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晨曦初露到暮雲四合,溫以緹寸步不離隨侍正熙帝身側。
祭祀典儀上鍾鼓齊鳴,但她隻是背景板,沒有絲毫能用得到她的地方。
但盡管已經很沒有存在感了,卻依舊引得滿朝側目。
官員們交頭接耳的低語聲混著嫋嫋檀香盤旋在太廟上空。
女官隨駕祭祀本是違製之舉,可當看清這女官是溫以緹後,眾人眼底的詫異轉瞬化作了然。
這些年正熙帝為溫以緹破的例早已數不勝數,此刻便有人暗自揣測聖意。
若是男女之情,二人年歲足可差輩,陛下怕是惜才。
而後便有人想起,太子與溫以緹的傳言,眾人心中暗自猜測,莫不是陛下欲將這才貌出眾的女官指婚給太子?
太子的正妃、側妃之位早已滿,溫以緹身為宮中頗具聲名的女官,背後又有日益得勢的溫家支撐,正熙帝即便有意賜婚,也斷然不會做出輕賤之舉,將她屈尊降格為區區侍妾。
溫以緹恍若未覺周遭如芒在背的打量,她實在是沒空理會。而是目光逡巡著諸王爺和太子的臉上。
他們的確不如從前那般,至少表麵上維持的和睦假象已然碎裂,各自冷著臉,擦肩而過時連虛與委蛇的寒暄都省去。
唯有太子仍掛著標誌性的隨和笑意。
不過,人群熙攘間,十王爺還是瞅準了無人注意的間隙,向溫以緹遞了個隱晦的眼神。
溫以緹不著痕跡地點頭迴應,佯裝不經意地從十王爺身側走過,壓低聲音快速說道:“宮中恐生變故,務必小心。”
話音未落,已不著痕跡地融入往來的人群中。
而幾位王爺中,最惹人注目的當屬七王爺,他因昨日經曆大悲,此刻麵色蒼白如紙,走路都是由內侍半攙著才勉強行禮。
反觀正熙帝麵色至少看不出來任何的異常或發生了什麽,同往常沒什麽區別。
溫以緹提這般全神貫注的姿態,倒讓眾人愈發篤定她是內定的皇家兒媳人選。
可細一琢磨,太子與五王爺、七王爺、十王爺皆已娶了正妃,若真有賜婚之意,溫以緹怕是隻能屈居側妃或良娣之位。
而有人想起尚未婚配的十一皇子,難道聖意是要將這女官許作十一王妃?
很快,傍晚來臨,宮中家宴準時開席。
與往年不同,今年正熙帝免去了幾位閣老及一二品大員的陪宴,隻道“初一還有宮宴,不必過於折騰。”
隨著官員們陸續離宮,場內內燭火漸次亮起。
溫以緹依舊托著渾身酸疼的身子,隨侍在正熙帝身側,目光不著痕跡地掃過宴席,不放過每一處動靜,生怕出現異常。
而太子果然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容易對付,應當也是察覺到了不對勁,凡是入口的東西都十分謹慎。先以銀針探入,見無異色才抿了一小口。
反倒五王爺毫無顧忌地大快朵頤,許是白日祭祀和禁軍當差太過疲憊,他狼吞虎咽,絲毫不在意儀態。
而七王爺斜倚在軟墊上,蒼白的臉色在燭光下泛著青灰。他麵前的玉盞裏盛著清淡的羹湯,卻隻淺淺抿了兩口便推到一旁。
隻是時不時會有宮人捧著湯藥上前,他都強撐著坐直身子,喉結微微滾動著將苦澀的藥汁咽下,眉間因藥味蹙起的褶皺久久未能舒展。
十王爺倒是記得溫以緹的囑咐,每道菜都隻輕沾一點,卻做出一副驚豔模樣。
十一皇子歪靠在錦榻上,白玉碗裏堆著剔好的魚肉。
他時而皺著鼻子嫌棄:“這銀魚羹都涼了,成何體統!”
時而又百無聊賴地望著殿中央的歌舞,連連搖頭:“今日的霓裳羽衣舞,倒不如上次的劍器行來得精彩。”
全然一副被寵壞的皇子做派,隻是那不經意間審視眾人的目光,又透著不符合年紀的深沉。
反觀是三公主、四公主與六公主,似乎對宮中暗潮渾然不覺。
眉眼間盡是明快笑意,輪番圍在正熙帝身側賣乖獻好。
已然出嫁的她們,比誰都清楚聖眷是立身之本,話語裏堆滿討好,時而嗔怪父皇許久未召見,時而獻上搜羅的稀罕玩意兒。
而麵對太子時,三位公主的熱絡更添三分。
三公主主動聊起太子年少時的趣事,四公主則是同太子妃拉著家常,不住打聽東宮瑣事。
六公主在旁不住應和,眉眼彎彎盡是笑意,但她不經意間流露的眼神,還是藏著幾分對兩位姐姐直白奉承的嫌棄。
幾位公主心裏都明白,未來新帝登基,自己的富貴尊榮全仰仗眼前這位儲君,自然要將奉承話都說得熨帖。
表麵上,家宴依舊流淌著融融暖意,眾人十分融洽。
正熙帝笑意盈盈地將各菜時不時命內侍送往各官員府宅裏,又笑著逗弄膝下孫輩,引得滿堂笑聲
趙皇後則是在一旁,適時應答附和著正熙帝的話。
祭祀典儀上鍾鼓齊鳴,但她隻是背景板,沒有絲毫能用得到她的地方。
但盡管已經很沒有存在感了,卻依舊引得滿朝側目。
官員們交頭接耳的低語聲混著嫋嫋檀香盤旋在太廟上空。
女官隨駕祭祀本是違製之舉,可當看清這女官是溫以緹後,眾人眼底的詫異轉瞬化作了然。
這些年正熙帝為溫以緹破的例早已數不勝數,此刻便有人暗自揣測聖意。
若是男女之情,二人年歲足可差輩,陛下怕是惜才。
而後便有人想起,太子與溫以緹的傳言,眾人心中暗自猜測,莫不是陛下欲將這才貌出眾的女官指婚給太子?
