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朝廷的援軍
提燈貞觀,冒充天人混大唐 作者:我是安靜的鵝卵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尚大侯爺是個講究人,這一點從很多小事上,都可以看出來。
就比如說吧:
為了降低打掃戰場的軍卒心理影響,尚大侯爺這次除了提供調料以外,還提供了不少老抽醬油。
為什麽提供這麽多老抽醬油呢?就是為了給馬肉上一下色,好看一點、好吃一點。
不得不說,雖說尚大侯爺提供的老抽醬油不是什麽頂尖貨色,而是最便宜的那一種,但依然極大提升了煮馬肉的色澤和口感。
打掃戰場的軍卒們克服了心理障礙,興高采烈地吃起來。
當然了,主要是軍卒們心裏明白: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再不及時下手的話,以後就是想吃肉,那也沒得吃了。
戰地醫院的女兵們,心理障礙克服的更快:僅僅隔了一頓飯的時間,她們就對馬肉不再抗拒。
這裏麵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們當學員的時候,經常解剖動物,血淋淋的場麵見多了。
負責灶頭的軍卒們,整整忙活了好幾天,才把馬肉全部煮了出來。
不全部煮出來,每次吃飯都要煮的話,實在太過麻煩~~而且生肉不如熟肉方便保存。
直到大軍開拔之前,煮馬肉的軍卒們才腰酸背痛的完成了任務。
早飯時間,所有的軍卒都吃著煎餅喝著馬肉湯,那心裏可真是美噠噠。
或許後世的人說,肉湯裏嘌呤那麽高,能喝嗎?
那馬肉湯這麽有營養,總不能倒了吧?
在這年頭,浪費食物可是嚴重的犯罪。
很多軍卒心裏都在暗想:
如果每天~~不~~就是經常能過上這樣的日子,他情願當一輩子的廝殺漢。
吃罷早飯,大軍正式開拔,向黃河以北進發。
感謝梁師都提前架好的浮橋,這為征北軍渡河節約了大量時間。
渡河之前,李靖就給柴紹方麵發去了電報,告知了大軍的行動。
柴紹接到電報大為驚喜,立刻率領隊伍,前來浮橋方向迎接。
就這樣,兩軍在黃河北岸勝利會師了。
李靖大軍到了北岸之後,立刻就將煮好的馬肉,分給了柴紹大軍一部分。
這可把整天啃著鹹菜吃煎餅的柴紹大軍激動的不輕。
柴紹大軍是輕裝前進,攜帶的物資不多,前段時間突厥人留下的那幾十匹死馬,因為缺少調料,隻是簡單醃製風幹了一下。
再說,那點數量也太少了,人均分不了幾口。
兩路大軍匯合之後,剛剛安營紮寨安頓下來,就接到了長安李世民的電報。
這次大軍北征,其實並不像尚侯爺說的那樣,朝廷什麽也沒做。
在軍用物資開支這方麵,朝廷確實算沒出錢,但其他準備工作,老李還是做了不少的。
比方說,為了穩住頡利可汗,老李把唐儉派去出使東突厥。
比如說,老李提前派人,對東突厥內部進行了離間活動。
再比如說,老李這次來電報。就是想確保把東突厥擊潰。
老李擔心李靖的大軍人馬不夠用,又把大同道總管李績和任城王李道宗派了過來。
李績和李道宗那邊沒有電報,根據時間推算,應該快到朔方城了,老李讓李靖方麵和他們對接一下。
這兩部分人馬過來之後,通通歸於李靖麾下指揮。
這個嘛,不能說老李做的不對~~可老李這個時候來電報,大軍已經渡過了黃河,隻能在這裏先等一下了。
其實,李績和李道宗的行軍速度並不慢。
李靖大軍渡過黃河的第二天,他們就趕到了朔方城。
李績和李道宗兩路人馬,會合一處趕到朔方城的時候,他們都被驚呆了。
朔方城能夠很快拿下來,在他倆的意料之中。
因為他倆知道,那個天人尚侯爺參加了北征。
像朔方城這種固定城池,不管它多麽堅固,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那個天人尚侯爺,都應該是有手段的。
長安城保衛戰,就證明了這一點。
當時李績和李道宗雖然都沒在場,但作為朝堂的高級將領,他們在長安城的耳目肯定不少。
肯定會有人把朝堂動向,及時告知他們的。
