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立身之本,家有麟兒
家族修仙:我以子嗣登仙 作者:勤勞的大蜜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路上。
陳義紹都擺出恭敬聽從的模樣,而且這架勢當真是努力在學習。
陳明遠活到這把歲數,未嚐不明白諸子女之間的小心思。
大兒子“陳義經”時日無多,仍一直想方設法將直係的子孫送到他膝下撫養。
二女兒“陳義霖”名義上安於現狀,可是每年變著法帶外孫迴家。
小兒子“陳義紹”早年也是放不出屁的悶葫蘆,突破到築基之後好像一夜之間就學會說話了。
他畢竟當了這麽多年的葉蚯園長,各種樣式的族人陳明遠都見過。
何況這些還是自家的崽子。
陳義紹到底是在金窩裏長大的,這就限製了他的道行。
自以為是的藏拙,陳明遠一眼就能望穿。
他沒有當麵戳破,實則也是認可陳義紹這種目標明確的行事作風。
修仙不是過家家。
陳義紹打小生活在他的光芒之下不假。
可問題是……陳明遠自己難道不是這樣走過來的嗎?
甚至,他頭上頂著的光環更大。
他爹是長子,自己又是長孫。
祖父更是陳氏仙族的開拓之主與定海神針。
最初,他們長房甚至被視作是族長之位的有力競爭者。
這個節骨眼上,他爹“陳青旺”突然以閉關為由消失在了外人的視野裏。
從那時起,陳明遠就肩負了兩代人的擔子。
唯有陳明遠自己清楚。
他是怎麽從別人口中的“庸碌長孫”,變成如今旁人眼中德高望重的“遠祖”。
這短短幾個字,他到底走了多久。
陳明遠無意給孩子說教,告訴他父輩的艱辛。
一如當年他爹對待自己的這樣。
在他看來,前人栽樹,不就是為了讓後人能站得更高些。
隻是,光學會爬樹還遠遠不夠。
他還得知道怎麽澆樹。
這便是陳明遠希望小兒子可以自己參透的地方。
他們要想擺脫各自身上的光環,就得形成一門屬於自己的本事。
陳明遠學會了“觀人”。
他這一路走來,見到了形形色色的族人。
與這些性格不同的族人打交道,最終還能讓他們記著自己的好。
這種無差別的處置,就是陳明遠安身立命的本事。
他希望,陳義紹也能學會這些。
——哪怕是在族學裏
陳義紹絲毫不知,平日一向以“老好人”形象示人的老父親,其心計與城府更在他之上。
有很長一段時間。
陳義紹還懷有愧疚感,覺得自己瞞了他爹太多。
好在,一切都順利進行著。
陳氏族學陸續建設完工,其間還有一群由老祖欽點的夫子,大部分隻有練氣境。
他們將會被安排擔任各門仙藝的啟蒙工作。
陳明遠作為已經內定的山長,自然是親自下場試探過了這群夫子的水平。
令人驚訝的是。
這群夫子雖然境界不高,但是基本功相當牢靠,而且頗具悟性。
陳明遠已經不再懷疑他們的本事了。
可是老實說,陳明遠覺得祖父他老人家實在有點暴殄天物了。
這麽多資質上佳的人才,派來做夫子多可惜。
他們這天賦,才最適合作為學生被吸納到族學裏。
然後,陳氏再通過聯姻將他們綁到自家的戰車上。
隻等這群天才成長起來,那收獲絕對不亞於建立族學了。
他都能算懂的賬,祖父沒理由看不明白。
恐怕,這群夫子的身份有問題。
陳明遠按下心中的疑惑。
他傳令下去,著手給這群夫子做好身份的掩飾。
不論最終能否留住人。
這群夫子在教導門生弟子的事情上,絕對是綽綽有餘了。
……
正上方。
陳景安的一縷念頭,環視著陳明遠,眼底閃過幾分讚許。
這迴自己真是看走眼了。
當初覺得明遠這小子太過老實,小時候就被她四姑忽悠出了洋相,等到長大了也容易被人欺負。
殊不知,這些都隻是陳明遠的盔甲。
就在這時。
陳景安的目光分別落在兩處。
他的神識瞬息而至,看見兩道人影同樣注視著這裏。
一個是陳青雉,一個是陳青立。
正好是如今陳氏的兩大柱石。
眼下,他們都注意到了陳明遠這個“明”字輩的翹楚。
陳青立的修行所致,決定了他不可能退位。
所以,他極有可能是要讓陳明遠去打下手的。
這不是大材小用麽?
