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挑眉,看向晁禹。


    說出來有點兒丟人,但老實講,剛剛晁禹嘀咕的那些話語,他雖聽著若有所思,但卻當真沒聽懂。


    晁禹對天地的感悟已經了解到這種程度了?


    再看兩位大能,兩位不朽級祖師爺的反應,晁禹這話,似乎讓他們都有所領悟。


    所以這憨犢子明白些什麽了?


    而此時,晁禹胸中卻忽的泛起五色光點。


    這便是胸中五氣了。


    當然,對於玄門諸子而言,不同學派對五氣的解釋、認知及修煉凝聚方式大不相同。


    以道家為首的絕大多數學派,認為五氣乃五色之氣,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本源,通過修行以凝練本源,令自身更近契合於道,以更好的參悟天地,進而以精氣神結為頂上三花,與道更進一步,最終凝聚成自身道果胚胎。


    爾後天地有感,降下針對道果的考驗,度過則胚胎成形凝聚而出化為完整道果,修士境界也晉升為真人,部分真人還能直接晉升為天師。


    但少數學派,對於五氣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大有不同的修行方式。


    譬如儒家,修行浩然正氣,不以天地五行為修行之本,而是習五經,以《詩》、《書》、《禮》、《易》、《春秋》為道入門,通過不斷積澱學識成就自身之道,直至滿腹經綸,胸中蘊滿儒道詩書文氣,今兒化為五氣。


    五氣朝元,又以精氣神分別承載六德、六行、六藝之道,化為三花,進而培育出自身的道果胚胎。


    這其中,六德即智、信、誠、仁、義、忠;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縱馬定乾坤,乃是主流儒學的標準追求。


    再如法家,原先與道家修行方式倒是差不太多,但經韓非子整理後,五氣沒有大變化,三花卻成了在精氣神的基礎上,還分別承載法術勢。


    又如醫家,將五氣分為了內外五氣,講究內外兼修,其中,外五氣為風、暑、濕、燥、寒,內五氣則是分別對應五髒的青白赤黑黃,講究外合風暑濕燥寒以適應天地環境並借此打熬軀體,內練五髒五氣固本培元。


    還有農家,與其餘諸子最為不同。


    他們同樣將五氣分做內外五氣,其中外五氣與醫家不謀而合,內五氣同樣也對應五髒,但卻認為其是藥物與食物的五種氣味,即臊、焦、香、腥、腐。


    農家與醫家都認為,臊入肝、焦入心、香入脾、腥入肺、腐入腎,所不同的是,醫家重點研究其藥力,而農家卻提煉此五氣的力量蘊藏於五髒六腑,自修為低微時便開始培養,直至五階培養成形,化作完整五氣匯聚於胸。


    所以,某種程度上說,農家修行最是依靠“外力”。


    而此時晁禹的胸中五氣,似乎更加特殊。


    他的五氣,分別代表著道、理、術、法、勢,正交相輝映,迅速成長。


    看了半晌之後,鄧陵氏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無怪乎小友的五氣無法以任何外力催化,原來他的五氣根本不是能量,而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概念,悟了便是悟了,悟不得則隻能卡死在這一步。


    商鞅輕輕頷首,說:“結合他自身的特殊道果來看,他五氣會是這五大概念,也並非不可理解,甚至可以說,這五氣便是他道果的基礎。”


    “這感情好。”鄧陵氏嘀咕著說道:“別人家都是先匯聚胸中五氣,凝結頂上三花,再借助五氣三花來讓自身與天地道則更加接近,再借鑒百家典籍,行十萬裏山川見各類風土,方才有機會凝聚出獨屬於自己的道果胚胎。


    小友倒好,反其道而行,直接整了顆強大的道果,然後道果反過來影響了胸中五氣的性質……”


    話音剛落,晁禹頭上,也隱隱有光華流動,三花沉浮於其中,若隱若現。


    他的三花其實早就成熟了,但在五氣的影響之下,似乎又漸漸地賦予了許多新的性質。


    爾後,一縷縷玄之又玄的道韻自晁禹身上彌漫而開。


    眾人都感知到了這一道韻,心頭都漸漸明悟晁禹三花性質。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論、認知方法論與實事求是論。


