不能夠容忍的。所以張超以不能忘本,不予品評隋煬帝,那這樣也是說得通的,沒有人能說他什麽。反而有不少書呆子還會稱讚他品德好,而杜雨露可真的是無奈。
“張主事,既然你已經為官,那也就是朝廷官吏,你以為如何為官?在你心裏,什麽樣的人,才是一個好官?希望你能夠跟我說實話,而不是那些虛的。”杜雨露問道。
張超反問:“那杜小姐,你認為什麽樣的官,才是好官呢?”
“我認為的好官,那是盡忠職守,能上輔佐皇上,下能夠統領百姓,安撫黎民。能夠為百姓做主,統領百姓讓他們走向正道。”杜雨露說道。
張超搖了搖頭,說:“我不認為是如此!”
“哦?張主事,你認為的好官是什麽?”杜雨露問道。
張超迴答:“為百姓服務,那才是好官!”
“什麽?為百姓服務?”杜雨露驚訝道。
張超這話讓杜雨露真的是驚詫無比,因為張超的話居然是說是為百姓服務,這個對於古代人來說那絕對是非常新鮮的說法。因為在古代人眼裏麵,官員都是高高在上統治百姓的,官員都是幫助皇帝統治百姓,屬於掌權者。而天下都是皇家的,官員隻是負責輔佐皇帝而已。如果張超說為皇帝服務,那這個肯定是沒有問題,因為杜雨露也都認為官員其實很大程度都是皇帝的家仆。要知道丞相這個官職的名稱,當年是來自於“丞”和“相”兩個職位,而丞相這兩個職位都是負責諸侯王家事的人,其實也都是諸侯王的家仆。在這裏麵的意思非常明顯,那也就是代表了官員是皇帝家仆而已。
而在這個家天下的時代,任何官員某種意義上都是皇帝的家仆而已,這樣才能體現出官員對於皇帝的忠誠。可是到了張超這裏,官員居然應該是為百姓服務的,而不是為什麽皇帝服務,這個讓杜雨露非常意外。而杜雨露深刻懷疑,張超這話傳出去會不會被一些什麽想要拍皇帝馬屁的人給罵死了,好像他對於皇帝不忠誠一樣。不過,張超好像並不在意。
“官員是什麽,自己不從事生產,而是享受著百姓的供奉,那這樣不應該為百姓做一些事情嗎?難道,享受了百姓的供奉,不應該為百姓謀福嗎?”張超問道。
可是杜雨露卻問:“百姓供奉朝廷官吏,供奉貴族,不是應該的嗎?理所應當的啊!”
“那百姓為什麽要供奉官吏?你能夠說出一個必然的理由嗎?百姓憑什麽要這麽拿出自己的東西來供奉官吏,官吏憑什麽心安理得的享受百姓供奉?”張超問道。
“這個……”
杜雨露也都說不出什麽了,因為好像還真的猶如張超所說,官吏沒有什麽理由心安理得的享受百姓的供奉。過去她根本沒有這麽想,或者根本不敢想。她的身份絕對不一般,應該是某個家族的女兒,甚至這些家族都是世代為官。而他們享受了百姓的供奉,他們好像也都覺得理所當然了。他們好像是認為百姓供奉官吏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去想為什麽要這樣,或者是根本沒有這麽想過,還有他們也都不願意這麽想。
可是現在張超絲毫不客氣的說出了這個問題,那也就是百姓其實沒有理由無條件的供養這些官員。而哪怕百姓自己也都認為自己應該交稅供養官員,可是實際上卻站不住腳的,因為憑什麽官吏可以毫無條件的接受百姓的供養,這個也都沒有道理啊reads();!
“朝廷官吏是百姓的父母,是父母官,難道百姓不應該供養父母嗎?”杜雨露突然說道。
張超反問;“父母官,那官吏合唱給過百姓一口吃的,合唱給過百姓生存的條件?父母,是有生養之責任。朝廷官吏既沒有生育百姓,也都沒有養活百姓,而一切都是百姓自己勞動養活自己的,所以官吏憑什麽自稱百姓父母呢?”
