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侍讀學士袁家,雖品級不過從五品,卻因著翰林清貴的身份,自帶幾分文雅矜貴之氣。
加之府上出了位太子妃,這層皇親的光環,更是讓袁家身價倍增。
每逢朝廷宮宴,袁家的席位總緊鄰受聖上眷顧的權臣貴胄,席間觥籌交錯,談笑晏晏,外人看來,當真是風光無限。
也正是因著太子妃這層關係,袁家得以從籍籍無名之輩,一躍而入京城上流高門之列,躋身世家大族的圈層。
朱門高掛,車馬盈門,平日裏往來的皆是達官顯貴,賀喜的帖子、拜會的名帖更是紛至遝來。
然而,這表麵的榮光背後,卻藏著袁家難以言說的苦楚。
風光隻是做給外人看的,內裏的無奈與心酸,唯有自家人知曉。
自從家中女兒嫁入東宮,這\"清貴\"二字漸漸變了味,在外人眼中,他們不過是攀附皇親的投機之輩。
陛下賜婚時,袁家縱然滿心不願,也隻能叩謝天恩。
當初六王爺尚是閑散皇子,與袁家往來時還帶著幾分禮賢下士的風度,那時袁家確實盼著女兒能嫁得良人,家族也能跟著沾光。
可自六王爺被冊立為太子,一切都變了。
如今的太子一心拉攏手握實權的勳貴,對翰林之家冷眼相待。
太子妃在東宮備受冷落,幽居深宮無人問津。袁家深知女兒的處境,卻隻能把心疼藏在心底。
皇室婚約如同枷鎖,除非陛下恩準和離,否則稍有異動便是抗旨大罪。
可今日宮宴上,太子竟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折辱太子妃。
袁家眾人攥緊拳頭,指甲幾乎掐進掌心,幾次想衝上前理論,卻又生生忍住。
他們明白,此刻多一句辯解,日後太子便會變本加厲地為難太子妃,為難袁家。
因此,他們隻能眼睜睜看著女兒受苦,卻無能為力。
當太子皂靴重重踹在太子妃身上的刹那,袁家長子猛地掀翻案幾,青玉茶盞在金磚上碎成冰裂紋,他赤紅著眼便要衝上前,卻被袁老爺鐵鉗般的手掌死死扣住後領。
\"父親!他欺人太甚!\"他的的聲音帶著憤怒和不甘,喉結劇烈滾動著。
袁太太攥著絲帕的手不住發抖,繡著並蒂蓮的絹子幾乎要被絞碎,“老爺.....”話未說完已泣不成聲。
袁老爺盯著殿中央蜷縮的女兒,太陽穴突突直跳,牙關咬得發顫:“不可!”沙啞的低吼裏,“不然你姐姐的苦就白吃了…我們袁家也大禍臨頭了…”
觸怒太子,不必其親自動手。他手底下的勢力,便能如豺狼般撲向袁家。袁家不過是翰林清貴,在這些麵前他們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為了護住滿門,袁老爺隻能把憤怒藏在心底,背後卻對著祖宗牌位,將牙咬得生疼。
就因為這些,往昔與袁家詩酒相交的書香之家,清貴之家,如今見了麵都刻意避開眼神。
翰林同僚裝作沒看見,世交子弟路過府邸繞道而行。那些自詡清高的文人,背地裏嘲諷袁家為求富貴攀附權貴,丟盡了讀書人的風骨。
不過靠女兒討好太子,哪還有文人氣節?
這些閑言碎語像刀子般紮心,但袁老爺隻能咬牙維持體麵,他明白稍有退縮,整個家族都將陷入絕境。
這時,殿內突然傳來金鐵相擊之聲。刺客闖入,寒光閃爍的彎刀直指高台上,袁家所在的東側席位因靠近禦座,瞬間被侍衛圍成銅牆鐵壁。
袁家長子卻趁著混亂,猛然撞開護駕的羽林衛,將踉蹌的太子妃拽入袁家的防護內。
與此同時,西側的溫家、東平伯爵府白家與崔家、彭家等,也因溫以緹精心安排的位置,在第一時間被禁軍層層護住。
因著多是文官門第,唯有東平伯爵府白家以武勳立世。白伯爺雖說年紀大了,但好歹也是會拳腳功夫的,因此毫不猶豫站在了白府女眷前麵。
趙錦年幾乎在同一時刻飛身而出,落在溫家席位前。崔氏攥著繡帕的手猛然鬆開,眼中迸出驚喜:“安遠侯!”
