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平分氣數,大楚覆滅
家族修仙:我以子嗣登仙 作者:勤勞的大蜜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他這麽一折騰,這下別說長庭聖君了。
哪怕讓魔羅自己來。
他也分不清楚“魔毒”和“屍毒”各自對應的人選,因為兩者已經融為一體了。
隻要長庭聖君不放棄以此謀劃,那麽他接下來獲得的功勞,默認也會有一半被分出去。
理論上,長庭聖君同樣可以分到對方的一半。
但他的理智告訴自己。
直到現在,長庭聖君都沒能算出幕後之人的身份,所以他大概率也占不到對方的便宜。
陳青易手持魔戟,做好了繼續戰鬥的準備。
長庭聖君卻不想浪費時間在這了。
他花了大力氣屏蔽東洲的天機,即便如今會被人分去一半的功勞,他也隻能咬著牙堅持下去。
因為這是“全虧”和“半虧”的差別。
下方原本混戰的兩軍修士,忽然有了共同的目標。
這次不再是“去人留地”的屠殺,而是轉變為推翻仙國道君的統治。
陳青易的耳邊傳來魔羅的聲音,知曉了事情的經過。
他當即動身離開了東洲。
長庭聖君站在原地,許久之後才終於抬頭仰望,額頭上已經浸滿了汗水。
各種複雜的心情湧上全身。
其中既有後怕,忌憚,卻又不乏慶幸,欣喜。
先前各種被遺漏的細節,如今在長庭聖君的腦子裏過了一遍,這讓他對來者的層次有了一定的猜測。
這是一位實力能媲美大禹神君的存在!
自己這點心思與算盤,恐怕早就被對方看穿了。
甚至,長庭聖君覺得對方知道的東西可能還比自己更多。
這具體包括什麽已經無從談起。
但是其中一件事足以讓長庭聖君狂喜!
那位不知出於何等緣故,竟然選擇與他共分氣運。
先前長庭聖君把對方放在與自己同一檔次,覺得這是某位不要臉的道友在算計自己,想要不出力就摘桃子。
但是,假如這人是高於自身的存在……
說得難聽點,那是給他臉了。
這未嚐不是佐證了,他這條“矯詔冊封”的路徑是可行的。
這是來自某一位合體的肯定。
對方替自己驗證了這條路的可行性,那麽長庭聖君覺得分出一點利益也是值當的。
至少,現在的他或真或假,讓自己接受了這個結果。
可要是有一天長庭聖君突破了。
他會作何想法,那都不是現在的自己能決定的。
……
接下來的一個月。
大楚京師再度亂了起來。
不過,這一次的源頭不再是大趙和大魏的外部壓力,而是大楚道君先前派出去的王牌精銳“申息”竟然與敵軍合流,形成了一股聲勢浩大的叛軍,欲要推翻大楚皇族。
這是大楚皇族在官麵上的說法。
陳良消息靈通,即便隻在藏書室這一片區域活動,仍能得知楚京內外之事。
他早先放出了“魔羅之毒”,已經假設過了最壞的結果。
那就是“魔毒”與“屍毒”的感染者雙雙殞命。
但事實證明。
這兩股截然不同的力量竟然走向了合流。
他們調轉矛頭進攻大楚,但是一路走來沒有再做殘殺無辜的事情。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
則是大楚皇族治下的兵馬,仍然還在貫徹“撤退屠城”的方針。
這讓陳良對皇族的觀感也惡化了許多。
他可以理解,大楚道君維持這條命令的初衷。
但他不信,以大楚如今掌握的信息渠道,會不知道外部敵人的變化。
大楚道君執意屠城,這就是他的選擇。
陳良食君之祿,最大的恩義就是不去落井下石。
但現在大楚如果走向滅亡。
他會坦然迎接故國的一切宿命。
……
一晃眼,半年過去。
東洲的格局相較先前,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昔日的七大仙國。
