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突然下起了蒙蒙小雨,讓人有些壓抑。
芷泉巷是一條涼城內的小巷子,涼城雖是冀州最大的一座城鎮,但由於西北土地氣候較之中原地區略顯惡劣,更別提和那江南的魚米之鄉相提並論了。
故此處繁華之景的確不多,像芷泉巷這樣的供當地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小巷子更是數不勝數,交互錯雜在涼城內部,雞犬相聞。
此時芷泉巷一間酒肆裏,崔繡披了一身蓑衣,戴了一頂鬥笠,正坐在一張桌子上飲酒。
酒肆不大,也就一個有些許破洞的棚子再加上幾張桌子,老板自家便是酒肆的酒窖,客人倒是不少,多是附近居住的人家,偶爾嘴巴饞了就會來這叫老板溫二兩酒,上一小碟花生米,坐在桌子上默默吃喝,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下午也就這麽過去了。
但今天氣氛有點不同。
雖說平時涼城也沒少下雨,但今天的小雨卻莫名沾染了幾分陰氣,有幾分陰冷刺骨。
因此今天客人不多,整個酒肆也就崔繡一人而已。
前方小巷拐角處突然出現了一隊人馬。
蓑衣雨笠,劍不離身,馬上還馱著什麽貨物,看樣子是一隊江湖人馬。
老板本就盼著崔繡快些吃喝完,反正今兒個天怪的很,看樣子也不會再有什麽客人來了,遠處還有一隊看著像是滾過刀子的人馬,可千萬別再來店裏了。
老板是做小買賣的,這涼城雖說就在那座西北王府的腳底下,但西北人本就爭強好勝,那些個江湖武夫之間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那是常有的事情,因此他看到這些江湖人就有些腳抖,默默祈禱。
那隊人馬就要經過酒肆,就在老板長舒一口氣時,那隊江湖人中一個胸有蛇紋的瞠目持刀大漢突然說道:“今兒個天氣真是奇了怪了,明明雨勢不大卻凍得瘮人,咱哥們要不喝兩個小酒暖暖身子去!”
老板瞬間嚇出一身冷汗,忙上前去賠笑道:“這位爺,今兒我家店已經打烊了......”
“我真是操了,你當老子瞎啊,”先前說話那人大著嗓門指著崔繡,“你他媽是不是戲弄老子啊!”說完掄起一巴掌就向老板扇去。
老板是個中年枯瘦的老實人,哪裏見過這般陣仗,當即嚇得魂飛魄散。
崔繡隻是麵無表情的喝酒。
照這架勢,這老板估計得讓人一巴掌給成殘廢。
隻是這關他什麽事?
前些日子通過各種明裏暗裏的調查,甚至還不惜暴露了一些西北王府內部的碟子,終於打探出一些有用的東西。
比如眼前這夥看似隻是一幫江湖人馬,其實跟那座六扇門有不小聯係。
難怪當初自己在那位六扇門西北分舵主事陸川跟前一提孫仲就覺得此人有些不對。
六扇門中並非是鐵板一塊,甚至可以說是魚龍混雜。
所以“刺殺西北節度使”這件事情一定隻有那極少一部分人知道,甚至可能連那位在西北曆練的齊尚書的孫子都被瞞住了。
剛好,眼前這幾個看似是江湖草莽實則全是六扇門七品精銳便是那極少數的知情者之一。
他將這口酒飲完,輕輕咂了咂嘴。
味道還不錯。
下一刻,出手欲扇人的大漢還沒扇到人家臉上,突然目睹了自己的手從有到無的過程,沒有刀光劍影,但自己那隻手就是莫名與身體斷開,血濺了一地,那隻手“啪”地掉在積了雨水的地板上,在雨聲中格外清晰。
老板見到那隻斷手當即就昏了過去。
漢子嚎叫一聲,幾乎響徹小巷,他那些同僚幾乎都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麽。
