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獨霜在老師府上吃過午飯,迴到家裏已是未時,按理來說正可睡個難得的午覺,可李獨霜思緒翻滾,毫無睡意。
他深深自省,許是在河州習慣了掌權做事的風格,到這汴京以後仍舊沒變,差一點就栽了大跟頭。這汴京的水有多深,隻怕連官家都不一定清楚。
正在凝神思考時,一陣敲門聲響起,李獨霜開門一看,卻是吏房的一名典吏,通知他快去樞密院,說是緊急會議。
李獨霜連忙隨著這名吏員一起往樞密院趕去,途中得知承旨司僅自己與曹都承旨接到通知,吏房其他吏員各自通知了製置兵馬司、編修司、講義司的頭頭去了,吏房緣史以及數名通吏則親自通知樞密副使等人,召集命令是連樞密親自下達。詢問會議內容,吏員卻搖頭不知。
在這旬假的下午緊急召集樞密院中高層成員開會,本身就透露出了一種非比尋常的信號。李獨霜不敢怠慢,一邊腳步不停,往樞密院快步趕去,另一邊仔細迴顧下轄各房匯報的信息。好在自從修煉道法以後,他的過目不忘之能愈發明顯,迴憶起了大量信息。現在要做的是,要從裏麵摘取出可能有用的關鍵信息,以備上司們查問,否則,哪怕自己剛來不久,一個應對不好,“無能”的標簽就打了上來。
轉過街角,樞密院的大門依稀可見,李獨霜眼尖,看見了製置兵馬司的司首三步並作兩步,背影消失在特意打開的小門之後。李獨霜並不著急,因為自己住的地方離樞密院並不遠,據自己所知,講義司的副首與編修司的司首住得更遠,隻要自己不是最後到場即可。念及此,李獨霜腳步放緩,儀態從容,麵色淡然,任誰看到也會不由讚歎一聲“沉穩”,腦子裏卻急速篩選重要信息。
知雜房近期在負責秘事院的擴建以及年底陳舊房屋的翻新和修葺,說白了就是樞密院急著將沒花完的銀錢找個由頭消耗掉,免得戶部和三司削減明年的預算。
除廣西路有成軍的需求以外,全國近期並無成軍的申請,因此作為流程之一的兵籍房隻是整理檔案以及抽查已成軍的資料是否完備。
支馬房更是無所事事,因為自三百年前大宋丟失了北麵的冀州和朔州以後,大宋就再無一處大型的養馬之地。為解決這個問題,百餘年前一代名臣楊博山提出了“馬政”,即允許民間養馬,官府從民間購馬,凡達到戰馬標準的按十兩一匹收購,依次類推,良馬五兩,中馬二兩,劣馬則隻有八百文。在楊博山在世的時候,成效顯著,大宋一年能收到八百匹戰馬,兩千匹良馬,中馬劣馬無數。可惜自從楊博山離世以後,這項政策缺乏監督,被中下層官員當成斂財的工具,“馬政”自此敗壞,再無新的戰馬入賬,反而有大量支出。因此樞密院負責此事的支馬房淪為無關緊要之處,每日處理一些劣馬的入賬和出賬。
由此看來,這三房應不涉及在內。
唯有兩廣房與北麵房!
李獨霜心中一凜,因為這兩處均有要事在身。
首先是兩廣房正在執行去年樞密院定下的“緩兵之策”,即廣南路與廣西路各軍斥候被樞密院集中起來,被秘事院秘密培訓後撒往叛亂賊首儂智高所轄勢力範圍內刺探情報並宣揚大宋官軍正五路來襲,以達到欺騙儂智高收縮兵力,延緩其攻勢的目的,因為大宋負責圍剿的官兵距離尚遠,需要時間才能趕到作亂區域。據兩廣房密報,前方斥候匯集來的情報是儂智高似乎已有些驚惶,下令將兵力收縮在暄州和澄州,做出防禦姿態。真假如何,需要樞密院進一步確認。
其次是北麵房,負責大宋頭號大敵金國的軍事調動情報、主要將領的動向以及軍政大事的收集。要緊事有數件,其中自己認為值得注意的有三件:一是駐紮在冀州與滄州的完顏宗弼所部近期突然往臨近大宋的邢州移動,意圖不明;二是有北方的線人密報,在金國與夏國交界的延州看到了金國方麵大將完顏婁室,其目的不明;三是金國將作院新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馬鞍,形製精巧,堅固輕便,貼合了金國女真族的騎馬習慣,據聞可將金國女真猛士的戰力提高兩成。
這等情報早已上報給了上司們,不過能從裏麵解讀出什麽,那就因人而異了。李獨霜在腹中仔細揣摩了這四件事的關鍵點,對於此的建議與看法已有模糊答案。可惜此時兩人已經穿過諸司共用的官房建築群,到了後麵的議事大廳,沒時間多想了。
門口有秘事院的數名精悍將領帶領秘衛守護,李獨霜從中看到了吳佩甲,正衝他眨了眨眼,李獨霜微微點頭,隨即跨過了門檻。
入得廳內,見得有一張大圓桌立於廳中,圍繞圓桌隻有五張交椅,此時已有四人落座,唯獨上首空餘。而圓桌之後則擺放有十數張椅子,兩兩分布,顯然是諸司司首與副首之座,至於諸司下轄的各房,卻是沒資格出現在廳內。圓桌上首的座位上方有一塊牌匾,刻有四字,字體遒勁有力,猶如銀鉤鐵畫。
“精忠報國”
牌匾右下方有一行小字,言嶽鵬舉所書。
竟是三百年前力挽狂瀾,拯救大宋於危局的大宋軍神嶽飛嶽元帥親筆所書!
