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戰爭終結
末日求生,我打造了魔植世界 作者:喪屍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也幸好這頭泰坦的實力還要弱上一些,如果再強大點,我想要將它放逐就不會這麽容易……至少,放逐到這個世界,恐怕也不會是個終結,而是一個開始……”
透過無垠的虛空,楊越以某種降神的方式觀察著此時此刻的這顆蠻荒星球。
這顆蠻荒星球恰似一顆從無盡烈焰中誕生的火炭,在漫長歲月的洗禮下,雖然其熾熱的外表正逐漸趨於冷卻,然而其內部卻依舊燃燒著狂野而熾熱的能量,宛如一顆被封印的炎獄之星,無時無刻不在向外散發著那種原始、狂野且充滿危險氣息的獨特魅力。
從遙遠的高空俯瞰而下,其地表呈現出一幅極度崎嶇不平的畫麵,巨大的岩石宛如沉睡了無數紀元的古老巨獸,靜靜地蟄伏在這片荒蕪的大地上,每一塊岩石都仿佛銘刻著歲月的滄桑與宇宙的奧秘。山脈縱橫交錯,高聳入雲,仿佛是大地伸出的堅實臂膀,試圖觸摸那遙不可及的星空。而在這片熾熱的土地上,無數的岩漿從那宛如大地傷口般的岩漿口和火山口中洶湧而出,它們時而如同奔騰的河流,肆意地在地表流淌、蜿蜒,時而又匯聚成一片熾熱的海洋,散發著令人窒息的高溫與毀滅的氣息,將周圍的一切都炙烤得扭曲變形,仿佛是在向整個宇宙展示著這個星球內部那永不熄滅的狂暴力量。
就在這樣一個堪稱生命禁區的極端惡劣環境之下,那頭泰坦巨龍,猶如一位被放逐的古老王者,在經曆了最初一段時間仿佛要撕裂天地的瘋狂咆哮以及充滿無力感的無能狂怒之後,似乎終於開始緩緩地從那無盡的憤怒與不甘中掙脫出來,逐漸學會去接受和麵對這突如其來且無比現實的殘酷境遇。
它那龐大得超乎想象的身軀,橫臥在一片廣袤無垠、宛如金色海洋般的平原之上,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座由古老傳說堆砌而成的巍峨山脈,散發著一種讓人敬畏的雄渾氣息。其身上的鱗片在這黯淡而朦朧的光線中閃爍著冷硬而神秘的光澤,每一片鱗片都猶如一麵由神鐵鑄就的盾牌,堅硬厚實得足以抵擋任何來自外界的攻擊,上麵密密麻麻地刻滿了歲月與戰鬥留下的斑駁痕跡,仿佛是一部部記錄著它漫長生命曆程的史書,每一道劃痕都訴說著它曾經經曆過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戰鬥與生死較量。它那三隻頭顱高高揚起,宛如三座屹立不倒的山峰,六隻眼睛中燃燒著憤怒與不甘的熊熊火焰,仿佛是六顆燃燒在黑暗深淵中的星辰,口中不時噴出灼熱得足以熔化鋼鐵的氣息,使得周圍的空氣都被這股強大的力量扭曲得仿佛變成了一片虛幻的夢境。
驟然被放逐降臨到這個陌生而充滿未知的世界,泰坦巨龍最初的情緒自然是如同被點燃的火藥桶一般,極其憤懣。它的整個精神狀態還深深地沉浸在與之前楊越化身的巨人那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之中,無法自拔。要知道,在它那漫長到幾乎無法用時間來計量的歲月裏,它曾遭遇過形形色色、如同繁星般數不勝數的對手,這些對手來自宇宙的各個角落,其中不乏一些實力極其強悍、足以讓星辰為之顫抖的存在。在那遙遠而模糊的古早時期,泰坦巨龍尚未擁有如今這般強大到令整個宇宙都為之畏懼的力量,那時的它雖然身為天生泰坦,擁有著超越普通生物的天賦與潛力,仿佛是被宇宙選中的寵兒,但也並非沒有經曆過失敗的苦澀與挫折的磨礪,也曾多次品嚐過被對手壓製的無奈滋味。
然而,在過去那無數次的戰鬥中,即便遇到了那些實力強大到幾乎難以戰勝的對手,它也很少會像這一次一樣,全程都處於被絕對壓製的境地,如同陷入了無盡的泥沼之中,根本沒有絲毫反抗的能力。此次交鋒,它幾乎是拚盡了全力,不僅催動了體內那如同恆星核心般熾熱且強大到足以毀滅星係的核熔爐,源源不斷地釋放出那種能夠毀天滅地的恐怖能量,施展出了自己最為強大、足以讓時空都為之震蕩的攻擊手段——那足以融化星辰的能量噴吐,可是,即便如此,卻依舊未能對楊越化身的巨人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威脅,這無疑像是一把利刃,深深地刺入了泰坦巨龍那驕傲的內心,使其內心更加充滿了憤怒,同時也增添了幾分深深的不知所措,仿佛是一位迷失在茫茫宇宙中的孤獨行者,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那巨人以一種仿佛來自宇宙本源的無法抗拒的力量擊倒之後,泰坦巨龍還未等來重新起身再戰、挽迴顏麵的機會,便突然感覺周圍的空間發生了劇烈而狂暴的扭曲,仿佛整個宇宙都在這一刻陷入了瘋狂的混沌之中。那種莫名的熟悉感,如同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瞬間湧上了它那古老而深邃得如同宇宙黑洞般的記憶深處,喚醒了它曾經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記憶片段。
泰坦一族本就是宇宙中智慧的巔峰存在,它們絕非愚蠢無知的莽夫,相反,由於它們經曆過的各種各樣的情況繁多複雜,每一個泰坦實際上都是閱曆深厚、智慧超凡的物種,宛如一部部行走的宇宙百科全書。對於泰坦的誕生,那是一種在宇宙初生或者早期階段才會出現的極度巧合,宛如宇宙在不經意間創造出的奇跡。在某些特定的星體環境中,物質與能量在一種神秘而奇妙的力量作用下,經過了漫長歲月的孕育與交融,竟然偶然誕生出了意識。隨著時間那緩慢而堅定的步伐,這些意識逐漸塑造出了泰坦們明確而獨特的身體形象,這絕對是一件充滿了偶然性與神秘性的事情,仿佛是宇宙在混沌中繪製出的一幅神秘畫卷。
這頭泰坦巨龍此刻也已經清晰地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困境,盡管它的心中充滿了疑惑與不甘,但它也清楚地知道,盡管它尚不明白楊越是如何施展那神奇而強大得超乎想象的力量,讓它在瞬間穿越了那如同宇宙深淵般的空間縫隙,來到了這個陌生而荒蕪原始、充滿未知危險的莽荒星球,但它沒有絲毫慌亂。
這顆原始星球充滿了恐怖和危險,幾乎沒有讓正常的生物生存,可對於泰坦來說,這裏卻是最為理想的棲身之所。
在當時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中,它雖然能夠敏銳地感知到自身被楊越化身的巨人所壓製,但它也一直沒有停止催動自身的能量,竭盡全力地進行反抗,每一次攻擊都蘊含著它的憤怒與不屈。隻是在幾次激烈到足以讓時空都為之破碎的交戰過後,突然間周圍的氣流開始瘋狂地席卷起來,空間縫隙毫無征兆地豁然打開,仿佛是宇宙張開了一張吞噬一切的大口。直到那個時候,這頭泰坦巨龍才驚覺自己被楊越放逐了,從那個充滿末日廢土氣息、宛如死亡之地的世界,來到了這個充滿未知與危險的荒蕪之地,開始了一段它從未想象過的旅程。
當最初踏上這片莽荒星球的土地時,泰坦巨龍的心中充滿了憤怒與不甘,這種情緒如同燃燒的火焰,幾乎要將它的理智吞噬。在過去那無盡的歲月長河中,它與眾多信仰類的神靈都有過激烈而震撼宇宙的交手,對於這些神靈的弱點,它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仿佛這些弱點都被銘刻在了它的靈魂深處。在它看來,雖然之前在力量上沒能勝過楊越,被對方暫時壓製,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就已經落敗,對於泰坦巨龍這樣真正可以稱得上超級長生,長生到近乎永生的存在而言,一次戰鬥中的暫時被壓製,並不能被簡單地視為失敗,而隻是漫長生命旅程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它深知這些信仰類神靈的弱點所在,即便在純粹的力量上一時無法戰勝對方,可這些信仰類的神靈,同樣也拿它這頭泰坦巨龍沒有什麽有效的辦法。泰坦們的身體結構堪稱自然界的奇跡,是宇宙力量的完美傑作,其生命力之頑強,更是超越了普通生物所能理解的範疇,仿佛是一種永恆的存在。哪怕是麵對信仰類神靈這樣強大而神秘、能夠掌控生死輪迴的存在,想要徹底解決掉泰坦,也是難如登天,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拿封印這一手段來說,或許對於普通的強大生物而言,封印能夠將它們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中,讓它們失去自由,成為時間的囚徒,但對於泰坦而言,這種封印的持續時間可能僅僅隻有幾千上萬年,在泰坦那漫長到近乎無盡的生命曆程中,這恐怕還比不上它們的一次短暫小憩,就像是人類眨了一下眼睛那麽短暫。至於說通過其他的手段來真正傷害到泰坦,那更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泰坦身體的結構極其特殊,其體內能夠容納並穩定運行核熔爐這樣強大的能量源,其身體組織結構無論是從強度、硬度,還是從其他各個方麵來衡量,近乎都是屬於無法被摧毀的存在,仿佛是由宇宙最堅硬的物質構成的堡壘。
