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董卓又派使者攜書信來見袁紹,希望能與袁紹重修於好,一起伐李。


    董卓在信中說:“少帝劉辯體弱,據探報,辯早已死,雒陽朝廷一直無早朝,妖後何氏與亂臣賊子李太白一直秘而不宣,且妖後何氏與李賊暗下私通,敗壞朝綱。眼下,長安朝廷才是漢室正宗朝廷,本初若不嫌棄,咱倆重修於好,共同伐李。”


    董卓不僅派使者攜書信見袁紹,也派諸多使者,去見各路諸侯。


    信的內容是一樣的。


    此舉,掀起軒然大波。


    曹操接到董卓書信後,思索一番,決定伐李,並擬草檄文。


    他怒罵何氏為妖後,怒罵李白為亂賊,指出現今,討李比伐董重要。


    李白頓成千夫所指,萬夫所罵。


    ~~


    雒陽。


    何太後接報,慌忙召李白入宮。


    她眼淚汪汪地問:“大辯兒臥病多年,身子潰爛,現天下諸侯伐朕,如何是好?”


    李白淡定地說:“此乃董賊詭計,各諸侯出兵,必遭董賊伏擊。所以,陛下勿慌,正常生活便是。”何太後這才心定,又抱小劉辯逗玩。


    李白遂拜辭而去。


    他迴歸相國府時,發現相國府已經如臨大敵。


    眾文武已經集結來此,隻等李白到來議事。


    ~~


    荀彧說:“董賊此信,乃是設計陷各路諸侯於死地。因為董賊麵臨困境漸大,死日將即,此賊想轉嫁禍端,豈料也一擊即成。令在下意想不到的是,曹孟德此前平黃巾,得吾家丞相幫助頗大,尤其是錢糧支持,沒想到,袁本初不敢做之事,竟然讓曹孟德做了,他發檄文伐吾等,必定有心結未解。在下願意出使兗州,會晤孟德,解其心結。”


    李白心知肚明,乃是蔡琰之事。


    唯有女人,可以做到刀兵相見,當今天下,也隻有曹操。


    但李白一時沒有吭聲。


    ~~


    典韋吼道:“有知乎者也作甚?開戰就開戰,老子手癢,誰敢來犯,必殺之。”


    張泰急伸手拉拉典韋衣袖,讓他別胡說。


    但是,典韋卻側身怒瞪了張泰一眼。


    許禇張嘴欲言,卻被趙雲伸手拽住。


    ~~


    戲誌才乃進言:“董賊為人極賊,又常年打仗,軍旅豐富,頗有謀略,不可小覷也!但他出此計,乃是移禍端於天下群豪,故必派人途中設伏,伏擊各路豪傑。吾等不必慌之,可坐山觀虎鬥,守牢吾等掌控區域便成。”


    李白和荀彧點了點頭。


    戲誌才又捋須笑道:“惡來之言,也言之有理,以戲某觀之,文若不必出使兗州,更不必坐山觀虎鬥。而是積極進攻。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


    趙雲這才說話。


    而且,他彬彬有禮地起身,又向四周諸文武欠欠身。


    然後,他方才麵向李白說:“丞相,戲公言之有理。


    各路諸侯中,也有粗人,必定會有人南下、北上、西進、東來河內郡。


    袁本初才大誌疏,帳下謀士太多。


    心神首亂之人,必為袁本初也!


    故此,袁本初是一定會派兵遣將,攻吾河內郡。


    但因此也讓天下群豪眼睛注視河內郡之戰。


    董賊有高人指點,也必派虎將猛將,伏擊各路諸侯。


    袁本初麾下顏良、文醜,乃當世虎將。


    董賊那邊,必遣呂布、郭汜、李傕出征,故長安無大將。


    丞相可遣末將出征長安,必一擊成功,迎迴百官,自不成問題。”


    ~~


    “妙計!”


    “子龍將軍果然文武雙全!”


    “子龍將軍智勇超群,乃我漢家天下中興柱石也!”


    眾文武紛紛稱讚趙雲。


    李白自然不想迎文武百官迴來。


    因為少帝劉辯乃將死之人,若眾朝臣迴來,提議另立新君,或是以長安劉協為帝。


    那李白和何太後怎辦?


    所以,他不能使用趙雲之計。


    ~~


    而趙雲完善計策之後,眾文武也等著李白說話。


    李白含笑說:“攻長安,需過潼關。潼關難攻易守。


    但子龍將軍好計策,吾等可以更改少許。”


    眾文武急問:“如何?”


    ~~


    李白在眾文武中已有威信。


    因為他一敗王國叛軍,二敗青州叛軍,三奪河內,四屯田,五獲百姓稱讚,六是招賢納才,七是神仙下凡。


    李白遂含笑說:“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將之勇,斬殺敵將,當振士氣。


    但是,用兵打仗,乃靠將士合心,主將有謀,排兵布陣。


    袁本初這次必打頭陣,其麾下悍將必定與呂布、郭汜、李傕等猛將交鋒,難分勝負。


    然董賊帳下謀士賈詡、李儒亦非常人,自然料定我等可能會趁虛攻擊長安,故也能提前排兵布陣設伏。


    兼之,子龍將軍長途奔涉,贏之不易。


    故本相以為,子龍將軍可率部北上打並州。


    並州刺史高幹,乃是袁本初外甥,若袁本初勇將全調來打河內郡,則並州亦空虛,子龍將軍率部迂迴襲擊並州,肯定一擊成功。


    諸位意下如何?”


