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城外逢君意坦誠
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 作者:默默無聞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93章 城外逢君意坦誠
“投奔先生?”諸葛誌重複著這幾個字,孫尚香此舉,委實出乎他的意料。
莫非江東出了什麽變故?
他心中暗自思忖,麵上卻不動聲色,“郡主此言,在下有些不解。郡主乃江東之明珠,為何要投奔在下?”
孫尚香深吸一口氣,似乎在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
她目光灼灼地望著諸葛誌,語氣堅定:“先生,實不相瞞,我並非奉之命而來。此番前來,乃是我自己的主意。”她頓了頓,語氣中多了幾分敬佩,“久聞先生才華蓋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我仰慕先生已久,特來請教兵法韜略。”
諸葛誌這才恍然大悟,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
原來並非江東生變,而是孫尚香慕名而來。
他心中暗暗鬆了口氣,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上下打量著孫尚香,隻見她一身男裝,英姿颯爽,眉宇間透著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
“郡主過譽了。”諸葛誌謙遜地拱了拱手,“在下才疏學淺,當不得郡主如此誇讚。”他略一沉吟,又道,“郡主深夜造訪,想必一路舟車勞頓,不如先到城中休息,明日再詳談如何?”
孫尚香搖了搖頭,眼神中透著一絲迫切:“先生,我此番前來,時間緊迫,還請先生賜教。”她語氣懇切,目光中充滿了求知欲。
諸葛誌見她如此執著,也不再推辭。
他微微一笑,做了個請的手勢:“既然如此,郡主請隨我來。”說罷,他轉身朝著城外的一處涼亭走去。
孫尚香緊隨其後,心中充滿了期待。
她知道,今晚將是她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涼亭內,石桌上擺放著幾碟精致的點心和一壺清茶。
諸葛誌為孫尚香斟了一杯茶,輕聲道:“郡主請用茶。”
孫尚香接過茶杯,輕輕抿了一口,一股清香在口中彌漫開來。
她放下茶杯,目光炯炯地望著諸葛誌,迫不及待地問道:“先生,如今天下大勢,您有何高見?”
諸葛誌微微一笑,目光深邃,緩緩開口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頓了頓,目光投向遠方,仿佛看到了未來戰爭的烽火,“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野心勃勃,意圖吞並天下……” 他停了下來,似笑非笑地望著孫尚香,“郡主,你可知,我心中早已有了破曹之策……”
諸葛誌的言語如同涓涓細流,卻又蘊含著驚濤駭浪般的智慧,將天下大勢娓娓道來。
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將曹操的野心、孫權的顧慮、劉備的處境分析得鞭辟入裏。
涼亭中,茶香嫋嫋,夜風習習,諸葛誌的聲音在夜空中迴蕩,如同一曲扣人心弦的戰歌。
孫尚香聽得如癡如醉,她從未想過,一個人的胸襟竟然能夠如此廣闊,一個人的智慧竟然能夠如此深邃。
諸葛誌的每一句話都如同醍醐灌頂,讓她茅塞頓開。
她仿佛置身於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充滿智慧和謀略的世界。
她原本隻是抱著請教兵法的心態而來,卻沒想到收獲了如此巨大的驚喜。
她看著諸葛誌,
“先生高見,令我茅塞頓開!”孫尚香由衷地讚歎道,語氣中充滿了敬佩。
她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迷失在黑暗中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盞明燈,指引著她前進的方向。
諸葛誌微微一笑,謙遜地擺了擺手:“郡主過譽了,在下隻是略盡綿薄之力而已。”他頓了頓,又道,“郡主既然對兵法感興趣,不如我們探討一番?”
孫尚香欣然應允,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與這位智者交流,學習他的智慧和謀略。
二人開始就兵法進行深入探討。
孫尚香雖然是女兒身,卻從小耳濡目染,對兵法也頗有研究。
她提出的問題尖銳而深刻,展現出她非凡的軍事天賦。
諸葛誌則耐心解答,深入淺出,將複雜的兵法理論講解得通俗易懂。
涼亭中,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
時而針鋒相對,時而相視一笑。
孫尚香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恍然大悟。
諸葛誌則始終保持著平靜的微笑,胸有成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夜色漸深,涼亭中的談話仍在繼續。
茶香與夜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和諧而美好的畫麵。
孫尚香突然問道:“先生,若先生執掌江東兵馬,當如何破曹?”