打從大趙覆滅大韓之後,兩國的聯軍開始針對剩下的國度展開行動。
時至今日,又有“大燕”、“大魏”、“大慶”三國覆滅。
如今除開作為叛軍大本營的大趙。
尚未徹底覆滅的,就隻剩下“大楚”與鄰國“大蔡”,但總體局勢已經很明朗了。
兩國皇族接連敗退,如今靠著京師和京畿的土地苟延殘喘。
楚京之內,大楚道君因著底下人不願意與他死戰,已經借著這個由頭清理了不少大楚豪族。
甚至藏書室也沒能幸免。
有一支精銳尊奉王命前來滅口,陳良的修為已經臻至金丹中期,其劍法本身更是超出了自身境界。
隻是一劍之威,就將帶頭的金丹滅殺。
隨後,他遣散了藏書室的同僚,隻留下自己守在這裏。
直到有一天。
陳良注意到城頭的方向有火光升起,伴隨著一道巨大的元靈法相跌落下來,化作了滔滔江水淹沒了大半個楚京。
這是大楚道君殞命的標誌。
大楚是水德,修煉的功法也都以水行為主,如今大楚道君的水元靈破滅,化作洪水席卷。
這聲勢驚人,但也不過是最後一舞。
破城的修士很輕易就清除了大楚皇族餘下的頑固力量。
他們立刻組織陣法師開始著手對楚京進行修複。
與此同時,另一邊也傳來了“大蔡道君”伏誅的消息,宣告七大仙國統治東洲的曆史結束。
作為這一切的推動者。
長庭聖君正式走到了台前,並且被推舉為東洲共主,號稱“東君”。
他著手廢除了昔日的“晉升令”,以恢複修士自由突破的權利為名,完成了對人心的收買。
長庭聖君著手開始祭祀討封。
而陳良兜兜轉轉了一圈。
隨著昔日大楚藏書室的修複,東君麾下又開始招攬新的藏書史。
陳良的經驗足以勝任。
不過,機會難得,與其繼續留在大楚,不如直接前往未來東洲的中心。
昔日的大趙京師,如今的東君城。
那裏存放著更多的典籍。
陳良不想浪費這個機會,當即動身前往,靠著自己的經驗與知識,順利成為了東君城“藏書室”的一位金丹主管。
這身份轉變,又省去了隱瞞修為的麻煩。
直到東君舉國祭天的日子到來。
陳良站在藏書室旁觀,聽著東君聲情並茂的誦念祭詞,看見天象也隨之做出變化,心中大感神奇。
忽然間,有一點明悟落到他的心間。
陳良整個人有如醍醐灌頂,立刻沉浸參悟金丹之道。
半個月後。
他順利突破到了金丹後期。
哪怕讓魔羅自己來。
他也分不清楚“魔毒”和“屍毒”各自對應的人選,因為兩者已經融為一體了。
隻要長庭聖君不放棄以此謀劃,那麽他接下來獲得的功勞,默認也會有一半被分出去。
理論上,長庭聖君同樣可以分到對方的一半。
但他的理智告訴自己。
直到現在,長庭聖君都沒能算出幕後之人的身份,所以他大概率也占不到對方的便宜。
陳青易手持魔戟,做好了繼續戰鬥的準備。
長庭聖君卻不想浪費時間在這了。
他花了大力氣屏蔽東洲的天機,即便如今會被人分去一半的功勞,他也隻能咬著牙堅持下去。
因為這是“全虧”和“半虧”的差別。
下方原本混戰的兩軍修士,忽然有了共同的目標。
這次不再是“去人留地”的屠殺,而是轉變為推翻仙國道君的統治。
陳青易的耳邊傳來魔羅的聲音,知曉了事情的經過。
他當即動身離開了東洲。
長庭聖君站在原地,許久之後才終於抬頭仰望,額頭上已經浸滿了汗水。
各種複雜的心情湧上全身。
其中既有後怕,忌憚,卻又不乏慶幸,欣喜。
先前各種被遺漏的細節,如今在長庭聖君的腦子裏過了一遍,這讓他對來者的層次有了一定的猜測。
這是一位實力能媲美大禹神君的存在!
自己這點心思與算盤,恐怕早就被對方看穿了。
甚至,長庭聖君覺得對方知道的東西可能還比自己更多。
這具體包括什麽已經無從談起。
但是其中一件事足以讓長庭聖君狂喜!
