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就是雷漿莊。
它坐落在名為貢山的半山腰上。在長江水的滋潤之下,即便是在晚冬,貢山依舊百草豐茂、萬樹青翠,到處都浸滿著生命的氣息。長江奔騰出的霧氣漂浮在這座古老的山脈之上,氤氳之中赫然顯現出一座不知何時就建立出的山莊。山莊使用石頭堆砌而成,挺拔的鬆樹和高牆相得益彰,宛如針飾一樣矗立在貢山之上。
與其說是山莊,蘇暮槿覺得用堡壘來形容它更加貼切。
雷漿莊不同於文壇閣。雖然它們同樣與外界相隔,但雷漿莊似乎把周圍的天空都囊括了,一切的生靈都被棕黑的高牆圍在裏麵。若非親耳所聞,蘇暮槿很難想象,這樣的教派竟然能成為和百姓水乳交融的存在。
蘇暮槿把馬車拴在一旁的樹上。
前往雷漿莊的一路上都非常順利,人們對雷漿莊並不忌諱,也不病態地崇拜,就算有蘇暮槿這樣的小女孩單獨一人前往雷漿莊,路人也對她的行為並不感到奇怪。
她揭開遮住何俊伊遺體的黑布,她還平和地躺在那裏。
“看著。”
蘇暮槿跟黃粱吩咐完後,便開始尋找山上的道路——她可以蠻橫地走上去,但那樣總歸是不禮貌的。
很快,蘇暮槿就找到了上山的道路。
一塊巨大的、長滿青苔的石板擺在林立的鬆樹間,隨後延展而上的是無數個雕琢同樣精細的石板,它們構成的台階在這樣的氣氛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蘇暮槿記下了位置,迴到黃粱身邊,把何俊伊背在身上。
“走吧。”
她踏上台階,石板發出深沉的輕響。在那一瞬間,她甚至感受到了貢山的生命。這座形成千百年的大山正經曆它一生中最旺盛的時刻,一切都那麽的生機勃勃。
三百六十七個台階。
蘇暮槿走到了一個莊重的石門前。她迴頭看去,身後已經埋沒在霧氣之中。
她扣響了大門。
這個門非常厚重,她不知道這樣微弱的敲門聲能不能被裏頭的人聽到。她小看了嵐風的技術,他們早在牆壁之後設計通道,能將撼動大門的聲音通向衛館——前提是敲門的人用了內力。
蘇暮槿的敲門聲便很快就傳了過去。
莊園內。
無論何時,衛館的看門人從不會怠慢任何一個能傳進來的聲音,他聽到聲音後,立馬從被貂皮裹住的紫檀木椅上起身,走向山莊的主館——聽天館。
“大人,莊外有人扣門,陌生的聲音。”看門人走進聽天館,敲著大廳的浮華雕龍紋鳳大門,一邊低聲說道。
他為山莊看守大門已有三十餘年,他熟知雷漿莊所有友人的敲門聲音,他甚至能從前後不一的敲門聲中聽出那人內功是近是退。而剛才的聲音,讓他意識到,這不是一位不同的來訪者。
裏頭傳來腳步聲,隨後大門被打開了。
大廳裏有二十餘人。看門人瞥了一眼,他們臉上寫滿倦意。這些人已經在裏頭商討了多久了?一天、兩天?應該快兩天了。他想。
蘇暮槿馬上就會知道,這裏有許多熟人。
其中那位被看門人稱作“大人”的男人,也就是雷漿莊的現任主人、嵐風教教主,尊例勳走了過來。
“內功高強。”看門人比他矮上半個腦袋,尊例勳略微彎腰,看門人便耳語道。
尊例勳微微皺眉:能讓這位老者承認內功高強,來訪者不簡單。
“各位,失陪片刻,我們有新客人了。”他向廳內眾人輕輕頷首,隨後跟看門人走出了聽天館。
蘇暮槿百般無聊地站在大門前。她正觀察著大門的紋路,上麵似乎在用壁畫的形式講述嵐風教建立始末已經以後的發展脈絡,這個大門還沒雕刻完成,因為關於嵐風的故事還在書寫。
已經敲了一分鍾,如果對方聽不到,再怎麽堅持都無濟於事,於是她決定再敲到五分鍾,若還是無人應答,就準備另尋他路。
正當她抬手準備繼續敲門時,大門打開了,伴隨著齒輪的輕微摩擦聲,在蘇暮槿聽來非常悅耳。
先出現在她眼前的是一位老人,身穿黑袍,雙手垂於大腿兩側,頭發盤於腦後,非常黝黑,因而隻能通過臉上的皺紋來猜推測他的年齡——大概六七十歲。之後則是一個中年男子,他的個子高大,和身旁的老人相比,則顯得更加。他有一雙充滿睿智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上留有一道清晰可見的傷疤。
“你們好,”蘇暮槿收迴敲門的手,向兩人鞠躬,“我是蘇暮槿。”
尊例勳愣神了,他沒想到那個被看門人稱作“內功高強”的人是個小孩子,而且——
“你是……神子?”他狐疑地看著蘇暮槿,還有她身後背著的女人。
“是。”
他雙手背後,沉思了片刻。
“帶她進來吧。”
蘇暮槿就這樣進入了雷漿莊。
大門隨後關上。
“您是嵐風教主尊例勳吧?”蘇暮槿見眼前的男人氣質非凡,看上去便有統領之才,便確認道。
“是。”尊例勳點頭,“不知神子身後背著的是誰?”
