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皇後自宮宴之後,身子便如每況愈下。往日裏,甚至都全免了妃嬪們的請安,大門也常常緊閉,透著一股說不出的壓抑,。
而管理後宮之權,趙皇後便將後宮諸事交由貴妃與範尚宮共同打理。
溫以緹每次見到範尚宮,都見她蛾眉緊蹙,雙眼布滿血絲,心不在焉。
因此溫以緹也不願去觸這個黴頭,免得自討沒趣。
與此同時,有關溫晴的婚事溫老爺也遞了信進宮。
第一戶人家是京城商戶,祖上做過皇商,雖如今家道中落,但世代紮根京城,根基比溫家深厚,且人脈廣泛。家中資產殷實,好些姻親都是官宦人家,有著一定背景。
為溫晴相看的是這家嫡子,雖不是長子,分家時拿不到大部分家產,但當家太太好歹是他生母,不會怎麽虧待。當下,這位郎君是秀才之身,正在備考科舉。本朝允許商戶子弟科考,以這家的財富,日後謀得官職不成問題。
按常理,這樣的家世,會挑選官宦之女聯姻。好在溫老爺如今升任吏部侍郎,加上溫晴與溫以緹關係密切,經溫老爺牽線,孫家同意了這門親事。
至於這位郎君為何都到而立之年未婚,解釋是因著他一心專注科考,光耀門楣,故而耽擱了婚事。
當然那些都是對外說的,然而,溫老爺調查後發現,背後另有隱情。那郎君曾有一位青梅竹馬,二人相伴長大,情誼深厚。可那位女子一心攀附權貴,最終拋棄了他,嫁入了官宦之家。
郎君從此遭此打擊,心灰意冷,一心科考,不知不覺蹉跎到了而立之年。
雖說他至今未娶正妻,但後院已有兩房妾室。兩位妾室都已為他孕育子女。
這也是為何他們準備往下尋,溫晴這樣人家出身的姑娘。畢竟溫晴目前也是宮女之身,太過好的門戶是看不上的。
第二戶是寒門學子,年二十八,老家在外地,有一些田地和房產。是溫老爺結識幾麵的一位學子,已考中舉人,即將參加來年春闈,但溫老爺認為考中的幾率不大。
那家隻有一子一女,女兒早已出嫁,家中父母健在。雖比不上商戶之家富裕,卻是耕讀傳家,有著清貴的名聲。
畢竟,不少當朝官宦人家瞧不上商戶,即便商戶子弟考中功名,在他們眼中依舊低人一等。
那學子對外宣稱喪妻,稱膝下幼女是前妻所留。但溫老爺派人調查後,發現其前妻之死疑點重重。鄰裏間常聽聞兩人激烈爭執,原來學子曾提出和離,女方見其前途有望後,堅決不同意,雙方為此多次爭吵和離。
可沒過多久,女方意外身亡,和離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
第三戶郎君三十有一,是沒落世家,曾經風光過,如今族中僅靠幾個小官維持門麵,家境與從前的溫家差不多,男方在順天府尹任職八品官。
而他也是個鰥夫,妻子也早逝,留有一女,不過卻是徹徹底底被病痛折磨多年後才撒手人寰。這些年,他獨自拉扯女兒長大,家中並無妾室姨娘,生活清淨。街坊鄰裏都說,他家家風淳樸,長輩和善,是老實本分的好人家。
其實一開始溫以緹對溫老爺尋的這三處人家都有所不滿,覺得還是配不上溫晴,不過細細想來,若是還有好的人選,自家祖父自然不會遞信過來,一定是再三斟酌片刻後才選勉為其難選的這三人。
反倒是溫晴沒有絲毫意外,笑著為溫以緹解釋。“大人,您怕是對這男女婚嫁之事,還不太了解。以奴婢的出身,若不是您家暗中照應,又提拔了父親為九品官。奴婢出宮後,怕是隻能嫁給商戶,甚至是農夫。能有如今這三處選擇,對方還都是讀書人,又許我正妻之位,已然是難得的了。”
溫以緹聞言,心中一陣刺痛。她抬眸望向溫晴,見對方眼中滿是認命的平靜,不禁攥緊了手。在這宮裏溫晴謹小慎微多年,好不容易熬到出宮的年紀,卻隻能在這有限的選擇裏將就。
溫以緹對當下婚嫁的殘酷現實,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歎了口氣。
“晴姐姐,先別著急。”溫以緹上前,握住溫晴的手,掌心的溫度帶著安撫,“離你出宮還有些時日,大姐夫在兵馬司任職,人脈廣。我這就去請他幫忙,好好探探這三人的底細,說不定還有更好的人選。”
溫晴微笑著點頭,眼中雖閃過一絲期待,卻又很快黯淡下去。
她太清楚自己的處境,對溫以緹的這番好意,不敢抱太大希望。
現在的結果,也是從前的她想都不敢想的了。
未結識溫以緹前,溫晴的對未來的唯一設想,不過是出宮後作為繼室嫁給尋常人家,能以原配嫡妻的身份開啟新生活,已然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待溫晴懷揣著心事,出去忙活後。
這時,安公公悄然出現,他微微弓著腰,湊到溫以緹身旁,壓低聲音道:“大人,要不咱們去問問安遠侯。此次隨他一同迴京的,還有不少將士。這些武將不拘小節,而且能迴京的,都是立下戰功,身上有官職品級的。”
溫以緹原本略帶愁容的臉上,瞬間眼前一亮。
對啊,武將群體選擇多,說不定能給溫晴覓得良緣。
可轉瞬之間,她柳眉緊蹙,心中憂慮叢生,晴姐姐性子溫婉,若嫁給武將,萬一遭受粗野對待,被欺負了可如何是好?
