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院中,周小勇垂手立在那,指節捏得發白,臉上滿是局促不安。
崔氏手中茶盞輕晃,茶湯泛起細碎漣漪,語氣有些不好的開口道:“小勇啊,可是咱們思姐兒哪裏入不了你的眼?…”
話音未落,周小勇慌忙跨前半步,“大奶奶快別折煞小子!小子何德何能...”
他喉結上下滾動,額角滲出薄汗,“隻是小子心中早有屬意之人。”
崔氏鳳眉微蹙,茶盞重重擱在案上:“休要誆我!這事我一問你家大人便知真假!”
周小勇霎時漲紅了臉,像被戳破心事的孩童般手足無措,半晌才咬牙道:“確有其人,且...且大奶奶也認得。”
崔氏剛要追問,忽見少年攥緊拳頭,喉間擠出兩個字:“是...阿芙。”
“噗——”崔氏猛地咳嗽起來,盯著周小勇:“你說什麽?你的意中人是阿芙?”
見少年紅著臉連連點頭,她先是一怔,繼而噗嗤笑出聲:“你這孩子,早說不就得了!平白鬧出這麽大誤會,倒叫七丫頭難堪。”
崔氏上下打量著局促的周小勇,笑意漫上眼角:“早年間在甘州,我便瞧著你與阿芙格外親昵。那時你們都小,我隻當是尋常情分,不想...”
她斂起笑容,目光變得柔和,抬手示意周小勇坐下,“如今看來,倒真是青梅竹馬的好姻緣。”
周小勇挨著凳邊坐下,衣角被手指揪出褶皺。
崔氏忽而正色:“你與阿芙可曾說破心意?”
周小勇頭垂得更低,耳尖通紅:“小子打算等考中進士、謀得官職,再風風光光提親..”
崔氏望著周小勇羞澀又堅定的模樣,眼底泛起欣慰。
常芙自小在溫家長大,常家變故後,崔氏早將她視作自家姑娘。
思忖間,她輕叩茶盞,盤算起來。
周家人口簡單,常芙又沒了娘家倚仗,往後小兩口關起門過日子,有溫家撐腰,倒也安穩。
“你家大人知道此事?”崔氏笑意盈盈。
周小勇撓撓頭:“雖未明說,但恩師似已察覺,隻讓我們順其自然。”
崔氏掩唇輕笑:“你家大人那等通透人,早該瞧出端倪。”
她斂起笑容,目光變得鄭重:“阿芙是我們看著長大的,你若真想娶她,可得拿出真本事。否則,我可不會輕易應下這門親事!”
周小勇唰地起身,鄭重行了個大禮,聲音清亮:“大奶奶放心!我定要高中,八抬大轎迎娶阿芙!”
廊外日光正好,將少年挺直的脊背鍍上一層金邊。
崔氏望著他,滿意地點點頭。
當晚,溫老爺和溫昌柏等人下值歸家後,聽聞崔氏說起周小勇早已心有所屬,且意中人乃是常芙,都頗感意外。
溫昌柏麵露不甘,問崔氏:“你沒跟他提,如今常芙什麽境況,咱們溫家又是什麽門第?”
他實在想不通,竟有人放著溫家乘龍快婿的機會不要,去選個無背景依靠的女子。
崔氏一眼看穿他的心思,沒好氣地說:“大爺,不是人人都想攀高枝。小勇品行端正,向來靠本事立身,這不正是咱們當初看重他的地方?”
溫老爺在一旁笑著點頭:“沒錯,這孩子確實可靠,我和常兄是多年故交,阿芙是他的血脈,咱們理當照應。再說,咱們還住著人家祖宅呢。”
溫昌柏雖仍有些不滿,但也沒再反駁。
溫老爺接著對崔氏說:“這事就別外傳了,以後看阿芙的意思,若她願意,就以溫家表姑娘的身份出嫁,也算有個娘家撐腰。小勇這孩子,日後也當溫家晚輩看待,這樣不是挺好?”
