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對手就給了他一個抉擇。


    聯軍經過多次戰鬥,已經有兩千人失去了戰鬥力了,其中大部分都是明軍。為了保證戰鬥力,新華夏海軍已經從台灣再次運送了三千人進入戰場。聯軍的總兵力不僅沒有減少,還有所增加,當然,戰鬥力方麵其實是減弱的,因為這支三千人的軍隊隻是候補的二線部隊,平時訓練不多,裝備也不行,都是大明資質及製造的火槍,精度方麵比起新華夏的還是差上不少,他們平時的工作其實極其類似後世的城管。但是,沒辦法,前線缺少軍隊在,隻能趕鴨子下架了。


    不過,經過戰爭的洗禮,再加上多次勝利且輕取對手的實力,無論是新華夏軍隊還是明軍,都是戰意盎然。最令人意外的是,已經戰敗了的盧茂所部。,雖然戰敗,經過稍一收攏,竟然還有兩萬五千多人歸隊,昂首挺胸、趾高氣昂的模樣,還以為他們是勝利者呢,一點沒有戰敗者的自覺。再看盧茂,也是洋洋得意的模樣,就知道,什麽樣的人帶什麽樣的兵了。崖山人與大明的正規軍都是哭笑不得看著他們。


    不過,聯軍方麵,經過慎重考慮,還是決定,無論花費什麽樣的代價,也要全殲這支清軍。隻要這個目標實現了,就代表著,至少在兩三年內,清軍就沒有主動進攻的實力了。而這兩三年對於新生的大明政權來說,無疑是一個最為關鍵的發展期,對於擴大自身的實力,十分關鍵。


    因此,聯軍終於走出城門,主動進逼清軍大營。


    傅恆也希望有翻盤的機會,他對於清軍的野戰能力還是相當自信的。清軍這次自然還是首先以騎兵對抗火槍兵。其實,這也是這個時代最常規也是最常用的一個方式。不過,清軍並沒有將騎兵用於正麵衝鋒,而是側麵迴旋進擊。


    華夏人是最中規中矩的圓形陣,沒有什麽優點,但是也沒有什麽明顯的缺點。清軍從側麵進攻雖然讓聯軍有些意外,但是圓形陣兵力分布比較均衡,而華夏人的火炮都是帶著輪子的,轉向方便,調換方向也不過就是一兩分鍾的事情。更何況還有迫擊炮,換向更是方便。


    因此,清軍騎兵攻擊聯軍左翼,其實並沒有什麽太強的突擊效果。


    這一次,清軍再沒有任何保留,在騎兵出擊的同時,正麵的步兵也開始出擊。聯軍自然將火炮對準了騎兵,至於步兵,隻能靠火槍隊自己了。


    清軍的全線出擊還是給聯軍很大的壓力的。


    表麵上最危險的麵對清軍騎兵的方向,反而沒有太多的懸念。華夏人根據先前對付清軍騎兵的經驗,甚至借助霰彈的原理,創造性的發明出了鐵棘棱彈。其實就是將鐵棘棱用很細的鐵絲網包住,發射出去後由於巨大的衝擊力散落四處,直接將地麵封鎖。


    鐵棘棱彈自然飛不遠,但是利用鐵棘棱上長長的尖角刺傷馬蹄,用來降低馬速給火槍兵延長準備時間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清軍騎兵數量足有三千人,雖然經過三輪炮火的洗禮,還是有近半衝進了聯軍陣地前300步範圍以內。哈爾克就是其中的一員。他舔著自己幹澀的嘴唇,猩紅的眼珠露出嗜血的光芒,我的大刀已經饑渴難耐,哈爾克舉起了自己的大刀。這時候,對麵的火炮卻將大量的小玩意拋灑在前麵的地麵上。哈爾克有些奇怪,這一次對麵的火炮竟然沒有大量殺傷,難道是嚇傻了嗎?


    哈爾克催馬上前,不成想一向溫順的戰馬突然失蹄,將自己摔落馬下,背部著地。哈爾克臨危不亂緊,猛一彈起,“我可不僅是一名優秀的騎兵,步戰能力也是不次於人的。”哈爾克這樣想著。隻是,自己背上、屁股上、肘子上為什麽這麽痛?再一看,原來是好多個鐵棘棱紮進了自己肉裏。


    出於本能,哈爾克想要先取出來,再繼續前進。就這麽一點時間,兩枚子彈射進了他的身體,睜眼看去,又有一枚子彈飛來。哈爾克心有不甘的看向自己的大刀,緩慢的倒了下去。


    正麵清軍雖然是步兵,但是趁著對方將火炮對準了西麵的騎兵,自己一方壓力稍減,快速挺進。真沒想到,清軍身體素質真的不錯,雖然身披重甲,但是快速跑動起來,速度並不慢。火槍兵竟然隻來得及發射三輪子彈,清軍就已經逼近聯軍陣地。雙方展開白刃戰,守軍不善白刃戰的弊端徹底暴露,損失急劇加大,陣地沿岸失守。處於城頭的陳小虎甚至準備事有不歹,就直接下令處於城頭的新華夏炮兵展開無差別炮擊。隻是,自己的同伴在前麵拚命,自己卻在後麵放炮,陳小虎瞪紅著雙眼,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正在此危機時刻,克羅騎兵從聯軍右翼方向殺向清軍後方。更遠處,華夏人蔑稱的農民軍在盧茂副官朱永才的率領下從清軍大營後方衝殺了過來。


