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一處傷,一杯酒
讓你寫猴子,你現場寫大鬧天宮 作者:浮遊1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方人馬各自集結,大戰於濡須口。】
【馬超率兵攻打葭萌關時,得力幹將龐德因傷病未能與其共同出戰,留在了汗中養病。】
【所以馬超投奔劉備之時,並未帶上龐德。】
【曹操在拿下汗中之後,龐德心灰意冷,便歸降了曹操。】
【此次出征濡須口,曹操帶上了龐德,令其為先鋒破陣。】
【兩方人馬展開混戰,孫權不顧眾將勸阻,親自上前指揮作戰。】
【曹操看到孫權身為一方之主,仍能率先士卒,讚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龐德見到孫權竟敢親自出戰,便帶上兵馬,不顧一切拚上前去。】
【龐德異常勇猛,幾名東吳戰將都被他殺退了去。】
【眼看就要生擒孫權之時,一悍將突然衝出,擋在孫權身前,與龐德拚殺到了一起。】
【曹操陣營數名將領上前,都未能將此悍將殺退。】
【曹操舉鞭指著周泰,問身旁謀士:“此人是誰啊?”】
【身旁謀士介紹道:“此人乃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
【“原是孫策舊部,勇冠江東,其名不在甘寧之下。”】
【曹操遠遠看向周泰:“真不料文章錦繡之鄉,也有這般虎將。”】
【在周泰的護送下,孫權安然退出戰場。】
【雙方人馬各有勝敗,天色已晚,便鳴金收兵。】
【……】
【當夜,孫權感恩周泰白日裏拚死相救,召集眾將來帳中宴飲。】
【席間,孫權命周泰脫下上衣,讓周泰介紹身上傷口來源何處。】
【周泰一一介紹道:“此為敵將龐德突擊主公,末將急忙上前,被刺中一槍。”】
【“此為主公撤軍之時,末將見疑冷箭射出,慌忙之下提刀擋箭,又被刺了一槍。”】
【“……”】
【周泰全身上下傷痕累累,多為救孫權所傷。】
【周泰每介紹一處,孫權便賜酒一碗,讓周泰飲下。】
——“嗬,感情周泰一身的傷,全是為了救孫權留下的,孫權要不咱就別上前線唄。像曹操一樣,坐鎮後方該多好。”
——“孫權以為自己是孫策呢,又菜又愛玩。武力值不行,還敢衝鋒陷陣。”
——“曹操這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我怎麽感覺像捧殺呢。”
——“這不去處理一下,還擱這兒參觀講解呢。”
——“中了這麽多槍都不死,周泰的命可真夠大的。”
【接連喝下多碗酒後,周泰羞赧道:“主公,末將酒已夠了。”】
【孫權仍自我感動道:“一處傷,一杯酒。”】
【“今日孤要將軍盡醉方休。”】
【周泰捧起酒碗,大氣道:“主公請,列位將軍請!”】
——“受一次傷,罰一碗酒是吧?”
——“周泰:主公,你把我灌醉~你讓我流淚。”
——“孫權:我嫌你命長。”
【數次對陣下來,東吳陸軍不是曹操對手,連戰連敗。】
【孫權和大臣們商議之下,最終決定求和。】
【曹操憂心益州劉備做大,又聞言漢獻帝有奪權動向,因此答應了東吳的求和。】
【雙方各自退守原有疆界。】
【臨走之時,曹操遙望大好江南,遺憾地說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東吳果有虎將!”】
【“看來,老夫欲平江南,還需時日啊……”】
——“好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蘇辰這樣寫,確定不是讓曹操占孫權便宜?”
——“翻譯:我想讓孫仲謀拜我為父。”
——“哈哈哈哈,這麽損的嗎?”
——“我覺得不是,曹操是和孫堅一個輩分的。以他的胸懷,應該不至於占這點嘴上便宜。”
【曹操班師北上,誅殺了叛賊亂黨,再次震懾漢獻帝。】
【隨後,曹操又將三個女兒送給獻帝,逼迫獻帝封其女兒為皇後,封自己為魏王。】
——“漢獻帝:真不錯。”
——“曹操這一手操作我看不懂,那可是三個女兒啊。”
——“這樣的震懾請給我來一點。”
——“古代的女人真可憐,強大如曹操這樣的權臣,他的女兒都隻能淪為政治犧牲品。”
——“一次送三個,漢獻帝忙得過來嗎?”
