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不得不這樣做
穿越古代嫁鰥夫,別人逃難我躺平 作者:陳小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殿之上,皇帝高坐龍椅,麵容冷峻,
他剛剛宣布完封顧雲起為鎮南王的旨意,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皇上聖明!”
戶部尚書劉大人率先出列,他身形清瘦,長須飄飄,聲音洪亮且誠懇。
“顧雲起手握重兵,在軍中威望極高。
如今封他為鎮南王,駐守禹州和通州,實乃明智之舉。
一來可安撫顧雲起,使其為我大雍繼續效力。
二來邊疆有他坐鎮,可震懾外敵,保我大雍太平,穩定當下複雜局勢。”
說罷,他恭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禮,退迴原位。
此言一出,禮部侍郎張大人連連點頭,隨聲附和。
“劉大人所言極是。如今大雍百廢待興,正需顧將軍這樣的人才。
這般安排,既能彰顯陛下的寬厚仁德,又能為國家所用,實乃兩全其美。”
幾位平日裏與劉大人、張大人交好的大臣,也紛紛麵露讚同之色,低聲議論著此舉的諸多好處。
然而,刑部尚書趙大人卻滿臉不悅,他向前踏出一步,雙手抱拳,語氣強硬:“皇上,臣以為此舉不妥。
顧雲起抗旨不遵,此乃大罪,按我大雍律法,罪不可恕。
皇上如此寬容,輕易封王,恐有損皇室威嚴。
往後若再有臣子效仿,不把皇上的旨意放在眼裏,朝堂綱紀將何存?皇室威嚴又將何存?”
趙大人言辭激烈,字字擲地有聲,朝堂上瞬間安靜了些許,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皇帝。
一時間,朝堂上分成兩派,支持封王的大臣們強調局勢穩定和顧雲起的軍事才能。
而主張嚴懲的大臣們,想著重於維護皇室威嚴和朝堂律法。
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聲此起彼伏,氣氛愈發緊張。
皇帝坐在龍椅之上,聽著大臣們的爭論,臉色愈發陰沉。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心中的不悅如潮水般翻湧。
曾經,林、王、上官三大世家權傾朝野,猶如三座大山壓在他的皇權之上。
這些世家在朝堂上黨同伐異,在民間橫征暴斂,大雍的朝政幾乎都被他們掌控。
他為了奪迴皇權,一切都在隱忍,又暗中布局。
如今,林王兩家已被連根拔起。
林王兩家的核心人物被顧雲起所殺,其餘殘餘勢力也被他親自下令一網打盡。
雖然上官家依舊還是個隱患,上官決的態度模棱兩可,讓人捉摸不透。
上官家主也一直稱病不上朝,知道那兩家已經被除,他也不敢再公然挑釁皇權了。
在這個關鍵時期,皇帝本欲立威,整頓朝堂,重塑皇室威嚴。
可顧雲起抗旨之事,卻讓他陷入兩難的境地。
他不想殺顧雲起,但又害怕他是下一個崛起的世家。
而且就算他想殺,現在也殺不了。
因為現在的顧雲起,他根本不了解,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的實力?
他們輕而易舉的殺掉林王兩家的家主,就能看得出來他的實力在那兩家之上。
越想到這些,皇帝心裏就越煩躁。
“夠了!”
皇帝終於忍不住,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厲聲喝道。
這一聲怒吼,如洪鍾般響徹朝堂,瞬間讓喧鬧的朝堂安靜下來。
大臣們紛紛跪地,大氣都不敢出。
皇帝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緩緩說道。
“顧雲起雖有抗旨之過,但念及他多年來為朕出生入死。
多次救朕於危難之中,立下赫赫戰功,朕決定從輕發落。
封他為鎮南王,令其駐守禹州和通州。
朕望他能感恩戴德,繼續為大雍效力,保我大雍邊疆太平。
若他再有二心,朕絕不姑息,定將嚴懲不貸!”
