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三歲離家後,溫以緹便與家中親人漸行漸遠,時光如白駒過隙,如今二十一歲的她,距離離家已過去了八年,再過兩年,便是整整十個年頭。
歲月的長河衝淡了往昔情誼,即便曾經感情深厚,溫以緹也敵不過常伴長輩左右的兄弟姐妹們。
但溫以緹自幼生得玲瓏可愛,溫老爺送真的滿心滿眼對其都是疼愛。
溫昌柏望著女兒,神色複雜,目光凝滯。
不知不覺間,曾經的二女兒已成長到能與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方麵,他這個父親都自愧不如。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可當這現實真切擺在眼前,他既為自己未能參與女兒成長而愧疚,又忍不住生出一絲驕傲。
瞧瞧,這是他的女兒,真正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可細想之下,溫以緹今日的成就,似乎與自己這個父親關聯甚少。
這般矛盾的情緒在心中交織,攪得溫昌柏心緒翻湧,難以平靜。
至於崔老爺與崔彥。作為外家,本就因血緣維係著情分親近。
如今溫以緹風光無限,他們跟著沾光,更何況自她幼時起,二人便對她寵愛有加,對她的重視從未消減。
溫以緹站在那,烏發高綰,眉間是張揚肆意的自信,唇角掛著若有似無的笑意,一舉一動皆是上位者的威嚴與從容。這毫無保留地傾瀉而出,落在這些長輩們眼中,皆失了言語
身後忽起騷動,幾名身著紫袍的官員在眾人簇擁下緩步而入,朝服上的雲紋金線隨著步伐若隱若現,腰間玉帶碰撞出清越聲響。
溫以緹抬眸望去,為首的幾人中,那張熟悉的麵容映入眼簾。
其餘幾位老者雖未謀麵,從眾人恭敬的姿態也能猜出必是朝中閣老。
彭閣老等人自然也注意到這位罕見的女官。
眾人皆是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隻因他們如今的地位,陛下的決定或多或少也得到了消息,因此也不會第一天就為難溫以緹,但也不會特意去結交。
因此,這群位高權重的閣老一黨們,連餘光都未施舍給溫以緹。
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個小小的女官罷了,即便做到尚宮之位,也不過是陛下一時興起的提拔,能掀起什麽風浪?
唯有彭閣老經過時,眼角微微彎起,朝她飛快眨了眨眼,隨即不動聲色地朝另一側走去。
溫以緹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目光微動,轉頭看向溫老爺:“祖父,錢首輔如今......“
溫老爺長歎一聲:“這首輔之位,怕是要易主了。”
溫以緹垂眸思索,她對這朝堂之上的局勢也有所了解。如今內閣唿聲最高的便是馮閣老,但彭閣老也不差,皆是熱門人選。
前者年富力強,後者資曆深厚,兩方勢力在朝堂上對峙已久。
其餘的閣老要麽兩耳不聞窗外事,要麽依附於其他黨爭。
年初宮院刺客一事成為關鍵轉折,除彭閣老外,數位閣老皆身負病傷。
這才能讓彭閣老見機行事,一舉發展自己的勢力。待幾人養傷歸來,才驚覺彭閣老已悄然收攏各方勢力,朝堂風向早已悄然改變。
但盡管如此,馮閣老仍是幾個閣老中最具有威望的和勢力的。
想到馮閣老,溫以緹輕蹙著眉,腦海中過了許多畫麵。
蘇青的蘇家正是折在了馮閣老的人手裏,這背後是否有他受益,眾人心裏再清楚不過。
馮閣老似乎天生就是她的對頭,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手下的勢力,都與溫以緹格格不入,針鋒相對。
溫以緹挑眉看向溫老爺開口道:“祖父,若是馮閣老當真有機會,在次輔空缺之時,陛下早就將他提上去了。這麽多年次輔之位空缺,可見陛下雖表麵重視馮閣老,實則另有考量。”
溫老爺看著孫女冷靜剖析的模樣,眼角笑意漸濃。他與崔老爺對視一眼,兩人眼底皆是欣慰。
崔彥神色鄭重地點頭,唯有溫昌柏仍未從先前的震撼中迴神,望著女兒運籌帷幄的模樣,一時怔在原地。
崔彥眸光微亮,饒有興致地看向溫以緹:“緹兒,那依你看這首輔之位最終會花落誰家?”