緊接著那大漢的身體仿佛遭受了什麽重物錘擊,二百來斤重的身軀砰然倒飛出去,連後麵那批駝了貨物的馬一並撞碎了路邊一麵院牆。
那群江湖草莽終於意識到自己碰上敵手,就欲迎敵,但他們脖子上先後出現一道極其細微的傷口,斃命於無形。
雨下得越來越大,漸漸覆蓋了這場無聲的虐殺。
崔繡隻是坐在桌子上喝酒。
最後隻剩下一個身材較為瘦弱的草莽,人已經癡傻了一半,就這麽呆呆站在那裏隻差臉上寫著“等死”二字了。
崔繡隨手一抓,那人如稻草人一般直接以跪姿被吸到酒桌旁邊。
崔繡又給自己倒了一壺酒,卻不是給自己喝,而是潑到那人臉上。
那草莽好似清醒了些,看到眼前的蓑衣客,一個勁兒地磕頭,每重重一磕都與雨聲濺在一起。
崔繡突然重重一踢,那人砰然倒飛出去,隻覺得自己肝腸寸斷,想要自己了結,手腳卻不能動彈,口中滿是鮮血。
他隻看見那個殺人不眨眼的蓑衣客緩緩走到跟前,蹲下身子,淡淡道:“告訴我,是誰殺的孫仲,我幫你了結。”
那人一張口,血就往外竄個不停,他有些艱難地開口道:“陸......陸川。”
說罷,崔繡又是一腳,屍體和剛才那些江湖草莽堆在一起,立馬有一隊喬裝打扮的錦衣衛從巷子的四麵八方出來清掃殘局。
這場雨下得很大,一切仿佛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當第二天陸辭接到消息率領一隊金吾衛來到芷泉巷時,已是人物兩空。
葉辭身披白魚官服,眼神冷峻,不知在想些什麽。
第二日。
大昭寺內。
那個缺席一天的年輕人又迴來了,這一次他沒有去廣場上看那些孩子練武,直接去了主殿,坐在一席蒲團之上。
方丈還是在老位置的蒲團上打坐,年輕人剛一進門,老僧就笑眯眯地問道:“施主怎麽昨天沒來呀?”
年輕人淡淡道:“沒空。”
方丈微微點頭,算是打過招唿。
事實上,距離上一次二人之間的不歡而散才過去兩天而已。
沉默片刻後。
方丈微微歎氣道:“施主戾氣太重、執念太深。”
崔繡充耳不聞。
方丈又道:“但施主已經在改變了,不是嗎?”
崔繡聞言心中微微一動,但麵上仍是不動聲色。
“把做官那一套帶到除了朝廷之外的地方,都不好使。”方丈溫聲道。
年輕人眼角微微一跳,冷笑道:“看不出來,大師除了當和尚還當過官呐。”
方丈微微一笑,不再說話。
其實老僧的話並不多,但每次總是能夠激起崔繡的怒火,雖然他城府極深不易表露情緒,但還是不勝其煩。
待他為顧子墨守靈一月之後自會離開這裏。
至於這個不識抬舉、自己已經忍讓多時的老和尚,崔繡一時神遊萬裏。
他突然想起昨天自己為何要救下那酒肆的枯瘦老板。
可能是因為酒還不錯、花生米還算酥脆。
崔繡心中暗歎一聲,看著眼前這座九丈金佛。
自己那柄不帶感情的劍終究還是有了一絲人間溫度。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
九月九,重陽至,西北王府雖然依舊上下忙碌個不停,但西北王總算還是想起自己有個生性愛玩的女兒已經足足半月沒有走出西北王府了。
這一日,當宋別輕敲郡主閨房房門,打開房門後發現郡主大人病懨懨地腦袋枕在書桌上,正拿起那隻羅纓扇子翻來覆去地翻看。
宋別溫聲道:“郡主,王爺近來事務繁忙,鮮有空時,他讓我趁著這個重陽帶郡主出去賞賞秋景。”
郡主趴在桌上,並不作答。
宋別無奈一笑,知道郡主這是又發小女兒家脾氣了。
書生靠在門口,輕聲道:“王爺還說了,由於此次西北節度使遇害一案,京城使團現在暫時還走不了,不如就叫上使團一行人一起賞賞這西北秋景。”
郡主腦袋稍微挪動了一下,但還是沒有答應的跡象。
書生見狀,似乎在意料之中,又道:“那位葉辭將軍,已經答應讓他妹妹隨行......”