崔氏點頭讚同:“您說得在理。姻緣強求不得,思姐兒是溫家千金,不愁嫁不出去。”
這話倒是說到溫昌柏心坎裏,他的女兒,自然該是由她挑選夫婿,哪輪得到別人挑揀。
消息不脛而走,柳姨娘很快也聽聞此事。
她望著銅鏡中自己日漸憔悴的麵容,指尖無意識摩挲著鬢邊銀簪。
如今卻隻剩滿心淡漠,這門親事成與不成,終究不是她能左右的。
然而,心底卻莫名泛起一絲輕鬆,又隱隱生出幾分期待。
往後得在崔氏跟前多獻些殷勤,無論如何也要為思姐兒尋個好歸宿。
轉眼間,四花參加女官考核的日子就要到了。
以往女官考核都在皇宮內舉行,可自從上次宮宴發生刺客闖入、後宮亂象叢生後,為免再生事端,這次考核改在宮外。
查對告示上的地點,四花便乘坐溫家備好的馬車前去赴考。
溫以伊、溫以思、溫以伊三姐妹,陪著崔氏一起送考。
馬車停在緊鄰皇宮的正陽門外西側。
這裏原是前朝的一處衙門,大慶開國後那處衙門被罷廢後就荒廢了。
直到今年才突然動工修葺,如今望去氣派非凡,隻是門前還沒掛上匾額,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哪家貴胄的宅院。
前來參加考核的女子們見了這處場所,紛紛私下議論,猜測這究竟是哪個衙門,又為何選在此處舉行女官考核。
馬車剛停穩,溫以伊便掀開車簾,倒抽一口涼氣:“好多人啊!”
隻見門外人頭攢動,繡帕釵環在晨光裏晃動,層層疊疊的襦裙鋪成一片流動的錦繡,密密麻麻的人群幾乎要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車廂裏的四花聽見這聲驚唿,指尖驟然收緊。
望著車窗外烏泱泱的候選女子,她忽然覺得手心沁出薄汗,原本篤定的底氣也像被戳破的皮囊,泄得七零八落。
溫以怡察覺到身旁人的僵硬,輕輕碰了碰溫以伊的胳膊,後者杏眼彎成月牙:“四花姐放寬心,你定能拔得頭籌!”
溫以思也跟著用力點頭。
崔氏望著三個姑娘互相打氣的模樣,嘴角泛起笑意,眼底卻泛起一絲悵惘。
恍惚間,她又看見多年前的溫以緹奔赴選秀的場景。
“時辰差不多了。”崔氏收迴思緒,“咱們下車吧。”
眾人踩著踏腳凳落地,目光掃過周遭停放的朱漆馬車。
甚至有好幾家,都是京中叫的上名頭的官宦人家。
何時起,女官之位竟也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崔氏手中茶盞輕晃,茶湯泛起細碎漣漪,語氣有些不好的開口道:“小勇啊,可是咱們思姐兒哪裏入不了你的眼?…”
話音未落,周小勇慌忙跨前半步,“大奶奶快別折煞小子!小子何德何能...”
他喉結上下滾動,額角滲出薄汗,“隻是小子心中早有屬意之人。”
崔氏鳳眉微蹙,茶盞重重擱在案上:“休要誆我!這事我一問你家大人便知真假!”
周小勇霎時漲紅了臉,像被戳破心事的孩童般手足無措,半晌才咬牙道:“確有其人,且...且大奶奶也認得。”
崔氏剛要追問,忽見少年攥緊拳頭,喉間擠出兩個字:“是...阿芙。”
“噗——”崔氏猛地咳嗽起來,盯著周小勇:“你說什麽?你的意中人是阿芙?”
見少年紅著臉連連點頭,她先是一怔,繼而噗嗤笑出聲:“你這孩子,早說不就得了!平白鬧出這麽大誤會,倒叫七丫頭難堪。”
崔氏上下打量著局促的周小勇,笑意漫上眼角:“早年間在甘州,我便瞧著你與阿芙格外親昵。那時你們都小,我隻當是尋常情分,不想...”
她斂起笑容,目光變得柔和,抬手示意周小勇坐下,“如今看來,倒真是青梅竹馬的好姻緣。”
周小勇挨著凳邊坐下,衣角被手指揪出褶皺。
崔氏忽而正色:“你與阿芙可曾說破心意?”
周小勇頭垂得更低,耳尖通紅:“小子打算等考中進士、謀得官職,再風風光光提親..”
崔氏望著周小勇羞澀又堅定的模樣,眼底泛起欣慰。
常芙自小在溫家長大,常家變故後,崔氏早將她視作自家姑娘。
思忖間,她輕叩茶盞,盤算起來。
周家人口簡單,常芙又沒了娘家倚仗,往後小兩口關起門過日子,有溫家撐腰,倒也安穩。
“你家大人知道此事?”崔氏笑意盈盈。
周小勇撓撓頭:“雖未明說,但恩師似已察覺,隻讓我們順其自然。”
崔氏掩唇輕笑:“你家大人那等通透人,早該瞧出端倪。”
她斂起笑容,目光變得鄭重:“阿芙是我們看著長大的,你若真想娶她,可得拿出真本事。否則,我可不會輕易應下這門親事!”