諸葛誌微微一笑,目光深邃,緩緩道:“若是如此……”
諸葛誌輕搖羽扇,嘴角噙著一抹自信的微笑:“若是執掌江東兵馬,當以水軍為利刃,步軍為盾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先鞏固江東基業,再徐圖北伐。”他頓了頓,目光如炬,仿佛洞穿了千裏之外的戰場,“曹操雖強,但水戰非其所長,可利用長江天險,以逸待勞,消耗其兵力。待時機成熟,再揮師北上,直搗黃龍。”
孫尚香聽得心潮澎湃,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她仿佛看到了江東水師在長江之上乘風破浪,勢如破竹,將曹操的軍隊擊潰的壯觀景象。
她忍不住讚歎道:“先生之策,真乃神妙!若是能得先生相助,何愁霸業不成!”
諸葛誌淡淡一笑,並未接話,而是將話題引向了治國之道:“郡主,兵戰乃一時之策,治國才是長久之計。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律,廉潔的官員,以及富足的百姓。”
孫尚香深以為然,她從小在江東長大,親眼目睹了百姓的疾苦,也深知治國的重要性。
她虛心請教道:“先生,如何才能做到這些?”
諸葛誌侃侃而談,從律法的製定到官員的選拔,再到百姓的安居樂業,他都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將深奧的治國之道講解得通俗易懂。
孫尚香聽得如癡如醉,她感覺自己就像一塊幹涸的海綿,貪婪地吸收著知識的雨露。
她時而點頭稱是,時而提出疑問,與諸葛誌展開激烈的討論。
涼亭中,兩人你來我往,氣氛熱烈。
夜色更深了,涼風習習,帶來陣陣花香。
不知不覺間,東方已經泛起了魚肚白。
“先生大才,令我歎服!”孫尚香由衷地讚歎道,眼中充滿了敬佩,“今日與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諸葛誌微微一笑,謙遜地拱了拱手:“郡主過譽了,在下隻是略盡綿薄之力而已。”
孫尚香突然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連忙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遞給諸葛誌:“先生,這是家兄托我帶給你的信。”
諸葛誌接過信,打開一看,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他看完信後,沉吟片刻,抬頭看向孫尚香,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郡主,你之意,我已經明白了……”
諸葛誌的目光在信箋上停留許久,最終輕輕歎了口氣,將信折疊好收入袖中。
他抬眼看向孫尚香,眼中帶著一絲欣賞:“郡主遠道而來,辛苦了。信中之事,我已知曉。”
孫尚香見諸葛誌神色凝重,心中也有些忐忑,小心翼翼地問道:“先生,家兄信中所言,可有不妥之處?”
諸葛誌搖了搖頭,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並無不妥,隻是事關重大,容我仔細思量一番。”他頓了頓,語氣中多了幾分讚賞,“郡主巾幗不讓須眉,對天下大勢亦有獨到見解,令在下刮目相看。”
孫尚香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被諸葛誌這樣一位智者認可,對她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她謙遜地迴道:“先生過譽了,尚香隻是略知一二,遠不及先生博學多才。”
兩人相視一笑,氣氛輕鬆了不少。
涼亭外,天色已經漸漸亮了起來,遠處傳來幾聲鳥鳴,清脆悅耳。
諸葛誌起身,伸了個懶腰,說道:“夜已深,郡主一路勞頓,不如先去休息,明日我們再詳談。”
孫尚香也起身,心中有些不舍,卻又帶著幾分期待。
她深深地看了諸葛誌一眼,說道:“先生,今日與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尚香受益匪淺,感激不盡。”
諸葛誌微微一笑,拱手迴道:“郡主過譽了,在下也受益匪淺。”
孫尚香轉身離去,身影漸漸消失在晨曦之中。
諸葛誌望著她離去的方向,心中思緒萬千。
這位江東的明珠,竟然有如此的膽識和智慧,實在令人欽佩。
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戰場上,這位巾幗英雄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英姿。
諸葛誌轉身走向城中,心中默默地念著孫權信中的內容。
江東的局勢,比他想象的還要複雜。
他需要好好謀劃一番,才能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先生,”身後傳來一個清脆的聲音,諸葛誌迴頭,隻見孫尚香去而複返,眼中帶著一絲猶豫,“還有一事,尚香不知當問不當問……”
“投奔先生?”諸葛誌重複著這幾個字,孫尚香此舉,委實出乎他的意料。
莫非江東出了什麽變故?
