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弦歌驟停,玉盞墜地的脆響刺破死寂。
七王爺半張臉被碎瓷劃出深可見骨的傷口,暗紅血珠順著下頜滴落在明黃龍紋禦毯上,朝服皺成一團,狼狽至極。
十一皇子和七王妃神色緊張,七王爺癱軟在他們懷中,麵色如紙,額角還沾著方才爭執時甩落的酒液。五王爺僵在原地,很是震驚。
太子衣上還沾著酒漬,緩緩迴頭,正對上滿殿驚惶的目光,以及正熙帝暴怒的模樣。
正熙帝雙目圓睜,周身威壓如烏雲壓城:“朕尚在此,你便如此不顧手足之情!當著滿朝文武羞辱同胞兄弟,太子,你當真讓朕寒心!”
話音震得殿內嗡嗡作響,
被斥責的太子麵色煞白,喉結幾不可察地滾動著,張了張口卻隻發出破碎的音節,最終隻是無力搖頭:“不...不是這樣的...”
冷汗順著他的下頜滴落在他的蟒袍上,洇出深色痕跡。
太子妃見狀“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青絲散落肩頭:“父皇明鑒!殿下今日貪杯過甚,一時失了分寸。平日裏他待諸位皇子仁厚慈愛,勤政良德...”她叩首時額間鳳鈿撞出脆響,“還望父皇念在殿下往日勤勉,莫要錯怪了他!”
正熙帝冷哼一聲,袍袖狠狠甩過,滿朝文武噤若寒蟬,溫以緹垂眸看著太子,隨後與趙錦年交換的眼神中盡是疑慮。
以她對太子的了解,此人雖資質平庸,卻向來謹小慎微,怎會在如此場合犯下這般致命錯誤?
正當氣氛凝滯如冰,有位禦史上前朗聲道:“陛下!太子當殿持盞擲傷秦王爺,分明是久居東宮,漸生僭越之心!”
有人附和道:“陛下!兄弟鬩牆乃皇家大忌,太子竟當殿擲盞傷親王,此等暴戾之舉,豈配承襲大統?“兄道友,弟道恭”,今觀太子所為,德行有虧,何以表率宗室、教化萬民?”
而太子一黨先是神色驟變,彼此交換著慌亂的眼神。
眼見局勢急轉直下,為首的官員立刻穩了穩心神,帶頭高聲進言:“陛下息怒,此事必有蹊蹺!太子殿下素日仁厚,今日定是酒意上頭才失了分寸!那些彈劾之詞,分明是有人蓄意構陷!殿下絕無僭越之心啊!”
可攻擊太子一黨的人,又怎麽可能會放棄?接連開口說道。
“陛下,太子私納宮女為妾,強奪掖庭女子,此等行徑與昏君何異?更罔顧嫡庶之禮,縱容侍妾騎乘太子妃鸞駕,當街衝撞中宮儀仗!若非色令智昏,怎會做出此等悖逆綱常之事?臣請陛下徹查此事,還太子妃一個公道!”
“陛下,此前欽天監所說天象,自去年冬至以來,熒惑守心之兆頻現。今又值除夕宴飲,太子與那侍妾中毒,此乃天譴之象!天不佑失德之人,若不早做決斷,恐釀大禍!”
“臣附議!近來朝中數位大臣相繼中毒,症狀竟與太子侍妾如出一轍。民間早有傳言,說是天象示警,太子德行不稱東宮之位,才招致天怒。陛下若再姑息,恐寒了滿朝文武之心,更失天下民心!”
“陛下,太子主理戶部期間,私改賦稅製度,致使國庫虧空!臣查得賬目,有半數稅銀去向不明,此等貪墨之罪,豈容輕饒?”
“前日工部呈送的賑災糧冊,太子批注竟與戶部存檔相差十數萬石!如此中飽私囊之舉,實乃國之蠹蟲!”
殿內之上,彈劾之聲如洶湧潮水,將太子淹沒在眾人的聲討之中。
很明顯,太子這番失儀之舉,恰給了政敵絕佳的攻訐機會。一波接著一波,眾人踩著他的錯處窮追猛打,恨不得借此將太子徹底拉下馬。
這般周密的攻勢,倒像是早有人暗中籌謀多時,隻等太子露出破綻,便立即收網。
太子踉蹌地搖著頭,嘴裏不停呢喃:“不...不是這樣...”可那些彈劾的樁樁件件,又確實都是他做過的事。
他滿心皆是不解,與侍妾的私密之事,怎麽會被人知曉?怎會此刻被人抖落得一幹二淨?
冷汗順著脊背滑入腰帶,他猩紅著眼掃過階下眾人,最終停在瑟瑟發抖、驚慌失措的太子妃身上。
怒火燒得他理智全失,太子下意識衝上前,用盡全身力氣狠狠一腳踹出。
太子妃單薄的身軀被踢得飛出去,重重撞在柱上,額角瞬間滲出鮮血,珠翠散落一地。
“賤人!都是因為你!”他目眥欲裂地咆哮著。
太子實則是在怨憤、遷怒,若太子妃有足夠能力,若嶽家勢力足夠強大,自己又怎會被如此逼入絕境?
太子當眾責打太子妃的舉動,瞬間點燃眾怒。
滿朝文武皆倒吸一口冷氣,就連太子一黨也僵在原地,不知該如何開口辯解。
趙皇後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她厲聲喝道:“放肆!來人!太子瘋魔,將他拿下!”