李時毓聞言終於緩緩起身。
她眼神有些幽怨道:“師傅。”
宋別臉色不變。
那些西北王府官員和江湖門派最怕這個小妖精在於兩點,不僅瞎折騰的本事是一等一,闖禍後對爹爹的撒嬌本領更是堪稱天下一絕,能夠讓本來火冒三丈的西北王瞬間低聲下氣,諂媚說出“乖女兒,沒事,爹在呢,誰敢欺負你?”這種無腦話來。
但宋別顯然不吃這一套。
自郡主幼時就一直跟隨在郡主身邊的書生這麽多年似乎依舊還是那張玉麵,看不出歲月在他身上流過的痕跡。
書生深知這位郡主的心機和手腕絕非表麵那般浮躁。
他輕聲說道:“還請郡主先收拾一番,莫要再胡鬧了。”
使團休息的客棧內。
那個一路跟隨崔主事北上的錦衣衛千戶莫名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且客棧內明顯有過打鬥痕跡,不過沒人有膽子過問錦衣衛的事情。
一切如常,使團眾官員同樣為了孫仲節度使遇害一案忙得焦頭爛額,似乎都忘了今日是難得的重陽。
崔繡坐於天字號房中,手裏是一塊模樣怪異的銅製令牌。
這塊令牌不同於大秦官製,是屬於那種江湖門派的野路子製作而成,牌子上有一些略顯淩亂的鳥獸花草紋印。
昨天那場對針對六扇門的劫襲,除了繳獲一批金銀之外,就是這塊令牌了。
崔繡緩緩閉上雙眼,細細深思。
孫仲生前好歹是一位正三品官員,身邊理所當然應該有不少高手護衛。
何況此人來到西北之前,曾在京中與那位前朝司禮部監印關係非同一般。
那個老太監臨死前托他將人帶迴京城的話此時猶然還在耳畔,說是什麽落葉歸根,魂歸故裏。
崔繡一想到這裏有些心煩意亂。
僅僅一個六扇門西北分舵主事陸川,遠遠不夠。
他眉頭微皺。
甚至最壞的結果是京城中那位“老大人”的手筆,身在千裏之外布局無痕,如此他的勝算將會極低。
就在崔繡默默推演之時,窗外突然飛來一隻信鴿。
崔繡取下信件,又特意翻看了一下鴿子的腳踝處,有一章西北王府司印圖案。
他打開信紙,隻見一頁落筆如雲煙的字體在紙上雀然閱出。
隻是這信的內容嘛......
崔繡嘴角微微一扯,簡直是糟蹋了這一手好字。
信上千字大半都是抄自名家詩錄的對重陽的描述,然後還花了一部分篇幅對著那本《大秦山河誌》中對於西北的地貌抄了個遍,最後終於問了一句:“重陽賞景去不去?”
這種奇葩信件不用想也知道是出自那位郡主大人之手。
他隨手找了張紙,大筆一揮。
“屬下還有要事在身,還請郡主見諒。”
寫罷將紙揉成卷狀塞到鴿子身上,把鴿子往窗外一扔,繼續思索一些蛛絲馬跡。
李時毓和葉風淺已經在王府門口處等候了接近半個時辰。
除了李時毓自己發的那一封信之外,王府也專門派人到京城使團休息的客棧請示。
等了半天,李時毓望了望遠處的使團來人,不過幾個不大不小、無關緊要的官吏,不禁有些氣結。
她轉頭對一臉正期盼葉淺風道:“得,枉我寫了那麽多字,結果那家夥就是不來,真是不把本郡主當迴事啊。”
葉淺風聞言有些失望,一襲白衣微微踮起腳尖,還是竭盡目力想要在使團眾官員中尋找著。
李時毓瞧見她這副模樣,不禁打趣道:“淺淺,你莫不是喜歡上那個色胚了吧,又是托我專門寫信又是這麽心切眺望的,莫非真是傳說中的一見鍾情?”
