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巴結
關於我在王府後院當格格這件事! 作者:不愛喝豆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家弟弟成親,宮中貴妃娘娘的兩位阿哥能夠親臨,輝發那拉家可是蓬蓽生輝。
不光光是逸川陪在兩位阿哥身邊,便是原本還有些拿喬晚到的輝發那拉氏的族長到了之後聽說了弘曆弘晝此刻就在府中,都顧不得同旁人寒暄,連忙到了弘曆弘晝麵前混個眼熟。
現在誰不知道皇上對弘曆阿哥那是相當的看重的,他這個輝發那拉氏的族長聽著好聽,但在下一任皇上的繼承人麵前,要是能混上一定半點,也好過以後家裏麵繼續沉寂下去。
弘曆雖然還沒有入朝,但是這些年來弘曆的老師都是朝堂上的大儒名臣,弘曆耳濡目染之下,之然對這其中的門道清楚的很,臉上掛著微微的笑意,聽著族長在一旁說著恭維奉承的話,並沒有半點不耐煩。
知道族長提起了弘曆身邊的伴讀烏圖時,弘曆像是忽然想起來什麽一樣,轉身同族長說道:
“說起來烏圖在爺身邊這麽多年,倒是了解他幾分心性,他向來都是一個穩重不願意多言的,從來都不胡說旁人的錯處。
隻是爺怎麽記得,他的那個阿瑪一直都是不穩當的,如今當著什麽差事?”
族長聽到四阿哥提起了烏圖的阿瑪,心中微歎,像是自家要是知道那個小小侍妾爬起來的側福晉還能有今日的際遇,四阿哥能夠如此出眾,當時必不會將烏圖接迴來都到四阿哥身邊,如今好處都叫烏圖得了,可對家族中並沒有多少益處。
“烏圖的阿瑪年歲大了,這些年也有些老糊塗了,所以早就將身上的差事辭了。奴才想著他這樣呆在家中也不是一個事兒,便交代了他去老家查看一些那邊的祖宗基業,這兩年一直在那邊呢。”
的確,自從皇上登基之後,將一個可有可無的浪蕩子趕迴老家,來換取四阿哥對輝發那拉氏的好感,還是很值得的。
弘曆自然知道烏圖阿瑪早就被趕走了,如今這麽一問,也是借機敲打輝發那拉氏,省得今日鬧出來什麽幺蛾子。
“原始如此,爺本來想說能養出來烏圖這樣的,家裏麵肯定是識書達理,老實穩重的人,如今看來能被大人看中的,向來必是不錯。”
被四阿哥誇了,可族長心中並沒有半點高興,全是苦澀,原本以為這次與四阿哥見麵就會建立起來聯係,也省的想要投靠都需要逸川那小子從中牽線,畢竟逸川再怎麽牢靠,可不如自己同四阿哥打上關係。
但如今看來,親舅舅就是親舅舅,自己這個上趕著的族長在四阿哥麵前根本沒有麵子,還是別惹人嫌了。
婚禮即昏禮,弘曆弘晝雖然是中午下了課之後才過來,但絲毫沒有耽誤觀禮,不光如此,兩人還用了席麵後才離開,這可是給輝發那拉家長了極大的臉麵,更有甚者還說輝發那拉家有這麽兩個皇子外孫,以後必定會如當今的年羹堯一般受皇上重用的。
自然,說這樣話的人心中可沒有安什麽好心思,畢竟誰不知道現在的年家尤其是年羹堯正在走下坡路,年羹堯更是因為“朝乾夕惕”被皇上訓斥,說此話的人本就是想要製造些傳言讓還是懷疑輝發那拉家是不是別有用心。
當然這都要另當別論了,畢竟光有傳言可沒有什麽用,若是逸川逸方兄弟兩人做出來什麽不妥的事情,才能被人抓到把柄,眼前的情況當然是所有人都在巴結著逸川大人。
原本弘曆弘晝打算按照語鶯的交代,去一趟李同家中,可逸方成親,李同作為逸川的好兄弟,自然帶著霜兒一同出席了,在席間弘曆便與李同達成了默契。
弘晝更是仗著自己年紀還不算是那麽大,在去後院給張氏請安的時候,將懷中語鶯交代的信封給了在霜兒,這件事也就辦好了,弘曆弘晝便帶著侍衛迴了宮中。
待李同夫妻迴了家中,將洪澤信封打開一看之後,霜兒笑著恭喜李同,道:
“看來娘娘還是信任老爺的,這不就請了老爺在外麵看顧著嗎?”