    晁錯嘴角微微抽搐。


    對現代認知最為深刻的他,偏偏是此刻感覺到最別扭最違和的人。


    好端端的修仙,卻套上了這樣的定義……說實話,晁錯有些接受無能。


    反倒韓非子等人眼中卻全然不同,他們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在他們眼裏,尋道也好,科學也罷,都是追求真理的手段與鑰匙,是兩條不同的路徑。


    現代的那些科學,在他們眼中看來,雖然還稚嫩非常,但同樣極具潛力,擁有十分巨大的推廣價值,甚至或許就是一種通往超脫的方向。


    至於外在的表現形式,他們並不會在乎。能修成大羅以上的大神通者,又有哪個會是迂腐不知變通的人物,又哪個會還膚淺的隻看表象呢?


    晁錯手裏都有相當豐富的道藏、佛經等他派經典儲備,也同樣會借鑒外家之法,而不是拘泥於自家自派,更別說韓非子等人了。


    事實上,他們尋道之初,諸子百家確實有著諸多理念、道義、派別乃至意識形態的爭端,但當他們漸漸成熟,逐個突破成就大羅金仙後,門派之見其實已經僅剩下道統之爭了。


    也即最純粹的爭奪人才與修行資源,讓自家門派變得強大。


    因為到了他們這一步,所追求的無外乎超脫與真理,而後者同時也還是前者的保障。


    但隻要能成為真理,就意味著它擁有不可辨駁的正確性,再去爭對錯已然完全沒有意思。


    因為天地已經給出了答案,都對。


    而他們進無可進的時候也難逃真香定律,忍不住去研究曾經被他們嗤之以鼻的理念。


    既然是對的,為什麽不研究呢?


    一次次打臉下來,他們早就不會再膚淺的看表象,看形態了,隻看對錯,隻看是否有理,隻看有無化為真理的潛力。


    很顯然,晁禹的三花,在他們眼中同樣潛力無窮,也讓他們在若有所思的同時,對晁禹更加看好。


    這三花代表的三種“論”,仿佛天生就為認知、研究與改造世界而生,哪怕是他們聽到之後,道心都在隱隱震顫。


    似乎,其中蘊藏著他們更進一步的希望。


    尤其相裏氏、相夫氏與鄧陵氏。


    他們墨家,本就是追尋“理”的一派,追尋自然科學,探索天地規則,是以與晁禹的道果相對而言在諸子百家當中最為契合。


    而當晁禹第二朵三花的道韻流露出的刹那,他們身子便猛地振了振。


    認知方法論!


    這正是墨家最需要的東西!


    墨家三仙,都從中看到了成就不朽的希望。


    倘若他們中有一人能得證不朽,墨家實力將再次超越儒家,成為道家之下最強。


    當然這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實力越強,發揮的力量自然也就越大,晁禹超脫的可能性也將大大提高。


    這才是他們追求的。


    而就在這一個刹那,墨家與“共門”道果體係的融合進度瞬間加快,眨眼便完成了一二成之多,隨後才緩緩降落下來。


    又是一大波龐大無比、精純非常的浩瀚能量被道果反饋迴來,落入晁禹的丹田當中。


    但,晁禹依舊沒有突破。


    他的五氣,尚且還是有個框架,並未完全圓滿。三花添上了新的東西,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與道果契合。


    簡單說,他突破五階修成真人正果的時間還沒到。


    隻是他也陷入了一種類似於頓悟般的狀態當中,無法自拔。


    想了想,商鞅與韓非子對視一眼,隨後韓非子輕輕一揮手,使了個袖裏乾坤的神通,在絲毫不影響晁禹悟道,不打斷他頓悟的前提下,將他給收到了袖子裏頭。


    這也算是一種保護了。


    不朽者的衣袖,自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完美且最妥當的閉關場所之一。硬要說還有哪處更合適的話,隻能說其他比韓非子更強的不朽者的衣袖……


    想到這兒,晁錯對著韓非子打了個道揖,恭敬的說道:“謝祖師成全。”


    “謝什麽。”韓非子微笑道:“吾今為共門弟子,為共門祖師護法,吾榮幸之至。”


    晁錯愕然的張了張嘴。


    韓非子還挺皮。


    但與此同時,他似乎還有意成全相裏氏等墨家三仙,雖然收起了晁錯,但卻並未阻隔那股特殊的道韻。


    墨家三仙張了張嘴,看向韓非子。


    他們當然明白韓非子有意成全,當即打了個道揖。


    韓非子笑著還禮,隨後便又接著說道:“咱們現在的共同目標,當是想辦法盡快與之晁禹小友的道果完全契合,徹底融入共門當中才是,不若吾等便坐而論道,共同探討一番?”


