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仲淹和晏殊的命運有著懸殊之差。


    晏殊是金尊玉貴錦衣玉食的翩翩公子,一生順遂,幾乎沒有曆經過什麽大的波折。


    與之相反,範仲淹從誕生時就是個苦命的孩子。


    他一歲那年,父親突如其然的猝死在崗位上。


    衣著樸素的婦人抱著尚在繈褓的孩童撕心裂肺的哭罵。


    “範墉,我嫁給你真是這輩子最悔的決定!!”


    範墉一生為官清廉,留下的微薄遺產連迴老家的路費都付不起。


    他的母親謝氏是一個勇敢的女人。


    在範墉死後沒多久,便頂著巨大的壓力選擇了改嫁。


    要知道,當時的社會是對所謂的貞潔烈婦較為推崇的,哪怕丈夫死亡,女子改嫁也絕不是一個值得稱道的行為。


    在某一個深夜,婦人抱著因奶水匱乏而奄奄一息的孩子崩潰的大哭了一場。


    “範墉,你兒子要死了!你兒子要死了!!你別怨我,我不能讓他剛出生就步你的後塵!!”


    她知道自己沒有別的選擇。


    不得不說,謝氏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她選的第二個男人不僅對她很好,而且對範仲淹這個小拖油瓶也完全沒得說。


    這個男人名叫朱文瀚,小範仲淹因此改名為朱說,以朱家子弟的身份在朱家長大成人。


    但朱家不隻有範仲淹一個孩子,他尷尬的身份注定他的生活不具備什麽都不顧的底氣。


    小小的範仲淹有時也很茫然那種微妙的不同,卻想不明白其中的緣由。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謝氏實在是一個厲害的女人。


    在朱家紈絝子弟們花天酒的時候,她想盡了辦法將範仲淹送出去讀書。


    臨走時,謝氏抱著年僅七歲還懵懂的兒子,一句一句認真的告誡。


    “記住,無論如何,好好讀書。”


    範仲淹無疑是聰慧而好學的。


    但是那時的他不明白為何要考取功名,為何不能如其他兄弟一樣在家陪著娘親。


    十六歲那年,範仲淹坐在醴泉寺的窗畔,仍舊一事無成。


    同年,十四歲的晏殊在皇帝麵前一鳴驚人,踏上了青雲之路。


    二十二歲那年,範仲淹在某一次迴家時,已然鬢生華發的謝氏平靜的叫住了他。


    範仲淹一愣,“娘?”


    謝氏將一切都告訴了他。


    “你已然及冠,接下來的路如何走,需得多多為自己籌謀。”


    她頓了片刻,眼眶似乎有些濕潤,“你爹……是個清廉的好官,孩子,倘若你有一天能入朝為官,別做讓他蒙羞的事。”


    範仲淹臉色漸漸蒼白下去,半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他忽然跪下重重的朝謝氏磕頭。


    “娘,孩兒混蛋!”


    青年人,意氣而又血性。


    從那以後,不肯再拿朱家一飯一粒。


    【辭母,去之應天府。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麵;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苦讀之苦,是生命中最微不足道,卻也最令人敬佩的苦。


    二十六歲那年,範仲淹高中進士。


    策馬遊京,遍看繁花錦玉。


    ……


    彈幕卡了一刹,僵硬的劃過。


    【媽的,不知道為什麽,突然說不出話了……】


    【哎,咱們單是背誦都覺得長,可要醞釀出那樣一篇文章,範仲淹到底需要經曆多少啊……】


    【說實在的,咱們現在讀書環境比之以前已經好了太多了(長歎一聲)】


    天幕前。


    也不少有人滿臉敬佩。


    宋濂笑歎一聲,“文正公之勤苦,世所難及也,天下學子,當以之為典範。”


    晏殊像是有些驕傲。


    “希文向來如此,舉凡了解他的人,必然會生出敬佩。”


    範仲淹本人則有些無奈。


    “這些小事如何當得起……”


    ……


    現實是殘酷的。


    命運對範仲淹實在稱不上眷顧。


    不是所有進士都有資格留在皇帝身邊為太子伴讀的,範仲淹隻是被發配出去做了個九品芝麻小官。


    但母子二人都很滿足。


    【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


    他將母親接到了身邊孝奉,用自己還遠稱不上廣闊的羽翼給予了堅不可摧的庇護。


    有一天,範仲淹問母親。


    “父親……有為我起名麽?”


    謝氏怔然半天。


    “……仲淹。”


    從那天起,朱說更名還姓,曆史終於真正意義上誕生了一位範仲淹。


    ……


    晏殊和範仲淹的結緣,是一次偶然。


    【天聖四年,範仲淹的母親辭世。】


    他放下了一切迴家守孝。


    謝氏臨終前寫了一封信,“孩子別哭,娘這輩子最不後悔的事就是把你養大成人。”


    已然而立許多年的範仲淹捧著信,大哭了一場。


    他說,“娘,是孩兒不孝,未能時時侍奉床前,但孩兒修建了堰堤,如此便不會再讓許多家庭和農田被衝垮,您記得……去看一看。”


    畫麵緊跟著在痛哭的男人身後緩緩浮現。


    巨大的堤壩正在一點一點的成型,這是曾經就職於此的範仲淹堅持力爭不舍晝夜之下才被批準的一項工程。


    哪怕是守孝期間,範仲淹也時時寫信督促,不肯輕慢分毫。


    這也是真宗在位期間無數沒什麽用的道士宮之外難得稱得上壯觀的一項大工程。


    堤壩修成之後,至少兩百年間【來洪水不得傷害鹽業,擋潮水不得傷害莊稼】,活了周遭數千戶百姓,無數人在此處安居樂業。


    在代代的修繕之下,此堤壩甚至到明清時期仍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名曰——範公堤。


    守孝第二年。


    晏殊與範仲淹結識,聽聞他修築堤壩的事跡,十分欽佩欣賞。


    守孝期間不可出仕為官,晏殊便寫信邀請範仲淹迴到應天書院治學。


    “書院近日學風日下,吾聞希文兄曾就讀於此,兄之才華當仁不讓,無需推拒。”


    晏殊縱然風趣灑脫,但許多決定好了的事情也很難更改。


    範仲淹笑了一聲。


    遂,欣然往之。


    在三十五歲這年,命途多舛的範仲淹遇見了天之所鍾的晏殊。


    他俯身將他從泥潭中拉了出來,不容拒絕的推他一路向前。


    事實上,範仲淹還要虛長晏殊兩歲。


    但他始終對晏殊執門生禮,哪怕日後官至宰執,也未曾更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盤點:給始皇帝劇透二世而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喝口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喝口茶並收藏曆史盤點:給始皇帝劇透二世而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