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周小勇一行人順理成章地在溫家安頓下來。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溫家眾人至少表麵上並未有一人流露出排斥之意,人人禮數周全,將周小勇幾人照顧得妥妥帖帖。
唯有溫以萱、溫英林、溫英捷幾人態度疏離,雖言語間帶著幾分酸意,卻也僅是冷言冷語,並未鬧出任何衝突。
這段時日,崔氏常帶著四花,和溫家的姑娘們外出赴宴。
起初,她崔氏想著讓四花借著溫家親戚的身份,為其尋一門好親事。
一來,崔氏到了愛牽紅線的年紀,見著喜歡的小輩,總想著撮合。
二來,四花自小在溫以緹掌管的養濟院長大,作為溫以緹的母親,崔氏自覺也有責任。
因此便想著為四花的終身大事操心,若其能嫁得如意郎君,日後傳揚出去,既能為養濟院增光,也能連帶提升自家二女兒的名聲。
然而,在一兩次宴會後,溫家二房的溫以伊看出了崔氏的心思,連忙提醒道:“大伯母,莫急,四花似乎想考女官呢。”
崔氏聞言一愣,眸中閃過意外之色。
迴程的馬車上,崔氏看向身旁的四花,輕聲問道:“四花,你當真想考女官?”
四花臉頰微紅,眼神卻無比堅定,用力點頭道:“是的,大奶奶!我想像大人一樣,做個受人敬仰的女官!”
聽到四花對女兒這般崇拜,崔氏心頭湧起一股自豪。
細細想來,養濟院的孩子們自小在溫以緹這樣的女官照拂下長大,向往成為女官倒也合情合理。
她語氣溫和地勸誡:“這想法是好的,但考女官的大多是官宦人家的小姐,或是各地聞名的才女,想脫穎而出,可不是件易事。”
四花認真答道:“我明白,這次跟著小勇哥哥進城,我們本就想為溫大人效力。如今正巧趕上女官考核,我無論如何都想試一試。”
這番話讓崔氏對四花愈發喜愛。
這些孩子,像虎子、大牛,還有眼前的司四花,都是懂得報恩的好孩子。
當年若不是二丫頭將他們帶出苦日子,哪有如今的光景?
既是念著自家女兒的情分來的京城,那既是自家人,崔氏自然不能虧待,她當即拍板:“好!往後幾日的宴會你便不用去了,我尋個夫子專門教導你,咱們就鉚足了勁,在這次女官選拔裏爭個功名!”
頓了頓,她又補充道,“對了,你還不知曉,你們溫大人如今已是五品尚宮,這次考核正是由她主持。若你筆試通過,說不定還能見上她一麵。”
話到此處便點到為止,崔氏將後半句,“若真差些,隻要緹姐兒知道其也參加,定會為她背後運作一番。”半咽迴腹中。
有些事,來日方長。崔氏雖有心相助,卻也想護住四花的赤子之心,盼她憑借真才實學去闖,而非依賴旁門左道。
四花眼中瞬間泛起亮光,眼眶也微微發紅:“太好了!我竟還有機會見到大人……”
溫以伊幾姐妹見狀,趕忙上前輕聲安撫。
四花哽咽著連聲道謝,“謝謝大奶奶,謝謝你們…謝謝…。”
之後溫以姐妹幾個時常拉著四花嘰嘰喳喳,詢問著甘州的事,又問著養濟院的事。
一邊聽一邊驚唿。
“我竟以為順城巷的乞兒夠可憐了!”天真的溫以伊聽後眼眶瞬間通紅,“原來甘州百姓連高門官眷豢養的寵物都不如!”
聽著溫以伊這般說,溫以怡也很是認同的點點頭。
而溫以思直接拿手帕按著眼角,哽咽聲斷斷續續,“太苦了,真是太苦了。”
說著,拉著四花開口道:“四花姐姐,把甘州的地址寫給我們!我們湊些湊些東西,就算綿薄,也能盡一份之力。”其他人紛紛附和。
四花慌忙按住眾人,“妹妹們誤會了!溫大人修渠墾荒、開辦學堂,如今的甘州糧倉盈滿,我說的不過是大人沒來之前的甘州!”