他已經聽梁楛說過一些有關蘇暮槿的事情,他也早在之前聽說了不動山崩裂的傳聞。
“我的一個朋友,她已經死了。”
“死了?”
“希望尊教主莫要介意。”蘇暮槿連忙說道。
“無妨。”他擺了擺手,眼角閃過一道白影,他順看過去,是一隻小巧的貓。
這就是傳聞能變成巨獸的靈貓吧。他想。
“不知神子來拜訪我們嵐風是為了何事?我聽梁楛說,你不是去西北找三從方和方謝了?”
聽梁楛說?看來他們果然之前來過這裏。
“這事說來話長——閣主還在這裏嗎?”
“在,當然在。”尊例勳手指前麵。
他們已經穿過了中庭,眼前是一座不高的館樓,大概有三層——也有可能有四層,這之中沒有明顯的分層,這棟匾上寫著“聽天館”的館樓有著奇怪的構造,它的玻璃窗戶從二樓一直向上延伸,形成巨大的反光立麵。
這種建築是蘇暮槿聞所未聞的。
難怪說嵐風在製造上有著獨具一格的特色,僅僅這一棟建築,蘇暮槿便相信此言不虛。
它坐落在名為貢山的半山腰上。在長江水的滋潤之下,即便是在晚冬,貢山依舊百草豐茂、萬樹青翠,到處都浸滿著生命的氣息。長江奔騰出的霧氣漂浮在這座古老的山脈之上,氤氳之中赫然顯現出一座不知何時就建立出的山莊。山莊使用石頭堆砌而成,挺拔的鬆樹和高牆相得益彰,宛如針飾一樣矗立在貢山之上。
與其說是山莊,蘇暮槿覺得用堡壘來形容它更加貼切。
雷漿莊不同於文壇閣。雖然它們同樣與外界相隔,但雷漿莊似乎把周圍的天空都囊括了,一切的生靈都被棕黑的高牆圍在裏麵。若非親耳所聞,蘇暮槿很難想象,這樣的教派竟然能成為和百姓水乳交融的存在。
蘇暮槿把馬車拴在一旁的樹上。
前往雷漿莊的一路上都非常順利,人們對雷漿莊並不忌諱,也不病態地崇拜,就算有蘇暮槿這樣的小女孩單獨一人前往雷漿莊,路人也對她的行為並不感到奇怪。
她揭開遮住何俊伊遺體的黑布,她還平和地躺在那裏。
“看著。”
蘇暮槿跟黃粱吩咐完後,便開始尋找山上的道路——她可以蠻橫地走上去,但那樣總歸是不禮貌的。
很快,蘇暮槿就找到了上山的道路。
一塊巨大的、長滿青苔的石板擺在林立的鬆樹間,隨後延展而上的是無數個雕琢同樣精細的石板,它們構成的台階在這樣的氣氛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蘇暮槿記下了位置,迴到黃粱身邊,把何俊伊背在身上。
“走吧。”
她踏上台階,石板發出深沉的輕響。在那一瞬間,她甚至感受到了貢山的生命。這座形成千百年的大山正經曆它一生中最旺盛的時刻,一切都那麽的生機勃勃。
三百六十七個台階。
蘇暮槿走到了一個莊重的石門前。她迴頭看去,身後已經埋沒在霧氣之中。
她扣響了大門。
這個門非常厚重,她不知道這樣微弱的敲門聲能不能被裏頭的人聽到。她小看了嵐風的技術,他們早在牆壁之後設計通道,能將撼動大門的聲音通向衛館——前提是敲門的人用了內力。
蘇暮槿的敲門聲便很快就傳了過去。
莊園內。
無論何時,衛館的看門人從不會怠慢任何一個能傳進來的聲音,他聽到聲音後,立馬從被貂皮裹住的紫檀木椅上起身,走向山莊的主館——聽天館。
“大人,莊外有人扣門,陌生的聲音。”看門人走進聽天館,敲著大廳的浮華雕龍紋鳳大門,一邊低聲說道。