“這個……”杜雨露再次無話可說了。
杜雨露這才感覺自己多麽的“無知”,居然被張超反駁得如此站不住腳,而她好像說什麽都是沒有道理的。她使勁想要找出一個百姓供養官吏合理合法的理由,可是結果她居然沒有找到任何一個能夠證明自己說法的理由,因為不論什麽理由都是有問題的。百姓好像並沒有義務要供養這個官員和貴族,而他們一直也都沒有這麽想過,所以現在杜雨露不知道應該怎麽解釋。
“那你說說,如果這樣百姓繳納稅賦,就不應該嗎?”杜雨露問道。
而張超迴答;“百姓繳納稅負,那是應該的。因為他們這些稅賦,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不是讓那些官吏揮霍的。百姓需要一個安寧的環境,不被外族來欺辱,那自然要組建軍隊來保護他們的安穩,這個也就是他們供養軍隊的理由。而他們需要保證自己的合法財富不受到侵犯,所以他們也就供養了司法官吏來進行裁決,能夠通過法律和執行法律的官吏來進行維護他們的合法財富,這個也就是他們供養司法官吏的根本。”
“而百姓需要能夠更好的生活,能夠更好的生產,所以他們才會養了一群不事生產的人來讓他們更加好的生產。這個也就是所謂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因為官員要能夠更好的為百姓服務,讓他們能夠生產出更多的糧食,讓百姓生活更好。這樣才是官吏存在的價值,不然如果都是一群隻顧著吃喝的酒囊飯袋,那要來何用?如果官吏有一天忘記了他們的職責,那百姓也就會自己換一個能夠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人。”張超說道。
“你——,你難道不知道,你說這話要得罪很多人嗎?甚至,如果扣給你一個密謀造反也都可能啊!”杜雨露馬上驚唿。
張超無所謂的說:“我這個是在表述一個事實,那也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年劉漢末年,雖然劉漢最後亡國於各路諸侯,可是實際上從他們黃巾造反開始,也就注定了這一切。而黃巾不造反,那局勢也都不會糜爛到這個地步。而黃巾之所以造反,其實何嚐不是皇帝和當時的朝廷百官不體恤百姓,結果讓百姓無法生存,然後才能夠反叛嗎?如果能夠讓百姓有一條生路,那他們會造反嗎?”
“而前隋,其實何嚐不會如此呢?前隋三征高麗,還有修建大運河,雖然動機沒有錯,可是實際上卻濫用民力,最後才逼迫天下各路諸侯一起造反,這才給了我大唐機會啊!假如,沒有各路諸侯的造反,那怎麽可能能夠有我大唐家建立的機會,這個你也不能夠否認吧?”
“所以,不要小看百姓的力量,雖然他們看起來一無所有,可是他們一旦爆發起來了之後那絕對是一股能夠改天換地的力量。而朝廷官吏的每一衣,每一食都是來源於百姓,而這些都是民脂民膏,難道不應該為百姓多做一些嗎?如果沒有這些民脂民膏,那官吏們吃什麽?一邊吃著百姓的供養,可是卻一邊淩虐百姓,這個是什麽玩意!所以如果不能夠為百姓服務的官吏,那也就是有愧於衣食父母的供養,有愧於百姓的信任。而如果大家都這麽做,那百姓也就會用他們自己的辦法,來告訴官吏他們不是那麽容易被人欺負的。而這個,往往也就是改朝換代的開始!”
聽了張超的話,杜雨露心裏麵不由得開始真正的認真思考官員的存在的意義reads();。百姓供養了官員,那其實也就是為了能夠讓官員帶領百姓能夠更好的生產,而絕不是讓他們作威作福能在百姓頭上撒野的。而且,自古以來哪怕是那些官員也都不會能夠把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合法化,這個也都不符合孔聖人的思想。所以聽到了張超這話,杜雨露也都感覺有幾分正確。
可是她從小到大的思維不是一時能夠改變的,杜雨露也都不知道應該怎麽說了。杜雨露也都不知道應該怎麽麵對張超的話,因為有不少朝代亡國也都是起源於農民起義,王莽篡漢之後的所謂新朝的亡國,最開始也都是起源於各路農民起義。然後從黃巾起義,到後來現在的隋朝,不都是如此嗎?如果沒有這些農民起義,那怎麽可能讓那些有誌於天下霸權的梟雄會有機會呢?所以,一切都是起源於農民起義,如果這些農民不起義,那恐怕也都不會造成天下局勢的惡化。
