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縣的局勢終於迎來了轉機,緊張的氣氛逐漸消散。
忙碌了一上午的於文宏,趁著午飯休憩的片刻時光找到縣令。
踏入縣衙大堂,隻見縣令正埋頭處理著登記名冊。
於文宏輕咳一聲,引起了縣令的注意。
待縣令起身相迎之後,於文宏率先開口道:“本官聽聞你在分配土地一事上頗有作為,尤其是將那肥沃上等之地優先分給了年老體弱、力不從心之人,此舉甚合我意,實在值得嘉獎!”
聽到上司的讚譽,縣令趕忙抱拳施禮,謙遜地迴應道:“多謝大人謬讚,下官不過是盡分內之責罷了。”
於文宏微微頷首,接著又語重心長地囑咐道:“然而,治理一方百姓,切不可一味縱容。該寬容之時當以寬仁相待,但若遇刁蠻無理之徒,亦需樹立官威,絕不可以姑息養奸。畢竟,你所代表的乃是官府與朝廷,斷不能容百姓肆意踐踏律法尊嚴。”
縣令恭恭敬敬地點頭應道:“大人所言極是,下官謹記在心。隻是下官以為此次事件中的百姓大多隻是一時激憤,其本心未必如此險惡。”
於文宏聞聽此言,不禁淡笑一聲,說道:“本官自然相信多數百姓皆心地純良,但這世間善惡並存,難免會有害群之馬混跡其中,萬不可因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啊。”
縣令若有所思地沉吟片刻,隨即拱手答道:“卑職受教了,日後定當明辨是非,謹慎行事。”
於文宏緩緩站起身來,伸展雙臂,活動了一下略顯僵硬的身軀,然後轉頭對盧玉堂吩咐道:“玉堂啊,去將馬車備好。”
“嗻!”
在於文宏即將登上馬車之際,他突然停下腳步,轉過身來,麵色凝重地再次朝著站在不遠處的縣令叮囑起來。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蘊含著深深的關切與期望。
縣令連連點頭,表示一定會牢記於文宏的囑咐。
待把該說的話都說完之後,這才緩緩轉身,提起衣擺,鑽進了寬敞的車廂之中。車夫高高揚起手中的馬鞭,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抽打在馬背上。
伴隨著清脆的鞭響,駿馬嘶鳴一聲,邁開蹄子奮力前行,沉重的車輪開始滾滾轉動起來。
馬車漸行漸遠,車後的塵土飛揚而起,形成一片迷蒙的塵霧。於文宏坐在車內,透過車窗望著身後逐漸縮小的縣城輪廓,直至它最終消失在了街道的盡頭。
本想返迴合州城,但於文宏想了想既然都出來了,倒不如逐個縣調查一番在返迴。
所以半路上要求車夫調轉馬頭,直奔大足縣。
同行的盧玉堂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開口問道:“大人,您覺得這定居縣的縣令究竟是不是個好官呢?”
聽到這個問題,於文宏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
過了片刻,他才緩緩開口迴答道:“從某些方麵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個好官。他一心想要愛民如子,對待百姓倒是頗為仁慈和善。隻是……”
於文宏頓了一下,接著繼續說道:“隻是他過於注重仁愛,卻忽略了賞罰分明的重要性。就像今天,如果不是我及時出現,那個膽敢用石塊投擲的男子必定不會受到應有的懲罰。也正因如此,他平日裏對一些不良行為的縱容,才使得人們越發肆無忌憚,敢於做出這般無禮之事。”
“所以,若要嚴格而論,這樣的官員恐怕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好官啊!”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於文宏一行人先後走訪了定遠縣和銅梁縣。他們深入民間,仔細觀察當地的民生百態,詳細了解各縣的經濟發展狀況、社會治安以及教育文化等諸多方麵的實際情況。
通過這一番實地考察,於文宏對於各個縣的具體情形已然了然於心,為後續製定相關政策措施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經過整整一圈的行程奔波,當他們再度踏上合州城這片土地時,時間已然過去了十天之久。
\"老爺您迴來啦!\" 清脆而又溫柔的聲音傳來,原來是柳香雲聽到外麵的響動後,急匆匆地從屋內迎了出來。隻見她麵帶微笑,眼中閃爍著欣喜的光芒。
於文宏略顯疲憊地走下馬車,他那原本整潔幹淨的長衫此刻已沾滿了泥土,顯得有些狼狽不堪。他緩緩地脫下這件滿是塵土的長衫,並將其遞給了迎上來的柳香雲。
柳香雲接過那件長衫,輕聲說道:\"老爺前幾日知府大人曾親自過來拜訪過一趟呢,還特意給您留下了一封書信。\"
於文宏聽聞此言,眉頭微微一皺,問道:\"哦?信在何處?\"
柳香雲連忙迴答道:\"就在您書房的桌子上放著呢。\"
\"好,我這就去瞧瞧。\" 說罷,於文宏便邁步朝著房間走去。
進入屋內後,他徑直走向書房,來到那張擺放著書籍和筆墨紙硯的書桌前。
隻見桌上果然靜靜地躺著一封信函,信封上龍飛鳳舞地寫著幾個大字——於文宏親啟。
於文宏深吸一口氣,伸手輕輕拿起那封書信,然後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取出裏麵的信紙展開閱讀起來。
隨著目光在字裏行間移動,他的表情越發凝重。
一旁站著的盧玉堂見到這一幕,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他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大人,知府那邊到底需要我們去做些什麽?”