陳景安微微皺眉,已經決定要護犢子,讓陳青立這小子熄了心思。
他好不容易等來一位自主成才的苗子,這要是丟到朝堂,那才是暴殄天物。
至於陳青雉。
這小子與他大侄兒的關係一直不錯。
他是有可能傳位的。
以陳明遠這狀態,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接班人手。
陳景安肯定過後,突然間像是想到什麽,看向陳青雉的眼神也變得不善。
大家都是親父子,這小子竟然還藏一手。
你大侄兒有出息了不上報,難道還怕當爹的跟你搶人不成?
不像話!
陳景安現場做出決定,他宣布陳青雉的禪讓計劃破產了。
你小子繼續當你的族長,不幹到元嬰別想退位讓賢了!
反觀陳明遠。
這小子完全可以不繼承別人,他自己就可以帶著族學,一舉成為與兩大巨頭分庭抗禮的第三巨頭。
陳景安打算給他加派點人手,順便磨礪一下自己比較看好的小輩。
蘇子籍那小子就是從書院出來的,而且資質也很不錯。
他如今在“正氣院”已經沒什麽東西可學了,不如迴到仙族發光發熱。
這小子隻是其一。
再往下,就是由陳六叔親自養大的小子“陳傳家”。
陳景安選中他的原因很簡單。
這是六叔的孩子。
不需要其他理由,這就足夠。
因為陳傳家能讓自己記住他的名字,這本來就是緣分的一種。
他當即傳令給陳青雉。
很快,就有族兵帶著族長簽發的命令,前往清河老街找人去了。
這裏全是陳氏後人。
陳傳家一家在這裏並不起眼。
哪怕在陳傳家的眼裏,養他長大的祖父全身也充滿了迷題。
他有印象開始就是爺倆與“元方”和“黃誌”兩位仆從相依為命。
再長大些。
陳傳家知道祖父是金丹高手,仙族長老。
他不是沒想過要靠著這層身份走些捷徑。
可是每次一迴家,見到祖父那張熟悉的臉龐,還有他親自下廚做好的飯菜,話裏話外的關切與問候。
陳傳家心裏揣著的各種心思又重新咽了迴去。
筷子髒了就換一雙,勺子髒了洗洗也還能用。
可是心髒了,那就糟蹋了這好端端的一桌飯菜。
陳義紹都擺出恭敬聽從的模樣,而且這架勢當真是努力在學習。
陳明遠活到這把歲數,未嚐不明白諸子女之間的小心思。
大兒子“陳義經”時日無多,仍一直想方設法將直係的子孫送到他膝下撫養。
二女兒“陳義霖”名義上安於現狀,可是每年變著法帶外孫迴家。
小兒子“陳義紹”早年也是放不出屁的悶葫蘆,突破到築基之後好像一夜之間就學會說話了。
他畢竟當了這麽多年的葉蚯園長,各種樣式的族人陳明遠都見過。
何況這些還是自家的崽子。
陳義紹到底是在金窩裏長大的,這就限製了他的道行。
自以為是的藏拙,陳明遠一眼就能望穿。
他沒有當麵戳破,實則也是認可陳義紹這種目標明確的行事作風。
修仙不是過家家。
陳義紹打小生活在他的光芒之下不假。
可問題是……陳明遠自己難道不是這樣走過來的嗎?