——“雖然曹操的本意是派三個女兒去監視皇帝,但人家一旦成為夫妻,她們的心思還會在曹家心上嗎?”
【請封魏王之事,荀彧再三勸阻,曹操仍舊不聽。】
【荀彧心灰意冷,與曹操漸行漸遠。】
【曹操一怒之下,賜給荀彧一個空盒。】
【荀彧見之,知曹操殺意已決,他已無力再阻止曹操受封魏王。】
【為了不連累荀家人,也為自己看錯了曹操,荀彧眼含熱淚,最終選擇了自決。】
【不久之後,荀攸也病死。】
——“蘇辰你在寫什麽,荀家兩個大才就這麽沒了?”
——“當年曹操被呂布偷家,要不是荀彧在,曹操早就沒了。”
——“荀彧可能真的是漢室忠臣,他不想讓曹操當魏王。”
——“人的野心,總是一步一步膨脹的。”
——“用得著這麽趕嗎?迅速寫死這麽多人?”
——“都死完了,這小說還怎麽寫啊?我從來沒看過一個小說,主角團死這麽快的。”
【荀彧死後,朝中大臣再也沒有了能阻止曹操的力量。】
【曹操獲封魏王,但許都細作、刺客不斷,曹操不勝其煩,因此搬到鄴城建立了治所。】
【整治了一番吏政之後,曹操開始擔憂起後事。】
【曹操叫來賈詡,傷感道:“老夫已六十有二,霸業不久將付於後人。”】
【“孤有一子曰曹衝,甚為聰穎。”】
【“昔日孫權送一大象至許都,孤好奇大象重量,群臣皆不得稱重之法。”】
【“小子曹衝命人將大象趕至船上,大象上船,小船下沉。”】
【“衝兒叫人在下沉船舷處畫上記號。”】
【“隨後將大象趕下,命人往船上搬運石塊。”】
【“使石塊致小船下沉至與大象同一深度後,再命人將小船上石塊一一取出稱重計數。”】
【“石塊重量總和,便是大象重量。”】
【“孤見之,甚是欣喜。”】
【“因此命文學掾司馬懿為其老師,對其教導,以期衝兒將來繼承孤的大業。”】
【馬超率兵攻打葭萌關時,得力幹將龐德因傷病未能與其共同出戰,留在了汗中養病。】
【所以馬超投奔劉備之時,並未帶上龐德。】
【曹操在拿下汗中之後,龐德心灰意冷,便歸降了曹操。】
【此次出征濡須口,曹操帶上了龐德,令其為先鋒破陣。】
【兩方人馬展開混戰,孫權不顧眾將勸阻,親自上前指揮作戰。】
【曹操看到孫權身為一方之主,仍能率先士卒,讚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龐德見到孫權竟敢親自出戰,便帶上兵馬,不顧一切拚上前去。】
【龐德異常勇猛,幾名東吳戰將都被他殺退了去。】
【眼看就要生擒孫權之時,一悍將突然衝出,擋在孫權身前,與龐德拚殺到了一起。】
【曹操陣營數名將領上前,都未能將此悍將殺退。】
【曹操舉鞭指著周泰,問身旁謀士:“此人是誰啊?”】
【身旁謀士介紹道:“此人乃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
【“原是孫策舊部,勇冠江東,其名不在甘寧之下。”】
【曹操遠遠看向周泰:“真不料文章錦繡之鄉,也有這般虎將。”】
【在周泰的護送下,孫權安然退出戰場。】
【雙方人馬各有勝敗,天色已晚,便鳴金收兵。】
【……】
【當夜,孫權感恩周泰白日裏拚死相救,召集眾將來帳中宴飲。】
【席間,孫權命周泰脫下上衣,讓周泰介紹身上傷口來源何處。】
【周泰一一介紹道:“此為敵將龐德突擊主公,末將急忙上前,被刺中一槍。”】
【“此為主公撤軍之時,末將見疑冷箭射出,慌忙之下提刀擋箭,又被刺了一槍。”】
【“……”】
【周泰全身上下傷痕累累,多為救孫權所傷。】
【周泰每介紹一處,孫權便賜酒一碗,讓周泰飲下。】
——“嗬,感情周泰一身的傷,全是為了救孫權留下的,孫權要不咱就別上前線唄。像曹操一樣,坐鎮後方該多好。”
——“孫權以為自己是孫策呢,又菜又愛玩。武力值不行,還敢衝鋒陷陣。”
——“曹操這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我怎麽感覺像捧殺呢。”
——“這不去處理一下,還擱這兒參觀講解呢。”
——“中了這麽多槍都不死,周泰的命可真夠大的。”
【接連喝下多碗酒後,周泰羞赧道:“主公,末將酒已夠了。”】
【孫權仍自我感動道:“一處傷,一杯酒。”】
【“今日孤要將軍盡醉方休。”】
【周泰捧起酒碗,大氣道:“主公請,列位將軍請!”】
——“受一次傷,罰一碗酒是吧?”