    墨家三仙對視一眼,隨後紛紛點頭。


    解救墨子的時機尚未到來,他們還有些時間,與韓非子論道一番,也是好的。


    於是他們便紛紛盤腿,爾後韓非子率先開口。


    但他說的,卻並非是與晁禹道果契合,而是是他的法家不朽大道。


    墨家三仙身子微微一震,更加詫異。


    韓非子這是在想辦法推他們一把,盡力助他們成道。


    同時,這大道之音也傳入了閉關的晁禹耳中,為他潛意識所接收。


    不朽者講法,此地自是天花亂墜,靈氣湧動,異象連連。


    商鞅見狀,立刻一揮手,將法家在山門內的弟子都攝了過來,並在他們心頭傳音,告知他們韓非子講道的事兒,讓他們立刻原地坐下好好聽講。


    隨後他瞪了晁錯一眼:“還愣著幹什麽?韓非子講不朽之道,機會極其難得,即使聽不懂,隻要能記住隻言片語,那也是極好的,可得把握了!”


    “是!”晁錯聽了,立刻強忍住心中驚喜,盤腿坐下,調整形態,仔細聆聽起韓非子的不朽大道。


    見狀,商鞅微微一笑,閉上眼,手又一揮。


    半空中的陰陽魚,似乎有了些許變化,但究竟是何變化,在座的沒幾個人能說得上來。


    隨後他搖搖頭,離開了此處。


    韓非子講不朽道對於其他人而言是個巨大的機遇,哪怕對於其他不朽者而言也不例外。


    但唯獨對商鞅來說並非如此,因為無數個輪迴時代以來,他倆早就各自探討、相互印證過無數次,對於對方的道,都已烙印進了自身骨頭裏。


    所以聽不聽,對商鞅來說完全沒有意義。


    韓非子雙眸微微斜了一陣,爾後嘴角微微上揚,臉上浮現出點滴笑意,聲聲大道之音卻毫不間斷的從他口中吐出,卻不經眾人耳,而是直接沒入了他們道心深處。


    隱約中,眾人仿佛被帶入了法的海洋,一條條天地至力飄蕩在左右,其中還有幾道擁有恐怖偉力的規則穿行其中。


    若說真人的道果是描繪在天地間的不穩定記號,而真仙道果相當於記號成熟的十分穩定的烙印,大羅道果便相當於一道完整且成熟的法則、規則了。


    但這幾道規則,卻像超脫了天地,橫亙在了整個概念體中,且成了概念體集合裏最核心、最基礎、最本質的規則之一。


    這即是真理。


    真理永存不滅,隻要世界尚且有概念存在,管他是混沌、鴻蒙還是什麽,真理便不會滅。


    此謂不朽也。


    但緊跟著……


    幾人盯著這幾道真理規則,恍惚間,眼前似乎便有些花了。


    等再一定神,便見那些真理緩緩展開,抽絲剝繭般除去了“外殼”,留下最本質的規則,展現於他們麵前。


    同時,他們仿佛看到了這幾道規則自誕生,到成熟穩定,到發展壯大至超脫時間與空間的概念,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法則,爾後極盡升華,返璞歸真,擠進了概念體最核心最基礎的層次,化為真理,紮根於其中。


    這三條真理,名喚法術勢。


    若是分開,它們不過是三大接近本源本質的規則罷了,但聚合在一塊,法術勢相合,便三條都成了真理。


    至此以後,法術勢之道,便成了“治世”的重要根本之一——法即法術與規矩,術即手段,勢即權勢、權威。


    治世,須得有穩定、完善且成體係的法律規矩,且其需擁有絕對的至高無上的權威,還得要有施行且確定獎懲的手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頭莽穿修真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刑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刑簡並收藏一頭莽穿修真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