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以緹淺笑著,朱唇輕啟:“勞煩父親惦記了,是女兒不孝,這些年沒能侍奉在您身邊,還望父親莫要怪罪。” 聲音輕柔,帶著幾分溫婉。
溫昌柏目光落在溫以緹身上,心中不禁泛起絲絲漣漪。曾幾何時,那個伶牙俐齒的小姑娘如今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說起話來竟也這般滴水不漏,滿是成熟穩重的模樣。
他微微頷首,眼中流露出一絲感慨,語重心長地囑咐道:“緹兒,凡事都要多加小心,莫要莽撞行事。若遇著難處,隻管差人往家裏遞信,家中永遠是你的依靠。”
溫以緹微微一愣,乖巧地點點頭,剛準備轉身離去,眼角餘光瞥見不遠處似有一道目光。
她下意識地順著望去,隻見江恆立在太子一黨身側,正靜靜地看著自己 。
四目相對,江恆的目光中帶著幾分複雜的情緒,溫以緹卻神色淡然,不著痕跡地收迴視線,蓮步輕移,腳步匆匆離開了大殿。
此時的大殿之中,氣氛卻有些微妙。太子嘴角掛著一抹若有似無的笑意,正對著五王爺和七王爺侃侃而談。
五王爺的臉色陰沉,七王爺則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不甘,卻又不得不強壓下心中的怒火。
方才在這大殿之上,眾目睽睽之下,他們縱然心中有千般不滿,也不敢輕易表露。
畢竟,如今當著正熙帝的麵上,幾個兄弟之間還維持著兄友弟恭的假象,誰也不願率先打破這份平靜,讓父皇察覺出。
他們心中何嚐不想與太子辯上一辯,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手中的底牌愈發不足,在這朝堂之上的勢力也漸漸勢微,他們不能與如日中天的太子硬碰硬。
溫以緹深吸一口氣,試圖壓製住內心那股難以抑製的激動。她的胸膛微微起伏,腳步不自覺地加快,朝著後宮的方向走去。
好不容易見到久未謀麵的親人們,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揚。隻是,這份喜悅之中,隱隱帶著一絲遺憾,沒有見到大哥哥。
去年年底,溫英安在溫老爺的運作下,離開了戶部,前往湖州擔任同知之位,那是崔衍曾經任職的地方。
溫英安從翰林院出來後,便入了戶部擔任七品小官曆練自己。可沒過多長時間,在溫老爺的安排下,他便被送往湖州擔任同知。
江南地區,向來是個極好的曆練之地。那裏經濟繁榮,人文薈萃,各種事務繁雜。
隻要在那兒兢兢業業地幹上幾年,積累一定的資曆,待迴到京城,必定能謀得更高的官位。
這一切,不得不說是溫老爺升任侍郎後,給溫家子弟帶來的便利。
不過,溫老爺要把溫英安放去地方任職,小劉氏自是不樂意了。
自從溫老爺升任吏部侍郎後,家裏的日子可謂是蒸蒸日上。沒過多長時間,溫昌智就從地方被調了迴來。
正巧順天府正六品判官一職出缺,溫昌智資曆又足夠,再加上溫家當時風頭正勁,眾人都給溫老爺麵子,便順勢將溫昌智推上了這個位置。
小劉氏迴京後,走路都帶風,那股得意勁兒就別提了。可現在,自己好不容易迴到兒子身邊,怎麽就要被派去地方了呢?這讓她怎麽能願意。
她剛想撒潑哭鬧,宣泄自己的不滿,卻被溫老爺嚴厲地製止了。
小劉氏到嘴邊的話被硬生生地咽了迴去,當下京中局勢動蕩,各方勢力暗流湧動,黨羽紛爭不斷。
溫家和崔家在這複雜的局麵中小心翼翼地保持中立,不敢輕易站隊,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溫英安年紀尚輕,若想在京中謀求擢升,必然得在這場爭鬥中選邊站,稍有不慎就可能惹來大禍。
可像溫老爺和崔老爺如今都已身居高位,行事處處受掣肘,根本無法為溫英安提供肆意發展的空間。溫英安作為一個小官,在這京城官場中,實在難以施展拳腳。
因此,溫老爺才想著索性把溫英安放去地方。