他心中暗自思忖,麵上卻不動聲色,“郡主此言,在下有些不解。郡主乃江東之明珠,為何要投奔在下?”
孫尚香深吸一口氣,似乎在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
她目光灼灼地望著諸葛誌,語氣堅定:“先生,實不相瞞,我並非奉之命而來。此番前來,乃是我自己的主意。”她頓了頓,語氣中多了幾分敬佩,“久聞先生才華蓋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我仰慕先生已久,特來請教兵法韜略。”
諸葛誌這才恍然大悟,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
原來並非江東生變,而是孫尚香慕名而來。
他心中暗暗鬆了口氣,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上下打量著孫尚香,隻見她一身男裝,英姿颯爽,眉宇間透著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
“郡主過譽了。”諸葛誌謙遜地拱了拱手,“在下才疏學淺,當不得郡主如此誇讚。”他略一沉吟,又道,“郡主深夜造訪,想必一路舟車勞頓,不如先到城中休息,明日再詳談如何?”
孫尚香搖了搖頭,眼神中透著一絲迫切:“先生,我此番前來,時間緊迫,還請先生賜教。”她語氣懇切,目光中充滿了求知欲。
諸葛誌見她如此執著,也不再推辭。
他微微一笑,做了個請的手勢:“既然如此,郡主請隨我來。”說罷,他轉身朝著城外的一處涼亭走去。
孫尚香緊隨其後,心中充滿了期待。
她知道,今晚將是她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涼亭內,石桌上擺放著幾碟精致的點心和一壺清茶。
諸葛誌為孫尚香斟了一杯茶,輕聲道:“郡主請用茶。”
孫尚香接過茶杯,輕輕抿了一口,一股清香在口中彌漫開來。
她放下茶杯,目光炯炯地望著諸葛誌,迫不及待地問道:“先生,如今天下大勢,您有何高見?”
諸葛誌微微一笑,目光深邃,緩緩開口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頓了頓,目光投向遠方,仿佛看到了未來戰爭的烽火,“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野心勃勃,意圖吞並天下……” 他停了下來,似笑非笑地望著孫尚香,“郡主,你可知,我心中早已有了破曹之策……”
諸葛誌的言語如同涓涓細流,卻又蘊含著驚濤駭浪般的智慧,將天下大勢娓娓道來。
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將曹操的野心、孫權的顧慮、劉備的處境分析得鞭辟入裏。
涼亭中,茶香嫋嫋,夜風習習,諸葛誌的聲音在夜空中迴蕩,如同一曲扣人心弦的戰歌。
孫尚香聽得如癡如醉,她從未想過,一個人的胸襟竟然能夠如此廣闊,一個人的智慧竟然能夠如此深邃。
諸葛誌的每一句話都如同醍醐灌頂,讓她茅塞頓開。
她仿佛置身於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充滿智慧和謀略的世界。
她原本隻是抱著請教兵法的心態而來,卻沒想到收獲了如此巨大的驚喜。
她看著諸葛誌,
“先生高見,令我茅塞頓開!”孫尚香由衷地讚歎道,語氣中充滿了敬佩。
她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迷失在黑暗中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盞明燈,指引著她前進的方向。
諸葛誌微微一笑,謙遜地擺了擺手:“郡主過譽了,在下隻是略盡綿薄之力而已。”他頓了頓,又道,“郡主既然對兵法感興趣,不如我們探討一番?”
孫尚香欣然應允,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與這位智者交流,學習他的智慧和謀略。
二人開始就兵法進行深入探討。
孫尚香雖然是女兒身,卻從小耳濡目染,對兵法也頗有研究。
她提出的問題尖銳而深刻,展現出她非凡的軍事天賦。
諸葛誌則耐心解答,深入淺出,將複雜的兵法理論講解得通俗易懂。
涼亭中,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
時而針鋒相對,時而相視一笑。
孫尚香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恍然大悟。
諸葛誌則始終保持著平靜的微笑,胸有成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夜色漸深,涼亭中的談話仍在繼續。
茶香與夜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和諧而美好的畫麵。
孫尚香突然問道:“先生,若先生執掌江東兵馬,當如何破曹?”