隻見於文宏臉色陰沉,冷哼一聲,沒好氣地迴答道:“那知府竟然要求我們在短短十日之內準備好足足一百斤的大魚!還說是什麽要用來招待過往的官吏。”
話說這合州城周邊倒是確有兩條水路,因此也時常會有過往的官吏在此處停歇歇息。而每當有一些位高權重的大官員或者官吏前來時,當地都必須精心準備上等的美味佳肴用以設宴款待。
於文宏眉頭緊皺,沉思片刻之後,忽然開口說道:“玉堂啊,幫我把筆墨紙硯給準備好。”
聽到這話,盧玉堂連忙點頭應是,然後迅速轉身跑出了房間。
沒過多久,盧玉堂便將筆墨紙硯端了過來。
於文宏接過這些東西,走到桌前,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始提筆揮毫。他時而凝思苦想,時而筆走龍蛇,不一會兒功夫,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便躍然紙上。
待墨跡稍幹,於文宏輕輕吹了幾口氣,隨後遞給了盧玉堂,並囑咐道:“把這封書信交到知府手中。”
盧玉堂雙手接過書信,恭敬地迴應道:“嗻。”
忙碌了一上午的於文宏,趁著午飯休憩的片刻時光找到縣令。
踏入縣衙大堂,隻見縣令正埋頭處理著登記名冊。
於文宏輕咳一聲,引起了縣令的注意。
待縣令起身相迎之後,於文宏率先開口道:“本官聽聞你在分配土地一事上頗有作為,尤其是將那肥沃上等之地優先分給了年老體弱、力不從心之人,此舉甚合我意,實在值得嘉獎!”
聽到上司的讚譽,縣令趕忙抱拳施禮,謙遜地迴應道:“多謝大人謬讚,下官不過是盡分內之責罷了。”
於文宏微微頷首,接著又語重心長地囑咐道:“然而,治理一方百姓,切不可一味縱容。該寬容之時當以寬仁相待,但若遇刁蠻無理之徒,亦需樹立官威,絕不可以姑息養奸。畢竟,你所代表的乃是官府與朝廷,斷不能容百姓肆意踐踏律法尊嚴。”
縣令恭恭敬敬地點頭應道:“大人所言極是,下官謹記在心。隻是下官以為此次事件中的百姓大多隻是一時激憤,其本心未必如此險惡。”
於文宏聞聽此言,不禁淡笑一聲,說道:“本官自然相信多數百姓皆心地純良,但這世間善惡並存,難免會有害群之馬混跡其中,萬不可因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啊。”
縣令若有所思地沉吟片刻,隨即拱手答道:“卑職受教了,日後定當明辨是非,謹慎行事。”
於文宏緩緩站起身來,伸展雙臂,活動了一下略顯僵硬的身軀,然後轉頭對盧玉堂吩咐道:“玉堂啊,去將馬車備好。”
“嗻!”
