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禦書房。
睿王應李越倫之邀,一同前來交旨。
英宗皇帝聽完奏報之後,龍顏大怒。這老太傅李玉三朝元老,世受天恩,不思迴報也就罷了,反而貪權戀位,頻頻謀害朝廷重臣,意圖亂中取利,十分可惡,著實該殺。
不殺!不足以寬朕心。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不過,他終究是太傅,勞苦功高,而且六部尚書全部依附於他。想要殺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通盤考慮,做到萬無一失。
李越倫何等精明,一眼看出英宗皇帝的心思,當即躬身一禮,道:“陛下,天欲其亡,必使其狂,不如引蛇出洞。”
英宗皇帝聞言一愣,此事說來簡單,但若要付諸於行動,談何容易。畢竟,老太傅李玉那廝可謂是老奸巨猾,窺見一絲風吹草動便會徹底隱藏起來。
英宗皇帝見李越倫胸有成竹,便開口詢問,“李愛卿,你可有良策。”
“良策倒談不上,陛下看完此信便知一二。”
說完,李越倫自懷內取出絕命書雙手奉上。
趙巽上前接過絕命書,展開後遞給英宗皇帝。
英宗皇帝接過定睛一看,頓時明白過來,若非杜國柱為人所救,恐怕這個黑鍋睿王是背定了。
按李越倫的意思,應該是將計就計,重責睿王。
不過,剛剛太子被打禁足半月,再處罰睿王,恐怕會朝野動蕩,人心惶惶。
再說,既然決定讓杜國柱繼續詐死,自然要操持喪葬事宜,睿王乃是不二人選。現在圈禁他,不合時宜。
於是,他將目光看向睿王,以示諮詢。
睿王見狀躬身行禮,“父皇,若能為國鋤奸,兒臣甘願受罰。”
“有些事情,總要顧忌方方麵麵,並非你有心承擔便可承擔。那李玉既然敢與朕博弈,自然不是那麽好對付的。”英宗皇帝皺眉道。
“陛下,殿下,以草民之見,睿王殿下可罰,但不必罰。而且要放出風去,讓那些有心人自己跳出來向陛下進言,要求嚴懲睿王殿下。唯有如此,大事可濟。”
英宗皇帝聞言看了李越倫一眼,先引蛇出洞,再請君入甕,果真好計謀。還好此人能為朝廷所用,否則,後患無窮。
“也好,就這麽辦。不過,這風要怎麽放出去,才能夠不打草驚蛇。”
李越倫微微一笑,老而不死是為賊,英宗皇帝這麽大的年紀,豈能這麽簡單的問題難住。不過,為君者要彪炳正大光明,這些陰謀詭計自然不能明說。當然,拋磚引玉還是可以的。
“陛下,此事當然要麻煩趙內丞。”
英宗皇帝微微點頭,他當然知道那些大小太監們誰的人都有,一不小心把風放出去,才不會讓人懷疑。
趙巽聞言一咧嘴,跟吃了苦瓜一般。此事要想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它辦好了,還真得話一番心思,畢竟總不能大吵大嚷的跟那幫小太監們說。
陡然,趙巽雙眼一亮,“陛下,要想成功的把消息散出去,而且不引起懷疑,隻能將陛下想要懲處睿王殿下的消息透露給貴妃娘娘,讓貴妃娘娘來勸陛下收迴成命。也隻有如此,才能達到目的。”
英宗皇帝臉色一僵,別看他主張生殺大權,但對於後宮中的女人卻深感無奈。萬一鬧騰起來,那可是沒完沒了啊。
不過,趙巽所說乃是最完美的辦法,也隻能勉力一試了。
“既然如此,就分頭準備吧。”說完,由趙巽攙扶著轉迴內宮去了。
翡翠宮,乃貴妃娘娘寢宮。這貴妃娘娘正是睿王的生身之母,在後宮之中的地位僅次於太子的生母,皇後娘娘。
貴妃娘娘生性恬淡,猶如空穀幽蘭,寧靜致遠,深受英宗皇帝寵愛。
當然,任何人都有軟肋。
而睿王便是她的軟肋,一旦涉及睿王安危,她就會變成一朵帶刺的玫瑰。
而現在,聽聞英宗皇帝有意懲處睿王,頓時炸了鍋,眼淚稀裏嘩啦的,徹底淹沒了英宗皇帝。