溫以緹對上大舅舅眼中狡黠的笑意,便知他定是早已洞悉幾分朝堂風向,或是心中已有預判。
作為正熙帝親自提拔的心腹,崔彥向來獨善其身,不涉黨爭。
即便與彭閣老多多少少帶著些關係,也始終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
正因他行事穩重、能力出眾,總能將正熙帝交付的差事辦得滴水不漏,才深得聖心。
年紀輕輕便榮登三品禦史之位,這般聖寵在近幾十年的朝堂上都極為罕見。
而溫以緹一路以來,誠然也借著崔彥這層關係做保護傘,巧妙化解諸多難關,為自己掃清障礙。
溫以緹狡黠一笑,故意賣了個關子:“誰知道呢?說不定正是大舅舅心中所想之人。”
此言一出,溫老爺、崔彥和崔老爺三人相視一笑。
唯有溫昌柏剛從怔忡中迴神,望著幾人欲言又止,終究不好意思開口詢問。
而後前來的官員絡繹不絕,廣場漸漸熱鬧起來。
眾人路過時,目光總會不自覺地落在溫以緹身上。但見溫老爺與崔彥這兩位大員一左一右護在她身旁,周身氣場凜然。
那些打量的目光便紛紛識趣地收迴,無人敢輕易上前生事。
不過,官員們交頭接耳,目光不時瞥向溫以緹,竊竊私語聲此起彼伏。
“這女官怎麽也來上早朝了?”一人壓低聲音問道。
另一人擠了擠眼,小聲道:“你還不知道?她可是吏部侍郎溫大人的嫡親孫女,也是崔禦史的嫡親外甥女!”說罷,還不忘朝崔彥的方向努了努嘴。
“難怪年紀輕輕就有這般氣勢,原來是有靠山撐腰!”
這時,人群中有人忍不住開口反駁:“你們可別忘了,人家自己本事也大得很!大慶第一位女知州,名號響亮得很,陛下又如此器重,就別在這兒酸了。”
那人目光鄭重,語氣嚴肅:“都收起小瞧人的心思,她能站在這裏,就足以說明陛下對她的看重。”
這番話落下,周圍議論聲稍歇,卻仍有目光不住打量著這位特殊的女官。
歲月的長河衝淡了往昔情誼,即便曾經感情深厚,溫以緹也敵不過常伴長輩左右的兄弟姐妹們。
但溫以緹自幼生得玲瓏可愛,溫老爺送真的滿心滿眼對其都是疼愛。
溫昌柏望著女兒,神色複雜,目光凝滯。
不知不覺間,曾經的二女兒已成長到能與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方麵,他這個父親都自愧不如。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可當這現實真切擺在眼前,他既為自己未能參與女兒成長而愧疚,又忍不住生出一絲驕傲。
瞧瞧,這是他的女兒,真正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可細想之下,溫以緹今日的成就,似乎與自己這個父親關聯甚少。
這般矛盾的情緒在心中交織,攪得溫昌柏心緒翻湧,難以平靜。
至於崔老爺與崔彥。作為外家,本就因血緣維係著情分親近。
如今溫以緹風光無限,他們跟著沾光,更何況自她幼時起,二人便對她寵愛有加,對她的重視從未消減。
溫以緹站在那,烏發高綰,眉間是張揚肆意的自信,唇角掛著若有似無的笑意,一舉一動皆是上位者的威嚴與從容。這毫無保留地傾瀉而出,落在這些長輩們眼中,皆失了言語
身後忽起騷動,幾名身著紫袍的官員在眾人簇擁下緩步而入,朝服上的雲紋金線隨著步伐若隱若現,腰間玉帶碰撞出清越聲響。
溫以緹抬眸望去,為首的幾人中,那張熟悉的麵容映入眼簾。
其餘幾位老者雖未謀麵,從眾人恭敬的姿態也能猜出必是朝中閣老。
彭閣老等人自然也注意到這位罕見的女官。
眾人皆是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隻因他們如今的地位,陛下的決定或多或少也得到了消息,因此也不會第一天就為難溫以緹,但也不會特意去結交。
因此,這群位高權重的閣老一黨們,連餘光都未施舍給溫以緹。
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個小小的女官罷了,即便做到尚宮之位,也不過是陛下一時興起的提拔,能掀起什麽風浪?
