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府後園,兩人看似博弈,但手中的棋子均遲遲不落。桌上的棋盤零星的散著幾枚黑白棋子。
“沒想到有人會傷孫世明。”胡知州道,“這人雖隻是個小小縣學教諭,頂的是嚴墨的臉。那嚴墨又不是個惹事的,為難他那幾個成不了氣候的家人有何意思?”
“我聽來的消息,是鏢局的人幹的!”楊諄道。
胡知州點頭,“我聽來的也是如此。看來還是因語口渡的事?故而將孫世明丟在福文閣附近?”
楊諄瞥了眼胡知州,“那個斷指丁宏不是落在你們的人手中?事情究竟如何還沒問出?”
“那人起初不招,熬不過去才說是受鏢局指使。”
楊諄重掌拍桌,“那便是邱大山與我過不去!你們應該與他說清楚,我可當不起他的對手!”
“沒用。”胡知州搖搖頭,“是此人生了二心。未必隻是針對你。”
“倒也是。”楊諄沉目,“青玉如意雲落在邱大山手中,誰知道他會做出什麽!”
胡知州手中的棋子在掌心轉來轉去,“那如意雲的秘密到今日我們都還未解。難道邱大山能解開?”
“但願他那邊也隻是拿到個如意雲而已。”楊諄收起手掌,雙手交疊輕撫,“你說邱大山將孫世明丟到福文閣,是因為閆虎是我的人而故作威脅?我不認同。在我看來,閆虎就是他邱大山安插到賭坊,分明是他的人!若不是想瞧瞧那閆虎究竟想做什麽,我又豈會看他背地裏在福文閣裏招攬學子設賭而無動於衷?”
“若如此,邱大山做事更不該牽連閆虎。這倒是奇了?”
“他敢私自染指馮青堯手中的如意雲,又有何奇怪?”
“馮青堯?”楊諄瞥了胡知州一眼。
胡知州狀似未見,將手中的棋子輕輕落下,“不論是誰都一樣。反正從目前的事情上看,邱大山的人碰到了如意雲。我們能夠得知此事,還得歸功於你的侄兒。”
“我那侄兒總想向我表現自己,逮住機會出頭也是正常。”楊諄慢條斯理地說道,“隻是無奈,有些事不便與他說。”
胡知州似乎有些理解嚴老夫人的難處,“嚴墨遺孀應是意識到事情的混亂,又在杜言秋逼迫下,選擇投向他幾分。但她也是聰明,知道從沈崇安下手。”
胡知州說著,瞟眼楊諄,“雖說是義子,你也並未將他當做自己人。”
“與鏢局有瓜葛的,我都不信。”楊諄捏起一枚棋子,緩緩落下。
“想來嚴墨遺孀也是這般盤算,才敢交代出沈崇安。你根本不在意一個沈崇安,而鏢局那邊為表明與沈崇安無關,也不會替他出頭。如此一來,他們嚴家便可在出賣人之後得以脫身。”
“不過是個遺孀的苟且生存之道,何足掛齒?”
……
羅星河與阿赫悄然從楊家院外的樹上離開。
原本以為楊家暗處也會守著如楊雄家那般厲害的護院,所以杜言秋派了阿赫與羅星河一起來探聽楊諄。
若情況棘手,便讓阿赫帶羅星河迅速離開。
但二人發現,楊諄這裏幾乎沒什麽防守,護院也都是平常人,負責一般事宜。
二人輕而易舉地隱在楊家後園外的大樹上,將楊諄與胡知州的談話盡收耳中。
……
杜言秋返迴上杭縣衙,便叫來張州瑉,直截了當道,“是你給楊諄通風,說我詢問他家老二。”
不是詢問,而是肯定。
“……是。”張州瑉雙手交握垂於前身。
“你想如何解釋?”杜言秋給他辯解的機會。
張州瑉麵不改色道,“昨日杜大人詢問我關於楊二爺的事,我卻沒有給出答案,便想問問楊員外。不料杜大人今日親自去了趟長汀。”
“張主簿有心了。”
張州瑉不知杜言秋這話是譏諷他對楊諄有心,還是說他這個衙門小主簿對杜大人有心,抬眼看向杜言秋。
杜言秋一雙銳目正盯著張州瑉。
“杜大人……還有何吩咐?”張州瑉試探問。
杜言秋拿起旁桌上的茶盞,“張主簿,一直以來我都有所不解。”
“大人有何不解?”