那位不知出於何等緣故,竟然選擇與他共分氣運。
先前長庭聖君把對方放在與自己同一檔次,覺得這是某位不要臉的道友在算計自己,想要不出力就摘桃子。
但是,假如這人是高於自身的存在……
說得難聽點,那是給他臉了。
這未嚐不是佐證了,他這條“矯詔冊封”的路徑是可行的。
這是來自某一位合體的肯定。
對方替自己驗證了這條路的可行性,那麽長庭聖君覺得分出一點利益也是值當的。
至少,現在的他或真或假,讓自己接受了這個結果。
可要是有一天長庭聖君突破了。
他會作何想法,那都不是現在的自己能決定的。
……
接下來的一個月。
大楚京師再度亂了起來。
不過,這一次的源頭不再是大趙和大魏的外部壓力,而是大楚道君先前派出去的王牌精銳“申息”竟然與敵軍合流,形成了一股聲勢浩大的叛軍,欲要推翻大楚皇族。
這是大楚皇族在官麵上的說法。
陳良消息靈通,即便隻在藏書室這一片區域活動,仍能得知楚京內外之事。
他早先放出了“魔羅之毒”,已經假設過了最壞的結果。
那就是“魔毒”與“屍毒”的感染者雙雙殞命。
但事實證明。
這兩股截然不同的力量竟然走向了合流。
他們調轉矛頭進攻大楚,但是一路走來沒有再做殘殺無辜的事情。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
則是大楚皇族治下的兵馬,仍然還在貫徹“撤退屠城”的方針。
這讓陳良對皇族的觀感也惡化了許多。
他可以理解,大楚道君維持這條命令的初衷。
但他不信,以大楚如今掌握的信息渠道,會不知道外部敵人的變化。
大楚道君執意屠城,這就是他的選擇。
陳良食君之祿,最大的恩義就是不去落井下石。
但現在大楚如果走向滅亡。
他會坦然迎接故國的一切宿命。
……
一晃眼,半年過去。
東洲的格局相較先前,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昔日的七大仙國。
打從大趙覆滅大韓之後,兩國的聯軍開始針對剩下的國度展開行動。
時至今日,又有“大燕”、“大魏”、“大慶”三國覆滅。
如今除開作為叛軍大本營的大趙。
尚未徹底覆滅的,就隻剩下“大楚”與鄰國“大蔡”,但總體局勢已經很明朗了。
兩國皇族接連敗退,如今靠著京師和京畿的土地苟延殘喘。
楚京之內,大楚道君因著底下人不願意與他死戰,已經借著這個由頭清理了不少大楚豪族。
甚至藏書室也沒能幸免。
有一支精銳尊奉王命前來滅口,陳良的修為已經臻至金丹中期,其劍法本身更是超出了自身境界。
隻是一劍之威,就將帶頭的金丹滅殺。
隨後,他遣散了藏書室的同僚,隻留下自己守在這裏。
直到有一天。
陳良注意到城頭的方向有火光升起,伴隨著一道巨大的元靈法相跌落下來,化作了滔滔江水淹沒了大半個楚京。
這是大楚道君殞命的標誌。
大楚是水德,修煉的功法也都以水行為主,如今大楚道君的水元靈破滅,化作洪水席卷。
這聲勢驚人,但也不過是最後一舞。
破城的修士很輕易就清除了大楚皇族餘下的頑固力量。
他們立刻組織陣法師開始著手對楚京進行修複。
與此同時,另一邊也傳來了“大蔡道君”伏誅的消息,宣告七大仙國統治東洲的曆史結束。
作為這一切的推動者。
長庭聖君正式走到了台前,並且被推舉為東洲共主,號稱“東君”。
他著手廢除了昔日的“晉升令”,以恢複修士自由突破的權利為名,完成了對人心的收買。
長庭聖君著手開始祭祀討封。
而陳良兜兜轉轉了一圈。
隨著昔日大楚藏書室的修複,東君麾下又開始招攬新的藏書史。
陳良的經驗足以勝任。
不過,機會難得,與其繼續留在大楚,不如直接前往未來東洲的中心。
昔日的大趙京師,如今的東君城。
那裏存放著更多的典籍。
陳良不想浪費這個機會,當即動身前往,靠著自己的經驗與知識,順利成為了東君城“藏書室”的一位金丹主管。
這身份轉變,又省去了隱瞞修為的麻煩。
直到東君舉國祭天的日子到來。
陳良站在藏書室旁觀,聽著東君聲情並茂的誦念祭詞,看見天象也隨之做出變化,心中大感神奇。
忽然間,有一點明悟落到他的心間。
陳良整個人有如醍醐灌頂,立刻沉浸參悟金丹之道。
半個月後。
他順利突破到了金丹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