李同鄉鎮今日輝發那拉氏的族長在四阿哥麵前那麽巴結,都沒有被四阿哥另眼相看,心中無限感慨。
若非是因為自己娶了霜兒,宮裏麵的貴妃娘娘怎麽會將自己看在眼中,有的是人想要給四阿哥辦事呢。
如今自己被皇上漸漸忽視,四阿哥這邊就開始接納自己,李同做夢都想不到。
“還是宮裏麵的貴妃娘娘惦記著夫人,若不然的話,怎麽會想起來我呢?”
李同與霜兒夫妻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也不知道今年是怎麽了,皇後自從過完年之後身子一直都不好,現如今一直在養病不說,便是連請安都免了。
而年貴妃雖是被皇上寵愛,可身子也越發的病弱,如今也是在翊坤宮中養病。
更別提才出生小半年的六公主,但凡要喝奶就要喝藥,小小的身子就跟泡在藥罐子裏麵一樣,連小娃子身上的奶味兒都沒有,隻能聞到藥味兒。
語鶯想著宮裏麵的情況,便與皇上提議,今年早些去圓明園中,四月份草長鶯飛也是一個好時候。
實際上皇上也不願意在紫禁城中辦公,畢竟這裏的祖宗規矩實在是太多,皇上想要做一些出格的事情,都要被拘束,不如圓明園中暢快。
如今有了語鶯的提議,皇上自然是‘勉強’答應下來,攜帶著先帝的部分嬪妃與後宮眾位嬪妃去了圓明園中。
皇上本想著將一些位分低的嬪妃留在宮中,畢竟帶上所有的嬪妃就顯得皇上去圓明園是不務正業,乃是玩樂一般。
可語鶯卻是說後宮嬪妃本就少的可憐,若是不都帶上,便是宮裏麵的內務府還要分出來人手來伺候留在紫禁城的嬪妃們,遠遠不如將人都帶上的節儉。
皇上聽了也覺得是這個道理,便應了下來,將這件事交給了語鶯操辦。
語鶯此舉在收買人心,明眼人自然能看出來,隻是到底是對自己有益處,底下的小嬪妃們都在心中感謝著貞貴妃,恨不得當即就投靠在貞貴妃麾下,隻可以貞貴妃並不喜歡拉幫結夥,身邊也隻有裕嬪與妍貴人交好。
不光光是逸川陪在兩位阿哥身邊,便是原本還有些拿喬晚到的輝發那拉氏的族長到了之後聽說了弘曆弘晝此刻就在府中,都顧不得同旁人寒暄,連忙到了弘曆弘晝麵前混個眼熟。
現在誰不知道皇上對弘曆阿哥那是相當的看重的,他這個輝發那拉氏的族長聽著好聽,但在下一任皇上的繼承人麵前,要是能混上一定半點,也好過以後家裏麵繼續沉寂下去。
弘曆雖然還沒有入朝,但是這些年來弘曆的老師都是朝堂上的大儒名臣,弘曆耳濡目染之下,之然對這其中的門道清楚的很,臉上掛著微微的笑意,聽著族長在一旁說著恭維奉承的話,並沒有半點不耐煩。
知道族長提起了弘曆身邊的伴讀烏圖時,弘曆像是忽然想起來什麽一樣,轉身同族長說道:
“說起來烏圖在爺身邊這麽多年,倒是了解他幾分心性,他向來都是一個穩重不願意多言的,從來都不胡說旁人的錯處。
隻是爺怎麽記得,他的那個阿瑪一直都是不穩當的,如今當著什麽差事?”