“而百姓供養官員,甚至是皇帝,他們都是希望官員甚至是皇帝能夠為百姓做事,而不是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如果官員甚至皇帝忘了他們的職責,那最後百姓也都會拋棄他們。百姓為水,君王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不要怨恨百姓造反,那是因為你們自己沒有做好。凡是你給他們一條生路,那他們也都不會願意造反。而百姓不造反,那那些哪怕有誌於天下的梟雄,也都不會有任何機會。所以,最好還是要做好最根基的東西,而不是想著殺戮百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是自己逼迫百姓不怕死,那你還想要通過殺戮而讓百姓畏懼,這個根本也就是在本末倒置了嗎?”張超說道。
張超很快也就離開了,而杜雨露離開了原地。而不遠處,杜雨露來到了那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麵前。
“秦王!”杜雨露主動行禮說道。
而這個男人,也就是李世民,他剛才一直在旁邊聽。
“他這番話,不是說給你的,而是說給孤王的!”李世民說道。
“哦?他發現秦王你了?”杜雨露感覺驚訝。
而李世民也都感覺意外,因為他身上穿著的都是普通百姓的衣服,而李世民並不認為張超能認出他來。因為當時雖然他們曾經都在太極殿裏麵見過麵,可是那麽他們的距離很遠的。李世民是站在最前麵的那個行列,而張超是在偏向後麵的位置。而太極殿裏麵足足數百人,張超不餓可能能專門出來李世民。而且李世民也都沒有迴頭和張超照過麵,所以李世民認為張超並不能夠認出他來。
而李世民並不知道,哪怕他穿著普通人的衣服,可是他的皮膚偏白,明顯不是普通百姓的樣子。所以張超可以肯定李世民不是普通百姓,至於所以什麽人,張超自然也都大概猜測得出來。因為能夠讓杜雨露這種身份的女人來試探張超的,那絕對不是普通人,絕對是高級官員。
可高級官員絕大多數都是最少四五十歲,甚至年齡更大的人。可是這個李世民年齡不大,身份卻很高,那除非隻能怪是皇族了。可是目前皇族裏麵能有多少人,除了李建成也就是李世民,沒有別的可能。隻要用排除法也就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了,所以他認為這個人不是李建成也就是李世民,而張超認為他更偏向於李世民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杜雨露姓杜,李建成身邊沒有一個姓杜的高官,自然不會有一個姓杜的官員親屬了。
“雨露,這個張超可是坑了令尊一把啊,你不恨他嗎?”李世民問道。
杜雨露搖搖頭說:“他是一個真正的官員,一個真正為民的官員。不過,他是有著一顆為民的心,可是卻也都有著一定的手段。”
“也許吧!”李世民說道。
“張主事,既然你已經為官,那也就是朝廷官吏,你以為如何為官?在你心裏,什麽樣的人,才是一個好官?希望你能夠跟我說實話,而不是那些虛的。”杜雨露問道。
張超反問:“那杜小姐,你認為什麽樣的官,才是好官呢?”
“我認為的好官,那是盡忠職守,能上輔佐皇上,下能夠統領百姓,安撫黎民。能夠為百姓做主,統領百姓讓他們走向正道。”杜雨露說道。
張超搖了搖頭,說:“我不認為是如此!”
“哦?張主事,你認為的好官是什麽?”杜雨露問道。
張超迴答:“為百姓服務,那才是好官!”
“什麽?為百姓服務?”杜雨露驚訝道。
張超這話讓杜雨露真的是驚詫無比,因為張超的話居然是說是為百姓服務,這個對於古代人來說那絕對是非常新鮮的說法。因為在古代人眼裏麵,官員都是高高在上統治百姓的,官員都是幫助皇帝統治百姓,屬於掌權者。而天下都是皇家的,官員隻是負責輔佐皇帝而已。如果張超說為皇帝服務,那這個肯定是沒有問題,因為杜雨露也都認為官員其實很大程度都是皇帝的家仆。要知道丞相這個官職的名稱,當年是來自於“丞”和“相”兩個職位,而丞相這兩個職位都是負責諸侯王家事的人,其實也都是諸侯王的家仆。在這裏麵的意思非常明顯,那也就是代表了官員是皇帝家仆而已。
而在這個家天下的時代,任何官員某種意義上都是皇帝的家仆而已,這樣才能體現出官員對於皇帝的忠誠。可是到了張超這裏,官員居然應該是為百姓服務的,而不是為什麽皇帝服務,這個讓杜雨露非常意外。而杜雨露深刻懷疑,張超這話傳出去會不會被一些什麽想要拍皇帝馬屁的人給罵死了,好像他對於皇帝不忠誠一樣。不過,張超好像並不在意。
“官員是什麽,自己不從事生產,而是享受著百姓的供奉,那這樣不應該為百姓做一些事情嗎?難道,享受了百姓的供奉,不應該為百姓謀福嗎?”張超問道。
可是杜雨露卻問:“百姓供奉朝廷官吏,供奉貴族,不是應該的嗎?理所應當的啊!”