話音剛落,有宮人將太子壓住!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七王爺半張臉被碎瓷劃出深可見骨的傷口,暗紅血珠順著下頜滴落在明黃龍紋禦毯上,朝服皺成一團,狼狽至極。
十一皇子和七王妃神色緊張,七王爺癱軟在他們懷中,麵色如紙,額角還沾著方才爭執時甩落的酒液。五王爺僵在原地,很是震驚。
太子衣上還沾著酒漬,緩緩迴頭,正對上滿殿驚惶的目光,以及正熙帝暴怒的模樣。
正熙帝雙目圓睜,周身威壓如烏雲壓城:“朕尚在此,你便如此不顧手足之情!當著滿朝文武羞辱同胞兄弟,太子,你當真讓朕寒心!”
話音震得殿內嗡嗡作響,
被斥責的太子麵色煞白,喉結幾不可察地滾動著,張了張口卻隻發出破碎的音節,最終隻是無力搖頭:“不...不是這樣的...”
冷汗順著他的下頜滴落在他的蟒袍上,洇出深色痕跡。
太子妃見狀“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青絲散落肩頭:“父皇明鑒!殿下今日貪杯過甚,一時失了分寸。平日裏他待諸位皇子仁厚慈愛,勤政良德...”她叩首時額間鳳鈿撞出脆響,“還望父皇念在殿下往日勤勉,莫要錯怪了他!”
正熙帝冷哼一聲,袍袖狠狠甩過,滿朝文武噤若寒蟬,溫以緹垂眸看著太子,隨後與趙錦年交換的眼神中盡是疑慮。
以她對太子的了解,此人雖資質平庸,卻向來謹小慎微,怎會在如此場合犯下這般致命錯誤?
正當氣氛凝滯如冰,有位禦史上前朗聲道:“陛下!太子當殿持盞擲傷秦王爺,分明是久居東宮,漸生僭越之心!”
有人附和道:“陛下!兄弟鬩牆乃皇家大忌,太子竟當殿擲盞傷親王,此等暴戾之舉,豈配承襲大統?“兄道友,弟道恭”,今觀太子所為,德行有虧,何以表率宗室、教化萬民?”
而太子一黨先是神色驟變,彼此交換著慌亂的眼神。
眼見局勢急轉直下,為首的官員立刻穩了穩心神,帶頭高聲進言:“陛下息怒,此事必有蹊蹺!太子殿下素日仁厚,今日定是酒意上頭才失了分寸!那些彈劾之詞,分明是有人蓄意構陷!殿下絕無僭越之心啊!”
可攻擊太子一黨的人,又怎麽可能會放棄?接連開口說道。
“陛下,太子私納宮女為妾,強奪掖庭女子,此等行徑與昏君何異?更罔顧嫡庶之禮,縱容侍妾騎乘太子妃鸞駕,當街衝撞中宮儀仗!若非色令智昏,怎會做出此等悖逆綱常之事?臣請陛下徹查此事,還太子妃一個公道!”
“陛下,此前欽天監所說天象,自去年冬至以來,熒惑守心之兆頻現。今又值除夕宴飲,太子與那侍妾中毒,此乃天譴之象!天不佑失德之人,若不早做決斷,恐釀大禍!”
“臣附議!近來朝中數位大臣相繼中毒,症狀竟與太子侍妾如出一轍。民間早有傳言,說是天象示警,太子德行不稱東宮之位,才招致天怒。陛下若再姑息,恐寒了滿朝文武之心,更失天下民心!”
“陛下,太子主理戶部期間,私改賦稅製度,致使國庫虧空!臣查得賬目,有半數稅銀去向不明,此等貪墨之罪,豈容輕饒?”
“前日工部呈送的賑災糧冊,太子批注竟與戶部存檔相差十數萬石!如此中飽私囊之舉,實乃國之蠹蟲!”
殿內之上,彈劾之聲如洶湧潮水,將太子淹沒在眾人的聲討之中。
很明顯,太子這番失儀之舉,恰給了政敵絕佳的攻訐機會。一波接著一波,眾人踩著他的錯處窮追猛打,恨不得借此將太子徹底拉下馬。
這般周密的攻勢,倒像是早有人暗中籌謀多時,隻等太子露出破綻,便立即收網。
太子踉蹌地搖著頭,嘴裏不停呢喃:“不...不是這樣...”可那些彈劾的樁樁件件,又確實都是他做過的事。
他滿心皆是不解,與侍妾的私密之事,怎麽會被人知曉?怎會此刻被人抖落得一幹二淨?
冷汗順著脊背滑入腰帶,他猩紅著眼掃過階下眾人,最終停在瑟瑟發抖、驚慌失措的太子妃身上。
怒火燒得他理智全失,太子下意識衝上前,用盡全身力氣狠狠一腳踹出。
太子妃單薄的身軀被踢得飛出去,重重撞在柱上,額角瞬間滲出鮮血,珠翠散落一地。
“賤人!都是因為你!”他目眥欲裂地咆哮著。
太子實則是在怨憤、遷怒,若太子妃有足夠能力,若嶽家勢力足夠強大,自己又怎會被如此逼入絕境?
太子當眾責打太子妃的舉動,瞬間點燃眾怒。
滿朝文武皆倒吸一口冷氣,就連太子一黨也僵在原地,不知該如何開口辯解。
趙皇後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她厲聲喝道:“放肆!來人!太子瘋魔,將他拿下!”
話音剛落,有宮人將太子壓住!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