隻見趙錦年按同崔氏和溫老爺等人行了一禮,“諸位莫慌,有本侯在。”
崔氏望著殺來的刺客,急得開口道:“侯爺,咱們這邊人多,您快去護駕,緹兒也在那邊呢!”
溫以柔聽著這話,心頭猛地一跳,下意識以為,母親知道了妹妹與趙錦年的隱秘。
趙錦年卻沉穩搖頭,“皇後娘娘和陛下身邊守衛森嚴,您放心。況且溫大人應變之能不輸武將,自保綽綽有餘,不須我多此一舉。”
趙錦年語氣中滿是對溫以緹的信任和自豪。
“我既應了護你們周全,便不會離開半步。”
這是趙錦年在來之時,答應溫以緹今夜一定護好溫家眾人!
而溫老爺他們知道趙錦年和溫以緹的關係,微微頷首間,但目光卻不自覺掃向趙皇後身側的溫以緹,滿是擔憂。
正熙帝前禁軍如銅牆鐵壁層層環繞。
五王爺、十王爺、十一皇子早已機靈的挺身而出,而七王爺因舊傷未愈,動作比兄弟們慢了半步,卻仍是踉蹌著撲到正熙帝身前。
他蒼白染血的麵容,因用力而泛起病態的潮紅。正熙帝望著這個被自己斥責的兒子,心中不禁有些動容。
混亂中,太子徹底失了儀態,如瘋魔般在殿內狂奔嘶喊。
因場麵失控無人管束,他的舉止愈發癲狂。太子妃無奈求情,袁家眾人實在看不下去,最終冒險出手,將失控的太子強行帶至安全處。
五王爺好歹在禁軍中曆練多年,此刻鷹目掃過混戰的人群,“七弟、十弟、十一弟!”他朗笑一聲,聲震殿宇,“今夜便以敵首為彩頭,看看誰能在父皇麵前拔得頭籌!”
雖然他們進殿之時未曾佩戴兵器,但尋幾個趁手的還是來得及,他率先而動,抄起被掀翻的榆木長凳,凳腿粗壯結實,如棍棒般橫掃,木屑飛濺中打斷敵人兵器,再猛地砸向對方膝蓋。
十王爺已經旋身扯斷懸掛的竹卷簾,將堅韌的竹條擰成鎖鏈狀,纏住刺客手腕後猛然發力,竹條繃直的脆響混著骨頭錯位的悶哼。“五哥這提議倒是有趣!”
十一皇子早已按捺不住,箭步衝向廊下兵器架。
混亂中雖無佩刀,他卻扯下宮燈上的鎏金長鏈,鏈尾銅墜在掌心轉得嗡嗡作響。少年郎眉眼飛揚,轉頭向龍椅方向喊道:“父皇母後放心!兒臣這條鏈子,定能捆住十個八個賊子!”
七王爺因舊傷未愈,動作稍顯遲緩。他踉蹌著奪得,被五王爺打倒在地上刺客所攜帶的短刀,盡管麵色蒼白,眼中卻燃起熊熊戰意,斷喝一聲便將衝來的刺客逼退。
此刻,後宮妃嬪與公主們瑟縮在正熙帝與身後,宸妃攥著珍珠流蘇的手指微微發白,卻仍踮腳揚聲喊道:“我兒!萬不可讓你父皇失望!”
婉淑儀也隨即對著五王爺道:“老五,讓你父皇好好看看你的能耐!”
七王爺因顧庶人離世,顧氏一族如今避之不及,唯有七王妃立於人群深處,攥著絲帕的手微微發顫,卻仍竭力高唿為他助威。
他蒼白的臉上浮起一抹虛弱笑意,朝妻子輕輕頷首。
隻剩下十王爺…十王妃剛要開口,溫以緹清亮的嗓音劃破廝殺聲:“十王爺,定要護好陛下和皇後娘娘!”