又或者說,想要摧毀這樣的泰坦身軀,所需要的能量起碼要跨越幾個巨大的量級,這幾乎是一種超越了想象的力量需求。在楊越的認知中,基本上,如果要摧毀一頭地域級的泰坦,那麽至少要有行星級以上的強大力量才有可能做到,而且這還不是絕對能夠保證成功的,說不定得動用到恆星級的力量才有可能實現,這就像是要用一滴水去填滿整個海洋一樣困難。而想要摧毀衛星級的泰坦,那確實是需要恆星級的能量,乃至於更高級的星係級的力量才有一絲希望,仿佛是在挑戰宇宙的極限。
所以,這些泰坦在麵對絕大多數的信仰之神時,從來都是充滿自信,有恃無恐,宛如站在世界之巔的王者,俯瞰著那些在它們眼中微不足道的存在。尤其是像這頭長了三個腦袋的泰坦巨龍,它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裏,不僅親自與一些信仰類的神靈交過手,還從其他泰坦那裏獲取過這一類的寶貴信息,這些信息就像是它手中的利刃,讓它在麵對信仰類神靈時更加從容不迫。它知道,信仰類的神靈,如果擁有龐大的信徒和信眾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其所能調動的能量是有可能超過與之交手接觸的泰坦的。隻是這些信仰類的神靈,其力量卻也很難與泰坦達到兩個級別的超越,所以想要真正摧毀和殺死一頭泰坦,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幾乎是一種奢望。
而一旦這些信仰類的神靈沒有辦法將泰坦一次性解決掉,那麽後續所要麵對的問題就會變得極其棘手和恐怖,仿佛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釋放出了無盡的災難。這些泰坦曾經被智慧生命所信奉過,所以它們對於信仰之力的本質和特性有著深刻而透徹的了解,也知道這種力量到底有多麽強悍,宛如一顆隱藏著巨大能量的神秘寶石。對於泰坦來說,過去這種力量並沒有被它們列入自身的常規力量體係之中,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並非是因為它們真正輕視或者不屑於使用這種力量,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
其最為關鍵和核心的原因在於,這種信仰的力量,需要來自龐大的信仰族群對它們進行虔誠的供奉,就像是一座宏偉的神廟需要無數信徒的朝拜才能散發光芒。而且這個信仰它們的族群,數量不僅要相當的龐大,其智慧化程度也要達到極高的水平,隻有這樣所產生的信仰之力,才會引起這些泰坦的重視,仿佛是隻有最純淨、最強大的能量才能吸引它們的目光。若是這種信仰之力能夠超過泰坦們本身身體裏麵核熔爐所產生的能量,那更是能夠讓泰坦們在戰鬥策略或者力量運用上做出一定的偏向和選擇,仿佛是在天平上添加了一顆關鍵的砝碼。
但在過去那漫長的無數歲月裏麵,這樣理想的情況,其實發生的次數並不多,就像是夜空中偶爾劃過的流星,轉瞬即逝。來自於龐大智慧群體對於泰坦們的供奉和信仰,所產生的信仰之力,其實是遠遠達不到它們自身原本固有的能量那麽強大,仿佛是一條涓涓細流,無法與奔騰的江河相比。一方麵,在世界和宇宙的早期階段,智慧族群的數量還相對較少,尚未形成足夠龐大的規模,就像是一片剛剛開墾的土地,還沒有長出繁茂的莊稼。
另一方麵,由於泰坦們的外形往往十分巨大且猙獰,它們的行為邏輯和做事手段,雖然對於信仰它們的智慧族群能夠起到強大的威懾作用,讓這些族群在恐懼中獻上自己的信仰,可是在給予這些族群實際的恩德和庇護方麵,卻遠遠不足,仿佛是一位嚴厲的君主,隻知道索取,卻很少給予迴報。
這樣的情況就使得那些智慧族群,在信仰泰坦們的時候,其實遠遠達不到狂信徒的級別,所提供的信仰之力自然也是遠遠不夠充沛的,就像是一盞即將熄滅的油燈,無法發出明亮的光芒。這就造成了泰坦們雖然能夠感知到信仰之力的存在,對於這種力量甚至有時候還會進行一些嚐試和涉獵,仿佛是在探索一片神秘的新大陸,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信仰之力,對於它們的實際影響又顯得微不足道,就像是一陣微風,無法吹動泰坦這座巍峨的大山。
而且,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一個真正讓泰坦們對於信仰之力沒有辦法真正完全放在心上的原因,那就是對於泰坦們來說,那些信仰它們的智慧族群,壽命實在是太短暫了,真的都是短生種,宛如朝生暮死的蜉蝣。哪怕其中某些智慧族群,其實個體生命都在千年以上,整個族群綿延的時間能夠達到百萬年,甚至千萬年……可對泰坦來說,這也不過是他們一次沉睡的時間跨度而已,仿佛是人類睡了一個短暫的午覺。哪怕這個智慧族群的個體壽命,達到了萬年左右,整體族群的發展和綿延能夠達到億年,可對於泰坦那漫長到近乎無盡的生命來說,還是太過短暫。最多給泰坦的體驗,好像也就是跟人獲得了什麽新奇好玩的東西,玩了那麽兩三天就失去了興趣,仿佛是一個短暫的遊戲。
而那些壽命更加短暫,可能隻有幾十年、幾百年的智慧種群,這對於泰坦們來說,就更加短得無法去衡量和在意,仿佛是一顆瞬間劃過天際的流星,還未等泰坦們看清,就已經消散在曆史的長河之中。而這其實已經是對於那些智慧種群的個體,還有它們綿延的文明進行了往寬泛了的計算,實際上的情況,往往是那些文明的綿延,根本上到不了那麽久的時間,就像是一朵在風中凋零的花朵,迅速枯萎。
在這些智慧種群的發展曆程中,一代代的更新換代不斷發生,對於泰坦的信仰也會隨之不斷發生變化和動搖,仿佛是風中的燭火,飄忽不定。所以,哪怕信仰之力這種力量是如此的神奇,如果有足夠龐大的族群提供信仰,還是能夠展現出無比強大的威能,就像是一顆被點燃的恆星,釋放出無盡的光芒。但泰坦們最終其實多半都放棄了通過信仰之力來提升自己的這一條道路,因為這種力量的獲得,對於它們而言,真的是太過雞肋了,就像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再強大,再強悍的信仰之力,可能不過是在泰坦們漫長的生命中眨眼之間的事情,不過是它們一覺醒來,就發現一切都已經消失不見,仿佛是一場虛幻的夢境。這樣不穩定且短暫的力量,讓泰坦們是沒有辦法真正將其納入和融入自身那穩固而強大的力量體係當中,就像是試圖將沙子融入鋼鐵之中,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也因此,泰坦們雖然沒有將信仰之力真正當成自身力量的一部分,但是他們對於信仰之力,卻也是有著足夠深刻的認識,宛如一位位旁觀者,清楚地知道這種力量的來源和根本,其實就是那些數量龐大的信徒。
正是這些龐大的智慧種群,作為虔誠的信徒群體,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信仰之力,才使得神靈能夠從信仰之中誕生,並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威能,仿佛是從虛無中創造出了生命。但一旦這種信徒群體被解體,被恐嚇,被威懾,當這些智慧族群的信仰發生了偏差和變化,那麽依賴這種信仰之力生存和行動的神靈們,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最終就隻有煙消雲散這一個不可避免的結局。
在那悠遠而漫長的往昔歲月中,泰坦一族,這些宛如宇宙中不朽豐碑的存在,對於那些源自智慧種群信仰而誕生的神靈,從未有過絲毫的畏懼之意,仿佛他們是站在世界之巔的王者,冷眼俯瞰著世間的一切紛爭與喧囂,對那些所謂的神靈不屑一顧。
哪怕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之下,這些信仰類的神靈憑借著自身所匯聚的磅礴信仰之力,或者借助一些特殊的手段,能夠在力量的對比上,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方麵,暫時地將泰坦們壓製住,使其處於一種看似不利的境地。然而,泰坦們的內心深處卻始終篤定地知曉,那最終的勝利天平,必然會毫無懸念地傾向於他們這一方,如同星辰的運行軌跡一般,不可更改。
