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
王禦史青筋暴起的脖頸因怒意漲成豬肝色,死死盯著崔彥的目光幾乎要噴出火來。
這一次他知道,自己再不迴應,就徹底敗了!
“陛下明察!溫尚宮乃是崔禦史嫡親外甥女,臣也懷疑他蓄意包庇!”
話音未落,崔彥已冷笑一聲,“王禦史既指本官偏袒,那倒要問問,溫尚宮方才所言,哪句不實?所引祖製哪條有誤?”
王禦史喉頭滾動,額角冷汗順著紋路蜿蜒而下。
他下意識轉頭看向今日命他彈劾溫以緹之人,卻在途中,輕咳出聲時。
王禦史如遭雷擊般渾身僵硬,喉間幾不可聞地吞咽後。
隨即他咬了咬牙,撲通跪地,官帽歪斜,“迴陛下,臣...臣確實不知女官考核細則已得聖裁。隻念及那些受罰女子名聲有損,又見溫尚宮年輕氣盛,不敬尊長,恐其行事孟浪壞了朝綱體統...”
他的聲音越來越弱,“至於祖製律法,是臣疏忽懈怠,請陛下責罰!”
王禦史幾句不知細則、疏忽祖製,倒也能搪塞考核流程與女官製度的責問。
可當觸及《大慶律》,他卻再不敢胡言,身為禦史,若連律法都能推說不知,那這烏紗帽,當真白戴了。
溫以緹垂眸望著下跪的身影,心底暗自思忖。
這朝堂上果然未有庸碌之輩,此人能在眾目睽睽下當機立斷,自斷枝節以保根本,這份審時度勢的狠勁,比起那些死撐到底、徒留笑柄的迂腐之輩,倒是高出許多。
殿內頓時議論紛紛,有人急步出列,“陛下容稟!王禦史任職十載,素來恪盡職守,此番或因一時情急失了分寸,不知者無罪,懇請陛下念其往日功績從輕發落!”
而也敵對勢力見狀立即迴應,“一時情急便能踐踏律法?禦史本應明鏡高懸,他卻偏聽偏信、顛倒黑白,不嚴懲何以立威?”
“方才王大人急著給溫尚宮扣的帽子,如今自己踩進同個泥潭,倒想起求寬恕了?”
“王禦史彈劾雖有失察,卻也是憂心女官亂政,這份忠君之心不可抹殺!”
“好個忠君!查無實證便敢構陷重臣,分明是把彈劾當泄憤!今日不治他,往後都察院人人都可拿奏疏當私刑?”
兩派官員各執一詞,爭吵聲浪幾乎掀翻殿頂。
有人歎息斥其身為言官卻道聽途說,也有人陰陽怪氣地暗指崔彥護短。
爭執中,正熙帝龍紋廣袖緩緩抬起,刹那間滿殿喧鬧如沸的爭論驟然掐斷,唯有王禦史粗重的喘息聲在死寂中迴蕩。
正熙帝垂眸凝視階下癱軟如泥的身影,“既已認罪,朕便不再多言。然你身為禦史,不思熟讀律法、明察秋毫,僅憑臆測便妄議朝堂,德不配位,有負言官之責。”
他指尖輕點禦案,“著即刻革去禦史一職,調往太仆寺…便降為七品主簿,好好在廄中磨練些眼力。”
話音剛落,王禦史…王主簿立即癱軟在地,喉間泛起腥甜。
為官十幾載,他一步步熬起,步步鑽營才攀上五品的高位。
而禦史的身份,更增添了他的地位,就連那些高位官員見了他,都要客客氣氣喚一聲“王禦史。”。
可如今,這一切化為泡影。
太仆寺七品主簿…他望著自己顫抖的雙手,那地方別說參與早朝,往後連宮牆都難再踏進一步。
他怎麽也想不通,不過是想打壓一個新晉女官,怎就落得這般下場?