在於文宏即將登上馬車之際,他突然停下腳步,轉過身來,麵色凝重地再次朝著站在不遠處的縣令叮囑起來。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蘊含著深深的關切與期望。
縣令連連點頭,表示一定會牢記於文宏的囑咐。
待把該說的話都說完之後,這才緩緩轉身,提起衣擺,鑽進了寬敞的車廂之中。車夫高高揚起手中的馬鞭,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抽打在馬背上。
伴隨著清脆的鞭響,駿馬嘶鳴一聲,邁開蹄子奮力前行,沉重的車輪開始滾滾轉動起來。
馬車漸行漸遠,車後的塵土飛揚而起,形成一片迷蒙的塵霧。於文宏坐在車內,透過車窗望著身後逐漸縮小的縣城輪廓,直至它最終消失在了街道的盡頭。
本想返迴合州城,但於文宏想了想既然都出來了,倒不如逐個縣調查一番在返迴。
所以半路上要求車夫調轉馬頭,直奔大足縣。
同行的盧玉堂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開口問道:“大人,您覺得這定居縣的縣令究竟是不是個好官呢?”
聽到這個問題,於文宏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
過了片刻,他才緩緩開口迴答道:“從某些方麵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個好官。他一心想要愛民如子,對待百姓倒是頗為仁慈和善。隻是……”
於文宏頓了一下,接著繼續說道:“隻是他過於注重仁愛,卻忽略了賞罰分明的重要性。就像今天,如果不是我及時出現,那個膽敢用石塊投擲的男子必定不會受到應有的懲罰。也正因如此,他平日裏對一些不良行為的縱容,才使得人們越發肆無忌憚,敢於做出這般無禮之事。”
“所以,若要嚴格而論,這樣的官員恐怕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好官啊!”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於文宏一行人先後走訪了定遠縣和銅梁縣。他們深入民間,仔細觀察當地的民生百態,詳細了解各縣的經濟發展狀況、社會治安以及教育文化等諸多方麵的實際情況。
通過這一番實地考察,於文宏對於各個縣的具體情形已然了然於心,為後續製定相關政策措施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經過整整一圈的行程奔波,當他們再度踏上合州城這片土地時,時間已然過去了十天之久。
\"老爺您迴來啦!\" 清脆而又溫柔的聲音傳來,原來是柳香雲聽到外麵的響動後,急匆匆地從屋內迎了出來。隻見她麵帶微笑,眼中閃爍著欣喜的光芒。
於文宏略顯疲憊地走下馬車,他那原本整潔幹淨的長衫此刻已沾滿了泥土,顯得有些狼狽不堪。他緩緩地脫下這件滿是塵土的長衫,並將其遞給了迎上來的柳香雲。
柳香雲接過那件長衫,輕聲說道:\"老爺前幾日知府大人曾親自過來拜訪過一趟呢,還特意給您留下了一封書信。\"
於文宏聽聞此言,眉頭微微一皺,問道:\"哦?信在何處?\"
柳香雲連忙迴答道:\"就在您書房的桌子上放著呢。\"
\"好,我這就去瞧瞧。\" 說罷,於文宏便邁步朝著房間走去。
進入屋內後,他徑直走向書房,來到那張擺放著書籍和筆墨紙硯的書桌前。
隻見桌上果然靜靜地躺著一封信函,信封上龍飛鳳舞地寫著幾個大字——於文宏親啟。
於文宏深吸一口氣,伸手輕輕拿起那封書信,然後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取出裏麵的信紙展開閱讀起來。
隨著目光在字裏行間移動,他的表情越發凝重。
一旁站著的盧玉堂見到這一幕,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他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大人,知府那邊到底需要我們去做些什麽?”
隻見於文宏臉色陰沉,冷哼一聲,沒好氣地迴答道:“那知府竟然要求我們在短短十日之內準備好足足一百斤的大魚!還說是什麽要用來招待過往的官吏。”
話說這合州城周邊倒是確有兩條水路,因此也時常會有過往的官吏在此處停歇歇息。而每當有一些位高權重的大官員或者官吏前來時,當地都必須精心準備上等的美味佳肴用以設宴款待。
於文宏眉頭緊皺,沉思片刻之後,忽然開口說道:“玉堂啊,幫我把筆墨紙硯給準備好。”
聽到這話,盧玉堂連忙點頭應是,然後迅速轉身跑出了房間。
沒過多久,盧玉堂便將筆墨紙硯端了過來。
於文宏接過這些東西,走到桌前,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始提筆揮毫。他時而凝思苦想,時而筆走龍蛇,不一會兒功夫,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便躍然紙上。
待墨跡稍幹,於文宏輕輕吹了幾口氣,隨後遞給了盧玉堂,並囑咐道:“把這封書信交到知府手中。”
盧玉堂雙手接過書信,恭敬地迴應道:“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