唯有彭閣老經過時,眼角微微彎起,朝她飛快眨了眨眼,隨即不動聲色地朝另一側走去。
溫以緹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目光微動,轉頭看向溫老爺:“祖父,錢首輔如今......“
溫老爺長歎一聲:“這首輔之位,怕是要易主了。”
溫以緹垂眸思索,她對這朝堂之上的局勢也有所了解。如今內閣唿聲最高的便是馮閣老,但彭閣老也不差,皆是熱門人選。
前者年富力強,後者資曆深厚,兩方勢力在朝堂上對峙已久。
其餘的閣老要麽兩耳不聞窗外事,要麽依附於其他黨爭。
年初宮院刺客一事成為關鍵轉折,除彭閣老外,數位閣老皆身負病傷。
這才能讓彭閣老見機行事,一舉發展自己的勢力。待幾人養傷歸來,才驚覺彭閣老已悄然收攏各方勢力,朝堂風向早已悄然改變。
但盡管如此,馮閣老仍是幾個閣老中最具有威望的和勢力的。
想到馮閣老,溫以緹輕蹙著眉,腦海中過了許多畫麵。
蘇青的蘇家正是折在了馮閣老的人手裏,這背後是否有他受益,眾人心裏再清楚不過。
馮閣老似乎天生就是她的對頭,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手下的勢力,都與溫以緹格格不入,針鋒相對。
溫以緹挑眉看向溫老爺開口道:“祖父,若是馮閣老當真有機會,在次輔空缺之時,陛下早就將他提上去了。這麽多年次輔之位空缺,可見陛下雖表麵重視馮閣老,實則另有考量。”
溫老爺看著孫女冷靜剖析的模樣,眼角笑意漸濃。他與崔老爺對視一眼,兩人眼底皆是欣慰。
崔彥神色鄭重地點頭,唯有溫昌柏仍未從先前的震撼中迴神,望著女兒運籌帷幄的模樣,一時怔在原地。
崔彥眸光微亮,饒有興致地看向溫以緹:“緹兒,那依你看這首輔之位最終會花落誰家?”
溫以緹對上大舅舅眼中狡黠的笑意,便知他定是早已洞悉幾分朝堂風向,或是心中已有預判。
作為正熙帝親自提拔的心腹,崔彥向來獨善其身,不涉黨爭。
即便與彭閣老多多少少帶著些關係,也始終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
正因他行事穩重、能力出眾,總能將正熙帝交付的差事辦得滴水不漏,才深得聖心。
年紀輕輕便榮登三品禦史之位,這般聖寵在近幾十年的朝堂上都極為罕見。
而溫以緹一路以來,誠然也借著崔彥這層關係做保護傘,巧妙化解諸多難關,為自己掃清障礙。
溫以緹狡黠一笑,故意賣了個關子:“誰知道呢?說不定正是大舅舅心中所想之人。”
此言一出,溫老爺、崔彥和崔老爺三人相視一笑。
唯有溫昌柏剛從怔忡中迴神,望著幾人欲言又止,終究不好意思開口詢問。
而後前來的官員絡繹不絕,廣場漸漸熱鬧起來。
眾人路過時,目光總會不自覺地落在溫以緹身上。但見溫老爺與崔彥這兩位大員一左一右護在她身旁,周身氣場凜然。
那些打量的目光便紛紛識趣地收迴,無人敢輕易上前生事。
不過,官員們交頭接耳,目光不時瞥向溫以緹,竊竊私語聲此起彼伏。
“這女官怎麽也來上早朝了?”一人壓低聲音問道。
另一人擠了擠眼,小聲道:“你還不知道?她可是吏部侍郎溫大人的嫡親孫女,也是崔禦史的嫡親外甥女!”說罷,還不忘朝崔彥的方向努了努嘴。
“難怪年紀輕輕就有這般氣勢,原來是有靠山撐腰!”
這時,人群中有人忍不住開口反駁:“你們可別忘了,人家自己本事也大得很!大慶第一位女知州,名號響亮得很,陛下又如此器重,就別在這兒酸了。”
那人目光鄭重,語氣嚴肅:“都收起小瞧人的心思,她能站在這裏,就足以說明陛下對她的看重。”
這番話落下,周圍議論聲稍歇,卻仍有目光不住打量著這位特殊的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