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無彈窗免費!直到1897年初,國際市場的金銀比價才終於穩定在1:9~1:11之間,令李暉派出的生化兵們喪失了炒作空間,但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淨賺了900多噸黃金和20000多噸白銀,這還沒有算上中英停戰之後變現戰利品和對外貿易賺到的金銀......


    係統庫存的金銀因此暴增到了近2500噸黃金(僅次於英國,排到了世界第二。)和51000多噸白銀(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下李暉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必為生化兵們的軍餉發愁了,但西方各國的經濟卻因此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大量貴金屬的外流以及由此引發的兌換狂潮讓一等列強都難以應付。


    1896年11月,法國政府在西方一等列強中首先宣布放棄金本位,法郎匯率應聲暴跌,資金紛紛出逃。貨幣的貶值按說並非全是壞事,因為理論上可以提升本國工業品的國際競爭力,但因為法國工業當中的大部分低端部門都已經轉移了出去,高附加值產業、特別是奢侈品行業成為了經濟支柱,這些商品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逼格而非性價比上,價格下跌反而有害無益。


    更要命的是,作為“高利貸帝國主義”的典型,法國相當依賴對外放債的利息收入,法郎大幅貶值之後,債務人實際需要償還的金錢隨之大大減少,法國人實際拿迴的本息還沒當初的貸款多,之前貸出去的錢越多,現在虧得就越狠,法國國內幾百萬靠吃利息為生的寄生蟲們頓時一片哀嚎。而就全局來看,這些人雖然是寄生蟲,但好歹也能夠消費,他們大麵積破產同樣會造成社會購買力的減少,導致法國的經濟危機愈發嚴重。


    更要命的是,法國還有著深厚的革命傳統,經濟形勢一惡化,戰鬥力很強的法國工人就走上了街頭遊行示威,然後各行各業的工人都在工會的組織下罷工抗議,令法國經濟愈發雪上加霜。


    在這種困境下,上台時支持率就沒有太大優勢的右翼政府隻能黯然下台,但是新上台的所謂左翼政黨實際上還是為資本家服務的,並不可能采取真正有用的措施,隻能挖肉補瘡,透支財政來增加福利安撫群眾,但在經濟蕭條的現狀下,這種政策顯然沒法持久,最終左翼政府也沒法坐滿任期,然後右翼再次上台,而本就已經十分糟糕的法國經濟也在政局動蕩的影響下愈發惡化,漸漸從一等列強的行列裏掉隊,淪落到隻能給二等列強當老大的地步......


    不過要說這段時間裏的幾任法國政府一點工作都沒做,也並不公允,他們還是出台了幾項重要政策的。


    首先是削減政府開支,由於國內階級矛盾已經十分尖銳,公共服務與福利是不能削減的,否則搞不好會再來一次巴黎公社,法國政府省錢的重點放在了軍費上,陸軍是在德國威脅下自保的基礎、也是對德複仇、奪迴失地的希望,無論如何都不能裁撤,那麽就隻能對海軍開刀了。


    但是沒有了雖然實際上不堪一擊、但至少看上去還挺能嚇唬人的大艦隊之後,法國廣闊的殖民地就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保護,這該怎麽辦呢?


    由於財政的困境沒法解決,海軍是不能不裁的,那麽就隻能放棄一部分殖民地來減小對海軍的需要了,做這件事的自然是****政府,事實上這本來就是法國****政黨的主要觀點之一,與下手更早、所占淨是精華的英國不同,法國的殖民地中有不少地區在經濟上其實是得不償失,隻是放棄國土在哪個國家都很難得到輿論支持,若非如今形勢所迫,這個主張還不知道要過多少年才能變成現實。


    忽略那些麵積很小的島嶼,法國放棄的殖民地主要是三塊,即澳洲的新喀裏多尼亞、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和亞洲的印度支那,剩下的法國殖民地就要麽在非洲大陸上、要麽就在大西洋裏(或者沿岸),與本土的距離都相對較近,就算法國海軍實力大減,也能夠照顧得了。


    其中新喀裏多尼亞和馬達加斯加都賣給了英國,不但收獲了不菲的現金,還極大地改善了英法兩國之前因為殖民地爭奪而大大惡化的關係(這兩塊殖民地入手後,英國在印度洋和澳洲的殖民地就完全連成了一片,戰略態勢大為好轉。),這對於抗衡死敵德國,意義顯而易見,稱得上是一招妙棋。


    但是印度支那這片價值更大的殖民地卻反而不好脫手,因為她身處中國的四麵環抱之中,以華夏共和國的實力和地緣優勢,一旦中國起意搶奪,世界上任何一個列強都沒能力保住這塊殖民地,而且還得因此跟中國這個(在遠東地區)不可戰勝的可怕強敵結仇,就算是想要“陽光下的土地”已經快發瘋了的德國人也不會做接盤俠(何況法國政府也不可能將印度支那殖民地賣給德國這個死敵),因此就算要賣,也隻有一個可能的買主,那就是中國。


    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顯然不可能開出高價,但是讓法國當局難以接受的是,中國人竟然想要空手套白狼、一法郎都不肯出,就要法國拱手獻上印度支那,這也實在太摳門了!


    然而沒過多久,之前氣唿唿地拂袖而去的法方代表就又腆著臉迴到了談判桌前,非但將印度支那殖民地白送,還主動承銷了華夏共和國政府發行的價值10億華元的國債......


    不過國際社會對此卻沒有半點驚訝,因為法國政府就算不將印支殖民地拱手送出,也照樣會將其丟掉......


    由於法國政府無力、也不敢(怕觸怒中國)向遠東增派重兵,黃花探領導的的越南起義軍在北越地區發展迅猛,很快就形成了燎原之勢,法軍徹底失敗、退出越南是早晚的事。與戰敗退出相比,將印度支那轉送給中國不但臉麵上要好看一點,而且還可以節約一大筆軍費,同時中國政府還願意出錢收購法國在殖民地的資產,雖然開價不高,但總比全賠掉要劃算得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之軍工霸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那年那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那年那兔並收藏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