葉風淺聞言隻是兩手搭在身前,紅著臉道:“莫要亂說。”
李時毓好不容易見到了好閨蜜,怎麽可能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搖著扇子,一襲紅衣悠悠道:“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那席白衣聞言更羞道:“時毓別鬧!”
李時毓是個好動的主兒,葉風淺則是性情淑君之流,一動一靜兩位人間絕色互相嬉鬧著,大有春風牡丹、清泉蓮花交相輝映之感,那些使團官員暗自吞了一口口水,此次北上果然驚喜處處。
崆峒山地位涼城外城西處,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的奇稱。
秋意襲山,林海浩瀚,黃了滿山的落葉,水天一色。
眾人乘坐一輛輛馬車悠悠來到山下,一邊登山,一邊感歎這西北竟也有如此奇景。
一位自小在京城裏頭長大的官員望著眼前的高峽平湖,迎著風好似要乘風歸去一般,不禁豪情生來,感歎道:“古人雲崆峒山色天下秀,沒想到以這西北的貧瘠土地也生出如此美景,得之一觀,此生足矣。”
李時毓聞言輕輕一拍腦門,無語道:“真是沒見過世麵。”
那官員聞言被同行嘲笑也不惱,顯然是心情極好。
重陽重登山,賞秋,插茱萸,吃糕點,喝菊花酒。
那席紅衣不知從何處取出一個朱紅葫蘆,一隻青蔥玉手輕輕撚住葫蘆口,抿了一小口,另一手不忘微微搖扇,看著滿山落葉紛飛,目光好似眺過腳下山水,望到更遠處。
她輕聲呢喃道:“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芷泉巷是一條涼城內的小巷子,涼城雖是冀州最大的一座城鎮,但由於西北土地氣候較之中原地區略顯惡劣,更別提和那江南的魚米之鄉相提並論了。
故此處繁華之景的確不多,像芷泉巷這樣的供當地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小巷子更是數不勝數,交互錯雜在涼城內部,雞犬相聞。
此時芷泉巷一間酒肆裏,崔繡披了一身蓑衣,戴了一頂鬥笠,正坐在一張桌子上飲酒。
酒肆不大,也就一個有些許破洞的棚子再加上幾張桌子,老板自家便是酒肆的酒窖,客人倒是不少,多是附近居住的人家,偶爾嘴巴饞了就會來這叫老板溫二兩酒,上一小碟花生米,坐在桌子上默默吃喝,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下午也就這麽過去了。
但今天氣氛有點不同。
雖說平時涼城也沒少下雨,但今天的小雨卻莫名沾染了幾分陰氣,有幾分陰冷刺骨。
因此今天客人不多,整個酒肆也就崔繡一人而已。
前方小巷拐角處突然出現了一隊人馬。
蓑衣雨笠,劍不離身,馬上還馱著什麽貨物,看樣子是一隊江湖人馬。
老板本就盼著崔繡快些吃喝完,反正今兒個天怪的很,看樣子也不會再有什麽客人來了,遠處還有一隊看著像是滾過刀子的人馬,可千萬別再來店裏了。
老板是做小買賣的,這涼城雖說就在那座西北王府的腳底下,但西北人本就爭強好勝,那些個江湖武夫之間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那是常有的事情,因此他看到這些江湖人就有些腳抖,默默祈禱。
那隊人馬就要經過酒肆,就在老板長舒一口氣時,那隊江湖人中一個胸有蛇紋的瞠目持刀大漢突然說道:“今兒個天氣真是奇了怪了,明明雨勢不大卻凍得瘮人,咱哥們要不喝兩個小酒暖暖身子去!”