她指著窗外新抽芽的柳枝,“就像這春柳,熬過寒冬總會抽綠的。”
另一邊,周小勇與溫英珹、溫英衡、溫英文幾人相處得愈發融洽。
三兄弟本就對自家二姐姐欽佩有加,也一直為當年未能同去甘州引為憾事,如今逮著周小勇這個親曆者,每日都纏著追問甘州往事。
每當周小勇說起鑽狗洞傳遞消息,或是設計誘瓦剌人入養濟院的驚險細節,對麵總爆發出此起彼伏的驚歎。
“你竟能想出這般奇招!”溫英文素來沉穩,此刻也漲紅了臉,指尖緊緊攥著衣襟。
說著他更是直接摟住周小勇的肩膀晃個不停:“太了不起了!換作是我,怕是腿都嚇軟了!”
溫英珹最是激動,猛地一拍石桌,震得茶盞裏的水花四濺,恨聲道:“早知道我就不考科舉了!練身好武藝,既能護著姐姐,又能殺退那些瓦剌賊寇,不比悶頭讀書強?”
周小勇趕忙按住他,正色開口道:“文武之道如車之兩輪,缺一不可。武官衝鋒陷陣保家衛國,文官執筆安邦治理民生。你看鴻臚寺的官員們,在談判桌上字字如刀,以筆墨為劍為家國爭得利益,這等功績絲毫不遜於沙場殺敵。
恩師當年守甘州,靠的也是文韜武略並用,若沒有提前謀劃的糧草布局、分化敵軍的計策,單憑蠻力又如何守得住城池?”
這番話讓溫英珹漸漸冷靜下來,手鬆了又緊。
而一旁的溫英衡則是若有所思,沒有迴應。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溫家眾人至少表麵上並未有一人流露出排斥之意,人人禮數周全,將周小勇幾人照顧得妥妥帖帖。
唯有溫以萱、溫英林、溫英捷幾人態度疏離,雖言語間帶著幾分酸意,卻也僅是冷言冷語,並未鬧出任何衝突。
這段時日,崔氏常帶著四花,和溫家的姑娘們外出赴宴。
起初,她崔氏想著讓四花借著溫家親戚的身份,為其尋一門好親事。
一來,崔氏到了愛牽紅線的年紀,見著喜歡的小輩,總想著撮合。
二來,四花自小在溫以緹掌管的養濟院長大,作為溫以緹的母親,崔氏自覺也有責任。
因此便想著為四花的終身大事操心,若其能嫁得如意郎君,日後傳揚出去,既能為養濟院增光,也能連帶提升自家二女兒的名聲。
然而,在一兩次宴會後,溫家二房的溫以伊看出了崔氏的心思,連忙提醒道:“大伯母,莫急,四花似乎想考女官呢。”
崔氏聞言一愣,眸中閃過意外之色。
迴程的馬車上,崔氏看向身旁的四花,輕聲問道:“四花,你當真想考女官?”
四花臉頰微紅,眼神卻無比堅定,用力點頭道:“是的,大奶奶!我想像大人一樣,做個受人敬仰的女官!”
聽到四花對女兒這般崇拜,崔氏心頭湧起一股自豪。
細細想來,養濟院的孩子們自小在溫以緹這樣的女官照拂下長大,向往成為女官倒也合情合理。
她語氣溫和地勸誡:“這想法是好的,但考女官的大多是官宦人家的小姐,或是各地聞名的才女,想脫穎而出,可不是件易事。”
四花認真答道:“我明白,這次跟著小勇哥哥進城,我們本就想為溫大人效力。如今正巧趕上女官考核,我無論如何都想試一試。”
這番話讓崔氏對四花愈發喜愛。
這些孩子,像虎子、大牛,還有眼前的司四花,都是懂得報恩的好孩子。
當年若不是二丫頭將他們帶出苦日子,哪有如今的光景?
