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自由都是風。


    、、、、、、


    “汝心中有憾?”


    對麵的白發老翁是自己,疑問指向的也是自己。


    這種感覺多少有幾分奇怪,韓楷看著麵前的白發老翁,老君身法身。


    自臨邛山,桃源洞架雲離開之後,便略感知了一下混都二人所在,尋了一處幽譚,信手布了陣法,便在水麵打坐入定。


    心神入了竅穴。


    神念亦是端坐,對麵便是無情道心所主的法身,卻不料那老君身竟然對著自己的魂念開口詢問道。


    聲音古井無波,平靜異常,淡漠:“入蜀地已來,汝常憶前事,憾乎?”


    “無憾。”


    韓楷亦是神思冷靜,徑直迴道。


    “汝既是吾,吾即是汝,非吾問汝,乃汝自問也。”


    老君身接著開口道:“身參法侶,心猶顧戀,汝身已入道,然則新生之心卻未全然入道。”


    韓楷倒是明白,先前誤入忘情道,無情道心引了乙木造化成了法身,於是有新生之心出世,雖是兼顧前世與此世修行。


    但,這蜀地的一山一木,一草一水,皆引得自己新生之心憶起前塵,這一路來有老君身循道聽緣,廣布德澤。


    到了此刻,韓楷也正要直麵這心中之問,卻沒想到是老君身先開的口。


    “前塵往事,吾悉以歸解,彼時之事令人心不安、神難定、體難行,吾亦不願。”


    “憾乎?無甚因由至此。”


    到了韓楷迴的時候,老君身便含笑望著,靜靜看著。


    好像你在夜幕時分,看著玻璃鏡中顯露的自己的眼神,那種恬靜、深邃和淡然。


    最終還是老君的眼神讓韓楷退了一步,低了下頭,沉了沉聲:“吾亦不明。”


    這句話相當於就是默認了,還是有那麽一些遺憾的。


    “心承此事,亦通此理,前塵往事當有所持,持以循道,以利當世。汝可自決。”


    老君身倒是的確給了一個解決的的辦法,何也呢?也不要區分什麽前世今生了,你不是想著前世的那些事嘛?


    就記一個前世的道理,可以沿用在此世修道的,然後就記住那麽一條就可以。


    人是一種很神奇的動物?人會反思和思考,這種思考幫助人們進步,同時也會造就一些不幸出來。


    韓楷心念沉寂片刻迴憶起前世,自幼時起一直到工作執業後擔任律師,其中有那麽一條深刻印在腦海中的就是規則。


    “規則。”


    這一瞬間,好似一道閃電在漆黑的世界中閃過,將無數中斷的、淩亂的思緒盡數歸攏在一起,原本那不自覺的神識活動開始慢慢歸向有序。


    常言道,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定而後能安。


    知止便要有自己的規則,按照自己的做事原則辦事,就像修行一般,不僅要明白自己的路朝哪走。


    還要明白自己的路要怎麽走,自己心中的原則是什麽。


    “善。”


    老君身含笑讚了一聲,隨後歸於寂靜,閉目凝神一般。


    對於韓楷而言,那“規則”二字就好似一根導火索,開始在自己的心神內部起了連鎖的反應,新生的道心也在以極快的速度成長著。


    、、、、、、


    混都二人卻是在山穀中看到了兩隻色彩斑斕的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華長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間至味呂秀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間至味呂秀才並收藏青華長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