皇帝的聲音威嚴而堅定,字字都帶著不容置疑的氣勢。
大臣們聽後,紛紛高唿:“皇上聖明,臣等領旨。”
聲音在朝堂上迴蕩,久久不息。
皇帝看著跪地的大臣們,心中暗自思忖,這件事情暫時算是有了個結果。
可他知道,他與顧雲起之間的矛盾,恐怕已難以徹底消除。
思緒飄迴到十幾年前,那時他還是安王,顧雲起也是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大頭兵。
但他很能吃苦,別人都在休息,他卻在苦苦的學習武藝。
那時候自己一時興起,看他願意學,就教他習武和讀書。
兩人也是慢慢結下了不淺的情誼,顧雲起也是多次救了他的性命。
而且顧雲起為報答他的恩情,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屢立奇功。
後來也是因為顧雲起,他才能順利登基稱帝。
這次也是他率領大軍,為大雍朝收複了失地,讓大雍朝的百姓得以安寧。
但如今,局勢變幻莫測。
隨著顧雲起兵權在握,勢力逐漸壯大,皇帝心中的擔憂也與日俱增。
權力的誘惑,讓曾經純粹的情誼變得複雜微妙。
皇帝心裏明白,顧雲起在禹州和通州根基深厚。
若強行收迴兵權,極有可能引發大亂,讓大雍朝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盡管他對顧雲起抗旨之事惱怒不已,但十幾年的救命恩情如同一把柔軟的枷鎖,束縛著他。
讓他實在不願與顧雲起走到兵戎相見、以命相搏的絕境。
封他為鎮南王,讓他駐守邊疆,隻要他能安分守己。
守住禹州和通州,抵禦周邊三國,確保大雍邊境安寧。
這對當下的局勢而言,已是一種無奈卻又必要的妥協。
退朝後,皇帝獨自一人迴到禦書房。
他坐在書桌前,望著窗外漸漸暗沉的天色,心中的憂慮如陰霾般籠罩。
他知道顧雲起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保大雍太平昌盛。
用不好,便會成為威脅皇權的利刃。
而當下,朝堂局勢複雜多變,到底哪些人是誠心歸順自己的!
上官家的態度始終不明,也是猶如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他還是需要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才能維護好大雍的穩定和皇權的尊嚴。
而蘇瑤在後宮中,也時刻關注著朝堂上的動靜。
當她得知皇帝已經宣布了封顧雲起為鎮南王的旨意後,心中暗自高興。
她知道,自己的計劃成功了,不僅暫時穩住了顧雲起,也讓皇帝對自己更加信任。
他剛剛宣布完封顧雲起為鎮南王的旨意,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皇上聖明!”
戶部尚書劉大人率先出列,他身形清瘦,長須飄飄,聲音洪亮且誠懇。
“顧雲起手握重兵,在軍中威望極高。
如今封他為鎮南王,駐守禹州和通州,實乃明智之舉。
一來可安撫顧雲起,使其為我大雍繼續效力。
二來邊疆有他坐鎮,可震懾外敵,保我大雍太平,穩定當下複雜局勢。”
說罷,他恭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禮,退迴原位。
此言一出,禮部侍郎張大人連連點頭,隨聲附和。
“劉大人所言極是。如今大雍百廢待興,正需顧將軍這樣的人才。
這般安排,既能彰顯陛下的寬厚仁德,又能為國家所用,實乃兩全其美。”
幾位平日裏與劉大人、張大人交好的大臣,也紛紛麵露讚同之色,低聲議論著此舉的諸多好處。
然而,刑部尚書趙大人卻滿臉不悅,他向前踏出一步,雙手抱拳,語氣強硬:“皇上,臣以為此舉不妥。
顧雲起抗旨不遵,此乃大罪,按我大雍律法,罪不可恕。
皇上如此寬容,輕易封王,恐有損皇室威嚴。
往後若再有臣子效仿,不把皇上的旨意放在眼裏,朝堂綱紀將何存?皇室威嚴又將何存?”