周小勇唰地起身,鄭重行了個大禮,聲音清亮:“大奶奶放心!我定要高中,八抬大轎迎娶阿芙!”
廊外日光正好,將少年挺直的脊背鍍上一層金邊。
崔氏望著他,滿意地點點頭。
當晚,溫老爺和溫昌柏等人下值歸家後,聽聞崔氏說起周小勇早已心有所屬,且意中人乃是常芙,都頗感意外。
溫昌柏麵露不甘,問崔氏:“你沒跟他提,如今常芙什麽境況,咱們溫家又是什麽門第?”
他實在想不通,竟有人放著溫家乘龍快婿的機會不要,去選個無背景依靠的女子。
崔氏一眼看穿他的心思,沒好氣地說:“大爺,不是人人都想攀高枝。小勇品行端正,向來靠本事立身,這不正是咱們當初看重他的地方?”
溫老爺在一旁笑著點頭:“沒錯,這孩子確實可靠,我和常兄是多年故交,阿芙是他的血脈,咱們理當照應。再說,咱們還住著人家祖宅呢。”
溫昌柏雖仍有些不滿,但也沒再反駁。
溫老爺接著對崔氏說:“這事就別外傳了,以後看阿芙的意思,若她願意,就以溫家表姑娘的身份出嫁,也算有個娘家撐腰。小勇這孩子,日後也當溫家晚輩看待,這樣不是挺好?”
崔氏點頭讚同:“您說得在理。姻緣強求不得,思姐兒是溫家千金,不愁嫁不出去。”
這話倒是說到溫昌柏心坎裏,他的女兒,自然該是由她挑選夫婿,哪輪得到別人挑揀。
消息不脛而走,柳姨娘很快也聽聞此事。
她望著銅鏡中自己日漸憔悴的麵容,指尖無意識摩挲著鬢邊銀簪。
如今卻隻剩滿心淡漠,這門親事成與不成,終究不是她能左右的。
然而,心底卻莫名泛起一絲輕鬆,又隱隱生出幾分期待。
往後得在崔氏跟前多獻些殷勤,無論如何也要為思姐兒尋個好歸宿。
轉眼間,四花參加女官考核的日子就要到了。
以往女官考核都在皇宮內舉行,可自從上次宮宴發生刺客闖入、後宮亂象叢生後,為免再生事端,這次考核改在宮外。
查對告示上的地點,四花便乘坐溫家備好的馬車前去赴考。
溫以伊、溫以思、溫以伊三姐妹,陪著崔氏一起送考。
馬車停在緊鄰皇宮的正陽門外西側。
這裏原是前朝的一處衙門,大慶開國後那處衙門被罷廢後就荒廢了。
直到今年才突然動工修葺,如今望去氣派非凡,隻是門前還沒掛上匾額,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哪家貴胄的宅院。
前來參加考核的女子們見了這處場所,紛紛私下議論,猜測這究竟是哪個衙門,又為何選在此處舉行女官考核。
馬車剛停穩,溫以伊便掀開車簾,倒抽一口涼氣:“好多人啊!”
隻見門外人頭攢動,繡帕釵環在晨光裏晃動,層層疊疊的襦裙鋪成一片流動的錦繡,密密麻麻的人群幾乎要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車廂裏的四花聽見這聲驚唿,指尖驟然收緊。
望著車窗外烏泱泱的候選女子,她忽然覺得手心沁出薄汗,原本篤定的底氣也像被戳破的皮囊,泄得七零八落。
溫以怡察覺到身旁人的僵硬,輕輕碰了碰溫以伊的胳膊,後者杏眼彎成月牙:“四花姐放寬心,你定能拔得頭籌!”
溫以思也跟著用力點頭。
崔氏望著三個姑娘互相打氣的模樣,嘴角泛起笑意,眼底卻泛起一絲悵惘。
恍惚間,她又看見多年前的溫以緹奔赴選秀的場景。
“時辰差不多了。”崔氏收迴思緒,“咱們下車吧。”
眾人踩著踏腳凳落地,目光掃過周遭停放的朱漆馬車。
甚至有好幾家,都是京中叫的上名頭的官宦人家。
何時起,女官之位竟也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