這其中的緣由,首先體現在泰坦們那悠久到近乎永恆的壽命之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長河中,那些從智慧種群的信仰之中孕育而生的神靈,其存在的時間跨度,在泰坦們的眼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猶如流星劃過夜空,雖然璀璨卻轉瞬即逝。這些信仰神靈的存在時長,往往不過是區區幾萬年,即便稍微長久一些的,也僅僅是十幾萬年而已,即便極少數能夠存續百萬年甚至千萬年,可與泰坦們那漫長到仿佛沒有盡頭的壽命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不過是漫長歲月中的一個微小片段罷了。
對於泰坦們來說,這些信仰神靈的存在時長,就如同人類短暫的一生在永恆的時間麵前一般,隻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許多泰坦在其漫長的生命曆程中,甚至都不會主動去與這些信仰類的神靈有所交集,仿佛他們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維度空間之中,互不相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泰坦們的視野極其廣闊,他們所關注的事物往往超越了普通生命體的範疇,以至於根本難以將其他生命體放在心上,無論是那些自認為聰慧無比的智慧種群,還是那些被智慧種群奉若神明的存在,在泰坦們的眼中,本質上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都不過是宇宙中短暫而渺小的存在罷了。
當泰坦們與這些其他的存在相遇時,他們的行為舉止從來都是毫無顧忌、特立獨行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這些智慧種群尚未發展到核能時代,尚未掌握能夠引起泰坦們些許興趣的能量運用技術,那麽泰坦們對於這些智慧種群的存在,往往隻是偶爾路過時,如同人類不經意間踩死幾隻螻蟻一般,做出一些摧毀部分城鎮村莊的舉動,而在其餘的時間裏,他們並沒有刻意去破壞這些智慧種群生存居所的意圖。因為對於泰坦們來說,這些智慧種群的存在與否,對他們而言實在是無關緊要,他們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加深邃、更加神秘的宇宙深處。
相反,對於這些智慧種群而言,每當泰坦們降臨或者離去時,他們的內心深處總是被一種深深的戒備和恐懼所籠罩,仿佛是麵對世界末日的降臨一般。像泰坦這樣的存在,其本身所蘊含的力量和特質,已經遠遠超出了所有智慧種群的認知和理解範圍。智慧種群那短暫而有限的生命,根本無法想象一種近乎永恆的存在究竟意味著什麽,他們對於自然界能量的運用和掌控,與泰坦們體內那如同恆星一般熾熱、強大且穩定的能量源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如同螢火蟲之光與太陽的光輝相比,顯得如此黯淡和微不足道。
這一切的因素綜合起來,使得泰坦在絕大多數的智慧種群和生物的心中,天然地投射下了無比恐怖的陰影,成為了他們心中永遠的噩夢和恐懼的源泉。更不必說,在許多智慧種群誕生的初期階段,由於泰坦們所展現出的強大力量和神秘特質,他們還曾經充當過某些被智慧種群寄托信仰的神靈之類的角色。然而,所謂的 “舊神”“舊日的支配者”,這些稱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從來都不是什麽褒義詞,其背後所蘊含的意思,便是在過去的歲月中,一切都曾經受到這些強大存在的統治和支配,他們擁有著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或讓萬物存在並繁榮,或使其遭受摧毀而走向毀滅,完全取決於他們的一念之間。
而另一方麵,泰坦這種生物對於信仰之力的本質和運作機製有著極其深刻的了解,對於信仰神靈的誕生、成長以及其力量的來源和限製等方麵,都可謂是了如指掌、心知肚明。正因為如此,當這些信仰神靈站在泰坦麵前時,就仿佛是一本被翻開的書籍,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其所有的弱點和破綻都被泰坦們看得清清楚楚。
當泰坦在正麵與信仰類的神明進行對抗時,如果他們在某一時刻發現自己難以憑借自身那曆經漫長歲月積累起來的龐大能量,與對方通過匯聚了龐大數量的智慧種群所提供的信仰之力相抗衡,那麽他們想要獲勝或者擊敗對方的方式其實也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簡單直接。那便是將攻擊的矛頭轉而指向那些信仰之神賴以存在的基礎 —— 信奉他們的智慧族群。
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泰坦與神靈們之間無數次的戰爭裏,這一招數幾乎是屢試不爽、百試百靈,成為了泰坦們在麵對強大信仰之力時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應對策略。盡管泰坦們在漫長的生命裏所積累的龐大能量,有時候確實無法與神靈們通過智慧種群那龐大數量匯聚而成的信仰之力相提並論,在正麵的力量對決中可能會暫時處於下風。但是,神靈們在多數時候同樣也對泰坦們無可奈何,無法真正將其消滅或者徹底壓製。於是,泰坦們便巧妙地利用這一點,反過來通過對神靈們的信仰基礎 —— 那些智慧種群施加威懾和壓製,從而達到削弱神靈力量的目的。
當泰坦們以其強大而恐怖的姿態出現在這些智慧種群麵前時,那些原本對神靈充滿虔誠和敬畏的智慧生物們,內心深處很快就會被一種深深的恐懼所占據。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所信奉的神靈,並不能在關鍵時刻真正意義上保護他們免受泰坦的威脅和侵害。在這種恐懼和無助的情緒籠罩之下,這些信徒們的內心便會逐漸產生各種各樣的動搖和疑慮。
或許一開始,這種信仰的動搖僅僅是在少數個體的心中悄然滋生,對整個信仰體係的影響還並不明顯。然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這種動搖的情緒如同病毒一般,在智慧種群中逐漸蔓延開來,並且越來越難以控製。而與之相對的,神靈們所依賴的信仰之力也會隨著信徒們的動搖而逐漸減弱。此消彼長之下,這些信仰類的神靈在麵對泰坦的時候,最終往往就隻能無奈地處於下風,逐漸失去了與泰坦抗衡的能力,甚至有可能走向衰落和滅亡。
曾經在遙遠的格蘭大陸上,那位被無數智慧生物頂禮膜拜的光明神,在與某位泰坦的激烈戰爭中,整個過程和最終的結果便是如此這般地呈現出來。在戰爭的初期,光明神憑借著其麾下龐大的信徒群體所提供的源源不斷的信仰之力,在力量的展現上似乎占據了一定的優勢,能夠對泰坦形成一定程度的壓製,使其行動受到了一定的限製。然而,泰坦並沒有被這種暫時的困境所嚇倒,反而迅速地洞察到了光明神的弱點所在 —— 其背後的信仰基礎。
於是,泰坦果斷地改變了策略,將攻擊的重點轉向了那些信奉光明神的智慧族群。它以一種極其強大而恐怖的姿態出現在這些智慧生物的麵前,展示出了其超越想象的力量和破壞力。一時間,恐慌和混亂在這些智慧族群中迅速蔓延開來,他們開始對光明神的保護能力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和恐懼。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信徒開始動搖了自己的信仰,不再像以往那樣虔誠地向光明神奉獻自己的信仰之力。而光明神所能夠調動的力量也因此而逐漸減弱,其對泰坦的壓製也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相反,泰坦則憑借著自身那堅不可摧的身體和強大的能量儲備,逐漸在這場戰爭中占據了上風,一步步地將光明神逼入了絕境。
最終,這場戰爭以泰坦的勝利而告終,光明神的影響力在格蘭大陸上遭受了重創,其曾經輝煌一時的信仰體係也開始逐漸走向崩潰和瓦解。而泰坦則再次證明了自己在麵對信仰類神靈時的強大優勢和不可戰勝的地位,其威名也因此而更加深入人心,讓其他的智慧種群和神靈都為之膽寒。
就如那位曾與楊越有過接觸的荒野之神,其漫長的神生曆程中,也曾有過與泰坦正麵交鋒的驚險遭遇。當楊越以其敏銳的感知力去探尋荒野之神的內心深處時,那其中彌漫著的戒備與恐懼之情,猶如實質化的陰霾,清晰可感。這種源自靈魂深處的情緒,並非毫無緣由,泰坦一族那超乎想象的強大與恐怖,足以讓任何神靈都為之忌憚,即便是如荒野之神這般擁有著獨特神職與力量的存在,在麵對泰坦時,也難免心生怯意。
