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娘這才意識到,由於自己的坦白,又引出了新的問題。
於是腦筋飛快旋轉,“那時吟鶯是年紀小,可她長得雖然端正,可姿色並算不得很好,性子也不是討人的。雖說會彈琴,也就隻有那兩下子,還是後來奴家請人教授,才琴技漸長,給了她個傍身的本事。唉,說到底,奴家是可憐她,才收留她在醉心樓落腳,若換做別家的花樓,哪裏瞧得上?頂多給她留個做粗使丫鬟的位子就不錯了。也虧得她自己爭氣,沒白費奴家培養,學得一手好琴技,這些年也算是幫奴家招攬了不少生意。”
“花娘真是心善。且不說收留吟鶯、玥姨等人,隻憑那每年的大筆捐資,別說在上杭,放至整個汀州,也該評得上大善人的稱號。今日若不是為應對本官,那賬本怕是還不肯輕易示人。如此做好事不留名的風度,可別說隻是為給自己下輩子積福。”杜言秋冷冷地道。
“不是積福還能怎樣?”花娘辯解,“那捐贈也不止為奴家一人。此生這般了,下輩子能投胎個富貴人家,做個有人疼愛的大小姐,再嫁個好人家,夫婦和美,兒女承歡膝下,幸福度過一生,可是所有醉心樓裏的姑娘們夢寐以求的念想。”
“花娘的心真夠大,裝著醉心樓這麽一大家子。”
花娘正要開口繼續說話,被杜言秋打斷,“隨你怎麽說吧。”
明知花娘在搪塞,他也不再多問,招唿薑落落出了門。
“杜大人。”
正準備下樓梯,見陳少傑從另一邊走來。
幾日不見,陳少傑整個人好似瘦了,臉色不太好,頂著厚厚的黑眼圈。
杜言秋知他是在嚴家苦熬,“嚴家有人照顧孫教諭,你個學子不必太操勞,該專心讀書才是,如此也才能對得起孫教諭。”
陳少傑再次拱手,“大人教訓的是。今日來看望母親,梳洗一番便迴縣學讀書。”
“嗯。”
杜言秋打算離開。
“杜大人不找吟鶯姑娘問話了?”
陳少傑以為,杜言秋來醉心樓一趟,總會去見她們的。
母親已經告訴他杜大人去過何家墨房的事,所有話都已經挑開,得知杜大人與薑姑娘的兄長都是因為姚家的事而死,他打心底生出敬意,本是出門來迎接二位的。
“今日本官來此與她無關。”
“杜大人。”
見杜言秋繼續下樓梯,陳少傑緊步追上,在他身後低聲道,“孫教諭與我說,我在他書房撿到的卦簽應該是伍文軒不小心掉落的。伍文軒曾找他解卦簽,見伍文軒手中有那麽多卦簽,孫教諭也很意外,他知道魁星堂求簽的事,為激勵伍文軒,對每個卦簽都是給出好的釋意。卻不想伍文軒又從別處聽了許多不好的話,甚至影響到他的性情。”
杜言秋知道,把話說開後,孫世明也沒有再向陳少傑隱瞞自己裝瘋賣傻的事。
“你相信孫教諭的話?”
“信。”
陳少傑沒再有任何猶豫。
“嗯,你與我說的這些話倒是有幾分用。”
杜言秋在樓梯下停住腳步,迴頭轉向陳少傑,“以後你隻管專心讀書。若有心入仕,便繼承鄧知縣遺誌,做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官,也不枉你與他家的一場緣分。”
陳少傑深深作揖,“學生明白。孫教諭也是這般相勸。”
待杜言秋與薑落落出了醉心樓,站在樓梯上的花娘方叫站在下麵,同樣目送二人離去的陳少傑,“少傑,上來吧。”
陳少傑隨花娘迴到吟鶯的房中。
玥姨也正陪在吟鶯身邊,規規矩矩的樣子真的像侍奉主子的老奴。
花娘讓陳少傑守著門,來到玥姨與吟鶯麵前,端詳二人,片刻後,突然問道,“細看之下,你二人確實有點像,可真是母女嗎?”