“是關於鄧知縣提議修建圩田一事。”杜言秋喝了口茶,“張主簿認為圩田之策如何?”
張州瑉拱手,“圩田之策確實利於百姓。鄧知縣所想周到。”
“可有人卻認為鄧知縣若施行圩田之策會動龍王廟,觸怒龍王,危及百姓。張主簿是否也這般認為?”
張州瑉不假思索,“若真能夠惠及百姓,不僅給百姓增加田產,又利於防範水患,這等良策豈能惹怒龍王?龍王豈會因失去一座廟宇而責難百姓?”
“我的意思是,張主簿是否認為若修建圩田必然會動江邊那座龍王廟?”
杜言秋話中的意思隻在前半句?
張州瑉微怔,一時啞口。
“難以迴答麽?”杜言秋放下茶盞。
“這……”張州瑉猶豫。
“身為主簿,該是最先了解鄧知縣提出的圩田之策。張主簿不妨說說,圩田具體該如何修建?”
張州瑉勉強作答,“據說是在水邊低窪地築堤圍地開墾農田。”
“沒錯。我曾仔細閱讀鄧知縣留下的那份寫有‘修建圩田之提要’草紙。”杜言秋道。
當時這份草紙被薑落落發現夾在那本手抄《千字文》中。
“提要中說:民,要自力更生,將衣食等寄托於江神乃愚昧之極。經多日親臨考察,龍王廟一帶地形最利於修建玗田。此舉不僅為民增擴田地,亦可保護江堤。平時禦水,旱時放水入田,又可保民田旱澇無慮。而提要中又寫明,圩田於江邊低窪處開墾,人工築堤擋水。圍內開溝渠,設涵閘,有排有灌。此舉於春秋吳越時已有,為先人智慧。我說得可對?”
張州瑉不得不拱手,“杜大人所言不差,正是鄧知縣提要中內容。”
杜言秋騰然起身,“那便請問張主簿,圩田既然於低窪處開墾,又怎會動離江邊有段距離,修建在地勢頗高處的龍王廟?”
“沒想到有人會傷孫世明。”胡知州道,“這人雖隻是個小小縣學教諭,頂的是嚴墨的臉。那嚴墨又不是個惹事的,為難他那幾個成不了氣候的家人有何意思?”
“我聽來的消息,是鏢局的人幹的!”楊諄道。
胡知州點頭,“我聽來的也是如此。看來還是因語口渡的事?故而將孫世明丟在福文閣附近?”
楊諄瞥了眼胡知州,“那個斷指丁宏不是落在你們的人手中?事情究竟如何還沒問出?”
“那人起初不招,熬不過去才說是受鏢局指使。”
楊諄重掌拍桌,“那便是邱大山與我過不去!你們應該與他說清楚,我可當不起他的對手!”
“沒用。”胡知州搖搖頭,“是此人生了二心。未必隻是針對你。”
“倒也是。”楊諄沉目,“青玉如意雲落在邱大山手中,誰知道他會做出什麽!”
胡知州手中的棋子在掌心轉來轉去,“那如意雲的秘密到今日我們都還未解。難道邱大山能解開?”
“但願他那邊也隻是拿到個如意雲而已。”楊諄收起手掌,雙手交疊輕撫,“你說邱大山將孫世明丟到福文閣,是因為閆虎是我的人而故作威脅?我不認同。在我看來,閆虎就是他邱大山安插到賭坊,分明是他的人!若不是想瞧瞧那閆虎究竟想做什麽,我又豈會看他背地裏在福文閣裏招攬學子設賭而無動於衷?”
“若如此,邱大山做事更不該牽連閆虎。這倒是奇了?”
“他敢私自染指馮青堯手中的如意雲,又有何奇怪?”
