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尚食局眾人已盡數被禁軍嚴密控製,三司隨即便對尚食局展開了徹查。
其中陳司醞所掌管的司醞司自然也未能幸免,這令她心中滿是怨憤。
平日裏有好處時輪不到司醞司,一旦出事,司醞司卻首當其衝被挑刺。
她已處處謹慎,對經手的酒水嚴格把關,可即便如此,還是難逃牽連。
所幸眾人並未被直接關押候審,而是在逐一問話、登記在冊後便被放行。
畢竟尚食局規模龐大,一旦全麵封禁,後宮日常運轉必將陷入癱瘓。
再者說,倘若真是尚食局有人蓄意投毒,魏尚食等一眾女官,如此行事也未免太過愚蠢。
此事一出,常芙、徐嬤嬤等人都為溫晴憂心忡忡了好一陣。
好在溫晴時刻謹記溫以緹的叮囑,數次險險避開本不該她負責的事務,行事愈發小心,隻專注於記錄等文職差事。
若非如此,此刻她的嫌疑隻怕還要更重。因此她也得以較早脫身。
然而,當溫晴狼狽脫身迴來時,卻不見溫以緹的身影。她心頭一緊,急忙揪住安公公追問:“大人去了何處?”
安公公聞言,重重歎了口氣:“梅宮正被禁軍押入大牢了,大人聽聞消息,火急火燎地去皇後娘娘宮中等消息去了。”
徐嬤嬤急問:“尚食局那邊情況如何?”
溫晴神色凝重,心有餘悸道:“怕是兇多吉少。多虧我一直牢記大人教誨,凡事謹小慎微,這才僥幸脫身。可如今出了這麽大的事,尚食局總要有人擔責,就算大家都沒參與,怕也難以置身事外。\"”
這話如重錘般砸在眾人心裏,一時間鴉雀無聲。
太子與多位官員中毒,這等驚天大案,尚食局首當其衝,就連光祿寺恐怕也難逃牽連。
一路上,溫以緹強壓心緒,試圖以一貫的冷靜梳理這樁亂局。
封鎖尚食局她能理解,畢竟此事都是因著入口的吃食惹的禍,可宮正司…難道是有人在此事中包庇了?
可為何獨獨抓梅宮正,還直接將其押入大牢?
哪怕是其下麵涉事的女官,梅宮正也頂多被軟禁在宮正司等候質詢,畢竟都得看著趙皇後的麵子。
而不是像這般如證據確鑿一樣,直接將梅宮正關押!
難道當真和梅宮正有關?
溫以緹想到這兒寒意順著脊背竄上來,指尖發涼。
以梅宮正的謀略,怎會卷入這樁吃力不討好的事上,從範尚宮和趙皇後的態度來看,二人都在作壁上觀,等著坐收漁利,梅宮正卻主動攪局,擅自插手,為什麽?
絕不可能是趙皇後指使,這其中到底藏著什麽隱秘?她與太子有什麽仇怨?
“太子......”溫以緹喃喃自語,腳步猛地頓在宮道上。
她也聽聞過、早年趙皇後曾屬意梅宮正入東宮為妾,輔佐自己的孩子,可惜前太子英年早逝,這段姻緣不了了之。
也正因趙皇後賞識,梅宮正才一路擢升至宮正司主位。
難道一切都因為前太子?
溫以緹蹙眉沉思,一個妾室之位,怎值得梅宮正賭上全部身家性命?
能在後宮站穩腳跟的女官,哪個不是精於權衡利弊的玲瓏人?
若說僅憑舊情,決然說不通。
可若不是為情,她又為何甘冒奇險?
溫以緹越想越覺前路如墜迷霧,所有線索在腦海中糾纏成死結。
怪隻怪自己對從前秘辛知之甚少,又或是真正入趙皇後陣營時日尚淺。
餘下的宮道漫長,溫以緹卻仿佛踩在薄冰之上,每一步都要反複掂量。
此事究竟會將自己卷入多深?,自己又該怎樣從中明哲保身?
