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宇宙二點五宇宙年四十五恆星年二千禧年地球曆二十四年


    戌月初四 多雲


    若許年來,兩手空空。一身碌碌,所向何窮。曾記當初,爛漫少年。童戲蝶間,蛙聲一片。落馬樹樁,亭前飛燕。人來閑雜,惹人生厭。世道艱辛,爾知其爛。勿去爭辯,聖人自辯。富貴權色一場夢,終似東流水逝歸。唯其求同存生計,方其實實自在真。


    自悟此理,心漸寧和。遂辭繁華之境,往幽僻之鄉。結草廬於山麓,墾荒田以自足。晨興則荷鋤理穢,暮返則荷月披星。閑時坐於溪畔,觀遊魚戲石,聽林鳥啼鳴,感自然之妙趣,忘塵世之紛紜。


    鄰有老者,性善而德高。常來廬舍,共話桑麻。其言多含哲理,啟吾心智。一日,老者曰:“人生在世,當懷善念,施惠於人。雖處困厄,亦能自得其樂。”吾深以為然,遂立誌以善行為本,盡己所能,助鄰裏之困者。


    時逢歲旱,田禾枯槁。村民皆憂,恐無所獲。吾乃率眾人掘井取水,日夜不息。又教以節水之法,保苗之術。經旬月之勞,終得甘霖降臨,旱情緩解。田禾複蘇,秋收亦有小成。村民皆喜,對吾感恩戴德。吾但笑而不語,深知此乃分內之事。


    又有山匪為患,常劫掠村落。村民驚恐,不得安寧。吾挺身而出,與村中青年共組護村之伍。日夜巡邏,設伏以待。經數番交鋒,山匪終被擊退。自此,山村重歸太平,吾之名亦漸傳於四方。


    然吾誌不在此,仍欲求道問學,以明人生至理。乃告別山村,踏上遠行之路。遊曆山川,訪求賢達。遇高僧於古寺,聞妙法於禪堂。其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令吾深思。又逢隱士於幽林,談玄論道,暢敘幽情。其論“無為而治,順應自然”,使吾感悟。


    行至大城,見市井繁華,亦見民生疾苦。富者奢靡,貧者潦倒。有感於此,遂留城而居,欲有所為。乃設館授徒,傳吾所學。不以富貴貧賤論人,唯求有誌於學皆可入門。弟子漸眾,其中不乏聰慧好學之士。吾悉心教導,望其能成有用之才,以濟天下之困。


    其間,亦與城中賢達相交。論政則言及民本,論治則強調公正。常為百姓之利,上書於官府。雖遭權貴之忌,亦不為所動。吾但求無愧於心,無愧於民。


    歲月如矢,吾已漸入暮年。迴首往昔,一生漂泊,曆經風雨。雖未成就驚天動地之偉業,然亦有所為,有所悟。所求者,不過內心之安寧,世間之祥和。富貴權色,早已視作浮雲。唯願後人能記取吾言,珍惜光陰,心懷善念,於這塵世之中,尋得屬於自己之自在真意。


    今吾老矣,體力漸衰。居於陋舍,唯書相伴。常憶昔日之事,或喜或悲,皆成珍貴之迴憶。時有弟子前來探望,問以學問之事,吾皆傾囊相授。見其有所成,心中甚慰。


    雖身處暮年,仍心係天下。聞遠方有戰亂之災,民不聊生,吾痛心疾首。雖不能親赴戰場,亦捐出所餘資財,以助難民。又作書勸誡各方,當以和平為重,莫要塗炭生靈。


    一日,晨起漫步於庭。見庭中草木榮枯,花開花謝,不禁感慨人生亦如草木,有盛有衰。然草木雖枯,來春複萌;人生逝去,卻不再返。唯有精神,可傳於後世,永不磨滅。


    遂決定將一生所學,所思,所悟,著書立說。以期後人能從中受益,少走彎路。於是日夜筆耕,不辭辛勞。雖雙目昏花,手亦顫抖,然信念堅定,未曾停歇。


    書成之日,吾長舒一口氣。自覺一生之使命已了,再無牽掛。乃召弟子於前,將著作付托於他們,叮囑其妥善保存,流傳後世。


    此後,吾便靜居廬舍,以待大限之至。每日但坐於窗前,觀雲卷雲舒,賞日出日落。心中一片寧靜,再無波瀾。直至臨終之際,吾麵帶微笑,安然逝去。魂歸自然,與天地相融,終得其所。


    吾之一生,起於平凡,歸於平淡。其間經曆,如同一幅長卷,繪盡了世間百態,人生百味。願後世之人,能於吾之經曆中,有所借鑒,有所思考,於這茫茫塵世之中,尋得屬於自己之方向,走出一條光明之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浪前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詩心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詩心瘋並收藏流浪前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