然而,此次的情況卻與往昔有所不同,呈現出了一種別樣的態勢。楊越,這位身兼魔植之神與信仰自然之神雙重神職的獨特存在,在與那頭已然達到了衛星級別的三頭巨龍泰坦的激烈戰鬥中,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戰鬥結果,仿佛是在這既定的命運軌跡中劃出了一道獨特的岔路。
楊越並不能確鑿地宣稱自己已經獲得了這場戰鬥的最終勝利,畢竟戰爭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使得 “勝利” 這一概念變得模糊不清。但他也確實沒有陷入失敗的泥沼,而是憑借著自身獨特的能力和智慧,成功地將對手 —— 那頭強大的泰坦,放逐到了其他遙遠的世界星球之上。這一舉措,猶如在千鈞一發之際找到了脫困的繩索,使得楊越暫時擺脫了與這頭泰坦持續糾纏、作戰下去的艱難困境,為自己贏得了喘息的機會,也為後續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變數。
須知,泰坦一族的壽命近乎無限,漫長到仿佛是宇宙本身的永恆象征。對於他們而言,時間的流逝似乎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有時候與一些神靈展開的曠日持久的戰爭,在他們的感知中,或許僅僅如同孩童間的嬉戲玩耍一般,不過是一場短暫而微不足道的遊戲,絲毫不會對他們的存在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然而,這種在泰坦眼中短暫的遊戲,對於那些生命不過幾十上百年的智慧種群而言,卻是一場真正的滅頂之災,是足以讓整個文明從誕生之初便被籠罩在陰影之下,直至走向毀滅都無法擺脫的龐大夢魘。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恐懼,是對生存的絕望與無助,因為他們的力量在泰坦麵前如同螻蟻般渺小,根本無力抵抗那來自宇宙深處的強大威壓。
楊越對泰坦所保持的戒備之心,根源便在於此。他自身作為神靈,憑借著獨特的能力和堅韌的意誌,對於泰坦其實並沒有過多的畏懼之情,也並不在意與對方展開一場可能持續漫長歲月的戰爭。然而,那些在他的庇護之下艱難求生的人類,卻無法像他一樣坦然麵對這種威脅。哪怕楊越並不依賴人類的信仰來維持自身的神職和力量,但人類本身的脆弱性使得他們在一頭泰坦的時刻威懾之下,內心極易產生各種動搖的思想。這種思想的滋生,就如同病毒一般,會在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麵迅速蔓延開來,從社會的組織結構到文化的傳承發展,從個體的精神信念到群體的協作能力,無一能夠幸免,最終導致整個社會從內部開始瓦解,陷入混亂與無序的深淵。
況且,楊越和他所庇護下的人類,當下所處的生存環境本就極度惡劣,宛如置身於世界末日的廢土之中。在這樣極端的環境條件下,每一絲外界的細微變動,都如同在搖搖欲墜的危樓之上施加的又一份壓力,隨時都有可能使得本就脆弱不堪的人類社會徹底走向消亡,化為曆史的塵埃。而這,恰恰是楊越最不願意看到的場景。盡管他如今已然成功踏足神靈的領域,擁有了超越常人的力量和智慧,但他始終未曾忘記自己曾經身為人類的那段歲月,那份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存的渴望,依然深深地烙印在他的靈魂深處。因此,他內心深處始終懷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要讓人類在這片殘酷的廢土之上真正地生存下去,並不斷發展壯大,重新找迴屬於自己的尊嚴和希望。
與泰坦展開曠日持久的戰爭,這一前景顯然會對這片末日廢土世界裏人類的生存造成嚴重的負麵影響。每一次戰鬥的爆發,都可能引發周邊環境的劇烈變化,使得原本稀缺的資源更加難以獲取,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而且,戰爭帶來的恐慌情緒會在人類社會中持續蔓延,削弱人們的凝聚力和求生欲望,加速社會的崩潰進程。
至於說這些泰坦對於楊越的威脅,不能說完全不存在,但也確實沒有想象中那麽恐怖到令人絕望。泰坦一族深知信仰神靈的弱點所在,他們擅長通過持續不斷地摧毀這些神靈的信仰根基 —— 也就是那些智慧種群,來達到讓智慧種群的信仰產生動搖的目的。這些智慧種群雖然擁有一定的智慧,但在麵對絕對的力量時,恐懼和害怕便會成為他們內心的主導情緒。當他們麵對一個強大到無法戰勝的存在時,泰坦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和威懾,會如同黑暗的潮水一般,讓恐懼在他們的心中迅速蔓延開來,進而導致他們對所信仰的神靈產生懷疑和動搖。隨著這種動搖的加劇,信仰神靈所能調動的力量便會逐漸削弱,最終無法與泰坦相匹敵,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
這是泰坦一族對付信仰神靈的慣用手段,看似簡單卻極為有效。然而,楊越卻並不畏懼這一點,他有著自己獨特的根基和力量源泉。他的根基是魔植,這些魔植不僅僅為他提供了龐大而充沛的生命能量,使其能夠在戰鬥中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戰鬥力,同時還源源不斷地為他輸送著信仰之力。這種信仰之力,不同於傳統意義上依賴智慧種群供奉所產生的信仰之力,它更加純粹、穩定,與楊越自身的力量體係緊密相連,成為了他堅實的後盾。
可以說,魔植既是楊越的根基,某種程度上也可能被視為他的弱點。如果時光迴溯到過去,那時的楊越在麵對泰坦時,或許並沒有如今這般充足的底氣和自信。但時過境遷,當他的力量成功進階到衛星級之後,情況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此時的他,對於泰坦,至少是衛星級,甚至是行星級的泰坦,都無需再過度擔憂和恐懼。隻要對方無法在瞬間將一顆星球上的所有魔植徹底毀滅,那麽憑借著楊越現在所掌控的魔植領域中那龐大的魔植數量,以及由此產生的強大信仰之力,泰坦的毀滅速度遠遠無法趕上他力量提升的速度。
這就好比一個水池,排水的速度每秒僅為一立方,而進水的速度每秒卻能夠達到十立方。在這樣的情況下,水池中的水不但不會枯竭,反而會逐漸充盈起來。楊越如今的狀況便是如此,他根本無需擔心也不必畏懼麵前這頭泰坦,在與對方的戰鬥中,截至目前的階段,他都成功地占據了上風,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將局勢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然而,楊越深知戰爭的持久性和複雜性,他並不想因為與泰坦之間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對他一心想要庇護的人類文明造成不可挽迴的傷害。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他才毅然決然地選擇將泰坦放逐到其他的世界。而這個放逐的地點,說來也頗具戲劇性,它是一個楊越事先並未深入了解和預料到的世界。從環境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不利於普通生物的誕生和成長,其惡劣的自然條件、稀缺的資源以及不穩定的生態係統,都使得生命的繁衍變得異常艱難。但對於泰坦而言,這樣的環境卻反而有著獨特的優勢,其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使得它能夠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汲取能量,生存並成長下去。
不過,楊越對此卻並不在意,他此刻心中所擔憂的,唯有那頭被放逐的巨龍泰坦是否能夠感知到空間縫隙的存在,並且在他放逐之後,憑借自身的力量再度穿越空間縫隙迴到原來的世界。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情況,那麽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成為一場毫無意義的無用功。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個處於荒蠻早期的星球宇宙階段的世界,雖然楊越通過強大的力量破開了空間縫隙,將泰坦放逐到了這裏,但泰坦想要憑借自身的力量再次離開,恐怕並非易事。
“…… 或許再過個幾億年,這頭泰坦在這顆星球上吸收了足夠多的輻射能,自身進階到了行星級,那個時候或許有可能憑借強大的力量突破空間的限製,但在當下,以它目前的實力,應該是做不到的……”