他為山莊看守大門已有三十餘年,他熟知雷漿莊所有友人的敲門聲音,他甚至能從前後不一的敲門聲中聽出那人內功是近是退。而剛才的聲音,讓他意識到,這不是一位不同的來訪者。
裏頭傳來腳步聲,隨後大門被打開了。
大廳裏有二十餘人。看門人瞥了一眼,他們臉上寫滿倦意。這些人已經在裏頭商討了多久了?一天、兩天?應該快兩天了。他想。
蘇暮槿馬上就會知道,這裏有許多熟人。
其中那位被看門人稱作“大人”的男人,也就是雷漿莊的現任主人、嵐風教教主,尊例勳走了過來。
“內功高強。”看門人比他矮上半個腦袋,尊例勳略微彎腰,看門人便耳語道。
尊例勳微微皺眉:能讓這位老者承認內功高強,來訪者不簡單。
“各位,失陪片刻,我們有新客人了。”他向廳內眾人輕輕頷首,隨後跟看門人走出了聽天館。
蘇暮槿百般無聊地站在大門前。她正觀察著大門的紋路,上麵似乎在用壁畫的形式講述嵐風教建立始末已經以後的發展脈絡,這個大門還沒雕刻完成,因為關於嵐風的故事還在書寫。
已經敲了一分鍾,如果對方聽不到,再怎麽堅持都無濟於事,於是她決定再敲到五分鍾,若還是無人應答,就準備另尋他路。
正當她抬手準備繼續敲門時,大門打開了,伴隨著齒輪的輕微摩擦聲,在蘇暮槿聽來非常悅耳。
先出現在她眼前的是一位老人,身穿黑袍,雙手垂於大腿兩側,頭發盤於腦後,非常黝黑,因而隻能通過臉上的皺紋來猜推測他的年齡——大概六七十歲。之後則是一個中年男子,他的個子高大,和身旁的老人相比,則顯得更加。他有一雙充滿睿智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上留有一道清晰可見的傷疤。
“你們好,”蘇暮槿收迴敲門的手,向兩人鞠躬,“我是蘇暮槿。”
尊例勳愣神了,他沒想到那個被看門人稱作“內功高強”的人是個小孩子,而且——
“你是……神子?”他狐疑地看著蘇暮槿,還有她身後背著的女人。
“是。”
他雙手背後,沉思了片刻。
“帶她進來吧。”
蘇暮槿就這樣進入了雷漿莊。
大門隨後關上。
“您是嵐風教主尊例勳吧?”蘇暮槿見眼前的男人氣質非凡,看上去便有統領之才,便確認道。
“是。”尊例勳點頭,“不知神子身後背著的是誰?”
他已經聽梁楛說過一些有關蘇暮槿的事情,他也早在之前聽說了不動山崩裂的傳聞。
“我的一個朋友,她已經死了。”
“死了?”
“希望尊教主莫要介意。”蘇暮槿連忙說道。
“無妨。”他擺了擺手,眼角閃過一道白影,他順看過去,是一隻小巧的貓。
這就是傳聞能變成巨獸的靈貓吧。他想。
“不知神子來拜訪我們嵐風是為了何事?我聽梁楛說,你不是去西北找三從方和方謝了?”
聽梁楛說?看來他們果然之前來過這裏。
“這事說來話長——閣主還在這裏嗎?”
“在,當然在。”尊例勳手指前麵。
他們已經穿過了中庭,眼前是一座不高的館樓,大概有三層——也有可能有四層,這之中沒有明顯的分層,這棟匾上寫著“聽天館”的館樓有著奇怪的構造,它的玻璃窗戶從二樓一直向上延伸,形成巨大的反光立麵。
這種建築是蘇暮槿聞所未聞的。
難怪說嵐風在製造上有著獨具一格的特色,僅僅這一棟建築,蘇暮槿便相信此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