“馮青堯?”楊諄瞥了胡知州一眼。
胡知州狀似未見,將手中的棋子輕輕落下,“不論是誰都一樣。反正從目前的事情上看,邱大山的人碰到了如意雲。我們能夠得知此事,還得歸功於你的侄兒。”
“我那侄兒總想向我表現自己,逮住機會出頭也是正常。”楊諄慢條斯理地說道,“隻是無奈,有些事不便與他說。”
胡知州似乎有些理解嚴老夫人的難處,“嚴墨遺孀應是意識到事情的混亂,又在杜言秋逼迫下,選擇投向他幾分。但她也是聰明,知道從沈崇安下手。”
胡知州說著,瞟眼楊諄,“雖說是義子,你也並未將他當做自己人。”
“與鏢局有瓜葛的,我都不信。”楊諄捏起一枚棋子,緩緩落下。
“想來嚴墨遺孀也是這般盤算,才敢交代出沈崇安。你根本不在意一個沈崇安,而鏢局那邊為表明與沈崇安無關,也不會替他出頭。如此一來,他們嚴家便可在出賣人之後得以脫身。”
“不過是個遺孀的苟且生存之道,何足掛齒?”
……
羅星河與阿赫悄然從楊家院外的樹上離開。
原本以為楊家暗處也會守著如楊雄家那般厲害的護院,所以杜言秋派了阿赫與羅星河一起來探聽楊諄。
若情況棘手,便讓阿赫帶羅星河迅速離開。
但二人發現,楊諄這裏幾乎沒什麽防守,護院也都是平常人,負責一般事宜。
二人輕而易舉地隱在楊家後園外的大樹上,將楊諄與胡知州的談話盡收耳中。
……
杜言秋返迴上杭縣衙,便叫來張州瑉,直截了當道,“是你給楊諄通風,說我詢問他家老二。”
不是詢問,而是肯定。
“……是。”張州瑉雙手交握垂於前身。
“你想如何解釋?”杜言秋給他辯解的機會。
張州瑉麵不改色道,“昨日杜大人詢問我關於楊二爺的事,我卻沒有給出答案,便想問問楊員外。不料杜大人今日親自去了趟長汀。”
“張主簿有心了。”
張州瑉不知杜言秋這話是譏諷他對楊諄有心,還是說他這個衙門小主簿對杜大人有心,抬眼看向杜言秋。
杜言秋一雙銳目正盯著張州瑉。
“杜大人……還有何吩咐?”張州瑉試探問。
杜言秋拿起旁桌上的茶盞,“張主簿,一直以來我都有所不解。”
“大人有何不解?”
“是關於鄧知縣提議修建圩田一事。”杜言秋喝了口茶,“張主簿認為圩田之策如何?”
張州瑉拱手,“圩田之策確實利於百姓。鄧知縣所想周到。”
“可有人卻認為鄧知縣若施行圩田之策會動龍王廟,觸怒龍王,危及百姓。張主簿是否也這般認為?”
張州瑉不假思索,“若真能夠惠及百姓,不僅給百姓增加田產,又利於防範水患,這等良策豈能惹怒龍王?龍王豈會因失去一座廟宇而責難百姓?”
“我的意思是,張主簿是否認為若修建圩田必然會動江邊那座龍王廟?”
杜言秋話中的意思隻在前半句?
張州瑉微怔,一時啞口。
“難以迴答麽?”杜言秋放下茶盞。
“這……”張州瑉猶豫。
“身為主簿,該是最先了解鄧知縣提出的圩田之策。張主簿不妨說說,圩田具體該如何修建?”
張州瑉勉強作答,“據說是在水邊低窪地築堤圍地開墾農田。”
“沒錯。我曾仔細閱讀鄧知縣留下的那份寫有‘修建圩田之提要’草紙。”杜言秋道。
當時這份草紙被薑落落發現夾在那本手抄《千字文》中。
“提要中說:民,要自力更生,將衣食等寄托於江神乃愚昧之極。經多日親臨考察,龍王廟一帶地形最利於修建玗田。此舉不僅為民增擴田地,亦可保護江堤。平時禦水,旱時放水入田,又可保民田旱澇無慮。而提要中又寫明,圩田於江邊低窪處開墾,人工築堤擋水。圍內開溝渠,設涵閘,有排有灌。此舉於春秋吳越時已有,為先人智慧。我說得可對?”
張州瑉不得不拱手,“杜大人所言不差,正是鄧知縣提要中內容。”
杜言秋騰然起身,“那便請問張主簿,圩田既然於低窪處開墾,又怎會動離江邊有段距離,修建在地勢頗高處的龍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