吟鶯不解,起身,故作淡然詢問,“花娘為何懷疑?”
“恩人。”
花娘向玥姨躬身行禮。
“這是怎麽了?”
玥姨忙將她扶起,“不是說舊事不提了麽?這麽多年我們在醉心樓安身,也受了你很大的恩惠。舊日的那點事,不止兩清,仔細算來,還是我們欠了你的。”
花娘笑著搖頭,“沒有兩清,也無法兩清。若沒有恩人當年出手相助,花娘早活不到今日,這先來後到的情分是無法兩清的。”
她永遠不會忘記,當年她隻是龍岩的一名小小青樓女子,因為得了病,被老鴇賤賣給了一個老頭兒。那老頭兒生性變態,時常暴打她來取樂,在她之前,已經被打死好幾個女子。
隻因那些女子都是被老頭兒從青樓買迴的賤籍,無家人在意,打死便打死了,老頭兒對外說青樓出來的女子原本就身子不好,在他家享不了幾天福就病死了,外人也隻是聽一耳朵,沒人當真理會,也不會為那些死去的女子出頭。
那一日,花娘又挨了頓毒打,加上身子本來有病,昏死過去。
那老頭兒見她好長時間沒有恢複氣息,以為又被自己打死了,便讓家仆將她丟到山裏。
結果花娘命大,在山中淋了一場雨後醒了,可也是因為那場雨,她身上的傷都被泡爛,傷病交加,發起高燒。
花娘撐著身子,艱難地逃出大山,來到鎮子上。
鎮子上的人見她一身傷痕累累,想她來曆不平常,又知救治需花費不少,還怕萬一沒救好攤上人命反被訛上,無人願理會惹事。
最終求救無門,虛脫無力的花娘昏倒在路上。
待她再次醒來,發現躺在一個陌生的屋子裏,麵前一個看起來不過十五六歲的姑娘正在喂自己藥喝。
後來花娘得知,這個姑娘名叫玥兒,家在上杭,隨母親來此看望舊友,半途撿到她。
這對母女出了高價,才讓客棧同意她這樣傷重的人住下,又請了大夫為她療傷養病。
得知她得了不幹淨的病,她們也並未嫌隙,反而請大夫一定幫她精心治療。
足足養了近一個月,她的身體才穩定下來。而那對母女也將客棧當成家似的,輪流早出晚歸陪著她,照顧她,後來見她能簡單自立,二人才一同出門。
花娘知道,若說起初她們母女是來訪友,這麽多天過去,肯定是在忙其他事。
那日,花娘覺得自己能勉強出門走走,便穿戴好上了街。
她知道自己此時在漳州城,那對母女為了幫她找好點的大夫,將她從龍岩的鎮子上,帶到了漳州城中。
也是在那日,花娘才知道,這些天那對母女白天出門是為賣藝。她養傷病的錢全是她們賣藝所得。
那天,在大街上當著眾人的麵,花娘向恩人重重地磕響頭。
她說,此生此世都要為她們當牛做馬,報答恩情。
玥兒的母親搖頭笑著說,救她不圖迴報,隻要她能好好活著,日後若遇其他人求助,能夠施以援手,給這世上多留一點溫暖。
玥兒母親還說,是玥兒早就央母親帶她賣藝,非得體驗一迴母親早年生活,即便沒有救她,也會如此,所以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
後來玥兒母女見花娘好得差不多,問她日後如何打算。
花娘說,她想為自己算幾筆賬,等算完後,就會去上杭。她是青樓出身,日後的願望是開個不一樣的青樓,為那些無奈流落青樓的可憐女子安一個像樣的家。
玥兒母親知道花娘是為報仇,但她們不打算插手此事,隻是叮囑花娘,做事小心,做人要有底線。