李獨霜想了一會卻是醒悟過來,嶽元帥可是做過一任樞密使,有此親筆也不足為奇。想必此後曆任樞密使坐於牌匾之下,壓力應是不小。
由於是第一次參加,李獨霜不知道自己在哪裏就坐。正愣神之際,圓桌之上就坐的一位瘦臉紫袍大員和藹地對著他笑了一笑,開口解圍道:
“李副都承旨吧,來,你的位置在我側後麵,那圓臉胖子旁邊就是。”
李獨霜趕緊拱手一禮,真心道謝,隨即急步走去,在一名圓臉胖子的旁邊坐了下去。
“哼!”
圓臉胖子輕聲哼了一下,別過臉去,態度已然擺在明麵上。
李獨霜看他的座位與自己緊挨著,明白過來,這位必是公幹歸來的曹都承旨曹俊芳。想起他給自己埋的坑,李獨霜也不客氣,嘴角下垮,斜眼看去。
其餘眾人尤其是諸司頭頭們一看頓時明了,這承旨司兩位都承旨擺明了不和,以後有的是熱鬧可看。
沒多久,大廳內除上首外均坐滿了人,一位身著紫袍,腰掛金魚袋的老者大步入內,與此同時,眾人盡皆起身致意。待老者於上首坐下,雙手下壓後,眾人方才悉數落座,同為紫袍的大員們也不例外。
樞密使連正卿本是親和之相,平日在樞密院常以和待人,此刻卻是滿麵寒霜,說出來的話也令眾人齊齊一冷:
“來自金國的密報,女真鐵騎大軍即將南下!”
他深深自省,許是在河州習慣了掌權做事的風格,到這汴京以後仍舊沒變,差一點就栽了大跟頭。這汴京的水有多深,隻怕連官家都不一定清楚。
正在凝神思考時,一陣敲門聲響起,李獨霜開門一看,卻是吏房的一名典吏,通知他快去樞密院,說是緊急會議。
李獨霜連忙隨著這名吏員一起往樞密院趕去,途中得知承旨司僅自己與曹都承旨接到通知,吏房其他吏員各自通知了製置兵馬司、編修司、講義司的頭頭去了,吏房緣史以及數名通吏則親自通知樞密副使等人,召集命令是連樞密親自下達。詢問會議內容,吏員卻搖頭不知。
在這旬假的下午緊急召集樞密院中高層成員開會,本身就透露出了一種非比尋常的信號。李獨霜不敢怠慢,一邊腳步不停,往樞密院快步趕去,另一邊仔細迴顧下轄各房匯報的信息。好在自從修煉道法以後,他的過目不忘之能愈發明顯,迴憶起了大量信息。現在要做的是,要從裏麵摘取出可能有用的關鍵信息,以備上司們查問,否則,哪怕自己剛來不久,一個應對不好,“無能”的標簽就打了上來。
轉過街角,樞密院的大門依稀可見,李獨霜眼尖,看見了製置兵馬司的司首三步並作兩步,背影消失在特意打開的小門之後。李獨霜並不著急,因為自己住的地方離樞密院並不遠,據自己所知,講義司的副首與編修司的司首住得更遠,隻要自己不是最後到場即可。念及此,李獨霜腳步放緩,儀態從容,麵色淡然,任誰看到也會不由讚歎一聲“沉穩”,腦子裏卻急速篩選重要信息。
知雜房近期在負責秘事院的擴建以及年底陳舊房屋的翻新和修葺,說白了就是樞密院急著將沒花完的銀錢找個由頭消耗掉,免得戶部和三司削減明年的預算。
除廣西路有成軍的需求以外,全國近期並無成軍的申請,因此作為流程之一的兵籍房隻是整理檔案以及抽查已成軍的資料是否完備。
支馬房更是無所事事,因為自三百年前大宋丟失了北麵的冀州和朔州以後,大宋就再無一處大型的養馬之地。為解決這個問題,百餘年前一代名臣楊博山提出了“馬政”,即允許民間養馬,官府從民間購馬,凡達到戰馬標準的按十兩一匹收購,依次類推,良馬五兩,中馬二兩,劣馬則隻有八百文。在楊博山在世的時候,成效顯著,大宋一年能收到八百匹戰馬,兩千匹良馬,中馬劣馬無數。可惜自從楊博山離世以後,這項政策缺乏監督,被中下層官員當成斂財的工具,“馬政”自此敗壞,再無新的戰馬入賬,反而有大量支出。因此樞密院負責此事的支馬房淪為無關緊要之處,每日處理一些劣馬的入賬和出賬。
由此看來,這三房應不涉及在內。
唯有兩廣房與北麵房!