老板瞬間嚇出一身冷汗,忙上前去賠笑道:“這位爺,今兒我家店已經打烊了......”
“我真是操了,你當老子瞎啊,”先前說話那人大著嗓門指著崔繡,“你他媽是不是戲弄老子啊!”說完掄起一巴掌就向老板扇去。
老板是個中年枯瘦的老實人,哪裏見過這般陣仗,當即嚇得魂飛魄散。
崔繡隻是麵無表情的喝酒。
照這架勢,這老板估計得讓人一巴掌給成殘廢。
隻是這關他什麽事?
前些日子通過各種明裏暗裏的調查,甚至還不惜暴露了一些西北王府內部的碟子,終於打探出一些有用的東西。
比如眼前這夥看似隻是一幫江湖人馬,其實跟那座六扇門有不小聯係。
難怪當初自己在那位六扇門西北分舵主事陸川跟前一提孫仲就覺得此人有些不對。
六扇門中並非是鐵板一塊,甚至可以說是魚龍混雜。
所以“刺殺西北節度使”這件事情一定隻有那極少一部分人知道,甚至可能連那位在西北曆練的齊尚書的孫子都被瞞住了。
剛好,眼前這幾個看似是江湖草莽實則全是六扇門七品精銳便是那極少數的知情者之一。
他將這口酒飲完,輕輕咂了咂嘴。
味道還不錯。
下一刻,出手欲扇人的大漢還沒扇到人家臉上,突然目睹了自己的手從有到無的過程,沒有刀光劍影,但自己那隻手就是莫名與身體斷開,血濺了一地,那隻手“啪”地掉在積了雨水的地板上,在雨聲中格外清晰。
老板見到那隻斷手當即就昏了過去。
漢子嚎叫一聲,幾乎響徹小巷,他那些同僚幾乎都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麽。
緊接著那大漢的身體仿佛遭受了什麽重物錘擊,二百來斤重的身軀砰然倒飛出去,連後麵那批駝了貨物的馬一並撞碎了路邊一麵院牆。
那群江湖草莽終於意識到自己碰上敵手,就欲迎敵,但他們脖子上先後出現一道極其細微的傷口,斃命於無形。
雨下得越來越大,漸漸覆蓋了這場無聲的虐殺。
崔繡隻是坐在桌子上喝酒。
最後隻剩下一個身材較為瘦弱的草莽,人已經癡傻了一半,就這麽呆呆站在那裏隻差臉上寫著“等死”二字了。
崔繡隨手一抓,那人如稻草人一般直接以跪姿被吸到酒桌旁邊。
崔繡又給自己倒了一壺酒,卻不是給自己喝,而是潑到那人臉上。
那草莽好似清醒了些,看到眼前的蓑衣客,一個勁兒地磕頭,每重重一磕都與雨聲濺在一起。
崔繡突然重重一踢,那人砰然倒飛出去,隻覺得自己肝腸寸斷,想要自己了結,手腳卻不能動彈,口中滿是鮮血。
他隻看見那個殺人不眨眼的蓑衣客緩緩走到跟前,蹲下身子,淡淡道:“告訴我,是誰殺的孫仲,我幫你了結。”
那人一張口,血就往外竄個不停,他有些艱難地開口道:“陸......陸川。”
說罷,崔繡又是一腳,屍體和剛才那些江湖草莽堆在一起,立馬有一隊喬裝打扮的錦衣衛從巷子的四麵八方出來清掃殘局。
這場雨下得很大,一切仿佛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當第二天陸辭接到消息率領一隊金吾衛來到芷泉巷時,已是人物兩空。
葉辭身披白魚官服,眼神冷峻,不知在想些什麽。
第二日。
大昭寺內。
那個缺席一天的年輕人又迴來了,這一次他沒有去廣場上看那些孩子練武,直接去了主殿,坐在一席蒲團之上。
方丈還是在老位置的蒲團上打坐,年輕人剛一進門,老僧就笑眯眯地問道:“施主怎麽昨天沒來呀?”
