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再次進去太原府的時候,城門口連個守衛的官兵也沒有,進城以後看見雖然不像之前那樣兩極分化,但是也好不到哪裏去,之前最起碼一邊繁榮一邊是貧民窟,現在進來雖然沒有出現右邊全是貧民窟的跡象,隻不過左邊的繁榮景象也不見了。
一路上並沒有見有巡邏的官兵和錦衣衛,這個時候路過的一個百姓,我上前問道:“這位大叔,我看你們都急急忙忙往前麵走,是要去幹什麽啊?”
“幾位是從外地逃難於此的吧!現在太原府也是捉襟見肘,我們現在是前往太原府,晉王府門前開善施粥,現在比以前還難咯,連飯都吃不上咯。”
聽見這句話我還挺奇怪的,明明東廠鏟除了,怎麽會比原來還慘了!我再沒有多問,帶著眾人一起繼續往前走。
一直走到晉王府門口,看見成群結隊的百姓拿著盆拿著碗排著兩排長隊在晉王府門口等著盛粥,而晉王府門口隻有兩口大大的鍋,給每個人施粥。
我們走到晉王府門口,兩個官兵模樣的人:“你們是幹什麽的?”
“你進去告訴晉王,有老朋友來看他了,他應該就明白了。”
門口官兵看我們的穿著也不像饑民,於是跑進王府去通報,時間不久,晉王朱求貴就和府裏麵的家將出來了,一看見我們,興奮地走了過來,我笑道:“晉王,還記得我們嗎?”
“各位大人說的這是哪的話,你們可都是華陽王府的高人,在下又怎麽會不知,朝廷聖旨已經來了,隻用幾天時間就鏟除了魏忠賢,將大明兩百多年的東廠徹底瓦解,小王怎麽會不知道呢?快快請進。”
我們十五人隨朱求貴進了王府,王府裏麵空空蕩蕩的,我們走進來王府的正廳坐下,我問道:“王爺,這是怎麽迴事兒?王府的東西呢?怎麽都不見了?”
“你們來也看見了,現在全城的百姓能吃的糧食都很少,隻有變賣了王府的東西,去附近的城買來糧食救濟災民了!”
“怎麽會這樣?按理來說,東廠已經土崩瓦解了,百姓的日子應該會好過一點,我們來的時候去了保定府,比起之前都相對來說好了一些,你們這裏怎麽會這樣?”
“哎,在得知魏忠賢自盡以後,皇上下旨錦衣衛以及東林黨開始清算東廠以及閹黨,太原府的番子就先將太原府的百姓全部搜刮了一遍,並且一分銀兩也沒留下,全部帶走,導致百姓首先沒有了銀兩,主要是自從魏忠賢死後,文臣集團在朝中重新獲得了上風,皇上又聽信他們的大量減少朝廷官員和大戶人家的稅收,轉而增加到了普通老百姓和其他落後的地區,百姓本來就沒有銀兩,也隻能用糧食代替,這一舉動其實已經激起了很多百姓的不滿與憤怒,以前雖然東廠比較苛刻,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從官員和大戶人家身上謀利,對普通百姓並沒有增加,所以看似東廠鏟除了,實則百姓過的比之前更難了!就連這太原府,之前被東廠囚禁的知府和知縣被放出來以後,文官集團都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現在都比我們王府生活好,可惜山高皇帝遠,現在東廠鏟除,皇上又聽信文官集團的話,也沒辦法了!受苦的隻能是百姓,本王也隻有這一點能力了!”
聽見朱求貴說完之後,我也無奈的笑了,怪不得魏忠賢死後會加速大明朝的滅亡,原來百姓們受到比之前更大的苦,怪不得會有那麽多暴亂的農民,哎,看來再給崇禎一次機會,他也挽救不了大明。
我歎了口氣對朱求貴說道:“現在太原府的糧食能支持多久?”
“不好說啊,好多百姓現在家裏都沒有糧食,王府的存糧也不太多了!”