太子的正妃、側妃之位早已滿,溫以緹身為宮中頗具聲名的女官,背後又有日益得勢的溫家支撐,正熙帝即便有意賜婚,也斷然不會做出輕賤之舉,將她屈尊降格為區區侍妾。
溫以緹恍若未覺周遭如芒在背的打量,她實在是沒空理會。而是目光逡巡著諸王爺和太子的臉上。
他們的確不如從前那般,至少表麵上維持的和睦假象已然碎裂,各自冷著臉,擦肩而過時連虛與委蛇的寒暄都省去。
唯有太子仍掛著標誌性的隨和笑意。
不過,人群熙攘間,十王爺還是瞅準了無人注意的間隙,向溫以緹遞了個隱晦的眼神。
溫以緹不著痕跡地點頭迴應,佯裝不經意地從十王爺身側走過,壓低聲音快速說道:“宮中恐生變故,務必小心。”
話音未落,已不著痕跡地融入往來的人群中。
而幾位王爺中,最惹人注目的當屬七王爺,他因昨日經曆大悲,此刻麵色蒼白如紙,走路都是由內侍半攙著才勉強行禮。
反觀正熙帝麵色至少看不出來任何的異常或發生了什麽,同往常沒什麽區別。
溫以緹提這般全神貫注的姿態,倒讓眾人愈發篤定她是內定的皇家兒媳人選。
可細一琢磨,太子與五王爺、七王爺、十王爺皆已娶了正妃,若真有賜婚之意,溫以緹怕是隻能屈居側妃或良娣之位。
而有人想起尚未婚配的十一皇子,難道聖意是要將這女官許作十一王妃?
很快,傍晚來臨,宮中家宴準時開席。
與往年不同,今年正熙帝免去了幾位閣老及一二品大員的陪宴,隻道“初一還有宮宴,不必過於折騰。”
隨著官員們陸續離宮,場內內燭火漸次亮起。
溫以緹依舊托著渾身酸疼的身子,隨侍在正熙帝身側,目光不著痕跡地掃過宴席,不放過每一處動靜,生怕出現異常。
而太子果然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容易對付,應當也是察覺到了不對勁,凡是入口的東西都十分謹慎。先以銀針探入,見無異色才抿了一小口。
反倒五王爺毫無顧忌地大快朵頤,許是白日祭祀和禁軍當差太過疲憊,他狼吞虎咽,絲毫不在意儀態。
而七王爺斜倚在軟墊上,蒼白的臉色在燭光下泛著青灰。他麵前的玉盞裏盛著清淡的羹湯,卻隻淺淺抿了兩口便推到一旁。
隻是時不時會有宮人捧著湯藥上前,他都強撐著坐直身子,喉結微微滾動著將苦澀的藥汁咽下,眉間因藥味蹙起的褶皺久久未能舒展。
十王爺倒是記得溫以緹的囑咐,每道菜都隻輕沾一點,卻做出一副驚豔模樣。
十一皇子歪靠在錦榻上,白玉碗裏堆著剔好的魚肉。
他時而皺著鼻子嫌棄:“這銀魚羹都涼了,成何體統!”
時而又百無聊賴地望著殿中央的歌舞,連連搖頭:“今日的霓裳羽衣舞,倒不如上次的劍器行來得精彩。”
全然一副被寵壞的皇子做派,隻是那不經意間審視眾人的目光,又透著不符合年紀的深沉。
反觀是三公主、四公主與六公主,似乎對宮中暗潮渾然不覺。
眉眼間盡是明快笑意,輪番圍在正熙帝身側賣乖獻好。
已然出嫁的她們,比誰都清楚聖眷是立身之本,話語裏堆滿討好,時而嗔怪父皇許久未召見,時而獻上搜羅的稀罕玩意兒。
而麵對太子時,三位公主的熱絡更添三分。
三公主主動聊起太子年少時的趣事,四公主則是同太子妃拉著家常,不住打聽東宮瑣事。
六公主在旁不住應和,眉眼彎彎盡是笑意,但她不經意間流露的眼神,還是藏著幾分對兩位姐姐直白奉承的嫌棄。
幾位公主心裏都明白,未來新帝登基,自己的富貴尊榮全仰仗眼前這位儲君,自然要將奉承話都說得熨帖。
表麵上,家宴依舊流淌著融融暖意,眾人十分融洽。
正熙帝笑意盈盈地將各菜時不時命內侍送往各官員府宅裏,又笑著逗弄膝下孫輩,引得滿堂笑聲
趙皇後則是在一旁,適時應答附和著正熙帝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