在那無垠的虛空之上,楊越以一種超脫常人理解的降神方式,靜靜地觀測著這一切的發展。當他確定了當前的局勢以及泰坦的狀況之後,漸漸地,他開始將自身的思維從這片遙遠的宇宙角落抽離
透過無垠的虛空,楊越以某種降神的方式觀察著此時此刻的這顆蠻荒星球。
這顆蠻荒星球恰似一顆從無盡烈焰中誕生的火炭,在漫長歲月的洗禮下,雖然其熾熱的外表正逐漸趨於冷卻,然而其內部卻依舊燃燒著狂野而熾熱的能量,宛如一顆被封印的炎獄之星,無時無刻不在向外散發著那種原始、狂野且充滿危險氣息的獨特魅力。
從遙遠的高空俯瞰而下,其地表呈現出一幅極度崎嶇不平的畫麵,巨大的岩石宛如沉睡了無數紀元的古老巨獸,靜靜地蟄伏在這片荒蕪的大地上,每一塊岩石都仿佛銘刻著歲月的滄桑與宇宙的奧秘。山脈縱橫交錯,高聳入雲,仿佛是大地伸出的堅實臂膀,試圖觸摸那遙不可及的星空。而在這片熾熱的土地上,無數的岩漿從那宛如大地傷口般的岩漿口和火山口中洶湧而出,它們時而如同奔騰的河流,肆意地在地表流淌、蜿蜒,時而又匯聚成一片熾熱的海洋,散發著令人窒息的高溫與毀滅的氣息,將周圍的一切都炙烤得扭曲變形,仿佛是在向整個宇宙展示著這個星球內部那永不熄滅的狂暴力量。
就在這樣一個堪稱生命禁區的極端惡劣環境之下,那頭泰坦巨龍,猶如一位被放逐的古老王者,在經曆了最初一段時間仿佛要撕裂天地的瘋狂咆哮以及充滿無力感的無能狂怒之後,似乎終於開始緩緩地從那無盡的憤怒與不甘中掙脫出來,逐漸學會去接受和麵對這突如其來且無比現實的殘酷境遇。
它那龐大得超乎想象的身軀,橫臥在一片廣袤無垠、宛如金色海洋般的平原之上,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座由古老傳說堆砌而成的巍峨山脈,散發著一種讓人敬畏的雄渾氣息。其身上的鱗片在這黯淡而朦朧的光線中閃爍著冷硬而神秘的光澤,每一片鱗片都猶如一麵由神鐵鑄就的盾牌,堅硬厚實得足以抵擋任何來自外界的攻擊,上麵密密麻麻地刻滿了歲月與戰鬥留下的斑駁痕跡,仿佛是一部部記錄著它漫長生命曆程的史書,每一道劃痕都訴說著它曾經經曆過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戰鬥與生死較量。它那三隻頭顱高高揚起,宛如三座屹立不倒的山峰,六隻眼睛中燃燒著憤怒與不甘的熊熊火焰,仿佛是六顆燃燒在黑暗深淵中的星辰,口中不時噴出灼熱得足以熔化鋼鐵的氣息,使得周圍的空氣都被這股強大的力量扭曲得仿佛變成了一片虛幻的夢境。
驟然被放逐降臨到這個陌生而充滿未知的世界,泰坦巨龍最初的情緒自然是如同被點燃的火藥桶一般,極其憤懣。它的整個精神狀態還深深地沉浸在與之前楊越化身的巨人那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之中,無法自拔。要知道,在它那漫長到幾乎無法用時間來計量的歲月裏,它曾遭遇過形形色色、如同繁星般數不勝數的對手,這些對手來自宇宙的各個角落,其中不乏一些實力極其強悍、足以讓星辰為之顫抖的存在。在那遙遠而模糊的古早時期,泰坦巨龍尚未擁有如今這般強大到令整個宇宙都為之畏懼的力量,那時的它雖然身為天生泰坦,擁有著超越普通生物的天賦與潛力,仿佛是被宇宙選中的寵兒,但也並非沒有經曆過失敗的苦澀與挫折的磨礪,也曾多次品嚐過被對手壓製的無奈滋味。
然而,在過去那無數次的戰鬥中,即便遇到了那些實力強大到幾乎難以戰勝的對手,它也很少會像這一次一樣,全程都處於被絕對壓製的境地,如同陷入了無盡的泥沼之中,根本沒有絲毫反抗的能力。此次交鋒,它幾乎是拚盡了全力,不僅催動了體內那如同恆星核心般熾熱且強大到足以毀滅星係的核熔爐,源源不斷地釋放出那種能夠毀天滅地的恐怖能量,施展出了自己最為強大、足以讓時空都為之震蕩的攻擊手段——那足以融化星辰的能量噴吐,可是,即便如此,卻依舊未能對楊越化身的巨人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威脅,這無疑像是一把利刃,深深地刺入了泰坦巨龍那驕傲的內心,使其內心更加充滿了憤怒,同時也增添了幾分深深的不知所措,仿佛是一位迷失在茫茫宇宙中的孤獨行者,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那巨人以一種仿佛來自宇宙本源的無法抗拒的力量擊倒之後,泰坦巨龍還未等來重新起身再戰、挽迴顏麵的機會,便突然感覺周圍的空間發生了劇烈而狂暴的扭曲,仿佛整個宇宙都在這一刻陷入了瘋狂的混沌之中。那種莫名的熟悉感,如同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瞬間湧上了它那古老而深邃得如同宇宙黑洞般的記憶深處,喚醒了它曾經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記憶片段。
泰坦一族本就是宇宙中智慧的巔峰存在,它們絕非愚蠢無知的莽夫,相反,由於它們經曆過的各種各樣的情況繁多複雜,每一個泰坦實際上都是閱曆深厚、智慧超凡的物種,宛如一部部行走的宇宙百科全書。對於泰坦的誕生,那是一種在宇宙初生或者早期階段才會出現的極度巧合,宛如宇宙在不經意間創造出的奇跡。在某些特定的星體環境中,物質與能量在一種神秘而奇妙的力量作用下,經過了漫長歲月的孕育與交融,竟然偶然誕生出了意識。隨著時間那緩慢而堅定的步伐,這些意識逐漸塑造出了泰坦們明確而獨特的身體形象,這絕對是一件充滿了偶然性與神秘性的事情,仿佛是宇宙在混沌中繪製出的一幅神秘畫卷。
這頭泰坦巨龍此刻也已經清晰地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困境,盡管它的心中充滿了疑惑與不甘,但它也清楚地知道,盡管它尚不明白楊越是如何施展那神奇而強大得超乎想象的力量,讓它在瞬間穿越了那如同宇宙深淵般的空間縫隙,來到了這個陌生而荒蕪原始、充滿未知危險的莽荒星球,但它沒有絲毫慌亂。
這顆原始星球充滿了恐怖和危險,幾乎沒有讓正常的生物生存,可對於泰坦來說,這裏卻是最為理想的棲身之所。
在當時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中,它雖然能夠敏銳地感知到自身被楊越化身的巨人所壓製,但它也一直沒有停止催動自身的能量,竭盡全力地進行反抗,每一次攻擊都蘊含著它的憤怒與不屈。隻是在幾次激烈到足以讓時空都為之破碎的交戰過後,突然間周圍的氣流開始瘋狂地席卷起來,空間縫隙毫無征兆地豁然打開,仿佛是宇宙張開了一張吞噬一切的大口。直到那個時候,這頭泰坦巨龍才驚覺自己被楊越放逐了,從那個充滿末日廢土氣息、宛如死亡之地的世界,來到了這個充滿未知與危險的荒蕪之地,開始了一段它從未想象過的旅程。
當最初踏上這片莽荒星球的土地時,泰坦巨龍的心中充滿了憤怒與不甘,這種情緒如同燃燒的火焰,幾乎要將它的理智吞噬。在過去那無盡的歲月長河中,它與眾多信仰類的神靈都有過激烈而震撼宇宙的交手,對於這些神靈的弱點,它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仿佛這些弱點都被銘刻在了它的靈魂深處。在它看來,雖然之前在力量上沒能勝過楊越,被對方暫時壓製,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就已經落敗,對於泰坦巨龍這樣真正可以稱得上超級長生,長生到近乎永生的存在而言,一次戰鬥中的暫時被壓製,並不能被簡單地視為失敗,而隻是漫長生命旅程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它深知這些信仰類神靈的弱點所在,即便在純粹的力量上一時無法戰勝對方,可這些信仰類的神靈,同樣也拿它這頭泰坦巨龍沒有什麽有效的辦法。泰坦們的身體結構堪稱自然界的奇跡,是宇宙力量的完美傑作,其生命力之頑強,更是超越了普通生物所能理解的範疇,仿佛是一種永恆的存在。哪怕是麵對信仰類神靈這樣強大而神秘、能夠掌控生死輪迴的存在,想要徹底解決掉泰坦,也是難如登天,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拿封印這一手段來說,或許對於普通的強大生物而言,封印能夠將它們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中,讓它們失去自由,成為時間的囚徒,但對於泰坦而言,這種封印的持續時間可能僅僅隻有幾千上萬年,在泰坦那漫長到近乎無盡的生命曆程中,這恐怕還比不上它們的一次短暫小憩,就像是人類眨了一下眼睛那麽短暫。至於說通過其他的手段來真正傷害到泰坦,那更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泰坦身體的結構極其特殊,其體內能夠容納並穩定運行核熔爐這樣強大的能量源,其身體組織結構無論是從強度、硬度,還是從其他各個方麵來衡量,近乎都是屬於無法被摧毀的存在,仿佛是由宇宙最堅硬的物質構成的堡壘。