——“周泰:主公,你把我灌醉~你讓我流淚。”
——“孫權:我嫌你命長。”
【數次對陣下來,東吳陸軍不是曹操對手,連戰連敗。】
【孫權和大臣們商議之下,最終決定求和。】
【曹操憂心益州劉備做大,又聞言漢獻帝有奪權動向,因此答應了東吳的求和。】
【雙方各自退守原有疆界。】
【臨走之時,曹操遙望大好江南,遺憾地說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東吳果有虎將!”】
【“看來,老夫欲平江南,還需時日啊……”】
——“好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蘇辰這樣寫,確定不是讓曹操占孫權便宜?”
——“翻譯:我想讓孫仲謀拜我為父。”
——“哈哈哈哈,這麽損的嗎?”
——“我覺得不是,曹操是和孫堅一個輩分的。以他的胸懷,應該不至於占這點嘴上便宜。”
【曹操班師北上,誅殺了叛賊亂黨,再次震懾漢獻帝。】
【隨後,曹操又將三個女兒送給獻帝,逼迫獻帝封其女兒為皇後,封自己為魏王。】
——“漢獻帝:真不錯。”
——“曹操這一手操作我看不懂,那可是三個女兒啊。”
——“這樣的震懾請給我來一點。”
——“古代的女人真可憐,強大如曹操這樣的權臣,他的女兒都隻能淪為政治犧牲品。”
——“一次送三個,漢獻帝忙得過來嗎?”
——“雖然曹操的本意是派三個女兒去監視皇帝,但人家一旦成為夫妻,她們的心思還會在曹家心上嗎?”
【請封魏王之事,荀彧再三勸阻,曹操仍舊不聽。】
【荀彧心灰意冷,與曹操漸行漸遠。】
【曹操一怒之下,賜給荀彧一個空盒。】
【荀彧見之,知曹操殺意已決,他已無力再阻止曹操受封魏王。】
【為了不連累荀家人,也為自己看錯了曹操,荀彧眼含熱淚,最終選擇了自決。】
【不久之後,荀攸也病死。】
——“蘇辰你在寫什麽,荀家兩個大才就這麽沒了?”
——“當年曹操被呂布偷家,要不是荀彧在,曹操早就沒了。”
——“荀彧可能真的是漢室忠臣,他不想讓曹操當魏王。”
——“人的野心,總是一步一步膨脹的。”
——“用得著這麽趕嗎?迅速寫死這麽多人?”
——“都死完了,這小說還怎麽寫啊?我從來沒看過一個小說,主角團死這麽快的。”
【荀彧死後,朝中大臣再也沒有了能阻止曹操的力量。】
【曹操獲封魏王,但許都細作、刺客不斷,曹操不勝其煩,因此搬到鄴城建立了治所。】
【整治了一番吏政之後,曹操開始擔憂起後事。】
【曹操叫來賈詡,傷感道:“老夫已六十有二,霸業不久將付於後人。”】
【“孤有一子曰曹衝,甚為聰穎。”】
【“昔日孫權送一大象至許都,孤好奇大象重量,群臣皆不得稱重之法。”】
【“小子曹衝命人將大象趕至船上,大象上船,小船下沉。”】
【“衝兒叫人在下沉船舷處畫上記號。”】
【“隨後將大象趕下,命人往船上搬運石塊。”】
【“使石塊致小船下沉至與大象同一深度後,再命人將小船上石塊一一取出稱重計數。”】
【“石塊重量總和,便是大象重量。”】
【“孤見之,甚是欣喜。”】
【“因此命文學掾司馬懿為其老師,對其教導,以期衝兒將來繼承孤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