七王爺如被驟暖的春風拂過,眼底凝結的冰霜轟然碎裂。他循聲望去,見溫以緹拉著十王妃緊張的看著他,堅定的目光相撞,緩緩點頭致意,他又深深看了眼七王妃,隨後轉身,毅然迎向洶湧而來的刺客。
加之府上出了位太子妃,這層皇親的光環,更是讓袁家身價倍增。
每逢朝廷宮宴,袁家的席位總緊鄰受聖上眷顧的權臣貴胄,席間觥籌交錯,談笑晏晏,外人看來,當真是風光無限。
也正是因著太子妃這層關係,袁家得以從籍籍無名之輩,一躍而入京城上流高門之列,躋身世家大族的圈層。
朱門高掛,車馬盈門,平日裏往來的皆是達官顯貴,賀喜的帖子、拜會的名帖更是紛至遝來。
然而,這表麵的榮光背後,卻藏著袁家難以言說的苦楚。
風光隻是做給外人看的,內裏的無奈與心酸,唯有自家人知曉。
自從家中女兒嫁入東宮,這\"清貴\"二字漸漸變了味,在外人眼中,他們不過是攀附皇親的投機之輩。
陛下賜婚時,袁家縱然滿心不願,也隻能叩謝天恩。
當初六王爺尚是閑散皇子,與袁家往來時還帶著幾分禮賢下士的風度,那時袁家確實盼著女兒能嫁得良人,家族也能跟著沾光。
可自六王爺被冊立為太子,一切都變了。
如今的太子一心拉攏手握實權的勳貴,對翰林之家冷眼相待。
太子妃在東宮備受冷落,幽居深宮無人問津。袁家深知女兒的處境,卻隻能把心疼藏在心底。
皇室婚約如同枷鎖,除非陛下恩準和離,否則稍有異動便是抗旨大罪。
可今日宮宴上,太子竟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折辱太子妃。
袁家眾人攥緊拳頭,指甲幾乎掐進掌心,幾次想衝上前理論,卻又生生忍住。
他們明白,此刻多一句辯解,日後太子便會變本加厲地為難太子妃,為難袁家。
因此,他們隻能眼睜睜看著女兒受苦,卻無能為力。
當太子皂靴重重踹在太子妃身上的刹那,袁家長子猛地掀翻案幾,青玉茶盞在金磚上碎成冰裂紋,他赤紅著眼便要衝上前,卻被袁老爺鐵鉗般的手掌死死扣住後領。
\"父親!他欺人太甚!\"他的的聲音帶著憤怒和不甘,喉結劇烈滾動著。
袁太太攥著絲帕的手不住發抖,繡著並蒂蓮的絹子幾乎要被絞碎,“老爺.....”話未說完已泣不成聲。
袁老爺盯著殿中央蜷縮的女兒,太陽穴突突直跳,牙關咬得發顫:“不可!”沙啞的低吼裏,“不然你姐姐的苦就白吃了…我們袁家也大禍臨頭了…”
觸怒太子,不必其親自動手。他手底下的勢力,便能如豺狼般撲向袁家。袁家不過是翰林清貴,在這些麵前他們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為了護住滿門,袁老爺隻能把憤怒藏在心底,背後卻對著祖宗牌位,將牙咬得生疼。
就因為這些,往昔與袁家詩酒相交的書香之家,清貴之家,如今見了麵都刻意避開眼神。
翰林同僚裝作沒看見,世交子弟路過府邸繞道而行。那些自詡清高的文人,背地裏嘲諷袁家為求富貴攀附權貴,丟盡了讀書人的風骨。
不過靠女兒討好太子,哪還有文人氣節?
這些閑言碎語像刀子般紮心,但袁老爺隻能咬牙維持體麵,他明白稍有退縮,整個家族都將陷入絕境。
這時,殿內突然傳來金鐵相擊之聲。刺客闖入,寒光閃爍的彎刀直指高台上,袁家所在的東側席位因靠近禦座,瞬間被侍衛圍成銅牆鐵壁。
袁家長子卻趁著混亂,猛然撞開護駕的羽林衛,將踉蹌的太子妃拽入袁家的防護內。
與此同時,西側的溫家、東平伯爵府白家與崔家、彭家等,也因溫以緹精心安排的位置,在第一時間被禁軍層層護住。
因著多是文官門第,唯有東平伯爵府白家以武勳立世。白伯爺雖說年紀大了,但好歹也是會拳腳功夫的,因此毫不猶豫站在了白府女眷前麵。
趙錦年幾乎在同一時刻飛身而出,落在溫家席位前。崔氏攥著繡帕的手猛然鬆開,眼中迸出驚喜:“安遠侯!”