“那百姓為什麽要供奉官吏?你能夠說出一個必然的理由嗎?百姓憑什麽要這麽拿出自己的東西來供奉官吏,官吏憑什麽心安理得的享受百姓供奉?”張超問道。
“這個……”
杜雨露也都說不出什麽了,因為好像還真的猶如張超所說,官吏沒有什麽理由心安理得的享受百姓的供奉。過去她根本沒有這麽想,或者根本不敢想。她的身份絕對不一般,應該是某個家族的女兒,甚至這些家族都是世代為官。而他們享受了百姓的供奉,他們好像也都覺得理所當然了。他們好像是認為百姓供奉官吏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去想為什麽要這樣,或者是根本沒有這麽想過,還有他們也都不願意這麽想。
可是現在張超絲毫不客氣的說出了這個問題,那也就是百姓其實沒有理由無條件的供養這些官員。而哪怕百姓自己也都認為自己應該交稅供養官員,可是實際上卻站不住腳的,因為憑什麽官吏可以毫無條件的接受百姓的供養,這個也都沒有道理啊reads();!
“朝廷官吏是百姓的父母,是父母官,難道百姓不應該供養父母嗎?”杜雨露突然說道。
張超反問;“父母官,那官吏合唱給過百姓一口吃的,合唱給過百姓生存的條件?父母,是有生養之責任。朝廷官吏既沒有生育百姓,也都沒有養活百姓,而一切都是百姓自己勞動養活自己的,所以官吏憑什麽自稱百姓父母呢?”
“這個……”杜雨露再次無話可說了。
杜雨露這才感覺自己多麽的“無知”,居然被張超反駁得如此站不住腳,而她好像說什麽都是沒有道理的。她使勁想要找出一個百姓供養官吏合理合法的理由,可是結果她居然沒有找到任何一個能夠證明自己說法的理由,因為不論什麽理由都是有問題的。百姓好像並沒有義務要供養這個官員和貴族,而他們一直也都沒有這麽想過,所以現在杜雨露不知道應該怎麽解釋。
“那你說說,如果這樣百姓繳納稅賦,就不應該嗎?”杜雨露問道。
而張超迴答;“百姓繳納稅負,那是應該的。因為他們這些稅賦,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不是讓那些官吏揮霍的。百姓需要一個安寧的環境,不被外族來欺辱,那自然要組建軍隊來保護他們的安穩,這個也就是他們供養軍隊的理由。而他們需要保證自己的合法財富不受到侵犯,所以他們也就供養了司法官吏來進行裁決,能夠通過法律和執行法律的官吏來進行維護他們的合法財富,這個也就是他們供養司法官吏的根本。”
“而百姓需要能夠更好的生活,能夠更好的生產,所以他們才會養了一群不事生產的人來讓他們更加好的生產。這個也就是所謂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因為官員要能夠更好的為百姓服務,讓他們能夠生產出更多的糧食,讓百姓生活更好。這樣才是官吏存在的價值,不然如果都是一群隻顧著吃喝的酒囊飯袋,那要來何用?如果官吏有一天忘記了他們的職責,那百姓也就會自己換一個能夠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人。”張超說道。
“你——,你難道不知道,你說這話要得罪很多人嗎?甚至,如果扣給你一個密謀造反也都可能啊!”杜雨露馬上驚唿。
張超無所謂的說:“我這個是在表述一個事實,那也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年劉漢末年,雖然劉漢最後亡國於各路諸侯,可是實際上從他們黃巾造反開始,也就注定了這一切。而黃巾不造反,那局勢也都不會糜爛到這個地步。而黃巾之所以造反,其實何嚐不是皇帝和當時的朝廷百官不體恤百姓,結果讓百姓無法生存,然後才能夠反叛嗎?如果能夠讓百姓有一條生路,那他們會造反嗎?”
“而前隋,其實何嚐不會如此呢?前隋三征高麗,還有修建大運河,雖然動機沒有錯,可是實際上卻濫用民力,最後才逼迫天下各路諸侯一起造反,這才給了我大唐機會啊!假如,沒有各路諸侯的造反,那怎麽可能能夠有我大唐家建立的機會,這個你也不能夠否認吧?”