“這樣吧!我去想辦法搞糧食,不然我覺得太原府的百姓也就暴動了!”
“啊?大人真有辦法。其實本王也一直擔心太原府的百姓會暴亂,現在中原和西北等落後地區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農民暴亂,這些地區的農民因為天災人禍已經生活很困苦了,還要遭受朝廷的賦稅所以不得不暴怒之下造反。現在張獻忠在米脂十八寨起義以後,號稱八大王,所帶領的大西軍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了,這太原府的百姓都是跟我朝夕相處過來的,本王一怕他們造反,而怕朝廷派兵鎮壓傷了他們,真是兩難呀!”
“放心吧,既然我來了,我就答應你,太原府的百姓不會餓死,而且也會越來越好的。”
“敢問大人是華陽王府的哪位大人的後人,竟然有如此能力?”
於海濤直接替我迴答道:“這位就是現在的華陽王,所以他親口說的話你完全可以相信。”
沒想到晉王聽完以後直接跪了下來:“小王有眼不識泰山,沒想到眼前這位竟然是鼎鼎大名的華陽王,太原府有救了,大明有救了!”
我一把將他扶起來:“大明如今千瘡百孔,想要救濟簡直比登天都難,我隻能答應你,太原府的百姓我會幫忙。”
“這就足夠了!小王也隻想不要太原府百姓也受苦這就夠了!”
就在這時一個家將跑了進來:“王爺,不好了,給百姓施舍的粥不夠了,已經有人鬧起來了,您快出去看看吧!”
“啊?這…”
“走吧,我隨你一起去看看。”
行吧!”然後我與朱求貴一起來到了王府外麵,果然兩個大鍋已經見底了,什麽吃的都沒有了,好多百姓看見朱求貴:“王爺,我們快餓死了,王府還有存糧嗎?”
朱求貴無奈的說了一聲:“鄉親們,王府也沒有存糧了,本王上次將府中能變賣的都賣掉了,現在就剩床榻和椅子了,要是晉王府這個府邸有人要,本王都願意賣出去換成糧食讓大家享用,可是這府邸也沒有人願意要啊!本王現在也焦頭爛額啊。”
一路上並沒有見有巡邏的官兵和錦衣衛,這個時候路過的一個百姓,我上前問道:“這位大叔,我看你們都急急忙忙往前麵走,是要去幹什麽啊?”
“幾位是從外地逃難於此的吧!現在太原府也是捉襟見肘,我們現在是前往太原府,晉王府門前開善施粥,現在比以前還難咯,連飯都吃不上咯。”
聽見這句話我還挺奇怪的,明明東廠鏟除了,怎麽會比原來還慘了!我再沒有多問,帶著眾人一起繼續往前走。
一直走到晉王府門口,看見成群結隊的百姓拿著盆拿著碗排著兩排長隊在晉王府門口等著盛粥,而晉王府門口隻有兩口大大的鍋,給每個人施粥。
我們走到晉王府門口,兩個官兵模樣的人:“你們是幹什麽的?”
“你進去告訴晉王,有老朋友來看他了,他應該就明白了。”
門口官兵看我們的穿著也不像饑民,於是跑進王府去通報,時間不久,晉王朱求貴就和府裏麵的家將出來了,一看見我們,興奮地走了過來,我笑道:“晉王,還記得我們嗎?”
“各位大人說的這是哪的話,你們可都是華陽王府的高人,在下又怎麽會不知,朝廷聖旨已經來了,隻用幾天時間就鏟除了魏忠賢,將大明兩百多年的東廠徹底瓦解,小王怎麽會不知道呢?快快請進。”
我們十五人隨朱求貴進了王府,王府裏麵空空蕩蕩的,我們走進來王府的正廳坐下,我問道:“王爺,這是怎麽迴事兒?王府的東西呢?怎麽都不見了?”
“你們來也看見了,現在全城的百姓能吃的糧食都很少,隻有變賣了王府的東西,去附近的城買來糧食救濟災民了!”
