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笙書聽童鐵憨說著,心中悲忿不已,同時也感到了重重危機。
丹宇這個好侄兒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的死,雖然是因為狩獵,但他的中軍衛隊3000餘人都是軍中精銳,而且,他所狩獵的區域在邊城三衛同定州城之間,理應比較安全。蠻夷經過神秘穀挫敗,被迫放棄三衛之後,從來沒有大規模的隊伍進入這個區域,為什麽這次會是木卓琿親自帶隊過來呢,難道……難道……
雖然咱說起來也是皇家的血脈,可是皇帝老兒卻不公開這層關係,僅僅通過賜給咱國姓,而讓咱擔任征討大元帥,現在麵對趙友林這個二品大員,還有秦午術這個監軍,讓他們老老實實聽咱的話,真還是有些棘手。更何況那個趙友林同那澄如之間似乎已經抱成一團,而那秦午術雖然來自內廷,但又知他到底是哪路神仙呢?
還有,雖然咱沒有明說同那程道刊的關係,但大家都應該清楚這道刊商社背後就是咱在運作,可趙友林和秦午術卻偏偏要將他開刀問斬,這分明就是要打咱的臉。雖說皇帝老兒的聖旨今天剛剛由高成宣布,但是,咱確信邊關這邊肯定有人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現在丹宇剛死不久,木卓琿老兒那邊肯定會像打了興奮劑一樣,說不定會對咱們這邊發動襲擾,這不能不防啊……
當高笙書一行人的車乘來到定州城外,趙友林、段友山、朱如宋等一幹人等已在城外等候。 趙友林迎上前來,笑嗬嗬地躬身致禮,說:
“臣趙友林參見大元帥殿下,自丹宇大元帥為國捐軀,臣一直在這裏翹首以待,盼著聖上早日給邊關派一位大元帥過來,如今終於盼到了,臣的這顆心也就放下了。大元帥在邊關做過行軍大司馬,熟悉邊關軍情,一定會帶著咱們的將士大破柔然,永保咱們大梁國西北邊境的安寧,讓百姓再也不受那蠻夷襲擾之苦。”
哼,這個老狐狸倒是會演戲,其實你的心裏是巴不得皇帝老兒不派咱這個大元帥過來,讓你全盤統領邊關各部。咱這迴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讓你的黃粱美夢成了空,你雖然對咱滿臉堆笑,其實心裏肯定巴不得咱像丹宇一樣早死。不過,咱既然做了大元帥,必須要有容人的氣度,況且,你這個老狐狸畢竟是二品大員,軍中可能也有你的擁躉,咱還是先同你打哈哈吧。
高笙書笑著揮手向眾將致意,說:
“趙大人客氣了,禮親王殿下為國捐軀,邊關軍情緊急,還都賴趙大人你協調各方,才讓那蠻夷沒有可乘之機,趙大人和諸位將軍辛苦了!”
然後,他又同段友山、朱如宋及各位指揮使一一打招唿。忽然,他察覺有一道炯炯目光正注視著自己,心裏一愣,抬眼望去,卻見那個看他的人長得熊腰虎背,身上鎧甲鮮明,一雙眼睛頗為有神。
高笙書見是一張陌生的麵孔,心想自己在邊關一年多,雖然不能叫出中軍行轅每個將佐的名字,但每個人在自己心中總還是有些印象的,所以,他心中有些疑惑。於是,他就問道:
“趙大人,你身邊的這位軍校相貌堂堂,氣勢軒昂,本帥以為他今後一定是可造之材,不知他是何時來到咱們中軍行轅的?”
趙友林迴頭看了一眼,說:
“稟大元帥,他叫劉超,原來在荊州郡的校尉,他不甘渾渾噩噩做一輩子府兵,前些日子便來到邊關,找到老夫這邊,一番交談之後,老夫見他懂些兵法,武藝也算精熟,所以就把他留在了老夫身邊,做了親兵護衛隊長。”
趙友林說著,迴身對劉超說:
“劉超,來,見過大元帥。”
劉超來到高笙書跟前躬身致禮,說:
“末將劉超拜見大元帥。”
“好好好,劉將軍,那荊州一帶水網密布,那盜匪歹人幹了作奸犯科之事,都會在找那河湖隱匿,你既做過那邊的校尉,想必你水上功夫一定十分了得吧?”
卻見劉超略微一愣,然後說:
“大元帥說得是,咱們荊州麵臨大江,咱們這些府兵,不但要經常深入河湖之中緝拿匪盜,還要時時防著江南的後楚國,所以,末將對那水戰也是略懂一些。”
一番寒暄過後,本來,趙友林以為高笙書接見各位將佐之後,會立刻商議下一步的作戰方略,可是,高笙書卻說:
“趙大人、秦公公、段將軍,本帥一路風塵,有些疲憊,今日想稍事休息,各位也請迴吧。”
待迴到中軍行轅,高笙書卻早已命楊乘肖把程道刊帶到大帳。他屏退眾人之後,問程道刊:
“道刊兄,我離開雲州之時,一再吩咐你對轉運軍糧切不可怠慢,怎麽我離開這邊才一個多月,你就耽誤了軍中糧草供應?”
