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備荒一直是花國最喜歡做的事情。


    沒辦法,經曆的苦難太多,人們不自覺的便習慣了囤積一切資源。


    從一開始,花國高層就很清楚一件事,滅掉鬼子並不能讓強盜徹底打消對花國的惡意。


    這是近百年來的的曆史慣性造成的,也是西方強盜的慣性思維。


    滅掉鬼子隻是向世界展示了花國的實力,讓他們不敢輕易對花國下手而已。


    唯有花國把板磚拍在強盜的腦門上,讓他們頭破血流,他們才知道花國是他們惹不起的存在。


    實力永遠是保證自身安全穩定的前提。


    這也是花國建立之後堅定不移的發展重工業的原因。


    高層難道不清楚把資源都投入重工業帶來的風險嗎?


    當然知道,但他們不得不這樣做。


    張浩的運輸能力有限,在崛起的初期對花國的幫助很大,甚至還有餘力去攪和毛子與同盟軍的戰爭。


    可這不代表張浩的運力在滿足發展需要的同時,還能供應整個國防的需要。


    工業時代的戰爭拚的是生產力,張浩運的東西再多,也無法滿足動輒數百萬現代化大軍參與的大戰的消耗。


    羅科索夫真的不想給北美的部隊送更多的補給嗎?


    未必。


    很大可能是他們已經逆推出了張浩的運力,不得不撿著要緊的物資裝備補給給朱可夫。


    張浩和前輩們對此更是心知肚明,所以從國內的局勢稍一穩定,便開始瘋狂的升級自己的重工業產業。


    輕工業發展之所以沒有完全被壓製,還是張浩不停的給相關企業找海外訂單,才不至於讓花國走上毛子的老路。


    從把鬼子趕出國境開始,花國的工業化便正式啟動了,到52年已有近八年的時間,從西北五省和西域根據地的建設開始算,花國正式的工業發展已經超過了十二年。


    十二年的時間,花國的全力投入換來了一套完整的重工業體係,也培養了數以千萬計的產業工人。


    截止51年底,花國的重工業產能已經達到了毛子的六成,歐陸聯盟的一半。


    如果隻算鋼鐵、化肥、煤炭、石油和船舶的產能,花國一家比毛子和歐陸聯盟加起來還多。


    從螺絲到化肥,從汽車到飛機,從子彈到軍艦、從快艇坦克到火箭導彈,花國都可以自己造了,而且產能巨大。


    這就是張浩和前輩們打贏立國之戰的底氣所在。


    不過打仗隻靠武器裝備還不行,還需要一支精銳的部隊和海量的農牧業、輕工業的支持。


    部隊方麵自不必多說,參與過無數血戰的老一輩戰士和將領都還在,新一代的戰士和技術軍官也成長起來了。


    海軍規模擴大了兩倍,擁有北方艦隊、南方艦隊、南洋艦隊和海外艦隊四支最為先進的海上力量,總噸位超過了三百萬噸。


    空軍部隊無論從規模還是裝備質量上看,對他國都是碾壓狀態。


    海陸空三軍外還有戰略科學部隊握著大殺器鎮場子,國內有千萬級別的預備兵員。


    軍事上,花國已經不畏懼任何挑戰。


    這些年花國的農牧產業發展迅速。


    在本土,大批的集體農場鋪滿了整個華夏大地,特別是在對天竺行省和東北的土地開發啟動之後,花國的可耕地麵積幾乎翻了一翻,加上化肥、農藥和農機的大麵積鋪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三年實現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增長。


    西域和豫北、冀南等地的大麵積棉田產出的棉花完全可以滿足民用和軍工生產的需要。


    北方草原的牲畜數量在過去六年中增長了三倍,中南部全麵鋪開的規模化養殖場遍地開花,淡水魚類、家禽的養殖規模不斷攀升。


    本土地區在今年年初已經實現了全麵的溫飽,這還是高層有意囤積了大批的戰備物資,否則市場上的農產品供應會更加的充足。


    開啟托管區的農業移民的這幾年,有約兩千萬內陸居民定居南洋、中南和澳洲,使得這些地區的農牧業發展迎來了一次全麵的升級。


    托管區的農產品產出已經成為了花國對外農牧產品貿易的主力,完全可以支撐花國部隊在海外戰場的消耗。


    隨著新優品種和機械化、規模化生產模式的逐步推廣,花國的農牧產業正在飛速發展。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手裏有槍挺直脊梁。


    不過總部認為這樣的工農業產能還是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


    於是,在九月份,總部又先後啟動了西南和西北的工業與農業發展計劃。


    西南和西北出現了大批的工礦企業和集體農場、林場,相當一部分產能向西南轉移,以支持西南方向的戰略需要。


    同時,花國的基建計劃開始提速。


    之前,花國就在不停的修路建橋、開發港口和內陸河道,已經動工的就有西北大鐵路的升級、東北鐵路軌距的調整、中南鐵路的修建、西南公路網的完善、沿海港口的修建等工程。


    隻不過高層一直在求穩,雖然這些工程的進度很快,但是並未投入太多的人力和資金。


    如今的局勢變化,讓高層不得不將這些基建項目來一次大提速,即使這會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資金,也必須完成。


    在地麵和水陸交通網的建設之外,花國這幾年還在大批的修建戰備和民用機場。


    九月後,建設口和軍方又在天竺行省、南洋諸島和澳新托管區增設了兩百多條跑道和四百多個機場設施。


    對內,花國開啟了罕見的秋季招兵,預計招收軍事人員兩百三十萬,僅是海軍一家,招收的地勤人員就超過了十萬,空軍和海航的飛行員擴招甚至放棄了從軍隊內部篩選的規定,把招收範圍擴大到了全國和托管區的中高等院校。


    吳二妮更是明目張膽的在全國科研係統和高校係統大麵積的挖人,搞的很多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怨聲載道。


    規模在不斷縮減的海外作戰集群也開始了擴軍行動,在托管區和新行省招收了大批人員。


    一切為了戰爭,盡管誰都知道這麽做的代價是什麽,但卻不得不為備戰選擇妥協。


    花國搞出這麽大的動靜,其他國家不可能不注意。


    不少國家的外交人員頻繁和花國官方接觸,打探消息。


    官方的口徑一致,這是花國戰略調整和生活發展的需要,讓各國不要多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亮劍,沒有鬼子對我很重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樓頂望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樓頂望遠並收藏亮劍,沒有鬼子對我很重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