又或者說,想要摧毀這樣的泰坦身軀,所需要的能量起碼要跨越幾個巨大的量級,這幾乎是一種超越了想象的力量需求。在楊越的認知中,基本上,如果要摧毀一頭地域級的泰坦,那麽至少要有行星級以上的強大力量才有可能做到,而且這還不是絕對能夠保證成功的,說不定得動用到恆星級的力量才有可能實現,這就像是要用一滴水去填滿整個海洋一樣困難。而想要摧毀衛星級的泰坦,那確實是需要恆星級的能量,乃至於更高級的星係級的力量才有一絲希望,仿佛是在挑戰宇宙的極限。
所以,這些泰坦在麵對絕大多數的信仰之神時,從來都是充滿自信,有恃無恐,宛如站在世界之巔的王者,俯瞰著那些在它們眼中微不足道的存在。尤其是像這頭長了三個腦袋的泰坦巨龍,它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裏,不僅親自與一些信仰類的神靈交過手,還從其他泰坦那裏獲取過這一類的寶貴信息,這些信息就像是它手中的利刃,讓它在麵對信仰類神靈時更加從容不迫。它知道,信仰類的神靈,如果擁有龐大的信徒和信眾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其所能調動的能量是有可能超過與之交手接觸的泰坦的。隻是這些信仰類的神靈,其力量卻也很難與泰坦達到兩個級別的超越,所以想要真正摧毀和殺死一頭泰坦,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幾乎是一種奢望。
而一旦這些信仰類的神靈沒有辦法將泰坦一次性解決掉,那麽後續所要麵對的問題就會變得極其棘手和恐怖,仿佛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釋放出了無盡的災難。這些泰坦曾經被智慧生命所信奉過,所以它們對於信仰之力的本質和特性有著深刻而透徹的了解,也知道這種力量到底有多麽強悍,宛如一顆隱藏著巨大能量的神秘寶石。對於泰坦來說,過去這種力量並沒有被它們列入自身的常規力量體係之中,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並非是因為它們真正輕視或者不屑於使用這種力量,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
其最為關鍵和核心的原因在於,這種信仰的力量,需要來自龐大的信仰族群對它們進行虔誠的供奉,就像是一座宏偉的神廟需要無數信徒的朝拜才能散發光芒。而且這個信仰它們的族群,數量不僅要相當的龐大,其智慧化程度也要達到極高的水平,隻有這樣所產生的信仰之力,才會引起這些泰坦的重視,仿佛是隻有最純淨、最強大的能量才能吸引它們的目光。若是這種信仰之力能夠超過泰坦們本身身體裏麵核熔爐所產生的能量,那更是能夠讓泰坦們在戰鬥策略或者力量運用上做出一定的偏向和選擇,仿佛是在天平上添加了一顆關鍵的砝碼。
但在過去那漫長的無數歲月裏麵,這樣理想的情況,其實發生的次數並不多,就像是夜空中偶爾劃過的流星,轉瞬即逝。來自於龐大智慧群體對於泰坦們的供奉和信仰,所產生的信仰之力,其實是遠遠達不到它們自身原本固有的能量那麽強大,仿佛是一條涓涓細流,無法與奔騰的江河相比。一方麵,在世界和宇宙的早期階段,智慧族群的數量還相對較少,尚未形成足夠龐大的規模,就像是一片剛剛開墾的土地,還沒有長出繁茂的莊稼。
另一方麵,由於泰坦們的外形往往十分巨大且猙獰,它們的行為邏輯和做事手段,雖然對於信仰它們的智慧族群能夠起到強大的威懾作用,讓這些族群在恐懼中獻上自己的信仰,可是在給予這些族群實際的恩德和庇護方麵,卻遠遠不足,仿佛是一位嚴厲的君主,隻知道索取,卻很少給予迴報。
這樣的情況就使得那些智慧族群,在信仰泰坦們的時候,其實遠遠達不到狂信徒的級別,所提供的信仰之力自然也是遠遠不夠充沛的,就像是一盞即將熄滅的油燈,無法發出明亮的光芒。這就造成了泰坦們雖然能夠感知到信仰之力的存在,對於這種力量甚至有時候還會進行一些嚐試和涉獵,仿佛是在探索一片神秘的新大陸,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信仰之力,對於它們的實際影響又顯得微不足道,就像是一陣微風,無法吹動泰坦這座巍峨的大山。
而且,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一個真正讓泰坦們對於信仰之力沒有辦法真正完全放在心上的原因,那就是對於泰坦們來說,那些信仰它們的智慧族群,壽命實在是太短暫了,真的都是短生種,宛如朝生暮死的蜉蝣。哪怕其中某些智慧族群,其實個體生命都在千年以上,整個族群綿延的時間能夠達到百萬年,甚至千萬年……可對泰坦來說,這也不過是他們一次沉睡的時間跨度而已,仿佛是人類睡了一個短暫的午覺。哪怕這個智慧族群的個體壽命,達到了萬年左右,整體族群的發展和綿延能夠達到億年,可對於泰坦那漫長到近乎無盡的生命來說,還是太過短暫。最多給泰坦的體驗,好像也就是跟人獲得了什麽新奇好玩的東西,玩了那麽兩三天就失去了興趣,仿佛是一個短暫的遊戲。
而那些壽命更加短暫,可能隻有幾十年、幾百年的智慧種群,這對於泰坦們來說,就更加短得無法去衡量和在意,仿佛是一顆瞬間劃過天際的流星,還未等泰坦們看清,就已經消散在曆史的長河之中。而這其實已經是對於那些智慧種群的個體,還有它們綿延的文明進行了往寬泛了的計算,實際上的情況,往往是那些文明的綿延,根本上到不了那麽久的時間,就像是一朵在風中凋零的花朵,迅速枯萎。
在這些智慧種群的發展曆程中,一代代的更新換代不斷發生,對於泰坦的信仰也會隨之不斷發生變化和動搖,仿佛是風中的燭火,飄忽不定。所以,哪怕信仰之力這種力量是如此的神奇,如果有足夠龐大的族群提供信仰,還是能夠展現出無比強大的威能,就像是一顆被點燃的恆星,釋放出無盡的光芒。但泰坦們最終其實多半都放棄了通過信仰之力來提升自己的這一條道路,因為這種力量的獲得,對於它們而言,真的是太過雞肋了,就像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再強大,再強悍的信仰之力,可能不過是在泰坦們漫長的生命中眨眼之間的事情,不過是它們一覺醒來,就發現一切都已經消失不見,仿佛是一場虛幻的夢境。這樣不穩定且短暫的力量,讓泰坦們是沒有辦法真正將其納入和融入自身那穩固而強大的力量體係當中,就像是試圖將沙子融入鋼鐵之中,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也因此,泰坦們雖然沒有將信仰之力真正當成自身力量的一部分,但是他們對於信仰之力,卻也是有著足夠深刻的認識,宛如一位位旁觀者,清楚地知道這種力量的來源和根本,其實就是那些數量龐大的信徒。
正是這些龐大的智慧種群,作為虔誠的信徒群體,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信仰之力,才使得神靈能夠從信仰之中誕生,並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威能,仿佛是從虛無中創造出了生命。但一旦這種信徒群體被解體,被恐嚇,被威懾,當這些智慧族群的信仰發生了偏差和變化,那麽依賴這種信仰之力生存和行動的神靈們,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最終就隻有煙消雲散這一個不可避免的結局。
在那悠遠而漫長的往昔歲月中,泰坦一族,這些宛如宇宙中不朽豐碑的存在,對於那些源自智慧種群信仰而誕生的神靈,從未有過絲毫的畏懼之意,仿佛他們是站在世界之巔的王者,冷眼俯瞰著世間的一切紛爭與喧囂,對那些所謂的神靈不屑一顧。
哪怕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之下,這些信仰類的神靈憑借著自身所匯聚的磅礴信仰之力,或者借助一些特殊的手段,能夠在力量的對比上,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方麵,暫時地將泰坦們壓製住,使其處於一種看似不利的境地。然而,泰坦們的內心深處卻始終篤定地知曉,那最終的勝利天平,必然會毫無懸念地傾向於他們這一方,如同星辰的運行軌跡一般,不可更改。
這其中的緣由,首先體現在泰坦們那悠久到近乎永恆的壽命之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長河中,那些從智慧種群的信仰之中孕育而生的神靈,其存在的時間跨度,在泰坦們的眼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猶如流星劃過夜空,雖然璀璨卻轉瞬即逝。這些信仰神靈的存在時長,往往不過是區區幾萬年,即便稍微長久一些的,也僅僅是十幾萬年而已,即便極少數能夠存續百萬年甚至千萬年,可與泰坦們那漫長到仿佛沒有盡頭的壽命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不過是漫長歲月中的一個微小片段罷了。