程道刊驚魂未定,說:
“笙書兄,我再也不想做什麽那個七品糧草采辦專員了,這差事不但吃力不討好,弄不好還會被人誣陷,這迴,如果不是芳茹搶上來救了我,我早已成了那斷頭的孤魂野鬼,哎……”
“哈哈哈,道刊兄,凡事總要講一個‘理’字,你貽誤大軍糧草,怎麽還說被人冤屈呢?”
“笙書兄,你現在是大元帥了,當初咱們在書院,譚老師說咱們今後有機會出將入相的話,不可偏聽偏信,凡事都要身體力行。咱們同窗多年,雖然我程道刊為人愚鈍,不如你笙書兄隨機應變,但我幹什麽事不敢說遊刃有餘,那也是一絲不苟,絕不會敷衍了事。
“就說這次糧草供應的事吧,明明有人前腳拿著軍中的公函調走了擔糧食,可剛過了兩天,又有軍需官親自登門催糧,說前邊那擔糧食並沒有交割到軍中。我拿出那公函,他說是假的,我登時目瞪口呆,這麽大的數量,商社一時還能從哪裏調運?可是,那個趙大人和秦監軍也不聽我的解釋,就嚴厲斥責我貽誤軍機,非把我開刀問斬不可,這還有天理嗎?笙書兄,你現在是大元帥了,你無論如何要替我做主!”
啊哈,這到底是怎麽迴事,軍中調運糧食,都是憑著公函,既然前邊剛交了擔,怎麽沒過兩天又來催糧呢?這其中必有蹊蹺,此事咱必須一追到底,即使和那趙友林、秦無術撕破臉咱也不管了。不過,如果這麽大張旗鼓地去查,難免會讓那些為非作歹的家夥攻守同盟,咱還是讓楚中天等幾個悄悄地去辦吧。還有,朱如宋為何要將那校尉梟首示眾,按照軍中規矩,他這個層次根本沒這個權力的呀。咱離開邊關不久,怎麽什麽都不講規矩了……
高笙書正在思量著,卻見楚中天忽然來到了他的跟前。
丹宇這個好侄兒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的死,雖然是因為狩獵,但他的中軍衛隊3000餘人都是軍中精銳,而且,他所狩獵的區域在邊城三衛同定州城之間,理應比較安全。蠻夷經過神秘穀挫敗,被迫放棄三衛之後,從來沒有大規模的隊伍進入這個區域,為什麽這次會是木卓琿親自帶隊過來呢,難道……難道……
雖然咱說起來也是皇家的血脈,可是皇帝老兒卻不公開這層關係,僅僅通過賜給咱國姓,而讓咱擔任征討大元帥,現在麵對趙友林這個二品大員,還有秦午術這個監軍,讓他們老老實實聽咱的話,真還是有些棘手。更何況那個趙友林同那澄如之間似乎已經抱成一團,而那秦午術雖然來自內廷,但又知他到底是哪路神仙呢?
還有,雖然咱沒有明說同那程道刊的關係,但大家都應該清楚這道刊商社背後就是咱在運作,可趙友林和秦午術卻偏偏要將他開刀問斬,這分明就是要打咱的臉。雖說皇帝老兒的聖旨今天剛剛由高成宣布,但是,咱確信邊關這邊肯定有人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現在丹宇剛死不久,木卓琿老兒那邊肯定會像打了興奮劑一樣,說不定會對咱們這邊發動襲擾,這不能不防啊……
當高笙書一行人的車乘來到定州城外,趙友林、段友山、朱如宋等一幹人等已在城外等候。 趙友林迎上前來,笑嗬嗬地躬身致禮,說:
“臣趙友林參見大元帥殿下,自丹宇大元帥為國捐軀,臣一直在這裏翹首以待,盼著聖上早日給邊關派一位大元帥過來,如今終於盼到了,臣的這顆心也就放下了。大元帥在邊關做過行軍大司馬,熟悉邊關軍情,一定會帶著咱們的將士大破柔然,永保咱們大梁國西北邊境的安寧,讓百姓再也不受那蠻夷襲擾之苦。”
哼,這個老狐狸倒是會演戲,其實你的心裏是巴不得皇帝老兒不派咱這個大元帥過來,讓你全盤統領邊關各部。咱這迴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讓你的黃粱美夢成了空,你雖然對咱滿臉堆笑,其實心裏肯定巴不得咱像丹宇一樣早死。不過,咱既然做了大元帥,必須要有容人的氣度,況且,你這個老狐狸畢竟是二品大員,軍中可能也有你的擁躉,咱還是先同你打哈哈吧。
高笙書笑著揮手向眾將致意,說:
“趙大人客氣了,禮親王殿下為國捐軀,邊關軍情緊急,還都賴趙大人你協調各方,才讓那蠻夷沒有可乘之機,趙大人和諸位將軍辛苦了!”