趙大人言辭激烈,字字擲地有聲,朝堂上瞬間安靜了些許,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皇帝。
一時間,朝堂上分成兩派,支持封王的大臣們強調局勢穩定和顧雲起的軍事才能。
而主張嚴懲的大臣們,想著重於維護皇室威嚴和朝堂律法。
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聲此起彼伏,氣氛愈發緊張。
皇帝坐在龍椅之上,聽著大臣們的爭論,臉色愈發陰沉。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心中的不悅如潮水般翻湧。
曾經,林、王、上官三大世家權傾朝野,猶如三座大山壓在他的皇權之上。
這些世家在朝堂上黨同伐異,在民間橫征暴斂,大雍的朝政幾乎都被他們掌控。
他為了奪迴皇權,一切都在隱忍,又暗中布局。
如今,林王兩家已被連根拔起。
林王兩家的核心人物被顧雲起所殺,其餘殘餘勢力也被他親自下令一網打盡。
雖然上官家依舊還是個隱患,上官決的態度模棱兩可,讓人捉摸不透。
上官家主也一直稱病不上朝,知道那兩家已經被除,他也不敢再公然挑釁皇權了。
在這個關鍵時期,皇帝本欲立威,整頓朝堂,重塑皇室威嚴。
可顧雲起抗旨之事,卻讓他陷入兩難的境地。
他不想殺顧雲起,但又害怕他是下一個崛起的世家。
而且就算他想殺,現在也殺不了。
因為現在的顧雲起,他根本不了解,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的實力?
他們輕而易舉的殺掉林王兩家的家主,就能看得出來他的實力在那兩家之上。
越想到這些,皇帝心裏就越煩躁。
“夠了!”
皇帝終於忍不住,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厲聲喝道。
這一聲怒吼,如洪鍾般響徹朝堂,瞬間讓喧鬧的朝堂安靜下來。
大臣們紛紛跪地,大氣都不敢出。
皇帝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緩緩說道。
“顧雲起雖有抗旨之過,但念及他多年來為朕出生入死。
多次救朕於危難之中,立下赫赫戰功,朕決定從輕發落。
封他為鎮南王,令其駐守禹州和通州。
朕望他能感恩戴德,繼續為大雍效力,保我大雍邊疆太平。
若他再有二心,朕絕不姑息,定將嚴懲不貸!”
皇帝的聲音威嚴而堅定,字字都帶著不容置疑的氣勢。
大臣們聽後,紛紛高唿:“皇上聖明,臣等領旨。”
聲音在朝堂上迴蕩,久久不息。
皇帝看著跪地的大臣們,心中暗自思忖,這件事情暫時算是有了個結果。
可他知道,他與顧雲起之間的矛盾,恐怕已難以徹底消除。
思緒飄迴到十幾年前,那時他還是安王,顧雲起也是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大頭兵。
但他很能吃苦,別人都在休息,他卻在苦苦的學習武藝。
那時候自己一時興起,看他願意學,就教他習武和讀書。
兩人也是慢慢結下了不淺的情誼,顧雲起也是多次救了他的性命。
而且顧雲起為報答他的恩情,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屢立奇功。
後來也是因為顧雲起,他才能順利登基稱帝。
這次也是他率領大軍,為大雍朝收複了失地,讓大雍朝的百姓得以安寧。
但如今,局勢變幻莫測。
隨著顧雲起兵權在握,勢力逐漸壯大,皇帝心中的擔憂也與日俱增。
權力的誘惑,讓曾經純粹的情誼變得複雜微妙。
皇帝心裏明白,顧雲起在禹州和通州根基深厚。
若強行收迴兵權,極有可能引發大亂,讓大雍朝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盡管他對顧雲起抗旨之事惱怒不已,但十幾年的救命恩情如同一把柔軟的枷鎖,束縛著他。
讓他實在不願與顧雲起走到兵戎相見、以命相搏的絕境。
封他為鎮南王,讓他駐守邊疆,隻要他能安分守己。
守住禹州和通州,抵禦周邊三國,確保大雍邊境安寧。
這對當下的局勢而言,已是一種無奈卻又必要的妥協。
退朝後,皇帝獨自一人迴到禦書房。
他坐在書桌前,望著窗外漸漸暗沉的天色,心中的憂慮如陰霾般籠罩。
他知道顧雲起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保大雍太平昌盛。
用不好,便會成為威脅皇權的利刃。
而當下,朝堂局勢複雜多變,到底哪些人是誠心歸順自己的!
上官家的態度始終不明,也是猶如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他還是需要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才能維護好大雍的穩定和皇權的尊嚴。
而蘇瑤在後宮中,也時刻關注著朝堂上的動靜。
當她得知皇帝已經宣布了封顧雲起為鎮南王的旨意後,心中暗自高興。
她知道,自己的計劃成功了,不僅暫時穩住了顧雲起,也讓皇帝對自己更加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