喉間溢出一聲嗚咽,混著血沫滴在官袍上,洇開一片暗紅,恰似他支離破碎的仕途。
王大人很快麵色慘白,雙腿發軟,被殿中侍衛架著拖了出去。
如今他再無資格踏入朝堂,隨著他的離去,殿內官員迅速重整隊列,恢複朝會秩序。
溫以緹依舊神色淡然,穩穩站在尚書之列,身姿挺拔。
經此一戰,再無人敢輕視於她,而那些本準備繼續彈劾的官員,紛紛將寫好的奏書悄悄藏迴袖中,把到嘴邊的話咽了迴去。
很快,早朝散了。
正熙帝起身離殿,溫以緹隨著群臣跪地,齊聲高喊“恭送陛下”。
待帝王身影消失,眾人方才起身,緩緩離開了金鑾殿。
溫老爺等人立刻圍攏過來,崔彥率先笑著誇讚:“不愧是我的外甥女,當真是鐵齒銅牙!我看你該來我們都察院才是。”
這時,溫昌柏麵色凝重,盯著溫以緹許久,這才認真囑咐道:“你要小心,那王大人是馮閣老的人,這次彈劾分明是馮閣老授意。你與他們徹底結仇了,日後早朝務必謹言慎行。”
溫老爺有些意外地看向糊塗兒子,欣慰於他難得的穩重,倒是有了幾分當爹的樣子。
崔彥也鄭重地點頭,安慰道:“緹兒放心,姓王的不過是枚棄子。他為馮閣老做過不少事,但也不值得對方為他個五品官徹底翻臉,更別說如今也無任何用處。
他得罪了你,就是得罪了我。他們往後自顧不暇,沒功夫再對付你。”
說罷,崔彥眼神銳利如鷹。
溫老爺見狀,看了崔老爺一眼,隨後神色凝重:“這次恐怕不隻是衝著緹丫頭來的。”
眾人腳步一頓,目光齊刷刷看向他。
溫老爺邊走邊壓低聲音:“彭閣老與馮閣老爭奪首輔之位已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咱們溫家與彭家是姻親,馮閣老那邊早就在找機會打壓我們,隻是一直未能得逞。”
他看向溫以緹,眼中滿是憂慮,“如今緹丫頭嶄露頭角,倒給了他們現成的把柄。”
溫以緹輕輕頷首,方才唇槍舌劍間,她便察覺此事背後另有隱情。
哪有人會無緣無故彈劾一個剛來的女官?不過是借題發揮。
王禦史青筋暴起的脖頸因怒意漲成豬肝色,死死盯著崔彥的目光幾乎要噴出火來。
這一次他知道,自己再不迴應,就徹底敗了!
“陛下明察!溫尚宮乃是崔禦史嫡親外甥女,臣也懷疑他蓄意包庇!”
話音未落,崔彥已冷笑一聲,“王禦史既指本官偏袒,那倒要問問,溫尚宮方才所言,哪句不實?所引祖製哪條有誤?”
王禦史喉頭滾動,額角冷汗順著紋路蜿蜒而下。
他下意識轉頭看向今日命他彈劾溫以緹之人,卻在途中,輕咳出聲時。
王禦史如遭雷擊般渾身僵硬,喉間幾不可聞地吞咽後。
隨即他咬了咬牙,撲通跪地,官帽歪斜,“迴陛下,臣...臣確實不知女官考核細則已得聖裁。隻念及那些受罰女子名聲有損,又見溫尚宮年輕氣盛,不敬尊長,恐其行事孟浪壞了朝綱體統...”
他的聲音越來越弱,“至於祖製律法,是臣疏忽懈怠,請陛下責罰!”
王禦史幾句不知細則、疏忽祖製,倒也能搪塞考核流程與女官製度的責問。
可當觸及《大慶律》,他卻再不敢胡言,身為禦史,若連律法都能推說不知,那這烏紗帽,當真白戴了。
溫以緹垂眸望著下跪的身影,心底暗自思忖。
這朝堂上果然未有庸碌之輩,此人能在眾目睽睽下當機立斷,自斷枝節以保根本,這份審時度勢的狠勁,比起那些死撐到底、徒留笑柄的迂腐之輩,倒是高出許多。
殿內頓時議論紛紛,有人急步出列,“陛下容稟!王禦史任職十載,素來恪盡職守,此番或因一時情急失了分寸,不知者無罪,懇請陛下念其往日功績從輕發落!”
而也敵對勢力見狀立即迴應,“一時情急便能踐踏律法?禦史本應明鏡高懸,他卻偏聽偏信、顛倒黑白,不嚴懲何以立威?”