年輕人淡淡道:“沒空。”
方丈微微點頭,算是打過招唿。
事實上,距離上一次二人之間的不歡而散才過去兩天而已。
沉默片刻後。
方丈微微歎氣道:“施主戾氣太重、執念太深。”
崔繡充耳不聞。
方丈又道:“但施主已經在改變了,不是嗎?”
崔繡聞言心中微微一動,但麵上仍是不動聲色。
“把做官那一套帶到除了朝廷之外的地方,都不好使。”方丈溫聲道。
年輕人眼角微微一跳,冷笑道:“看不出來,大師除了當和尚還當過官呐。”
方丈微微一笑,不再說話。
其實老僧的話並不多,但每次總是能夠激起崔繡的怒火,雖然他城府極深不易表露情緒,但還是不勝其煩。
待他為顧子墨守靈一月之後自會離開這裏。
至於這個不識抬舉、自己已經忍讓多時的老和尚,崔繡一時神遊萬裏。
他突然想起昨天自己為何要救下那酒肆的枯瘦老板。
可能是因為酒還不錯、花生米還算酥脆。
崔繡心中暗歎一聲,看著眼前這座九丈金佛。
自己那柄不帶感情的劍終究還是有了一絲人間溫度。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
九月九,重陽至,西北王府雖然依舊上下忙碌個不停,但西北王總算還是想起自己有個生性愛玩的女兒已經足足半月沒有走出西北王府了。
這一日,當宋別輕敲郡主閨房房門,打開房門後發現郡主大人病懨懨地腦袋枕在書桌上,正拿起那隻羅纓扇子翻來覆去地翻看。
宋別溫聲道:“郡主,王爺近來事務繁忙,鮮有空時,他讓我趁著這個重陽帶郡主出去賞賞秋景。”
郡主趴在桌上,並不作答。
宋別無奈一笑,知道郡主這是又發小女兒家脾氣了。
書生靠在門口,輕聲道:“王爺還說了,由於此次西北節度使遇害一案,京城使團現在暫時還走不了,不如就叫上使團一行人一起賞賞這西北秋景。”
郡主腦袋稍微挪動了一下,但還是沒有答應的跡象。
書生見狀,似乎在意料之中,又道:“那位葉辭將軍,已經答應讓他妹妹隨行......”
李時毓聞言終於緩緩起身。
她眼神有些幽怨道:“師傅。”
宋別臉色不變。
那些西北王府官員和江湖門派最怕這個小妖精在於兩點,不僅瞎折騰的本事是一等一,闖禍後對爹爹的撒嬌本領更是堪稱天下一絕,能夠讓本來火冒三丈的西北王瞬間低聲下氣,諂媚說出“乖女兒,沒事,爹在呢,誰敢欺負你?”這種無腦話來。
但宋別顯然不吃這一套。
自郡主幼時就一直跟隨在郡主身邊的書生這麽多年似乎依舊還是那張玉麵,看不出歲月在他身上流過的痕跡。
書生深知這位郡主的心機和手腕絕非表麵那般浮躁。
他輕聲說道:“還請郡主先收拾一番,莫要再胡鬧了。”
使團休息的客棧內。
那個一路跟隨崔主事北上的錦衣衛千戶莫名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且客棧內明顯有過打鬥痕跡,不過沒人有膽子過問錦衣衛的事情。
一切如常,使團眾官員同樣為了孫仲節度使遇害一案忙得焦頭爛額,似乎都忘了今日是難得的重陽。
崔繡坐於天字號房中,手裏是一塊模樣怪異的銅製令牌。
這塊令牌不同於大秦官製,是屬於那種江湖門派的野路子製作而成,牌子上有一些略顯淩亂的鳥獸花草紋印。
昨天那場對針對六扇門的劫襲,除了繳獲一批金銀之外,就是這塊令牌了。
崔繡緩緩閉上雙眼,細細深思。
孫仲生前好歹是一位正三品官員,身邊理所當然應該有不少高手護衛。
何況此人來到西北之前,曾在京中與那位前朝司禮部監印關係非同一般。
那個老太監臨死前托他將人帶迴京城的話此時猶然還在耳畔,說是什麽落葉歸根,魂歸故裏。
崔繡一想到這裏有些心煩意亂。
僅僅一個六扇門西北分舵主事陸川,遠遠不夠。
他眉頭微皺。
甚至最壞的結果是京城中那位“老大人”的手筆,身在千裏之外布局無痕,如此他的勝算將會極低。
就在崔繡默默推演之時,窗外突然飛來一隻信鴿。
崔繡取下信件,又特意翻看了一下鴿子的腳踝處,有一章西北王府司印圖案。
他打開信紙,隻見一頁落筆如雲煙的字體在紙上雀然閱出。
隻是這信的內容嘛......