但一想到溫晴的終身大事,溫以緹咬了咬牙,還是決定嚐試一番。
她看向安公公,神色鄭重地吩咐道:“密切打探侯爺的消息,若有機會見到他,務必跟他提及此事。”
自趙皇後病重後,趙錦年進宮的次數愈發頻繁。溫以緹出於避嫌的考慮,刻意減少與趙錦年碰麵的機會。
上一次相見,趙錦年還帶來了七公主的消息,而這消息則是讓她有些意外。
同正熙帝那晚所說的沒有區別,七公主此前險些遭人玷汙,作惡之人都已伏誅。
但趙錦年卻同她說了更加隱秘的…這一切竟是七公主自導自演。
七公主肚子一直沒有動靜,瓦剌王很是不滿。
七公主不願與馬哈同房,生下帶有瓦剌血統的孩子。她找來的這些人,大多是流落瓦剌的大慶子民。
在她看來,隻要孩子擁有大慶血脈就行。
溫以緹當即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不是說七公主在那邊過得還算不錯嗎?可為何…
而管理後宮之權,趙皇後便將後宮諸事交由貴妃與範尚宮共同打理。
溫以緹每次見到範尚宮,都見她蛾眉緊蹙,雙眼布滿血絲,心不在焉。
因此溫以緹也不願去觸這個黴頭,免得自討沒趣。
與此同時,有關溫晴的婚事溫老爺也遞了信進宮。
第一戶人家是京城商戶,祖上做過皇商,雖如今家道中落,但世代紮根京城,根基比溫家深厚,且人脈廣泛。家中資產殷實,好些姻親都是官宦人家,有著一定背景。
為溫晴相看的是這家嫡子,雖不是長子,分家時拿不到大部分家產,但當家太太好歹是他生母,不會怎麽虧待。當下,這位郎君是秀才之身,正在備考科舉。本朝允許商戶子弟科考,以這家的財富,日後謀得官職不成問題。
按常理,這樣的家世,會挑選官宦之女聯姻。好在溫老爺如今升任吏部侍郎,加上溫晴與溫以緹關係密切,經溫老爺牽線,孫家同意了這門親事。
至於這位郎君為何都到而立之年未婚,解釋是因著他一心專注科考,光耀門楣,故而耽擱了婚事。
當然那些都是對外說的,然而,溫老爺調查後發現,背後另有隱情。那郎君曾有一位青梅竹馬,二人相伴長大,情誼深厚。可那位女子一心攀附權貴,最終拋棄了他,嫁入了官宦之家。
郎君從此遭此打擊,心灰意冷,一心科考,不知不覺蹉跎到了而立之年。
雖說他至今未娶正妻,但後院已有兩房妾室。兩位妾室都已為他孕育子女。
這也是為何他們準備往下尋,溫晴這樣人家出身的姑娘。畢竟溫晴目前也是宮女之身,太過好的門戶是看不上的。
第二戶是寒門學子,年二十八,老家在外地,有一些田地和房產。是溫老爺結識幾麵的一位學子,已考中舉人,即將參加來年春闈,但溫老爺認為考中的幾率不大。
那家隻有一子一女,女兒早已出嫁,家中父母健在。雖比不上商戶之家富裕,卻是耕讀傳家,有著清貴的名聲。
畢竟,不少當朝官宦人家瞧不上商戶,即便商戶子弟考中功名,在他們眼中依舊低人一等。
那學子對外宣稱喪妻,稱膝下幼女是前妻所留。但溫老爺派人調查後,發現其前妻之死疑點重重。鄰裏間常聽聞兩人激烈爭執,原來學子曾提出和離,女方見其前途有望後,堅決不同意,雙方為此多次爭吵和離。
可沒過多久,女方意外身亡,和離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
第三戶郎君三十有一,是沒落世家,曾經風光過,如今族中僅靠幾個小官維持門麵,家境與從前的溫家差不多,男方在順天府尹任職八品官。