“方才王大人急著給溫尚宮扣的帽子,如今自己踩進同個泥潭,倒想起求寬恕了?”
“王禦史彈劾雖有失察,卻也是憂心女官亂政,這份忠君之心不可抹殺!”
“好個忠君!查無實證便敢構陷重臣,分明是把彈劾當泄憤!今日不治他,往後都察院人人都可拿奏疏當私刑?”
兩派官員各執一詞,爭吵聲浪幾乎掀翻殿頂。
有人歎息斥其身為言官卻道聽途說,也有人陰陽怪氣地暗指崔彥護短。
爭執中,正熙帝龍紋廣袖緩緩抬起,刹那間滿殿喧鬧如沸的爭論驟然掐斷,唯有王禦史粗重的喘息聲在死寂中迴蕩。
正熙帝垂眸凝視階下癱軟如泥的身影,“既已認罪,朕便不再多言。然你身為禦史,不思熟讀律法、明察秋毫,僅憑臆測便妄議朝堂,德不配位,有負言官之責。”
他指尖輕點禦案,“著即刻革去禦史一職,調往太仆寺…便降為七品主簿,好好在廄中磨練些眼力。”
話音剛落,王禦史…王主簿立即癱軟在地,喉間泛起腥甜。
為官十幾載,他一步步熬起,步步鑽營才攀上五品的高位。
而禦史的身份,更增添了他的地位,就連那些高位官員見了他,都要客客氣氣喚一聲“王禦史。”。
可如今,這一切化為泡影。
太仆寺七品主簿…他望著自己顫抖的雙手,那地方別說參與早朝,往後連宮牆都難再踏進一步。
他怎麽也想不通,不過是想打壓一個新晉女官,怎就落得這般下場?
喉間溢出一聲嗚咽,混著血沫滴在官袍上,洇開一片暗紅,恰似他支離破碎的仕途。
王大人很快麵色慘白,雙腿發軟,被殿中侍衛架著拖了出去。
如今他再無資格踏入朝堂,隨著他的離去,殿內官員迅速重整隊列,恢複朝會秩序。
溫以緹依舊神色淡然,穩穩站在尚書之列,身姿挺拔。
經此一戰,再無人敢輕視於她,而那些本準備繼續彈劾的官員,紛紛將寫好的奏書悄悄藏迴袖中,把到嘴邊的話咽了迴去。
很快,早朝散了。
正熙帝起身離殿,溫以緹隨著群臣跪地,齊聲高喊“恭送陛下”。
待帝王身影消失,眾人方才起身,緩緩離開了金鑾殿。
溫老爺等人立刻圍攏過來,崔彥率先笑著誇讚:“不愧是我的外甥女,當真是鐵齒銅牙!我看你該來我們都察院才是。”
這時,溫昌柏麵色凝重,盯著溫以緹許久,這才認真囑咐道:“你要小心,那王大人是馮閣老的人,這次彈劾分明是馮閣老授意。你與他們徹底結仇了,日後早朝務必謹言慎行。”
溫老爺有些意外地看向糊塗兒子,欣慰於他難得的穩重,倒是有了幾分當爹的樣子。
崔彥也鄭重地點頭,安慰道:“緹兒放心,姓王的不過是枚棄子。他為馮閣老做過不少事,但也不值得對方為他個五品官徹底翻臉,更別說如今也無任何用處。
他得罪了你,就是得罪了我。他們往後自顧不暇,沒功夫再對付你。”
說罷,崔彥眼神銳利如鷹。
溫老爺見狀,看了崔老爺一眼,隨後神色凝重:“這次恐怕不隻是衝著緹丫頭來的。”
眾人腳步一頓,目光齊刷刷看向他。
溫老爺邊走邊壓低聲音:“彭閣老與馮閣老爭奪首輔之位已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咱們溫家與彭家是姻親,馮閣老那邊早就在找機會打壓我們,隻是一直未能得逞。”
他看向溫以緹,眼中滿是憂慮,“如今緹丫頭嶄露頭角,倒給了他們現成的把柄。”
溫以緹輕輕頷首,方才唇槍舌劍間,她便察覺此事背後另有隱情。
哪有人會無緣無故彈劾一個剛來的女官?不過是借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