“所以,不要小看百姓的力量,雖然他們看起來一無所有,可是他們一旦爆發起來了之後那絕對是一股能夠改天換地的力量。而朝廷官吏的每一衣,每一食都是來源於百姓,而這些都是民脂民膏,難道不應該為百姓多做一些嗎?如果沒有這些民脂民膏,那官吏們吃什麽?一邊吃著百姓的供養,可是卻一邊淩虐百姓,這個是什麽玩意!所以如果不能夠為百姓服務的官吏,那也就是有愧於衣食父母的供養,有愧於百姓的信任。而如果大家都這麽做,那百姓也就會用他們自己的辦法,來告訴官吏他們不是那麽容易被人欺負的。而這個,往往也就是改朝換代的開始!”
聽了張超的話,杜雨露心裏麵不由得開始真正的認真思考官員的存在的意義reads();。百姓供養了官員,那其實也就是為了能夠讓官員帶領百姓能夠更好的生產,而絕不是讓他們作威作福能在百姓頭上撒野的。而且,自古以來哪怕是那些官員也都不會能夠把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合法化,這個也都不符合孔聖人的思想。所以聽到了張超這話,杜雨露也都感覺有幾分正確。
可是她從小到大的思維不是一時能夠改變的,杜雨露也都不知道應該怎麽說了。杜雨露也都不知道應該怎麽麵對張超的話,因為有不少朝代亡國也都是起源於農民起義,王莽篡漢之後的所謂新朝的亡國,最開始也都是起源於各路農民起義。然後從黃巾起義,到後來現在的隋朝,不都是如此嗎?如果沒有這些農民起義,那怎麽可能讓那些有誌於天下霸權的梟雄會有機會呢?所以,一切都是起源於農民起義,如果這些農民不起義,那恐怕也都不會造成天下局勢的惡化。
“而百姓供養官員,甚至是皇帝,他們都是希望官員甚至是皇帝能夠為百姓做事,而不是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如果官員甚至皇帝忘了他們的職責,那最後百姓也都會拋棄他們。百姓為水,君王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不要怨恨百姓造反,那是因為你們自己沒有做好。凡是你給他們一條生路,那他們也都不會願意造反。而百姓不造反,那那些哪怕有誌於天下的梟雄,也都不會有任何機會。所以,最好還是要做好最根基的東西,而不是想著殺戮百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是自己逼迫百姓不怕死,那你還想要通過殺戮而讓百姓畏懼,這個根本也就是在本末倒置了嗎?”張超說道。
張超很快也就離開了,而杜雨露離開了原地。而不遠處,杜雨露來到了那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麵前。
“秦王!”杜雨露主動行禮說道。
而這個男人,也就是李世民,他剛才一直在旁邊聽。
“他這番話,不是說給你的,而是說給孤王的!”李世民說道。
“哦?他發現秦王你了?”杜雨露感覺驚訝。
而李世民也都感覺意外,因為他身上穿著的都是普通百姓的衣服,而李世民並不認為張超能認出他來。因為當時雖然他們曾經都在太極殿裏麵見過麵,可是那麽他們的距離很遠的。李世民是站在最前麵的那個行列,而張超是在偏向後麵的位置。而太極殿裏麵足足數百人,張超不餓可能能專門出來李世民。而且李世民也都沒有迴頭和張超照過麵,所以李世民認為張超並不能夠認出他來。
而李世民並不知道,哪怕他穿著普通人的衣服,可是他的皮膚偏白,明顯不是普通百姓的樣子。所以張超可以肯定李世民不是普通百姓,至於所以什麽人,張超自然也都大概猜測得出來。因為能夠讓杜雨露這種身份的女人來試探張超的,那絕對不是普通人,絕對是高級官員。
可高級官員絕大多數都是最少四五十歲,甚至年齡更大的人。可是這個李世民年齡不大,身份卻很高,那除非隻能怪是皇族了。可是目前皇族裏麵能有多少人,除了李建成也就是李世民,沒有別的可能。隻要用排除法也就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了,所以他認為這個人不是李建成也就是李世民,而張超認為他更偏向於李世民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杜雨露姓杜,李建成身邊沒有一個姓杜的高官,自然不會有一個姓杜的官員親屬了。
“雨露,這個張超可是坑了令尊一把啊,你不恨他嗎?”李世民問道。
杜雨露搖搖頭說:“他是一個真正的官員,一個真正為民的官員。不過,他是有著一顆為民的心,可是卻也都有著一定的手段。”
“也許吧!”李世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