李獨霜心中一凜,因為這兩處均有要事在身。
首先是兩廣房正在執行去年樞密院定下的“緩兵之策”,即廣南路與廣西路各軍斥候被樞密院集中起來,被秘事院秘密培訓後撒往叛亂賊首儂智高所轄勢力範圍內刺探情報並宣揚大宋官軍正五路來襲,以達到欺騙儂智高收縮兵力,延緩其攻勢的目的,因為大宋負責圍剿的官兵距離尚遠,需要時間才能趕到作亂區域。據兩廣房密報,前方斥候匯集來的情報是儂智高似乎已有些驚惶,下令將兵力收縮在暄州和澄州,做出防禦姿態。真假如何,需要樞密院進一步確認。
其次是北麵房,負責大宋頭號大敵金國的軍事調動情報、主要將領的動向以及軍政大事的收集。要緊事有數件,其中自己認為值得注意的有三件:一是駐紮在冀州與滄州的完顏宗弼所部近期突然往臨近大宋的邢州移動,意圖不明;二是有北方的線人密報,在金國與夏國交界的延州看到了金國方麵大將完顏婁室,其目的不明;三是金國將作院新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馬鞍,形製精巧,堅固輕便,貼合了金國女真族的騎馬習慣,據聞可將金國女真猛士的戰力提高兩成。
這等情報早已上報給了上司們,不過能從裏麵解讀出什麽,那就因人而異了。李獨霜在腹中仔細揣摩了這四件事的關鍵點,對於此的建議與看法已有模糊答案。可惜此時兩人已經穿過諸司共用的官房建築群,到了後麵的議事大廳,沒時間多想了。
門口有秘事院的數名精悍將領帶領秘衛守護,李獨霜從中看到了吳佩甲,正衝他眨了眨眼,李獨霜微微點頭,隨即跨過了門檻。
入得廳內,見得有一張大圓桌立於廳中,圍繞圓桌隻有五張交椅,此時已有四人落座,唯獨上首空餘。而圓桌之後則擺放有十數張椅子,兩兩分布,顯然是諸司司首與副首之座,至於諸司下轄的各房,卻是沒資格出現在廳內。圓桌上首的座位上方有一塊牌匾,刻有四字,字體遒勁有力,猶如銀鉤鐵畫。
“精忠報國”
牌匾右下方有一行小字,言嶽鵬舉所書。
竟是三百年前力挽狂瀾,拯救大宋於危局的大宋軍神嶽飛嶽元帥親筆所書!
李獨霜想了一會卻是醒悟過來,嶽元帥可是做過一任樞密使,有此親筆也不足為奇。想必此後曆任樞密使坐於牌匾之下,壓力應是不小。
由於是第一次參加,李獨霜不知道自己在哪裏就坐。正愣神之際,圓桌之上就坐的一位瘦臉紫袍大員和藹地對著他笑了一笑,開口解圍道:
“李副都承旨吧,來,你的位置在我側後麵,那圓臉胖子旁邊就是。”
李獨霜趕緊拱手一禮,真心道謝,隨即急步走去,在一名圓臉胖子的旁邊坐了下去。
“哼!”
圓臉胖子輕聲哼了一下,別過臉去,態度已然擺在明麵上。
李獨霜看他的座位與自己緊挨著,明白過來,這位必是公幹歸來的曹都承旨曹俊芳。想起他給自己埋的坑,李獨霜也不客氣,嘴角下垮,斜眼看去。
其餘眾人尤其是諸司頭頭們一看頓時明了,這承旨司兩位都承旨擺明了不和,以後有的是熱鬧可看。
沒多久,大廳內除上首外均坐滿了人,一位身著紫袍,腰掛金魚袋的老者大步入內,與此同時,眾人盡皆起身致意。待老者於上首坐下,雙手下壓後,眾人方才悉數落座,同為紫袍的大員們也不例外。
樞密使連正卿本是親和之相,平日在樞密院常以和待人,此刻卻是滿麵寒霜,說出來的話也令眾人齊齊一冷:
“來自金國的密報,女真鐵騎大軍即將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