“怎麽會這樣?按理來說,東廠已經土崩瓦解了,百姓的日子應該會好過一點,我們來的時候去了保定府,比起之前都相對來說好了一些,你們這裏怎麽會這樣?”
“哎,在得知魏忠賢自盡以後,皇上下旨錦衣衛以及東林黨開始清算東廠以及閹黨,太原府的番子就先將太原府的百姓全部搜刮了一遍,並且一分銀兩也沒留下,全部帶走,導致百姓首先沒有了銀兩,主要是自從魏忠賢死後,文臣集團在朝中重新獲得了上風,皇上又聽信他們的大量減少朝廷官員和大戶人家的稅收,轉而增加到了普通老百姓和其他落後的地區,百姓本來就沒有銀兩,也隻能用糧食代替,這一舉動其實已經激起了很多百姓的不滿與憤怒,以前雖然東廠比較苛刻,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從官員和大戶人家身上謀利,對普通百姓並沒有增加,所以看似東廠鏟除了,實則百姓過的比之前更難了!就連這太原府,之前被東廠囚禁的知府和知縣被放出來以後,文官集團都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現在都比我們王府生活好,可惜山高皇帝遠,現在東廠鏟除,皇上又聽信文官集團的話,也沒辦法了!受苦的隻能是百姓,本王也隻有這一點能力了!”
聽見朱求貴說完之後,我也無奈的笑了,怪不得魏忠賢死後會加速大明朝的滅亡,原來百姓們受到比之前更大的苦,怪不得會有那麽多暴亂的農民,哎,看來再給崇禎一次機會,他也挽救不了大明。
我歎了口氣對朱求貴說道:“現在太原府的糧食能支持多久?”
“不好說啊,好多百姓現在家裏都沒有糧食,王府的存糧也不太多了!”
“這樣吧!我去想辦法搞糧食,不然我覺得太原府的百姓也就暴動了!”
“啊?大人真有辦法。其實本王也一直擔心太原府的百姓會暴亂,現在中原和西北等落後地區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農民暴亂,這些地區的農民因為天災人禍已經生活很困苦了,還要遭受朝廷的賦稅所以不得不暴怒之下造反。現在張獻忠在米脂十八寨起義以後,號稱八大王,所帶領的大西軍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了,這太原府的百姓都是跟我朝夕相處過來的,本王一怕他們造反,而怕朝廷派兵鎮壓傷了他們,真是兩難呀!”
“放心吧,既然我來了,我就答應你,太原府的百姓不會餓死,而且也會越來越好的。”
“敢問大人是華陽王府的哪位大人的後人,竟然有如此能力?”
於海濤直接替我迴答道:“這位就是現在的華陽王,所以他親口說的話你完全可以相信。”
沒想到晉王聽完以後直接跪了下來:“小王有眼不識泰山,沒想到眼前這位竟然是鼎鼎大名的華陽王,太原府有救了,大明有救了!”
我一把將他扶起來:“大明如今千瘡百孔,想要救濟簡直比登天都難,我隻能答應你,太原府的百姓我會幫忙。”
“這就足夠了!小王也隻想不要太原府百姓也受苦這就夠了!”
就在這時一個家將跑了進來:“王爺,不好了,給百姓施舍的粥不夠了,已經有人鬧起來了,您快出去看看吧!”
“啊?這…”
“走吧,我隨你一起去看看。”
行吧!”然後我與朱求貴一起來到了王府外麵,果然兩個大鍋已經見底了,什麽吃的都沒有了,好多百姓看見朱求貴:“王爺,我們快餓死了,王府還有存糧嗎?”
朱求貴無奈的說了一聲:“鄉親們,王府也沒有存糧了,本王上次將府中能變賣的都賣掉了,現在就剩床榻和椅子了,要是晉王府這個府邸有人要,本王都願意賣出去換成糧食讓大家享用,可是這府邸也沒有人願意要啊!本王現在也焦頭爛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