對於泰坦們來說,這些信仰神靈的存在時長,就如同人類短暫的一生在永恆的時間麵前一般,隻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許多泰坦在其漫長的生命曆程中,甚至都不會主動去與這些信仰類的神靈有所交集,仿佛他們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維度空間之中,互不相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泰坦們的視野極其廣闊,他們所關注的事物往往超越了普通生命體的範疇,以至於根本難以將其他生命體放在心上,無論是那些自認為聰慧無比的智慧種群,還是那些被智慧種群奉若神明的存在,在泰坦們的眼中,本質上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都不過是宇宙中短暫而渺小的存在罷了。
當泰坦們與這些其他的存在相遇時,他們的行為舉止從來都是毫無顧忌、特立獨行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這些智慧種群尚未發展到核能時代,尚未掌握能夠引起泰坦們些許興趣的能量運用技術,那麽泰坦們對於這些智慧種群的存在,往往隻是偶爾路過時,如同人類不經意間踩死幾隻螻蟻一般,做出一些摧毀部分城鎮村莊的舉動,而在其餘的時間裏,他們並沒有刻意去破壞這些智慧種群生存居所的意圖。因為對於泰坦們來說,這些智慧種群的存在與否,對他們而言實在是無關緊要,他們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加深邃、更加神秘的宇宙深處。
相反,對於這些智慧種群而言,每當泰坦們降臨或者離去時,他們的內心深處總是被一種深深的戒備和恐懼所籠罩,仿佛是麵對世界末日的降臨一般。像泰坦這樣的存在,其本身所蘊含的力量和特質,已經遠遠超出了所有智慧種群的認知和理解範圍。智慧種群那短暫而有限的生命,根本無法想象一種近乎永恆的存在究竟意味著什麽,他們對於自然界能量的運用和掌控,與泰坦們體內那如同恆星一般熾熱、強大且穩定的能量源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如同螢火蟲之光與太陽的光輝相比,顯得如此黯淡和微不足道。
這一切的因素綜合起來,使得泰坦在絕大多數的智慧種群和生物的心中,天然地投射下了無比恐怖的陰影,成為了他們心中永遠的噩夢和恐懼的源泉。更不必說,在許多智慧種群誕生的初期階段,由於泰坦們所展現出的強大力量和神秘特質,他們還曾經充當過某些被智慧種群寄托信仰的神靈之類的角色。然而,所謂的 “舊神”“舊日的支配者”,這些稱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從來都不是什麽褒義詞,其背後所蘊含的意思,便是在過去的歲月中,一切都曾經受到這些強大存在的統治和支配,他們擁有著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或讓萬物存在並繁榮,或使其遭受摧毀而走向毀滅,完全取決於他們的一念之間。
而另一方麵,泰坦這種生物對於信仰之力的本質和運作機製有著極其深刻的了解,對於信仰神靈的誕生、成長以及其力量的來源和限製等方麵,都可謂是了如指掌、心知肚明。正因為如此,當這些信仰神靈站在泰坦麵前時,就仿佛是一本被翻開的書籍,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其所有的弱點和破綻都被泰坦們看得清清楚楚。
當泰坦在正麵與信仰類的神明進行對抗時,如果他們在某一時刻發現自己難以憑借自身那曆經漫長歲月積累起來的龐大能量,與對方通過匯聚了龐大數量的智慧種群所提供的信仰之力相抗衡,那麽他們想要獲勝或者擊敗對方的方式其實也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簡單直接。那便是將攻擊的矛頭轉而指向那些信仰之神賴以存在的基礎 —— 信奉他們的智慧族群。
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泰坦與神靈們之間無數次的戰爭裏,這一招數幾乎是屢試不爽、百試百靈,成為了泰坦們在麵對強大信仰之力時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應對策略。盡管泰坦們在漫長的生命裏所積累的龐大能量,有時候確實無法與神靈們通過智慧種群那龐大數量匯聚而成的信仰之力相提並論,在正麵的力量對決中可能會暫時處於下風。但是,神靈們在多數時候同樣也對泰坦們無可奈何,無法真正將其消滅或者徹底壓製。於是,泰坦們便巧妙地利用這一點,反過來通過對神靈們的信仰基礎 —— 那些智慧種群施加威懾和壓製,從而達到削弱神靈力量的目的。
當泰坦們以其強大而恐怖的姿態出現在這些智慧種群麵前時,那些原本對神靈充滿虔誠和敬畏的智慧生物們,內心深處很快就會被一種深深的恐懼所占據。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所信奉的神靈,並不能在關鍵時刻真正意義上保護他們免受泰坦的威脅和侵害。在這種恐懼和無助的情緒籠罩之下,這些信徒們的內心便會逐漸產生各種各樣的動搖和疑慮。
或許一開始,這種信仰的動搖僅僅是在少數個體的心中悄然滋生,對整個信仰體係的影響還並不明顯。然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這種動搖的情緒如同病毒一般,在智慧種群中逐漸蔓延開來,並且越來越難以控製。而與之相對的,神靈們所依賴的信仰之力也會隨著信徒們的動搖而逐漸減弱。此消彼長之下,這些信仰類的神靈在麵對泰坦的時候,最終往往就隻能無奈地處於下風,逐漸失去了與泰坦抗衡的能力,甚至有可能走向衰落和滅亡。
曾經在遙遠的格蘭大陸上,那位被無數智慧生物頂禮膜拜的光明神,在與某位泰坦的激烈戰爭中,整個過程和最終的結果便是如此這般地呈現出來。在戰爭的初期,光明神憑借著其麾下龐大的信徒群體所提供的源源不斷的信仰之力,在力量的展現上似乎占據了一定的優勢,能夠對泰坦形成一定程度的壓製,使其行動受到了一定的限製。然而,泰坦並沒有被這種暫時的困境所嚇倒,反而迅速地洞察到了光明神的弱點所在 —— 其背後的信仰基礎。
於是,泰坦果斷地改變了策略,將攻擊的重點轉向了那些信奉光明神的智慧族群。它以一種極其強大而恐怖的姿態出現在這些智慧生物的麵前,展示出了其超越想象的力量和破壞力。一時間,恐慌和混亂在這些智慧族群中迅速蔓延開來,他們開始對光明神的保護能力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和恐懼。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信徒開始動搖了自己的信仰,不再像以往那樣虔誠地向光明神奉獻自己的信仰之力。而光明神所能夠調動的力量也因此而逐漸減弱,其對泰坦的壓製也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相反,泰坦則憑借著自身那堅不可摧的身體和強大的能量儲備,逐漸在這場戰爭中占據了上風,一步步地將光明神逼入了絕境。
最終,這場戰爭以泰坦的勝利而告終,光明神的影響力在格蘭大陸上遭受了重創,其曾經輝煌一時的信仰體係也開始逐漸走向崩潰和瓦解。而泰坦則再次證明了自己在麵對信仰類神靈時的強大優勢和不可戰勝的地位,其威名也因此而更加深入人心,讓其他的智慧種群和神靈都為之膽寒。
就如那位曾與楊越有過接觸的荒野之神,其漫長的神生曆程中,也曾有過與泰坦正麵交鋒的驚險遭遇。當楊越以其敏銳的感知力去探尋荒野之神的內心深處時,那其中彌漫著的戒備與恐懼之情,猶如實質化的陰霾,清晰可感。這種源自靈魂深處的情緒,並非毫無緣由,泰坦一族那超乎想象的強大與恐怖,足以讓任何神靈都為之忌憚,即便是如荒野之神這般擁有著獨特神職與力量的存在,在麵對泰坦時,也難免心生怯意。
然而,此次的情況卻與往昔有所不同,呈現出了一種別樣的態勢。楊越,這位身兼魔植之神與信仰自然之神雙重神職的獨特存在,在與那頭已然達到了衛星級別的三頭巨龍泰坦的激烈戰鬥中,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戰鬥結果,仿佛是在這既定的命運軌跡中劃出了一道獨特的岔路。