    終於看見希望的清軍後部首先開始大亂,迅速波及到前部,前部開始撤退,聯軍要想擴大戰果,自然是兩麵夾擊。但是直麵清軍的聯軍主力損失較重,士兵也失去了繼續拚命的勇氣,隻能放任清軍離開。


    克羅騎兵銜尾追擊,在被傅恆設計了一番,造成近百人的傷亡過後,也就不敢再追了。


    事後,經過統計,清軍再次損失超過四千,被俘虜二千六百多人,餘者已經不足為懼。


    聯軍則損失了兩千人,這是聯軍屢次大戰損失最多的一次,主要是白刃戰的時候,這也暴露出了聯軍進展能力的不足。不過,這也不是短時間甚至很難彌補的。畢竟,他們是一支近代化的火器部隊,與冷兵器比拚白刃戰能力,根本就不公平。另外,盧茂所部,作為典型的散兵遊勇,卻隻是略有損傷。看起來奇怪,其實是必然的結果。因為,大規模的陣地戰,他們根本就沒參與,隻是在後期為了起到恫嚇的作用才出現了一次,順風仗自然損失不重。


    根據曆史經驗,突然興起的勢力,最忌諱抱著得過且過、偏居一隅的心態。因為有了這樣的心態,也就缺乏了早期發展最需要的讓別人跟隨的那種氣勢,勢力就很難迅速發展,會因此被有所準備的、更為強大的現有勢力輕鬆碾壓。


    大明的終極目標自然取代滿清,成為代表中國的唯一政權。但是,這顯然是長期目標。中期目標是占領南京,與滿清分江而治。至於短期比如一兩年內的目標,就是占據經濟最為發達的江浙一帶,以及此時的糧倉湖廣。隻要獲得了這幾個地區,可以說,滿清就會成為失去養分的僵屍,再也難以翻身。不過為了防止後院起火,清除滿清在兩廣的勢力也是勢在必行。


    當初,太平天國僅僅占據了南京及周圍地區,一群人就爭權奪利,將蓬勃的發展勢頭自己給掐滅了。導致巴掌大的地方,要同時遭受南北西三方麵甚至還有東麵西方國家的連續打擊,這種情形下要能夠翻盤才奇怪呢。


    恰恰,此番出兵討伐福州的地方軍隊中,就包含湖廣、兩江、兩廣的地方軍隊。這三支軍隊還都給報銷了,短期內他們是很難補充到合格兵員的。這三個地方都是聯軍短期目標內需要攻占的。現在,所討論的,無非也就是孰先孰後的問題。


    經過討論,聯軍決定,還是要優先攻占南京,南京作為大明的南直隸,地位重要,還是明孝陵所在,象征意義極大,對於爭取民心十分有利,一旦攻占,必然能夠壯大自己的聲勢。再以此聲勢,席卷江南並不困難。


    大明將損失較重的幾支部隊換防迴台灣,將原來在台灣的軍隊調出來,不僅休整了原有軍隊,也鍛煉了新的部隊。


    然後,聯軍沿著海岸線北上,經由上海進入長江,沿途碰上了清軍設置的鐵索。華夏人經過思索早有對策。在兩隻船上架設滑輪組,並設置絞盤,輕鬆就將木樁取出,海軍進入長江南京段。


    此時的南京守軍主力早已經覆滅在南方,殘餘守軍都是東拚西湊的老弱殘軍,根本不敢出城作戰。聯軍放心大膽的在城外布防並展開攻擊。在聯軍的火炮下,表麵高大險峻的南京城牆很快告破。中國古代可沒有什麽巷戰的說法。曆來城破,就代表著城池攻防戰的結束。聯軍入城,清軍紛紛投降。當然,八旗子弟除外。自然,八旗駐防城也遭遇了大肆屠殺,血流成河。


    聯軍在明孝陵祭祖,宣告在大陸統治的開端。


    果然,祭祖過後,大明聲勢更上一層樓,民眾附庸者,絡繹不絕。很輕鬆的招募了上萬士兵。


    聯軍以從福建調來的民防部隊輔以少量的精銳士兵駐守南京城,接著又馬不停蹄的乘船南下,同樣是輕鬆的占領了廣州。


    這時候,誰都明白,江南的大局已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之開著戰艦去穿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仰望天鵝的蛤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仰望天鵝的蛤蟆並收藏晚清之開著戰艦去穿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