“瞅瞅,瞅瞅,話還沒說兩句,就哭成了這個樣子。朕隻是說說而已,這不還沒下旨呢嗎,你急什麽啊。”英宗皇帝無奈的搖頭道。
“那可是我兒子,怎能不急。若懲處與他,我於心何安啊。”貴妃娘娘啼哭道。
英宗皇帝心裏偷笑,但卻裝作愁眉苦臉,說道:
“好,依你,依你。不圈禁,罰俸總可以吧。惹下這麽大的禍事,總要對朝臣有所交代才是。”
“那……好吧!”貴妃娘娘點了點頭,她自然知道萬事皆有度,過猶不及。再說,罰俸對於睿王而言,根本無關痛癢。
貴妃娘娘破涕為笑,梨花帶雨,最是迷人。若非英宗皇帝心中有太多的事情,勢必會留在翡翠宮不走了。
英宗皇帝離去之後,貴妃娘娘因為心中擔憂,便靠在榻上休息,迷迷糊糊的睡了。
宮女綠媛見左右無人,便寫了一張字條,偷偷的溜出翡翠宮,交給了一名負責采辦的太監執事。
這太監執事乃是老太傅李玉收買的眼線,經常借外出之際傳遞消息。
禦街,乃是專門為皇宮開設的一條街。宮中那些貴人們也時常來此轉轉,因此好東西比比皆是。
也正因為如此,這禦街中各府的眼線同樣比比皆是。
青芪司,禦街中最大的蔬菜市場,幕後的老板便是老太傅李玉,也是太傅府跟皇宮傳遞消息的樞紐。當然,這隻是其中之一,還有危機時刻備用的,而且不止一處。
太傅府,李玉接到線報後,心中暗暗冷笑,睿王犯下如此大錯,卻隻是罰俸了事。
不過,這正是他想看到了。
唯有如此,他才有機會聯絡朝臣,進宮麵聖,趁機排擠睿王黨羽,安插更多的親信進去。
至於太子,與他而言不過酒囊飯袋,即使將來做了皇帝,也不過是他手中的提線木偶而已。
因此,他毫不在乎。
是夜,老太傅李玉召集京中門生故舊,諸如六部尚書以及侍郎等不下十餘人,夤夜商議明天早朝之事。
“諸位,明日早朝你們極力進諫,要求皇帝嚴懲睿王一黨,而老夫也會伺機進入。事成之後,諸位當皆有厚賞。”
“謹遵老太傅之命。”
“謹遵恩師之命。”
直到半夜,他們方才各自散去。
明日,朝堂之上,將是一場唇槍舌劍。
睿王應李越倫之邀,一同前來交旨。
英宗皇帝聽完奏報之後,龍顏大怒。這老太傅李玉三朝元老,世受天恩,不思迴報也就罷了,反而貪權戀位,頻頻謀害朝廷重臣,意圖亂中取利,十分可惡,著實該殺。
不殺!不足以寬朕心。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不過,他終究是太傅,勞苦功高,而且六部尚書全部依附於他。想要殺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通盤考慮,做到萬無一失。
李越倫何等精明,一眼看出英宗皇帝的心思,當即躬身一禮,道:“陛下,天欲其亡,必使其狂,不如引蛇出洞。”
英宗皇帝聞言一愣,此事說來簡單,但若要付諸於行動,談何容易。畢竟,老太傅李玉那廝可謂是老奸巨猾,窺見一絲風吹草動便會徹底隱藏起來。
英宗皇帝見李越倫胸有成竹,便開口詢問,“李愛卿,你可有良策。”
“良策倒談不上,陛下看完此信便知一二。”
說完,李越倫自懷內取出絕命書雙手奉上。
趙巽上前接過絕命書,展開後遞給英宗皇帝。
英宗皇帝接過定睛一看,頓時明白過來,若非杜國柱為人所救,恐怕這個黑鍋睿王是背定了。
按李越倫的意思,應該是將計就計,重責睿王。
不過,剛剛太子被打禁足半月,再處罰睿王,恐怕會朝野動蕩,人心惶惶。
再說,既然決定讓杜國柱繼續詐死,自然要操持喪葬事宜,睿王乃是不二人選。現在圈禁他,不合時宜。
於是,他將目光看向睿王,以示諮詢。
睿王見狀躬身行禮,“父皇,若能為國鋤奸,兒臣甘願受罰。”
“有些事情,總要顧忌方方麵麵,並非你有心承擔便可承擔。那李玉既然敢與朕博弈,自然不是那麽好對付的。”英宗皇帝皺眉道。
“陛下,殿下,以草民之見,睿王殿下可罰,但不必罰。而且要放出風去,讓那些有心人自己跳出來向陛下進言,要求嚴懲睿王殿下。唯有如此,大事可濟。”