崔繡嘴角微微一扯,簡直是糟蹋了這一手好字。
信上千字大半都是抄自名家詩錄的對重陽的描述,然後還花了一部分篇幅對著那本《大秦山河誌》中對於西北的地貌抄了個遍,最後終於問了一句:“重陽賞景去不去?”
這種奇葩信件不用想也知道是出自那位郡主大人之手。
他隨手找了張紙,大筆一揮。
“屬下還有要事在身,還請郡主見諒。”
寫罷將紙揉成卷狀塞到鴿子身上,把鴿子往窗外一扔,繼續思索一些蛛絲馬跡。
李時毓和葉風淺已經在王府門口處等候了接近半個時辰。
除了李時毓自己發的那一封信之外,王府也專門派人到京城使團休息的客棧請示。
等了半天,李時毓望了望遠處的使團來人,不過幾個不大不小、無關緊要的官吏,不禁有些氣結。
她轉頭對一臉正期盼葉淺風道:“得,枉我寫了那麽多字,結果那家夥就是不來,真是不把本郡主當迴事啊。”
葉淺風聞言有些失望,一襲白衣微微踮起腳尖,還是竭盡目力想要在使團眾官員中尋找著。
李時毓瞧見她這副模樣,不禁打趣道:“淺淺,你莫不是喜歡上那個色胚了吧,又是托我專門寫信又是這麽心切眺望的,莫非真是傳說中的一見鍾情?”
葉風淺聞言隻是兩手搭在身前,紅著臉道:“莫要亂說。”
李時毓好不容易見到了好閨蜜,怎麽可能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搖著扇子,一襲紅衣悠悠道:“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那席白衣聞言更羞道:“時毓別鬧!”
李時毓是個好動的主兒,葉風淺則是性情淑君之流,一動一靜兩位人間絕色互相嬉鬧著,大有春風牡丹、清泉蓮花交相輝映之感,那些使團官員暗自吞了一口口水,此次北上果然驚喜處處。
崆峒山地位涼城外城西處,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的奇稱。
秋意襲山,林海浩瀚,黃了滿山的落葉,水天一色。
眾人乘坐一輛輛馬車悠悠來到山下,一邊登山,一邊感歎這西北竟也有如此奇景。
一位自小在京城裏頭長大的官員望著眼前的高峽平湖,迎著風好似要乘風歸去一般,不禁豪情生來,感歎道:“古人雲崆峒山色天下秀,沒想到以這西北的貧瘠土地也生出如此美景,得之一觀,此生足矣。”
李時毓聞言輕輕一拍腦門,無語道:“真是沒見過世麵。”
那官員聞言被同行嘲笑也不惱,顯然是心情極好。
重陽重登山,賞秋,插茱萸,吃糕點,喝菊花酒。
那席紅衣不知從何處取出一個朱紅葫蘆,一隻青蔥玉手輕輕撚住葫蘆口,抿了一小口,另一手不忘微微搖扇,看著滿山落葉紛飛,目光好似眺過腳下山水,望到更遠處。
她輕聲呢喃道:“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