甚至,他頭上頂著的光環更大。
他爹是長子,自己又是長孫。
祖父更是陳氏仙族的開拓之主與定海神針。
最初,他們長房甚至被視作是族長之位的有力競爭者。
這個節骨眼上,他爹“陳青旺”突然以閉關為由消失在了外人的視野裏。
從那時起,陳明遠就肩負了兩代人的擔子。
唯有陳明遠自己清楚。
他是怎麽從別人口中的“庸碌長孫”,變成如今旁人眼中德高望重的“遠祖”。
這短短幾個字,他到底走了多久。
陳明遠無意給孩子說教,告訴他父輩的艱辛。
一如當年他爹對待自己的這樣。
在他看來,前人栽樹,不就是為了讓後人能站得更高些。
隻是,光學會爬樹還遠遠不夠。
他還得知道怎麽澆樹。
這便是陳明遠希望小兒子可以自己參透的地方。
他們要想擺脫各自身上的光環,就得形成一門屬於自己的本事。
陳明遠學會了“觀人”。
他這一路走來,見到了形形色色的族人。
與這些性格不同的族人打交道,最終還能讓他們記著自己的好。
這種無差別的處置,就是陳明遠安身立命的本事。
他希望,陳義紹也能學會這些。
——哪怕是在族學裏
陳義紹絲毫不知,平日一向以“老好人”形象示人的老父親,其心計與城府更在他之上。
有很長一段時間。
陳義紹還懷有愧疚感,覺得自己瞞了他爹太多。
好在,一切都順利進行著。
陳氏族學陸續建設完工,其間還有一群由老祖欽點的夫子,大部分隻有練氣境。
他們將會被安排擔任各門仙藝的啟蒙工作。
陳明遠作為已經內定的山長,自然是親自下場試探過了這群夫子的水平。
令人驚訝的是。
這群夫子雖然境界不高,但是基本功相當牢靠,而且頗具悟性。
陳明遠已經不再懷疑他們的本事了。
可是老實說,陳明遠覺得祖父他老人家實在有點暴殄天物了。
這麽多資質上佳的人才,派來做夫子多可惜。
他們這天賦,才最適合作為學生被吸納到族學裏。
然後,陳氏再通過聯姻將他們綁到自家的戰車上。
隻等這群天才成長起來,那收獲絕對不亞於建立族學了。
他都能算懂的賬,祖父沒理由看不明白。
恐怕,這群夫子的身份有問題。
陳明遠按下心中的疑惑。
他傳令下去,著手給這群夫子做好身份的掩飾。
不論最終能否留住人。
這群夫子在教導門生弟子的事情上,絕對是綽綽有餘了。
……
正上方。
陳景安的一縷念頭,環視著陳明遠,眼底閃過幾分讚許。
這迴自己真是看走眼了。
當初覺得明遠這小子太過老實,小時候就被她四姑忽悠出了洋相,等到長大了也容易被人欺負。
殊不知,這些都隻是陳明遠的盔甲。
就在這時。
陳景安的目光分別落在兩處。
他的神識瞬息而至,看見兩道人影同樣注視著這裏。
一個是陳青雉,一個是陳青立。
正好是如今陳氏的兩大柱石。
眼下,他們都注意到了陳明遠這個“明”字輩的翹楚。
陳青立的修行所致,決定了他不可能退位。
所以,他極有可能是要讓陳明遠去打下手的。
這不是大材小用麽?
陳景安微微皺眉,已經決定要護犢子,讓陳青立這小子熄了心思。
他好不容易等來一位自主成才的苗子,這要是丟到朝堂,那才是暴殄天物。
至於陳青雉。
這小子與他大侄兒的關係一直不錯。
他是有可能傳位的。
以陳明遠這狀態,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接班人手。
陳景安肯定過後,突然間像是想到什麽,看向陳青雉的眼神也變得不善。
大家都是親父子,這小子竟然還藏一手。
你大侄兒有出息了不上報,難道還怕當爹的跟你搶人不成?
不像話!
陳景安現場做出決定,他宣布陳青雉的禪讓計劃破產了。
你小子繼續當你的族長,不幹到元嬰別想退位讓賢了!
反觀陳明遠。
這小子完全可以不繼承別人,他自己就可以帶著族學,一舉成為與兩大巨頭分庭抗禮的第三巨頭。
陳景安打算給他加派點人手,順便磨礪一下自己比較看好的小輩。
蘇子籍那小子就是從書院出來的,而且資質也很不錯。
他如今在“正氣院”已經沒什麽東西可學了,不如迴到仙族發光發熱。
這小子隻是其一。
再往下,就是由陳六叔親自養大的小子“陳傳家”。
陳景安選中他的原因很簡單。
這是六叔的孩子。
不需要其他理由,這就足夠。
因為陳傳家能讓自己記住他的名字,這本來就是緣分的一種。
他當即傳令給陳青雉。
很快,就有族兵帶著族長簽發的命令,前往清河老街找人去了。
這裏全是陳氏後人。
陳傳家一家在這裏並不起眼。
哪怕在陳傳家的眼裏,養他長大的祖父全身也充滿了迷題。
他有印象開始就是爺倆與“元方”和“黃誌”兩位仆從相依為命。
再長大些。
陳傳家知道祖父是金丹高手,仙族長老。
他不是沒想過要靠著這層身份走些捷徑。
可是每次一迴家,見到祖父那張熟悉的臉龐,還有他親自下廚做好的飯菜,話裏話外的關切與問候。
陳傳家心裏揣著的各種心思又重新咽了迴去。
筷子髒了就換一雙,勺子髒了洗洗也還能用。
可是心髒了,那就糟蹋了這好端端的一桌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