諸葛誌微微一笑,目光深邃,緩緩道:“若是如此……”
諸葛誌輕搖羽扇,嘴角噙著一抹自信的微笑:“若是執掌江東兵馬,當以水軍為利刃,步軍為盾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先鞏固江東基業,再徐圖北伐。”他頓了頓,目光如炬,仿佛洞穿了千裏之外的戰場,“曹操雖強,但水戰非其所長,可利用長江天險,以逸待勞,消耗其兵力。待時機成熟,再揮師北上,直搗黃龍。”
孫尚香聽得心潮澎湃,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她仿佛看到了江東水師在長江之上乘風破浪,勢如破竹,將曹操的軍隊擊潰的壯觀景象。
她忍不住讚歎道:“先生之策,真乃神妙!若是能得先生相助,何愁霸業不成!”
諸葛誌淡淡一笑,並未接話,而是將話題引向了治國之道:“郡主,兵戰乃一時之策,治國才是長久之計。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律,廉潔的官員,以及富足的百姓。”
孫尚香深以為然,她從小在江東長大,親眼目睹了百姓的疾苦,也深知治國的重要性。
她虛心請教道:“先生,如何才能做到這些?”
諸葛誌侃侃而談,從律法的製定到官員的選拔,再到百姓的安居樂業,他都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將深奧的治國之道講解得通俗易懂。
孫尚香聽得如癡如醉,她感覺自己就像一塊幹涸的海綿,貪婪地吸收著知識的雨露。
她時而點頭稱是,時而提出疑問,與諸葛誌展開激烈的討論。
涼亭中,兩人你來我往,氣氛熱烈。
夜色更深了,涼風習習,帶來陣陣花香。
不知不覺間,東方已經泛起了魚肚白。
“先生大才,令我歎服!”孫尚香由衷地讚歎道,眼中充滿了敬佩,“今日與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諸葛誌微微一笑,謙遜地拱了拱手:“郡主過譽了,在下隻是略盡綿薄之力而已。”
孫尚香突然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連忙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遞給諸葛誌:“先生,這是家兄托我帶給你的信。”
諸葛誌接過信,打開一看,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他看完信後,沉吟片刻,抬頭看向孫尚香,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郡主,你之意,我已經明白了……”
諸葛誌的目光在信箋上停留許久,最終輕輕歎了口氣,將信折疊好收入袖中。
他抬眼看向孫尚香,眼中帶著一絲欣賞:“郡主遠道而來,辛苦了。信中之事,我已知曉。”
孫尚香見諸葛誌神色凝重,心中也有些忐忑,小心翼翼地問道:“先生,家兄信中所言,可有不妥之處?”
諸葛誌搖了搖頭,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並無不妥,隻是事關重大,容我仔細思量一番。”他頓了頓,語氣中多了幾分讚賞,“郡主巾幗不讓須眉,對天下大勢亦有獨到見解,令在下刮目相看。”
孫尚香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被諸葛誌這樣一位智者認可,對她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她謙遜地迴道:“先生過譽了,尚香隻是略知一二,遠不及先生博學多才。”
兩人相視一笑,氣氛輕鬆了不少。
涼亭外,天色已經漸漸亮了起來,遠處傳來幾聲鳥鳴,清脆悅耳。
諸葛誌起身,伸了個懶腰,說道:“夜已深,郡主一路勞頓,不如先去休息,明日我們再詳談。”
孫尚香也起身,心中有些不舍,卻又帶著幾分期待。
她深深地看了諸葛誌一眼,說道:“先生,今日與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尚香受益匪淺,感激不盡。”
諸葛誌微微一笑,拱手迴道:“郡主過譽了,在下也受益匪淺。”
孫尚香轉身離去,身影漸漸消失在晨曦之中。
諸葛誌望著她離去的方向,心中思緒萬千。
這位江東的明珠,竟然有如此的膽識和智慧,實在令人欽佩。
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戰場上,這位巾幗英雄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英姿。
諸葛誌轉身走向城中,心中默默地念著孫權信中的內容。
江東的局勢,比他想象的還要複雜。
他需要好好謀劃一番,才能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先生,”身後傳來一個清脆的聲音,諸葛誌迴頭,隻見孫尚香去而複返,眼中帶著一絲猶豫,“還有一事,尚香不知當問不當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