倘若梅宮正真的參與其中,趙皇後必然難以獨善其身,受其牽連,難保陛下不會因此遷怒。
可她早已上了趙皇後的船,如今置身其中,不是萬不得已,自己哪怕明知前方荊棘遍布,為求自保,也不得不硬著頭皮為趙皇後周旋。
況且,即便自己能置身事外,身邊人也早已深陷泥潭。
溫晴和陳司醞不說,還有在光祿寺任職的三叔呢,一個不小心,容易牽連溫家、因此溫以緹無論如何也要設法保全。
懷揣著心事,溫以緹一路疾行至坤寧宮,卻見宮門緊閉,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守門宮人見是溫以緹,默契地放行。
踏入殿內,隻見宮人神色匆匆,腳步急促,每個人臉上都寫滿憂慮。
溫以緹心中警鈴大作,循著濃烈的藥味快步走向內室。
屋內門窗緊閉,暖意蒸騰,趙皇後虛弱地倚在床榻上,蒼白的臉色在昏暗的光線下更顯憔悴。
範尚宮站在一旁,神色陰沉得能擰出水來,見溫以緹到來,隻是微微頷首,未發一言。
溫以緹規規矩矩對二人行了禮,便垂手立在一旁,靜靜等候。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溫以緹主動幫忙侍奉,協助醫女、太醫施針、煎藥、喂藥,可殿內始終一片死寂。
溫以緹心中漸漸明了,趙皇後和範尚宮都在等。
等牢內被審問的梅宮正的消息,如今的坤寧宮十分打眼,稍有動作,隻會讓陛下更加猜忌。
眼下局勢,除了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別無他法。
溫以緹則忽然冒出個想法,難怪京城流言沸反盈天,朝堂彈劾太子的奏折如雪片紛飛,陛下卻始終按兵不動。
原來早就在等一個時機!
如今雷霆手段一舉拿下諸多要員,這分明是胸有成竹的收網之舉。
暮色漸濃,坤寧宮內眾人屏息凝神,唯有燭火搖曳,映得滿室人影幢幢。
就在此時,一名眼生的太監跌跌撞撞闖入,撲通跪地:“奴才見過皇後娘娘!啟稟皇後娘娘,梅宮正已招供!梅宮正招供了!她承認暗中引誘顧庶人與陛下起爭執,但問及顧庶人自戕一事,她卻矢口否認知情…”
梅宮正反指太子才是幕後推手,稱“後宮女官如何能插手宮外之事!”
那些混入宮中的刺客樂師、舞妓等,皆是梅宮正買通心腹偷偷帶入。
而篩選人手、安排接應,竟是五王爺與十一皇子暗中協助!
至於太子與群臣中毒一案,直言憑借宮正司主官之權,買通尚食局宮女在膳食中下毒,不過是輕而易舉。
其中陳司醞所掌管的司醞司自然也未能幸免,這令她心中滿是怨憤。
平日裏有好處時輪不到司醞司,一旦出事,司醞司卻首當其衝被挑刺。
她已處處謹慎,對經手的酒水嚴格把關,可即便如此,還是難逃牽連。
所幸眾人並未被直接關押候審,而是在逐一問話、登記在冊後便被放行。
畢竟尚食局規模龐大,一旦全麵封禁,後宮日常運轉必將陷入癱瘓。
再者說,倘若真是尚食局有人蓄意投毒,魏尚食等一眾女官,如此行事也未免太過愚蠢。
此事一出,常芙、徐嬤嬤等人都為溫晴憂心忡忡了好一陣。
好在溫晴時刻謹記溫以緹的叮囑,數次險險避開本不該她負責的事務,行事愈發小心,隻專注於記錄等文職差事。
若非如此,此刻她的嫌疑隻怕還要更重。因此她也得以較早脫身。
然而,當溫晴狼狽脫身迴來時,卻不見溫以緹的身影。她心頭一緊,急忙揪住安公公追問:“大人去了何處?”
安公公聞言,重重歎了口氣:“梅宮正被禁軍押入大牢了,大人聽聞消息,火急火燎地去皇後娘娘宮中等消息去了。”
徐嬤嬤急問:“尚食局那邊情況如何?”
溫晴神色凝重,心有餘悸道:“怕是兇多吉少。多虧我一直牢記大人教誨,凡事謹小慎微,這才僥幸脫身。可如今出了這麽大的事,尚食局總要有人擔責,就算大家都沒參與,怕也難以置身事外。\"”
這話如重錘般砸在眾人心裏,一時間鴉雀無聲。
太子與多位官員中毒,這等驚天大案,尚食局首當其衝,就連光祿寺恐怕也難逃牽連。
一路上,溫以緹強壓心緒,試圖以一貫的冷靜梳理這樁亂局。
封鎖尚食局她能理解,畢竟此事都是因著入口的吃食惹的禍,可宮正司…難道是有人在此事中包庇了?
可為何獨獨抓梅宮正,還直接將其押入大牢?