能有這麽高的社會地位。他們自然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他倆非常清楚,如果那位尚侯爺沒有那麽大的本事,皇帝陛下絕不會上趕著,把嫡長公主許配給他。
並且,這位天人侯爺在長安城的好多所作所為,他倆基本都知道。
讓他倆震驚的是,不是這麽快拿下朔方城,而是駐守朔方城的軍卒們,正在大口的吃肉。
這年頭普通人吃肉能有多難,李績和李道宗還是很有數的。
經過他倆的詢問,才知道這些馬肉的由來。
既然來的是友軍,夏州方麵也不會那麽吝嗇,把馬肉分出一部分,給了遠道而來的兩路大軍。
得知李靖大軍剛剛渡河一天,李績和李道宗決定今天休整一下,明天一早就出發,越過黃河跟主力部隊會師。
在尚大侯爺百無聊賴的等待中,李績、李道宗的隊伍終於渡過浮橋,追了上來。
在李靖大帳內,李績和李道宗總算是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天人侯爺。
這位天人侯爺雖然在軍中,但並沒有著戰袍,而是穿著一身寬鬆的衣服。
嗯~~尚青雲這身寬鬆的衣服,如果以標準大唐人的眼光來看,就相當於沒穿衣服。
尚大侯爺穿的是褲子~~褲子在大唐人的正式著裝中,是不應該單獨露在外麵的。
這位天人侯爺看起來非常懶散,但那股出塵的氣息,是怎麽也掩蓋不了的。
尚青雲也打量著眼前的李績和李道宗。
李績是唐朝名將,這是可以和李靖並列的牛逼人物。
李績原名徐世績,字懋功,李姓是後來被賜的姓,因為避諱李世民的名字,把中間的“世”字去掉了。
李績不光作戰水平非常高,而且還精通醫學,從軍60餘年,功勳卓著,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道宗是宗室子弟,算起來他是李世民的堂哥。
李道宗也是唐初名將,為唐朝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道宗雖然身居高位,但卻為人平和,一點王爺的架子也沒有。
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卻被人誣陷了千年,說他殘害了薛仁貴。
說起李道宗,人們或許對他了解不多,但說起他的女兒,估計每個人都知道了——他的女兒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
尚青雲暗暗打量著李道宗,心中打定主意:
李道宗啊李道宗,你被人誣陷千年,這個我先不管~~
但你的女兒,我是絕對不會讓她,嫁到吐蕃去的~~
就比如說吧:
為了降低打掃戰場的軍卒心理影響,尚大侯爺這次除了提供調料以外,還提供了不少老抽醬油。
為什麽提供這麽多老抽醬油呢?就是為了給馬肉上一下色,好看一點、好吃一點。
不得不說,雖說尚大侯爺提供的老抽醬油不是什麽頂尖貨色,而是最便宜的那一種,但依然極大提升了煮馬肉的色澤和口感。
打掃戰場的軍卒們克服了心理障礙,興高采烈地吃起來。
當然了,主要是軍卒們心裏明白: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再不及時下手的話,以後就是想吃肉,那也沒得吃了。
戰地醫院的女兵們,心理障礙克服的更快:僅僅隔了一頓飯的時間,她們就對馬肉不再抗拒。
這裏麵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們當學員的時候,經常解剖動物,血淋淋的場麵見多了。
負責灶頭的軍卒們,整整忙活了好幾天,才把馬肉全部煮了出來。
不全部煮出來,每次吃飯都要煮的話,實在太過麻煩~~而且生肉不如熟肉方便保存。
直到大軍開拔之前,煮馬肉的軍卒們才腰酸背痛的完成了任務。
早飯時間,所有的軍卒都吃著煎餅喝著馬肉湯,那心裏可真是美噠噠。
或許後世的人說,肉湯裏嘌呤那麽高,能喝嗎?
那馬肉湯這麽有營養,總不能倒了吧?