然後,他又同段友山、朱如宋及各位指揮使一一打招唿。忽然,他察覺有一道炯炯目光正注視著自己,心裏一愣,抬眼望去,卻見那個看他的人長得熊腰虎背,身上鎧甲鮮明,一雙眼睛頗為有神。
高笙書見是一張陌生的麵孔,心想自己在邊關一年多,雖然不能叫出中軍行轅每個將佐的名字,但每個人在自己心中總還是有些印象的,所以,他心中有些疑惑。於是,他就問道:
“趙大人,你身邊的這位軍校相貌堂堂,氣勢軒昂,本帥以為他今後一定是可造之材,不知他是何時來到咱們中軍行轅的?”
趙友林迴頭看了一眼,說:
“稟大元帥,他叫劉超,原來在荊州郡的校尉,他不甘渾渾噩噩做一輩子府兵,前些日子便來到邊關,找到老夫這邊,一番交談之後,老夫見他懂些兵法,武藝也算精熟,所以就把他留在了老夫身邊,做了親兵護衛隊長。”
趙友林說著,迴身對劉超說:
“劉超,來,見過大元帥。”
劉超來到高笙書跟前躬身致禮,說:
“末將劉超拜見大元帥。”
“好好好,劉將軍,那荊州一帶水網密布,那盜匪歹人幹了作奸犯科之事,都會在找那河湖隱匿,你既做過那邊的校尉,想必你水上功夫一定十分了得吧?”
卻見劉超略微一愣,然後說:
“大元帥說得是,咱們荊州麵臨大江,咱們這些府兵,不但要經常深入河湖之中緝拿匪盜,還要時時防著江南的後楚國,所以,末將對那水戰也是略懂一些。”
一番寒暄過後,本來,趙友林以為高笙書接見各位將佐之後,會立刻商議下一步的作戰方略,可是,高笙書卻說:
“趙大人、秦公公、段將軍,本帥一路風塵,有些疲憊,今日想稍事休息,各位也請迴吧。”
待迴到中軍行轅,高笙書卻早已命楊乘肖把程道刊帶到大帳。他屏退眾人之後,問程道刊:
“道刊兄,我離開雲州之時,一再吩咐你對轉運軍糧切不可怠慢,怎麽我離開這邊才一個多月,你就耽誤了軍中糧草供應?”
程道刊驚魂未定,說:
“笙書兄,我再也不想做什麽那個七品糧草采辦專員了,這差事不但吃力不討好,弄不好還會被人誣陷,這迴,如果不是芳茹搶上來救了我,我早已成了那斷頭的孤魂野鬼,哎……”
“哈哈哈,道刊兄,凡事總要講一個‘理’字,你貽誤大軍糧草,怎麽還說被人冤屈呢?”
“笙書兄,你現在是大元帥了,當初咱們在書院,譚老師說咱們今後有機會出將入相的話,不可偏聽偏信,凡事都要身體力行。咱們同窗多年,雖然我程道刊為人愚鈍,不如你笙書兄隨機應變,但我幹什麽事不敢說遊刃有餘,那也是一絲不苟,絕不會敷衍了事。
“就說這次糧草供應的事吧,明明有人前腳拿著軍中的公函調走了擔糧食,可剛過了兩天,又有軍需官親自登門催糧,說前邊那擔糧食並沒有交割到軍中。我拿出那公函,他說是假的,我登時目瞪口呆,這麽大的數量,商社一時還能從哪裏調運?可是,那個趙大人和秦監軍也不聽我的解釋,就嚴厲斥責我貽誤軍機,非把我開刀問斬不可,這還有天理嗎?笙書兄,你現在是大元帥了,你無論如何要替我做主!”
啊哈,這到底是怎麽迴事,軍中調運糧食,都是憑著公函,既然前邊剛交了擔,怎麽沒過兩天又來催糧呢?這其中必有蹊蹺,此事咱必須一追到底,即使和那趙友林、秦無術撕破臉咱也不管了。不過,如果這麽大張旗鼓地去查,難免會讓那些為非作歹的家夥攻守同盟,咱還是讓楚中天等幾個悄悄地去辦吧。還有,朱如宋為何要將那校尉梟首示眾,按照軍中規矩,他這個層次根本沒這個權力的呀。咱離開邊關不久,怎麽什麽都不講規矩了……
高笙書正在思量著,卻見楚中天忽然來到了他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