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忠而奸,先賢而詐,置酒鹹陽,人臣極位,一朝不慎,國喪身誅。”


    這是對李斯最為中肯的評價。


    而對於這位恩師,扶蘇最開始的想法與蒙恬一樣,如此大逆之罪,即便不族滅,也應當滿門抄斬才是。


    如若不然,何以警告天下?何以警告群臣?


    可扶蘇終究是沒下了這個狠心。


    原因很簡單,作為“過來人”,扶蘇能夠深切的體會到李斯滿門被趙高和胡亥腰斬時的悔恨。


    不知道當初他被架在行刑台上的時候,腦海裏想的是愧對曾經始皇帝對他的信重?還是後悔自己為了一己私欲而夥同權宦謀害了大秦最是合適的即位之人?


    可能這一切都無從得知了。


    不過既然老天願意再給扶蘇一次機會,那麽,扶蘇自然也願意再給李斯一次機會。


    而作為曾經的大秦丞相,自扶蘇禦極以來,李斯不知道在多少個日夜裏夢中猛然驚醒,每每如此,都是汗流浹背,惶惶不可終日。


    不過也幸虧扶蘇寬宏大度,對其昔日的過錯倒也未曾追究,甚至李家父子還能繼續出仕為官,這倒是在他的預料之外。


    所以,自秦皇二年起,李斯擔任東郡太守以來,片刻不敢有所懈怠,夙夜匪懈,十數年間,昔日的東夷各部早已是徹底與大秦融為了一體,難分彼此。


    再加上大秦政策的施行和大秦將士與當地居民往來通婚的緣故,如今的東郡早就沒有了所謂的“夷人”,舉目望去,屆時與大秦內地一般無二的秦人。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幣同形.......


    這一樁樁一件件,走的都是昔日大秦統一六國的老路子,如今用在了曾經的東夷身上,效果自然也是不差的。


    而這一切,毋庸置疑的,都是李斯的功勞。


    也許是心懷愧疚的緣故,自上任以後,李斯便不知疲倦的忙於政務,本就是上了年紀,如今十數年下來,身體早就累垮了。


    本想著把東郡這一攤子事情忙完之後,便能迴歸故裏,也算的上是落葉歸根,奈何扶蘇一紙調令,李斯便又來了西南之地,看來注定是要客死他鄉了。


    ------


    夜已深,四下寂靜。


    “咳咳咳.......”


    隻有那斷斷續續的咳嗽聲不停地從屋內傳來,任誰都能聽得出來,西南都護府的那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怕是餘日無多了。


    昏暗的燈光下,李斯蒼老的身影坐在書案前,手中的筆鋒揮灑在紙張上,好似在做著最後的訣別。


    “秦皇十五年八月,罪臣李斯泣血上奏.......”


    “臣年少隨師習藝,久而無為,興遇先皇明主,得以一展抱負,此後數十年皆賴先皇信重,委以大任,蓋以寸功而忝居相位,多有憂慮......”


    “然臣受先皇之恩重卻不思以身報國,實為人臣所不該,以至險些釀成大錯,每每思及,悔恨萬千......”


    “陛下大量,不以臣之錯而責罰,反予以重任,臣惶恐至極。”


    “觀臣一生,何其所幸,得遇兩代雄主,此生無憾,隻唯恐陛下托付有所懈怠於一二,特臨終上奏,手書《治西南諫言疏》一封,拜請吾皇陛下禦覽.......”


    “西南之地民心初歸,百廢待興,不益為外人所治,臣建議,當從大秦宗室之中擇一賢者擔任西南都護,如此,可保此地數代安定.......”


    “西南之地不曾受中原文化影響,兩者習性相差甚遠,臣建議,當在此地開府立院,令華夏學者於此地傳道授藝,如此,不用十年之功定可使兩地相通,與大秦融為一體......”


    “西南兵戈不止,在於孔雀舊將人心思舊,臣建議,當施以雷霆手段輔以懷柔鎮壓,並將其分散於我軍各部,使之難以互通聯絡,如此,思舊之心可止,兵戈亦可止......”


    ........


    “上述種種,未報皇恩於一二,罪臣自知時日無多,恐不能再為陛下效力,如真有來世,願伏跪陛下禦前,再盡心力......”


    “臣斯,絕筆!”


    寫完最後一個字,李斯緩緩的長出了一口氣,蒼老的臉上滿是欣慰。


    “陛下,臣,無憾了.......”


    佝僂的身軀緩緩站了起來,蹣跚著走到了門前,將房門打開之後,任由那抹皎潔的月光灑進屋內。


    興許是迴憶起了追隨始皇的陳年往事,也有可能是想起了曾經自己教導那位扶蘇公子學書習字的種種。


    這一刻,這位昔日的大秦丞相竟然像個曾經做了錯事的孩子一般忍不住的淚流滿麵。


    “噗通”一聲,李斯跪在了門前,雙手撐地麵北而拜。


    “臣李斯,跪謝陛下!”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能夠重新來過,可至少,扶蘇給了他這個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皇扶蘇:赳赳大秦,稱霸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西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西涯並收藏秦皇扶蘇:赳赳大秦,稱霸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