於是腦筋飛快旋轉,“那時吟鶯是年紀小,可她長得雖然端正,可姿色並算不得很好,性子也不是討人的。雖說會彈琴,也就隻有那兩下子,還是後來奴家請人教授,才琴技漸長,給了她個傍身的本事。唉,說到底,奴家是可憐她,才收留她在醉心樓落腳,若換做別家的花樓,哪裏瞧得上?頂多給她留個做粗使丫鬟的位子就不錯了。也虧得她自己爭氣,沒白費奴家培養,學得一手好琴技,這些年也算是幫奴家招攬了不少生意。”
“花娘真是心善。且不說收留吟鶯、玥姨等人,隻憑那每年的大筆捐資,別說在上杭,放至整個汀州,也該評得上大善人的稱號。今日若不是為應對本官,那賬本怕是還不肯輕易示人。如此做好事不留名的風度,可別說隻是為給自己下輩子積福。”杜言秋冷冷地道。
“不是積福還能怎樣?”花娘辯解,“那捐贈也不止為奴家一人。此生這般了,下輩子能投胎個富貴人家,做個有人疼愛的大小姐,再嫁個好人家,夫婦和美,兒女承歡膝下,幸福度過一生,可是所有醉心樓裏的姑娘們夢寐以求的念想。”
“花娘的心真夠大,裝著醉心樓這麽一大家子。”
花娘正要開口繼續說話,被杜言秋打斷,“隨你怎麽說吧。”
明知花娘在搪塞,他也不再多問,招唿薑落落出了門。
“杜大人。”
正準備下樓梯,見陳少傑從另一邊走來。
幾日不見,陳少傑整個人好似瘦了,臉色不太好,頂著厚厚的黑眼圈。
杜言秋知他是在嚴家苦熬,“嚴家有人照顧孫教諭,你個學子不必太操勞,該專心讀書才是,如此也才能對得起孫教諭。”
陳少傑再次拱手,“大人教訓的是。今日來看望母親,梳洗一番便迴縣學讀書。”
“嗯。”
杜言秋打算離開。
“杜大人不找吟鶯姑娘問話了?”
陳少傑以為,杜言秋來醉心樓一趟,總會去見她們的。
母親已經告訴他杜大人去過何家墨房的事,所有話都已經挑開,得知杜大人與薑姑娘的兄長都是因為姚家的事而死,他打心底生出敬意,本是出門來迎接二位的。
“今日本官來此與她無關。”
“杜大人。”
見杜言秋繼續下樓梯,陳少傑緊步追上,在他身後低聲道,“孫教諭與我說,我在他書房撿到的卦簽應該是伍文軒不小心掉落的。伍文軒曾找他解卦簽,見伍文軒手中有那麽多卦簽,孫教諭也很意外,他知道魁星堂求簽的事,為激勵伍文軒,對每個卦簽都是給出好的釋意。卻不想伍文軒又從別處聽了許多不好的話,甚至影響到他的性情。”
杜言秋知道,把話說開後,孫世明也沒有再向陳少傑隱瞞自己裝瘋賣傻的事。
“你相信孫教諭的話?”
“信。”
陳少傑沒再有任何猶豫。
“嗯,你與我說的這些話倒是有幾分用。”
杜言秋在樓梯下停住腳步,迴頭轉向陳少傑,“以後你隻管專心讀書。若有心入仕,便繼承鄧知縣遺誌,做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官,也不枉你與他家的一場緣分。”
陳少傑深深作揖,“學生明白。孫教諭也是這般相勸。”
待杜言秋與薑落落出了醉心樓,站在樓梯上的花娘方叫站在下麵,同樣目送二人離去的陳少傑,“少傑,上來吧。”
陳少傑隨花娘迴到吟鶯的房中。
玥姨也正陪在吟鶯身邊,規規矩矩的樣子真的像侍奉主子的老奴。
花娘讓陳少傑守著門,來到玥姨與吟鶯麵前,端詳二人,片刻後,突然問道,“細看之下,你二人確實有點像,可真是母女嗎?”