既是念著自家女兒的情分來的京城,那既是自家人,崔氏自然不能虧待,她當即拍板:“好!往後幾日的宴會你便不用去了,我尋個夫子專門教導你,咱們就鉚足了勁,在這次女官選拔裏爭個功名!”
頓了頓,她又補充道,“對了,你還不知曉,你們溫大人如今已是五品尚宮,這次考核正是由她主持。若你筆試通過,說不定還能見上她一麵。”
話到此處便點到為止,崔氏將後半句,“若真差些,隻要緹姐兒知道其也參加,定會為她背後運作一番。”半咽迴腹中。
有些事,來日方長。崔氏雖有心相助,卻也想護住四花的赤子之心,盼她憑借真才實學去闖,而非依賴旁門左道。
四花眼中瞬間泛起亮光,眼眶也微微發紅:“太好了!我竟還有機會見到大人……”
溫以伊幾姐妹見狀,趕忙上前輕聲安撫。
四花哽咽著連聲道謝,“謝謝大奶奶,謝謝你們…謝謝…。”
之後溫以姐妹幾個時常拉著四花嘰嘰喳喳,詢問著甘州的事,又問著養濟院的事。
一邊聽一邊驚唿。
“我竟以為順城巷的乞兒夠可憐了!”天真的溫以伊聽後眼眶瞬間通紅,“原來甘州百姓連高門官眷豢養的寵物都不如!”
聽著溫以伊這般說,溫以怡也很是認同的點點頭。
而溫以思直接拿手帕按著眼角,哽咽聲斷斷續續,“太苦了,真是太苦了。”
說著,拉著四花開口道:“四花姐姐,把甘州的地址寫給我們!我們湊些湊些東西,就算綿薄,也能盡一份之力。”其他人紛紛附和。
四花慌忙按住眾人,“妹妹們誤會了!溫大人修渠墾荒、開辦學堂,如今的甘州糧倉盈滿,我說的不過是大人沒來之前的甘州!”
她指著窗外新抽芽的柳枝,“就像這春柳,熬過寒冬總會抽綠的。”
另一邊,周小勇與溫英珹、溫英衡、溫英文幾人相處得愈發融洽。
三兄弟本就對自家二姐姐欽佩有加,也一直為當年未能同去甘州引為憾事,如今逮著周小勇這個親曆者,每日都纏著追問甘州往事。
每當周小勇說起鑽狗洞傳遞消息,或是設計誘瓦剌人入養濟院的驚險細節,對麵總爆發出此起彼伏的驚歎。
“你竟能想出這般奇招!”溫英文素來沉穩,此刻也漲紅了臉,指尖緊緊攥著衣襟。
說著他更是直接摟住周小勇的肩膀晃個不停:“太了不起了!換作是我,怕是腿都嚇軟了!”
溫英珹最是激動,猛地一拍石桌,震得茶盞裏的水花四濺,恨聲道:“早知道我就不考科舉了!練身好武藝,既能護著姐姐,又能殺退那些瓦剌賊寇,不比悶頭讀書強?”
周小勇趕忙按住他,正色開口道:“文武之道如車之兩輪,缺一不可。武官衝鋒陷陣保家衛國,文官執筆安邦治理民生。你看鴻臚寺的官員們,在談判桌上字字如刀,以筆墨為劍為家國爭得利益,這等功績絲毫不遜於沙場殺敵。
恩師當年守甘州,靠的也是文韜武略並用,若沒有提前謀劃的糧草布局、分化敵軍的計策,單憑蠻力又如何守得住城池?”
這番話讓溫英珹漸漸冷靜下來,手鬆了又緊。
而一旁的溫英衡則是若有所思,沒有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