族長聽到四阿哥提起了烏圖的阿瑪,心中微歎,像是自家要是知道那個小小侍妾爬起來的側福晉還能有今日的際遇,四阿哥能夠如此出眾,當時必不會將烏圖接迴來都到四阿哥身邊,如今好處都叫烏圖得了,可對家族中並沒有多少益處。
“烏圖的阿瑪年歲大了,這些年也有些老糊塗了,所以早就將身上的差事辭了。奴才想著他這樣呆在家中也不是一個事兒,便交代了他去老家查看一些那邊的祖宗基業,這兩年一直在那邊呢。”
的確,自從皇上登基之後,將一個可有可無的浪蕩子趕迴老家,來換取四阿哥對輝發那拉氏的好感,還是很值得的。
弘曆自然知道烏圖阿瑪早就被趕走了,如今這麽一問,也是借機敲打輝發那拉氏,省得今日鬧出來什麽幺蛾子。
“原始如此,爺本來想說能養出來烏圖這樣的,家裏麵肯定是識書達理,老實穩重的人,如今看來能被大人看中的,向來必是不錯。”
被四阿哥誇了,可族長心中並沒有半點高興,全是苦澀,原本以為這次與四阿哥見麵就會建立起來聯係,也省的想要投靠都需要逸川那小子從中牽線,畢竟逸川再怎麽牢靠,可不如自己同四阿哥打上關係。
但如今看來,親舅舅就是親舅舅,自己這個上趕著的族長在四阿哥麵前根本沒有麵子,還是別惹人嫌了。
婚禮即昏禮,弘曆弘晝雖然是中午下了課之後才過來,但絲毫沒有耽誤觀禮,不光如此,兩人還用了席麵後才離開,這可是給輝發那拉家長了極大的臉麵,更有甚者還說輝發那拉家有這麽兩個皇子外孫,以後必定會如當今的年羹堯一般受皇上重用的。
自然,說這樣話的人心中可沒有安什麽好心思,畢竟誰不知道現在的年家尤其是年羹堯正在走下坡路,年羹堯更是因為“朝乾夕惕”被皇上訓斥,說此話的人本就是想要製造些傳言讓還是懷疑輝發那拉家是不是別有用心。
當然這都要另當別論了,畢竟光有傳言可沒有什麽用,若是逸川逸方兄弟兩人做出來什麽不妥的事情,才能被人抓到把柄,眼前的情況當然是所有人都在巴結著逸川大人。
原本弘曆弘晝打算按照語鶯的交代,去一趟李同家中,可逸方成親,李同作為逸川的好兄弟,自然帶著霜兒一同出席了,在席間弘曆便與李同達成了默契。
弘晝更是仗著自己年紀還不算是那麽大,在去後院給張氏請安的時候,將懷中語鶯交代的信封給了在霜兒,這件事也就辦好了,弘曆弘晝便帶著侍衛迴了宮中。
待李同夫妻迴了家中,將洪澤信封打開一看之後,霜兒笑著恭喜李同,道:
“看來娘娘還是信任老爺的,這不就請了老爺在外麵看顧著嗎?”
李同鄉鎮今日輝發那拉氏的族長在四阿哥麵前那麽巴結,都沒有被四阿哥另眼相看,心中無限感慨。
若非是因為自己娶了霜兒,宮裏麵的貴妃娘娘怎麽會將自己看在眼中,有的是人想要給四阿哥辦事呢。
如今自己被皇上漸漸忽視,四阿哥這邊就開始接納自己,李同做夢都想不到。
“還是宮裏麵的貴妃娘娘惦記著夫人,若不然的話,怎麽會想起來我呢?”
李同與霜兒夫妻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也不知道今年是怎麽了,皇後自從過完年之後身子一直都不好,現如今一直在養病不說,便是連請安都免了。
而年貴妃雖是被皇上寵愛,可身子也越發的病弱,如今也是在翊坤宮中養病。
更別提才出生小半年的六公主,但凡要喝奶就要喝藥,小小的身子就跟泡在藥罐子裏麵一樣,連小娃子身上的奶味兒都沒有,隻能聞到藥味兒。
語鶯想著宮裏麵的情況,便與皇上提議,今年早些去圓明園中,四月份草長鶯飛也是一個好時候。
實際上皇上也不願意在紫禁城中辦公,畢竟這裏的祖宗規矩實在是太多,皇上想要做一些出格的事情,都要被拘束,不如圓明園中暢快。
如今有了語鶯的提議,皇上自然是‘勉強’答應下來,攜帶著先帝的部分嬪妃與後宮眾位嬪妃去了圓明園中。
皇上本想著將一些位分低的嬪妃留在宮中,畢竟帶上所有的嬪妃就顯得皇上去圓明園是不務正業,乃是玩樂一般。
可語鶯卻是說後宮嬪妃本就少的可憐,若是不都帶上,便是宮裏麵的內務府還要分出來人手來伺候留在紫禁城的嬪妃們,遠遠不如將人都帶上的節儉。
皇上聽了也覺得是這個道理,便應了下來,將這件事交給了語鶯操辦。
語鶯此舉在收買人心,明眼人自然能看出來,隻是到底是對自己有益處,底下的小嬪妃們都在心中感謝著貞貴妃,恨不得當即就投靠在貞貴妃麾下,隻可以貞貴妃並不喜歡拉幫結夥,身邊也隻有裕嬪與妍貴人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