吟鶯不解,起身,故作淡然詢問,“花娘為何懷疑?”
“恩人。”
花娘向玥姨躬身行禮。
“這是怎麽了?”
玥姨忙將她扶起,“不是說舊事不提了麽?這麽多年我們在醉心樓安身,也受了你很大的恩惠。舊日的那點事,不止兩清,仔細算來,還是我們欠了你的。”
花娘笑著搖頭,“沒有兩清,也無法兩清。若沒有恩人當年出手相助,花娘早活不到今日,這先來後到的情分是無法兩清的。”
她永遠不會忘記,當年她隻是龍岩的一名小小青樓女子,因為得了病,被老鴇賤賣給了一個老頭兒。那老頭兒生性變態,時常暴打她來取樂,在她之前,已經被打死好幾個女子。
隻因那些女子都是被老頭兒從青樓買迴的賤籍,無家人在意,打死便打死了,老頭兒對外說青樓出來的女子原本就身子不好,在他家享不了幾天福就病死了,外人也隻是聽一耳朵,沒人當真理會,也不會為那些死去的女子出頭。
那一日,花娘又挨了頓毒打,加上身子本來有病,昏死過去。
那老頭兒見她好長時間沒有恢複氣息,以為又被自己打死了,便讓家仆將她丟到山裏。
結果花娘命大,在山中淋了一場雨後醒了,可也是因為那場雨,她身上的傷都被泡爛,傷病交加,發起高燒。
花娘撐著身子,艱難地逃出大山,來到鎮子上。
鎮子上的人見她一身傷痕累累,想她來曆不平常,又知救治需花費不少,還怕萬一沒救好攤上人命反被訛上,無人願理會惹事。
最終求救無門,虛脫無力的花娘昏倒在路上。
待她再次醒來,發現躺在一個陌生的屋子裏,麵前一個看起來不過十五六歲的姑娘正在喂自己藥喝。
後來花娘得知,這個姑娘名叫玥兒,家在上杭,隨母親來此看望舊友,半途撿到她。
這對母女出了高價,才讓客棧同意她這樣傷重的人住下,又請了大夫為她療傷養病。
得知她得了不幹淨的病,她們也並未嫌隙,反而請大夫一定幫她精心治療。
足足養了近一個月,她的身體才穩定下來。而那對母女也將客棧當成家似的,輪流早出晚歸陪著她,照顧她,後來見她能簡單自立,二人才一同出門。
花娘知道,若說起初她們母女是來訪友,這麽多天過去,肯定是在忙其他事。
那日,花娘覺得自己能勉強出門走走,便穿戴好上了街。
她知道自己此時在漳州城,那對母女為了幫她找好點的大夫,將她從龍岩的鎮子上,帶到了漳州城中。
也是在那日,花娘才知道,這些天那對母女白天出門是為賣藝。她養傷病的錢全是她們賣藝所得。
那天,在大街上當著眾人的麵,花娘向恩人重重地磕響頭。
她說,此生此世都要為她們當牛做馬,報答恩情。
玥兒的母親搖頭笑著說,救她不圖迴報,隻要她能好好活著,日後若遇其他人求助,能夠施以援手,給這世上多留一點溫暖。
玥兒母親還說,是玥兒早就央母親帶她賣藝,非得體驗一迴母親早年生活,即便沒有救她,也會如此,所以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
後來玥兒母女見花娘好得差不多,問她日後如何打算。
花娘說,她想為自己算幾筆賬,等算完後,就會去上杭。她是青樓出身,日後的願望是開個不一樣的青樓,為那些無奈流落青樓的可憐女子安一個像樣的家。
玥兒母親知道花娘是為報仇,但她們不打算插手此事,隻是叮囑花娘,做事小心,做人要有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