楊越並不能確鑿地宣稱自己已經獲得了這場戰鬥的最終勝利,畢竟戰爭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使得 “勝利” 這一概念變得模糊不清。但他也確實沒有陷入失敗的泥沼,而是憑借著自身獨特的能力和智慧,成功地將對手 —— 那頭強大的泰坦,放逐到了其他遙遠的世界星球之上。這一舉措,猶如在千鈞一發之際找到了脫困的繩索,使得楊越暫時擺脫了與這頭泰坦持續糾纏、作戰下去的艱難困境,為自己贏得了喘息的機會,也為後續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變數。
須知,泰坦一族的壽命近乎無限,漫長到仿佛是宇宙本身的永恆象征。對於他們而言,時間的流逝似乎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有時候與一些神靈展開的曠日持久的戰爭,在他們的感知中,或許僅僅如同孩童間的嬉戲玩耍一般,不過是一場短暫而微不足道的遊戲,絲毫不會對他們的存在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然而,這種在泰坦眼中短暫的遊戲,對於那些生命不過幾十上百年的智慧種群而言,卻是一場真正的滅頂之災,是足以讓整個文明從誕生之初便被籠罩在陰影之下,直至走向毀滅都無法擺脫的龐大夢魘。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恐懼,是對生存的絕望與無助,因為他們的力量在泰坦麵前如同螻蟻般渺小,根本無力抵抗那來自宇宙深處的強大威壓。
楊越對泰坦所保持的戒備之心,根源便在於此。他自身作為神靈,憑借著獨特的能力和堅韌的意誌,對於泰坦其實並沒有過多的畏懼之情,也並不在意與對方展開一場可能持續漫長歲月的戰爭。然而,那些在他的庇護之下艱難求生的人類,卻無法像他一樣坦然麵對這種威脅。哪怕楊越並不依賴人類的信仰來維持自身的神職和力量,但人類本身的脆弱性使得他們在一頭泰坦的時刻威懾之下,內心極易產生各種動搖的思想。這種思想的滋生,就如同病毒一般,會在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麵迅速蔓延開來,從社會的組織結構到文化的傳承發展,從個體的精神信念到群體的協作能力,無一能夠幸免,最終導致整個社會從內部開始瓦解,陷入混亂與無序的深淵。
況且,楊越和他所庇護下的人類,當下所處的生存環境本就極度惡劣,宛如置身於世界末日的廢土之中。在這樣極端的環境條件下,每一絲外界的細微變動,都如同在搖搖欲墜的危樓之上施加的又一份壓力,隨時都有可能使得本就脆弱不堪的人類社會徹底走向消亡,化為曆史的塵埃。而這,恰恰是楊越最不願意看到的場景。盡管他如今已然成功踏足神靈的領域,擁有了超越常人的力量和智慧,但他始終未曾忘記自己曾經身為人類的那段歲月,那份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存的渴望,依然深深地烙印在他的靈魂深處。因此,他內心深處始終懷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要讓人類在這片殘酷的廢土之上真正地生存下去,並不斷發展壯大,重新找迴屬於自己的尊嚴和希望。
與泰坦展開曠日持久的戰爭,這一前景顯然會對這片末日廢土世界裏人類的生存造成嚴重的負麵影響。每一次戰鬥的爆發,都可能引發周邊環境的劇烈變化,使得原本稀缺的資源更加難以獲取,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而且,戰爭帶來的恐慌情緒會在人類社會中持續蔓延,削弱人們的凝聚力和求生欲望,加速社會的崩潰進程。
至於說這些泰坦對於楊越的威脅,不能說完全不存在,但也確實沒有想象中那麽恐怖到令人絕望。泰坦一族深知信仰神靈的弱點所在,他們擅長通過持續不斷地摧毀這些神靈的信仰根基 —— 也就是那些智慧種群,來達到讓智慧種群的信仰產生動搖的目的。這些智慧種群雖然擁有一定的智慧,但在麵對絕對的力量時,恐懼和害怕便會成為他們內心的主導情緒。當他們麵對一個強大到無法戰勝的存在時,泰坦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和威懾,會如同黑暗的潮水一般,讓恐懼在他們的心中迅速蔓延開來,進而導致他們對所信仰的神靈產生懷疑和動搖。隨著這種動搖的加劇,信仰神靈所能調動的力量便會逐漸削弱,最終無法與泰坦相匹敵,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
這是泰坦一族對付信仰神靈的慣用手段,看似簡單卻極為有效。然而,楊越卻並不畏懼這一點,他有著自己獨特的根基和力量源泉。他的根基是魔植,這些魔植不僅僅為他提供了龐大而充沛的生命能量,使其能夠在戰鬥中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戰鬥力,同時還源源不斷地為他輸送著信仰之力。這種信仰之力,不同於傳統意義上依賴智慧種群供奉所產生的信仰之力,它更加純粹、穩定,與楊越自身的力量體係緊密相連,成為了他堅實的後盾。
可以說,魔植既是楊越的根基,某種程度上也可能被視為他的弱點。如果時光迴溯到過去,那時的楊越在麵對泰坦時,或許並沒有如今這般充足的底氣和自信。但時過境遷,當他的力量成功進階到衛星級之後,情況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此時的他,對於泰坦,至少是衛星級,甚至是行星級的泰坦,都無需再過度擔憂和恐懼。隻要對方無法在瞬間將一顆星球上的所有魔植徹底毀滅,那麽憑借著楊越現在所掌控的魔植領域中那龐大的魔植數量,以及由此產生的強大信仰之力,泰坦的毀滅速度遠遠無法趕上他力量提升的速度。
這就好比一個水池,排水的速度每秒僅為一立方,而進水的速度每秒卻能夠達到十立方。在這樣的情況下,水池中的水不但不會枯竭,反而會逐漸充盈起來。楊越如今的狀況便是如此,他根本無需擔心也不必畏懼麵前這頭泰坦,在與對方的戰鬥中,截至目前的階段,他都成功地占據了上風,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將局勢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然而,楊越深知戰爭的持久性和複雜性,他並不想因為與泰坦之間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對他一心想要庇護的人類文明造成不可挽迴的傷害。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他才毅然決然地選擇將泰坦放逐到其他的世界。而這個放逐的地點,說來也頗具戲劇性,它是一個楊越事先並未深入了解和預料到的世界。從環境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不利於普通生物的誕生和成長,其惡劣的自然條件、稀缺的資源以及不穩定的生態係統,都使得生命的繁衍變得異常艱難。但對於泰坦而言,這樣的環境卻反而有著獨特的優勢,其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使得它能夠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汲取能量,生存並成長下去。
不過,楊越對此卻並不在意,他此刻心中所擔憂的,唯有那頭被放逐的巨龍泰坦是否能夠感知到空間縫隙的存在,並且在他放逐之後,憑借自身的力量再度穿越空間縫隙迴到原來的世界。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情況,那麽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成為一場毫無意義的無用功。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個處於荒蠻早期的星球宇宙階段的世界,雖然楊越通過強大的力量破開了空間縫隙,將泰坦放逐到了這裏,但泰坦想要憑借自身的力量再次離開,恐怕並非易事。
“…… 或許再過個幾億年,這頭泰坦在這顆星球上吸收了足夠多的輻射能,自身進階到了行星級,那個時候或許有可能憑借強大的力量突破空間的限製,但在當下,以它目前的實力,應該是做不到的……”
在那無垠的虛空之上,楊越以一種超脫常人理解的降神方式,靜靜地觀測著這一切的發展。當他確定了當前的局勢以及泰坦的狀況之後,漸漸地,他開始將自身的思維從這片遙遠的宇宙角落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