    ~~


    “嗯!丞相計策更加完善。”


    “丞相思慮周全,可行之。”


    “在下以為,以丞相計策更好。”


    眾文武感覺李白言之有理,李白計策更加完善,遂紛紛讚同李白之策。


    趙雲也表態支持李白計策。


    ~~


    李白看到趙雲表態支持自己,便又說:“凡用兵之法,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眾文武一怔,細細口味李白之言。


    李白的意思是讓趙雲、典韋輕騎前進,繞道迂迴,突襲並州。


    眾文武細細品味李白之言後,均明其意,均點點頭。


    如此,李白令典韋為前鋒,率騎兵一千、步兵兩千,前頭開路,攜斧鑽等工具,各帶五日糧,潛行而進,晝伏夜行。


    令趙雲率步騎兵五萬,隨後跟進,如典韋無遇敵,也無驚動並州各軍,趙雲也帶五日糧,晝伏夜行,突襲並州。


    李白積攢此家當不易,非常愛惜其兵馬和錢糧。


    他讓部屬隻帶五日糧,是因為要輕裝,速度要快,並非省錢糧。


    ~~


    李白明白,此戰之後,天下各路諸侯不會再向他這個小朝廷進貢了。


    此前,劉辯和何太後雖然勢弱,天下群雄也瞧不起這個小朝廷,但是,仍然按常規進貢。


    兼之,李白實行屯田製。


    所以,這個小朝廷錢糧無數,也敢招兵買馬,現時已經擁兵二十萬。


    即便是許禇的羽林軍也增兵至五萬,合計共二十五萬兵馬。


    但對外公開,隻有五萬兵馬。


    必要時,李白可從許禇那裏的羽林軍調兵。


    許禇多餘出來的三萬羽已秘密進駐北邙山,並將所有的皇陵都修繕好,並擴建其中一處皇陵,作為隱密屯軍之處。


    ~~


    李白又令張泰先領步騎一萬,以步兵為前,騎兵為後,馬尾拖枯枝,揚起滾滾塵埃,打著“趙”字旗號,讓世人皆以為趙雲率部到河內助陣田豫,吸引各方注意力。


    戲誌才跟著趙雲走,為趙雲參軍獻策。


    李白、荀彧留守京都監國。


    令許禇引騎兵三千、步兵兩萬,擇機截擊相關諸侯錢糧。


    這迴,李白讓許禇出去過過手癮,可把許禇給樂壞了。


    “諾!”眾文武起身,躬身應令,按禮節退出相國府。


    ~~


    李白先迴家一趟。


    因為蔡琰又有身孕了。


    他得安撫她及貂蟬一會。


    他擁抱蔡琰,又擁抱貂蟬,親親兩個兒子。


    然後,他巡查城防,嚴令眾將士提高警惕,以防董賊派兵襲擊京都。


    ~~


    許禇率部出城之時,但見荀彧已率部走上城頭,十二個城門也皆封閉,


    許禇雖想上戰場過過手癮,但是,對京都也放心不下。


    他現在可是駙馬,妻子乃是皇室公主。


    他又與李白結義為兄弟。


    最重要的是,他擔心呂布率部襲擊京都。


    以呂布之勇,李白遠非對手。


    所以,許禇出城緩行,不時迴頭看看京都城樓,看看自己打造的那些羽林衛。


    ~~


    趙雲率部白天在山林歇息,夜晚才行軍。


    路上,每逢歇息,戲誌才就給趙雲講故事。


    他說:“有對手就會有戰爭,有戰爭就會有鬼謀詭計。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就是要專挑對手想不到的方式和想不到的時候,專找敵軍不留神的時候狠狠下手。”


    趙雲甚為謙虛,頻頻點頭,也想到了一個對策。


    前鋒典韋不時會派人迴來稟報前路情況。


    趙雲也會不停地派出哨騎偵察敵情並和前鋒典韋聯絡。


    雖然是春天,但初春時節,北方寒冷,仍與冬日一樣。


    寒風凜冽,天空飄起大雪。


    ~~


    果然,並州無勇將,隻有袁紹外甥高幹及一些蝦兵蟹將在鎮守並州治所晉陽。


    其他郡縣雖有些兵馬,但不多。


    大軍被袁紹集結並調往河內郡前線。


    河內大戰,已經開始。


    世人眼光,皆盯著河內大戰。


    袁紹派出的顏良、文醜統兵十萬撲向河內郡治所懷縣。


    ~~


    河內郡太守程昱,與眾將會商之後,按李白意思,將所有屯田民撤入城中,並分發錢糧,又於街頭搭帳篷予民安居。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城東市的席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城東市的席大師並收藏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