哪怕是其下麵涉事的女官,梅宮正也頂多被軟禁在宮正司等候質詢,畢竟都得看著趙皇後的麵子。
而不是像這般如證據確鑿一樣,直接將梅宮正關押!
難道當真和梅宮正有關?
溫以緹想到這兒寒意順著脊背竄上來,指尖發涼。
以梅宮正的謀略,怎會卷入這樁吃力不討好的事上,從範尚宮和趙皇後的態度來看,二人都在作壁上觀,等著坐收漁利,梅宮正卻主動攪局,擅自插手,為什麽?
絕不可能是趙皇後指使,這其中到底藏著什麽隱秘?她與太子有什麽仇怨?
“太子......”溫以緹喃喃自語,腳步猛地頓在宮道上。
她也聽聞過、早年趙皇後曾屬意梅宮正入東宮為妾,輔佐自己的孩子,可惜前太子英年早逝,這段姻緣不了了之。
也正因趙皇後賞識,梅宮正才一路擢升至宮正司主位。
難道一切都因為前太子?
溫以緹蹙眉沉思,一個妾室之位,怎值得梅宮正賭上全部身家性命?
能在後宮站穩腳跟的女官,哪個不是精於權衡利弊的玲瓏人?
若說僅憑舊情,決然說不通。
可若不是為情,她又為何甘冒奇險?
溫以緹越想越覺前路如墜迷霧,所有線索在腦海中糾纏成死結。
怪隻怪自己對從前秘辛知之甚少,又或是真正入趙皇後陣營時日尚淺。
餘下的宮道漫長,溫以緹卻仿佛踩在薄冰之上,每一步都要反複掂量。
此事究竟會將自己卷入多深?,自己又該怎樣從中明哲保身?
倘若梅宮正真的參與其中,趙皇後必然難以獨善其身,受其牽連,難保陛下不會因此遷怒。
可她早已上了趙皇後的船,如今置身其中,不是萬不得已,自己哪怕明知前方荊棘遍布,為求自保,也不得不硬著頭皮為趙皇後周旋。
況且,即便自己能置身事外,身邊人也早已深陷泥潭。
溫晴和陳司醞不說,還有在光祿寺任職的三叔呢,一個不小心,容易牽連溫家、因此溫以緹無論如何也要設法保全。
懷揣著心事,溫以緹一路疾行至坤寧宮,卻見宮門緊閉,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守門宮人見是溫以緹,默契地放行。
踏入殿內,隻見宮人神色匆匆,腳步急促,每個人臉上都寫滿憂慮。
溫以緹心中警鈴大作,循著濃烈的藥味快步走向內室。
屋內門窗緊閉,暖意蒸騰,趙皇後虛弱地倚在床榻上,蒼白的臉色在昏暗的光線下更顯憔悴。
範尚宮站在一旁,神色陰沉得能擰出水來,見溫以緹到來,隻是微微頷首,未發一言。
溫以緹規規矩矩對二人行了禮,便垂手立在一旁,靜靜等候。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溫以緹主動幫忙侍奉,協助醫女、太醫施針、煎藥、喂藥,可殿內始終一片死寂。
溫以緹心中漸漸明了,趙皇後和範尚宮都在等。
等牢內被審問的梅宮正的消息,如今的坤寧宮十分打眼,稍有動作,隻會讓陛下更加猜忌。
眼下局勢,除了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別無他法。
溫以緹則忽然冒出個想法,難怪京城流言沸反盈天,朝堂彈劾太子的奏折如雪片紛飛,陛下卻始終按兵不動。
原來早就在等一個時機!
如今雷霆手段一舉拿下諸多要員,這分明是胸有成竹的收網之舉。
暮色漸濃,坤寧宮內眾人屏息凝神,唯有燭火搖曳,映得滿室人影幢幢。
就在此時,一名眼生的太監跌跌撞撞闖入,撲通跪地:“奴才見過皇後娘娘!啟稟皇後娘娘,梅宮正已招供!梅宮正招供了!她承認暗中引誘顧庶人與陛下起爭執,但問及顧庶人自戕一事,她卻矢口否認知情…”
梅宮正反指太子才是幕後推手,稱“後宮女官如何能插手宮外之事!”
那些混入宮中的刺客樂師、舞妓等,皆是梅宮正買通心腹偷偷帶入。
而篩選人手、安排接應,竟是五王爺與十一皇子暗中協助!
至於太子與群臣中毒一案,直言憑借宮正司主官之權,買通尚食局宮女在膳食中下毒,不過是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