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飽了肚子,似乎也更有精神。


    突然,隱隱約約似有呻吟之聲,從隔壁傳來。韓如臣說:“不知還有何人也遭此災。”好奇心起,隔窗望去,何道是何人?請看:


    四大皆空乃自誇,開口盡是佛祖話。


    五官麵目何異人?隻是頭上不留發。


    原來是一個和尚,躺在地上呻吟著。聞其聲,似乎極為痛楚。


    王景隆說:“這樣看來,這和尚可能受到皮肉之苦。”一聞此言,另一個好友叫戴顯榮的,叫起苦來:“但願這個厄運,不會降臨到我等身上。”


    因為他生性怕打,最受不了的是皮肉之苦。


    王景隆有意拿他開涮取樂,說:“你看,隔壁那個和尚,一大把年紀,都要被打。看來,我們也是難逃此厄。”


    韓如臣知道他的話意,接腔說:“如果輪到我們被打,第一個先讓戴兄出去。”


    “為什麽讓我第一個受罪?”


    “先讓你嚐嚐滋味,然後迴來告訴我們,讓我們知道,什麽叫生不如死?”徐可途插話說。


    “完了,完了!我戴某隻求一刀把我殺了,不願受皮肉之苦。”


    王景隆笑了笑,說:“我們跟他無冤無仇,他怎麽會殺我們呢?他肯定是把我們打了一頓,然後把我們給放了。”


    見大家取樂夠了,韓如臣自覺好笑,說:“戴兄!不用怕。我們行包裏,有的是銀兩。或許這和尚身無分文,故而討來一頓打。”


    他們同那和尚隻一牆之隔,邊上還留有窗戶。韓如臣站在窗前,輕聲喚叫:“師傅!你怎麽啦?”


    一聽有人叫喊,和尚坐起身,問:“看你們個個都是年輕後生,你們怎麽也在這裏?”


    王景隆迴答說:“我們也是跟你一樣,被山賊捉來的。”正所謂: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韓如臣又問:“師傅自哪裏來?為何也被捉到此?”和尚也走到窗前,看見關在隔壁的,是四個書生。知道他們肯定是晉京赴考的。料定不是壞人,說了也無妨。


    於是,他咽了一下口水,說:“老衲法號心悟,直隸大同府人。今自泰山而來,意欲進京。晌午時刻,便到這斷魂嶺。老衲有一個好友,名叫吳德來。他一家就慘死在這裏。老衲想前往他家人遇害的地方,祭掃一番,表達對朋友的悼念之情。


    不料,從小林中跳出四、五個持刀執斧的山賊。老衲就是因為拿不出買路錢,才被捉到山來的。”


    戴顯榮快言快語,半開玩笑說:“因為從你這隻鐵公雞身上,拔不出一根毛,山賊盛怒之下,拿你出氣。是嗎?”


    “便是如此。這些無惡不作的山賊,真是可惡也可恨!”那和尚兀自憤憤不平。


    而王景隆聽他說,吳德來是他的好友。便試探著問:“老師傅!您既然是吳尚書的好友,肯定知道他的公子吳望龍吧!”


    “知道!可惜的是,他也遭殺害了。”


    “師傅!不瞞您說,學生是昔日王思竹王尚書的三公子,名叫王景隆。我告訴您一個好消息,吳望龍沒有死。不過,這兩三年來,他不知去了哪裏?”


    “真的?”心悟大出所料,問:“你怎麽知道他沒有死?能否告訴老衲詳細一些?”


    於是,王景隆便把吳望龍上他們家,他老爹收為義子等情,詳詳細細的說給心悟聽。


    心悟聽完,甚是高興。說:“這麽說,吳德來有後了。老衲真替他高興。”


    眾書生也一一通報了姓名。


    王景隆說:“師傅!我們可是殊途同歸,正好結伴同行。”心悟和尚苦笑一聲,說:“老衲能活著出去,敢情是好。”


    眾人方覺自己也是身處逆境,生死未人,不禁默然。


    再說,山賊慶功已畢,個個喝得酩酊大醉,真的是不醉不罷休。人逢喜事精神爽,那個山寨王雖是海量,今晚也喝得差不多了。


    他吩咐手下:“把四個書生的行裝帶過來。”


    一會兒,行裝帶到。山寨王先打開的,是王景隆的行包。裏麵盡是些書籍,衣服之類的東西。發現還有一包沉甸甸的物件。那山寨王打開一看,隻見他笑得合不攏嘴——是銀子!


    他拿在手中掂一掂,估計有四、五百兩之多。他準備把其他東西裝迴行包。突然,一件東西掉在地上。他隨手撿起一看:


    方園天地似塊磚,滿腹言語裏邊藏;


    字句不在多和少,付與仙鴿把音傳。


    原來是一封信函。這信函是王思竹寫給好友翰林院學士章伯亭的。


    不看則罷,一看大叫一聲:“不好!”驚訝道:“原來是王尚書的三公子,今日可抓錯人了。王尚書乃朝中忠臣,耿直忠心。狄某豈能抓忠良之後,劫人錢物?”


    山寨王忙叫手下把四個書生放了。


    此時已臨子時,景隆聽說放人,眾人無不疑竇叢生,不知這些山賊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也隻得愣愣怔怔地跟山賊來到所謂的“聚義堂”。


    但見堂上的虎皮椅上,端坐著一個年輕俊偉的後生。這氣派,儼然是個王者。聽得那王者問:“哪位是王尚書的公子景隆?”


    眾人聞言,更覺奇怪。我們和他素不謀麵,互不認識,怎麽他卻能叫出王兄的名字來?這時,隻聽王景隆坦然迴答:“在下便是。”


    那王者舉目一看,見王景隆長得俊容英貌,一表人材,隻高興得頻頻點頭。然後,離座走到他們麵前,滿臉愧色,行了個江湖禮數,口稱:“狄某有眼不識泰山。王公子,今日多有冒犯,還望多多海涵。”


    言畢,吩咐手下重擺酒筵。眾人更是覺得莫名其妙。王景隆忙問其故。正是:


    福吉之人磨難多,災禍臨身莫用愁;


    倘若命中不該絕,自有貴人救汝走。


    王景隆見那王者對自己如此客氣,心下自是驚訝。忙問:“此話怎講?但聞其詳。”


    頃刻,酒筵擺好,聞得滿室飄香。山寨王說:“請諸位入席喝酒,待狄某慢慢道來。”


    既來之,則安之。眾人帶著這樣的心態,坐入酒桌中,但仍是疑喜參半。


    那年輕的山寨王說:“在下名叫狄忠,山西人氏。乃宋代名將狄青的後代。狄家世代為將,家父狄勇,是朝中赫赫有名的驍將之一,官至三軍兵馬大元帥。


    曾被皇上派往長城,抵禦蒙元殘部的不時騷擾,屢建奇功。皇上曾開玩笑說:‘狄將軍驍勇無比,不亞於其祖狄青也,乃吾朝之虎將也!’自此,滿朝文武都叫他狄虎將。”


    說到此,王景隆肅然起敬,說:“原來將軍你是狄虎將的後代。的的確確是雄威英武,一表人材,是一員不可多得的武將之才。其父輩的英名,小弟自然聽乃父說起。


    但是,小弟想不明白的是,狄將軍為何跑到此處落草為寇?這樣做,豈不有辱狄家祖輩英名——請原諒小弟的冒昧垂問。”


    狄忠長長的歎了一口氣,說出了一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雨玉蝶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康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康和並收藏風雨玉蝶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