而他也是個鰥夫,妻子也早逝,留有一女,不過卻是徹徹底底被病痛折磨多年後才撒手人寰。這些年,他獨自拉扯女兒長大,家中並無妾室姨娘,生活清淨。街坊鄰裏都說,他家家風淳樸,長輩和善,是老實本分的好人家。
其實一開始溫以緹對溫老爺尋的這三處人家都有所不滿,覺得還是配不上溫晴,不過細細想來,若是還有好的人選,自家祖父自然不會遞信過來,一定是再三斟酌片刻後才選勉為其難選的這三人。
反倒是溫晴沒有絲毫意外,笑著為溫以緹解釋。“大人,您怕是對這男女婚嫁之事,還不太了解。以奴婢的出身,若不是您家暗中照應,又提拔了父親為九品官。奴婢出宮後,怕是隻能嫁給商戶,甚至是農夫。能有如今這三處選擇,對方還都是讀書人,又許我正妻之位,已然是難得的了。”
溫以緹聞言,心中一陣刺痛。她抬眸望向溫晴,見對方眼中滿是認命的平靜,不禁攥緊了手。在這宮裏溫晴謹小慎微多年,好不容易熬到出宮的年紀,卻隻能在這有限的選擇裏將就。
溫以緹對當下婚嫁的殘酷現實,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歎了口氣。
“晴姐姐,先別著急。”溫以緹上前,握住溫晴的手,掌心的溫度帶著安撫,“離你出宮還有些時日,大姐夫在兵馬司任職,人脈廣。我這就去請他幫忙,好好探探這三人的底細,說不定還有更好的人選。”
溫晴微笑著點頭,眼中雖閃過一絲期待,卻又很快黯淡下去。
她太清楚自己的處境,對溫以緹的這番好意,不敢抱太大希望。
現在的結果,也是從前的她想都不敢想的了。
未結識溫以緹前,溫晴的對未來的唯一設想,不過是出宮後作為繼室嫁給尋常人家,能以原配嫡妻的身份開啟新生活,已然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待溫晴懷揣著心事,出去忙活後。
這時,安公公悄然出現,他微微弓著腰,湊到溫以緹身旁,壓低聲音道:“大人,要不咱們去問問安遠侯。此次隨他一同迴京的,還有不少將士。這些武將不拘小節,而且能迴京的,都是立下戰功,身上有官職品級的。”
溫以緹原本略帶愁容的臉上,瞬間眼前一亮。
對啊,武將群體選擇多,說不定能給溫晴覓得良緣。
可轉瞬之間,她柳眉緊蹙,心中憂慮叢生,晴姐姐性子溫婉,若嫁給武將,萬一遭受粗野對待,被欺負了可如何是好?
但一想到溫晴的終身大事,溫以緹咬了咬牙,還是決定嚐試一番。
她看向安公公,神色鄭重地吩咐道:“密切打探侯爺的消息,若有機會見到他,務必跟他提及此事。”
自趙皇後病重後,趙錦年進宮的次數愈發頻繁。溫以緹出於避嫌的考慮,刻意減少與趙錦年碰麵的機會。
上一次相見,趙錦年還帶來了七公主的消息,而這消息則是讓她有些意外。
同正熙帝那晚所說的沒有區別,七公主此前險些遭人玷汙,作惡之人都已伏誅。
但趙錦年卻同她說了更加隱秘的…這一切竟是七公主自導自演。
七公主肚子一直沒有動靜,瓦剌王很是不滿。
七公主不願與馬哈同房,生下帶有瓦剌血統的孩子。她找來的這些人,大多是流落瓦剌的大慶子民。
在她看來,隻要孩子擁有大慶血脈就行。
溫以緹當即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不是說七公主在那邊過得還算不錯嗎?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