英宗皇帝聞言看了李越倫一眼,先引蛇出洞,再請君入甕,果真好計謀。還好此人能為朝廷所用,否則,後患無窮。
“也好,就這麽辦。不過,這風要怎麽放出去,才能夠不打草驚蛇。”
李越倫微微一笑,老而不死是為賊,英宗皇帝這麽大的年紀,豈能這麽簡單的問題難住。不過,為君者要彪炳正大光明,這些陰謀詭計自然不能明說。當然,拋磚引玉還是可以的。
“陛下,此事當然要麻煩趙內丞。”
英宗皇帝微微點頭,他當然知道那些大小太監們誰的人都有,一不小心把風放出去,才不會讓人懷疑。
趙巽聞言一咧嘴,跟吃了苦瓜一般。此事要想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它辦好了,還真得話一番心思,畢竟總不能大吵大嚷的跟那幫小太監們說。
陡然,趙巽雙眼一亮,“陛下,要想成功的把消息散出去,而且不引起懷疑,隻能將陛下想要懲處睿王殿下的消息透露給貴妃娘娘,讓貴妃娘娘來勸陛下收迴成命。也隻有如此,才能達到目的。”
英宗皇帝臉色一僵,別看他主張生殺大權,但對於後宮中的女人卻深感無奈。萬一鬧騰起來,那可是沒完沒了啊。
不過,趙巽所說乃是最完美的辦法,也隻能勉力一試了。
“既然如此,就分頭準備吧。”說完,由趙巽攙扶著轉迴內宮去了。
翡翠宮,乃貴妃娘娘寢宮。這貴妃娘娘正是睿王的生身之母,在後宮之中的地位僅次於太子的生母,皇後娘娘。
貴妃娘娘生性恬淡,猶如空穀幽蘭,寧靜致遠,深受英宗皇帝寵愛。
當然,任何人都有軟肋。
而睿王便是她的軟肋,一旦涉及睿王安危,她就會變成一朵帶刺的玫瑰。
而現在,聽聞英宗皇帝有意懲處睿王,頓時炸了鍋,眼淚稀裏嘩啦的,徹底淹沒了英宗皇帝。
“瞅瞅,瞅瞅,話還沒說兩句,就哭成了這個樣子。朕隻是說說而已,這不還沒下旨呢嗎,你急什麽啊。”英宗皇帝無奈的搖頭道。
“那可是我兒子,怎能不急。若懲處與他,我於心何安啊。”貴妃娘娘啼哭道。
英宗皇帝心裏偷笑,但卻裝作愁眉苦臉,說道:
“好,依你,依你。不圈禁,罰俸總可以吧。惹下這麽大的禍事,總要對朝臣有所交代才是。”
“那……好吧!”貴妃娘娘點了點頭,她自然知道萬事皆有度,過猶不及。再說,罰俸對於睿王而言,根本無關痛癢。
貴妃娘娘破涕為笑,梨花帶雨,最是迷人。若非英宗皇帝心中有太多的事情,勢必會留在翡翠宮不走了。
英宗皇帝離去之後,貴妃娘娘因為心中擔憂,便靠在榻上休息,迷迷糊糊的睡了。
宮女綠媛見左右無人,便寫了一張字條,偷偷的溜出翡翠宮,交給了一名負責采辦的太監執事。
這太監執事乃是老太傅李玉收買的眼線,經常借外出之際傳遞消息。
禦街,乃是專門為皇宮開設的一條街。宮中那些貴人們也時常來此轉轉,因此好東西比比皆是。
也正因為如此,這禦街中各府的眼線同樣比比皆是。
青芪司,禦街中最大的蔬菜市場,幕後的老板便是老太傅李玉,也是太傅府跟皇宮傳遞消息的樞紐。當然,這隻是其中之一,還有危機時刻備用的,而且不止一處。
太傅府,李玉接到線報後,心中暗暗冷笑,睿王犯下如此大錯,卻隻是罰俸了事。
不過,這正是他想看到了。
唯有如此,他才有機會聯絡朝臣,進宮麵聖,趁機排擠睿王黨羽,安插更多的親信進去。
至於太子,與他而言不過酒囊飯袋,即使將來做了皇帝,也不過是他手中的提線木偶而已。
因此,他毫不在乎。
是夜,老太傅李玉召集京中門生故舊,諸如六部尚書以及侍郎等不下十餘人,夤夜商議明天早朝之事。
“諸位,明日早朝你們極力進諫,要求皇帝嚴懲睿王一黨,而老夫也會伺機進入。事成之後,諸位當皆有厚賞。”
“謹遵老太傅之命。”
“謹遵恩師之命。”
直到半夜,他們方才各自散去。
明日,朝堂之上,將是一場唇槍舌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