隻見趙錦年按同崔氏和溫老爺等人行了一禮,“諸位莫慌,有本侯在。”
崔氏望著殺來的刺客,急得開口道:“侯爺,咱們這邊人多,您快去護駕,緹兒也在那邊呢!”
溫以柔聽著這話,心頭猛地一跳,下意識以為,母親知道了妹妹與趙錦年的隱秘。
趙錦年卻沉穩搖頭,“皇後娘娘和陛下身邊守衛森嚴,您放心。況且溫大人應變之能不輸武將,自保綽綽有餘,不須我多此一舉。”
趙錦年語氣中滿是對溫以緹的信任和自豪。
“我既應了護你們周全,便不會離開半步。”
這是趙錦年在來之時,答應溫以緹今夜一定護好溫家眾人!
而溫老爺他們知道趙錦年和溫以緹的關係,微微頷首間,但目光卻不自覺掃向趙皇後身側的溫以緹,滿是擔憂。
正熙帝前禁軍如銅牆鐵壁層層環繞。
五王爺、十王爺、十一皇子早已機靈的挺身而出,而七王爺因舊傷未愈,動作比兄弟們慢了半步,卻仍是踉蹌著撲到正熙帝身前。
他蒼白染血的麵容,因用力而泛起病態的潮紅。正熙帝望著這個被自己斥責的兒子,心中不禁有些動容。
混亂中,太子徹底失了儀態,如瘋魔般在殿內狂奔嘶喊。
因場麵失控無人管束,他的舉止愈發癲狂。太子妃無奈求情,袁家眾人實在看不下去,最終冒險出手,將失控的太子強行帶至安全處。
五王爺好歹在禁軍中曆練多年,此刻鷹目掃過混戰的人群,“七弟、十弟、十一弟!”他朗笑一聲,聲震殿宇,“今夜便以敵首為彩頭,看看誰能在父皇麵前拔得頭籌!”
雖然他們進殿之時未曾佩戴兵器,但尋幾個趁手的還是來得及,他率先而動,抄起被掀翻的榆木長凳,凳腿粗壯結實,如棍棒般橫掃,木屑飛濺中打斷敵人兵器,再猛地砸向對方膝蓋。
十王爺已經旋身扯斷懸掛的竹卷簾,將堅韌的竹條擰成鎖鏈狀,纏住刺客手腕後猛然發力,竹條繃直的脆響混著骨頭錯位的悶哼。“五哥這提議倒是有趣!”
十一皇子早已按捺不住,箭步衝向廊下兵器架。
混亂中雖無佩刀,他卻扯下宮燈上的鎏金長鏈,鏈尾銅墜在掌心轉得嗡嗡作響。少年郎眉眼飛揚,轉頭向龍椅方向喊道:“父皇母後放心!兒臣這條鏈子,定能捆住十個八個賊子!”
七王爺因舊傷未愈,動作稍顯遲緩。他踉蹌著奪得,被五王爺打倒在地上刺客所攜帶的短刀,盡管麵色蒼白,眼中卻燃起熊熊戰意,斷喝一聲便將衝來的刺客逼退。
此刻,後宮妃嬪與公主們瑟縮在正熙帝與身後,宸妃攥著珍珠流蘇的手指微微發白,卻仍踮腳揚聲喊道:“我兒!萬不可讓你父皇失望!”
婉淑儀也隨即對著五王爺道:“老五,讓你父皇好好看看你的能耐!”
七王爺因顧庶人離世,顧氏一族如今避之不及,唯有七王妃立於人群深處,攥著絲帕的手微微發顫,卻仍竭力高唿為他助威。
他蒼白的臉上浮起一抹虛弱笑意,朝妻子輕輕頷首。
隻剩下十王爺…十王妃剛要開口,溫以緹清亮的嗓音劃破廝殺聲:“十王爺,定要護好陛下和皇後娘娘!”
七王爺如被驟暖的春風拂過,眼底凝結的冰霜轟然碎裂。他循聲望去,見溫以緹拉著十王妃緊張的看著他,堅定的目光相撞,緩緩點頭致意,他又深深看了眼七王妃,隨後轉身,毅然迎向洶湧而來的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