在這年頭,浪費食物可是嚴重的犯罪。
很多軍卒心裏都在暗想:
如果每天~~不~~就是經常能過上這樣的日子,他情願當一輩子的廝殺漢。
吃罷早飯,大軍正式開拔,向黃河以北進發。
感謝梁師都提前架好的浮橋,這為征北軍渡河節約了大量時間。
渡河之前,李靖就給柴紹方麵發去了電報,告知了大軍的行動。
柴紹接到電報大為驚喜,立刻率領隊伍,前來浮橋方向迎接。
就這樣,兩軍在黃河北岸勝利會師了。
李靖大軍到了北岸之後,立刻就將煮好的馬肉,分給了柴紹大軍一部分。
這可把整天啃著鹹菜吃煎餅的柴紹大軍激動的不輕。
柴紹大軍是輕裝前進,攜帶的物資不多,前段時間突厥人留下的那幾十匹死馬,因為缺少調料,隻是簡單醃製風幹了一下。
再說,那點數量也太少了,人均分不了幾口。
兩路大軍匯合之後,剛剛安營紮寨安頓下來,就接到了長安李世民的電報。
這次大軍北征,其實並不像尚侯爺說的那樣,朝廷什麽也沒做。
在軍用物資開支這方麵,朝廷確實算沒出錢,但其他準備工作,老李還是做了不少的。
比方說,為了穩住頡利可汗,老李把唐儉派去出使東突厥。
比如說,老李提前派人,對東突厥內部進行了離間活動。
再比如說,老李這次來電報。就是想確保把東突厥擊潰。
老李擔心李靖的大軍人馬不夠用,又把大同道總管李績和任城王李道宗派了過來。
李績和李道宗那邊沒有電報,根據時間推算,應該快到朔方城了,老李讓李靖方麵和他們對接一下。
這兩部分人馬過來之後,通通歸於李靖麾下指揮。
這個嘛,不能說老李做的不對~~可老李這個時候來電報,大軍已經渡過了黃河,隻能在這裏先等一下了。
其實,李績和李道宗的行軍速度並不慢。
李靖大軍渡過黃河的第二天,他們就趕到了朔方城。
李績和李道宗兩路人馬,會合一處趕到朔方城的時候,他們都被驚呆了。
朔方城能夠很快拿下來,在他倆的意料之中。
因為他倆知道,那個天人尚侯爺參加了北征。
像朔方城這種固定城池,不管它多麽堅固,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那個天人尚侯爺,都應該是有手段的。
長安城保衛戰,就證明了這一點。
當時李績和李道宗雖然都沒在場,但作為朝堂的高級將領,他們在長安城的耳目肯定不少。
肯定會有人把朝堂動向,及時告知他們的。
能有這麽高的社會地位。他們自然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他倆非常清楚,如果那位尚侯爺沒有那麽大的本事,皇帝陛下絕不會上趕著,把嫡長公主許配給他。
並且,這位天人侯爺在長安城的好多所作所為,他倆基本都知道。
讓他倆震驚的是,不是這麽快拿下朔方城,而是駐守朔方城的軍卒們,正在大口的吃肉。
這年頭普通人吃肉能有多難,李績和李道宗還是很有數的。
經過他倆的詢問,才知道這些馬肉的由來。
既然來的是友軍,夏州方麵也不會那麽吝嗇,把馬肉分出一部分,給了遠道而來的兩路大軍。
得知李靖大軍剛剛渡河一天,李績和李道宗決定今天休整一下,明天一早就出發,越過黃河跟主力部隊會師。
在尚大侯爺百無聊賴的等待中,李績、李道宗的隊伍終於渡過浮橋,追了上來。
在李靖大帳內,李績和李道宗總算是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天人侯爺。
這位天人侯爺雖然在軍中,但並沒有著戰袍,而是穿著一身寬鬆的衣服。
嗯~~尚青雲這身寬鬆的衣服,如果以標準大唐人的眼光來看,就相當於沒穿衣服。
尚大侯爺穿的是褲子~~褲子在大唐人的正式著裝中,是不應該單獨露在外麵的。
這位天人侯爺看起來非常懶散,但那股出塵的氣息,是怎麽也掩蓋不了的。
尚青雲也打量著眼前的李績和李道宗。
李績是唐朝名將,這是可以和李靖並列的牛逼人物。
李績原名徐世績,字懋功,李姓是後來被賜的姓,因為避諱李世民的名字,把中間的“世”字去掉了。
李績不光作戰水平非常高,而且還精通醫學,從軍60餘年,功勳卓著,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道宗是宗室子弟,算起來他是李世民的堂哥。
李道宗也是唐初名將,為唐朝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道宗雖然身居高位,但卻為人平和,一點王爺的架子也沒有。
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卻被人誣陷了千年,說他殘害了薛仁貴。
說起李道宗,人們或許對他了解不多,但說起他的女兒,估計每個人都知道了——他的女兒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
尚青雲暗暗打量著李道宗,心中打定主意:
李道宗啊李道宗,你被人誣陷千年,這個我先不管~~
但你的女兒,我是絕對不會讓她,嫁到吐蕃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