一來在地方上可以積累經驗和資曆,為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二來等京中局勢稍微平息一些,再將他調迴京城。畢竟溫英安好歹有著翰林院的資曆,有學識有見識,又去地方曆練積攢了資曆,等他再調迴京城的時候,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溫老爺和溫昌智好說歹說,小劉氏這才勉為其難地點頭同意。
隻是後麵一連哭了好些天,滿心都是對兒子的不舍。。
而小舅舅崔衍,升遷得比溫英安更早些,他從湖州知州一路高升,如今已擔任蘇州府知府。
這可不是簡單的職位變動,乃是實打實的擢升高官。單憑溫老爺的能力,要讓小舅舅獲得這樣的升遷,那是遠遠不夠的。
好在崔氏本家在背後出了不少力,再加上小舅母出身宗室,憑借這兩方麵的助力,小舅舅才得以謀得蘇州府知府這一要職。
如今的溫家和崔家,今非昔比,早已不是曾經那默默無聞的小官之家。
他們在京城之中站穩了腳跟,逐漸成為叫得上名號的大戶人家,開始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
溫以緹腳步匆匆,尚未踏入後宮,不遠處便傳來一陣嚴厲的訓斥聲,那聲音尖銳又急促,在這寂靜的廊道裏格外刺耳。
她下意識地頓住腳步,抬眼望去,隻見一群身著粗布麻衣、一看便是匠人和宮人打扮的人,正圍聚在遠處。
溫以緹本想著繞開這是非之地,可目光不經意間掃過人群縫隙,一張熟悉的麵容映入眼簾。
她微微一怔,腦海裏迅速閃過那人的身份,稍作思索後,還是抬腳朝著人群走去。
隨著腳步逐漸靠近,斥責聲也愈發清晰:“大膽!這些可都是後宮主子們急需的,你竟敢如此粗心大意,該當何罪?”
溫以緹循聲望去,隻見一位身著七品綠袍官服的官員正怒目圓睜地指著一名雜役,那模樣好似下一秒就要將對方生吞活剝。
這人此刻滿臉怒容,可轉瞬之間,又換上了一副幸災樂禍的神色,他側過身,對著旁邊同樣身著綠袍官服的人說道:“溫署正,您瞧,下麵的人辦事如此不盡心,這可如何是好啊?”
那語氣裏,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此刻的溫昌茂臉色極為難看,他的雙眼死死地盯著眼前那一片狼藉,地上橫七豎八地躺著已經破碎的酒壇,酒水肆意流淌,在地麵上匯聚成一灘,散發出濃鬱的酒香。
溫昌柏目光落在溫以緹身上,心中不禁泛起絲絲漣漪。曾幾何時,那個伶牙俐齒的小姑娘如今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說起話來竟也這般滴水不漏,滿是成熟穩重的模樣。
他微微頷首,眼中流露出一絲感慨,語重心長地囑咐道:“緹兒,凡事都要多加小心,莫要莽撞行事。若遇著難處,隻管差人往家裏遞信,家中永遠是你的依靠。”
溫以緹微微一愣,乖巧地點點頭,剛準備轉身離去,眼角餘光瞥見不遠處似有一道目光。
她下意識地順著望去,隻見江恆立在太子一黨身側,正靜靜地看著自己 。
四目相對,江恆的目光中帶著幾分複雜的情緒,溫以緹卻神色淡然,不著痕跡地收迴視線,蓮步輕移,腳步匆匆離開了大殿。
此時的大殿之中,氣氛卻有些微妙。太子嘴角掛著一抹若有似無的笑意,正對著五王爺和七王爺侃侃而談。
五王爺的臉色陰沉,七王爺則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不甘,卻又不得不強壓下心中的怒火。
方才在這大殿之上,眾目睽睽之下,他們縱然心中有千般不滿,也不敢輕易表露。
畢竟,如今當著正熙帝的麵上,幾個兄弟之間還維持著兄友弟恭的假象,誰也不願率先打破這份平靜,讓父皇察覺出。
他們心中何嚐不想與太子辯上一辯,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手中的底牌愈發不足,在這朝堂之上的勢力也漸漸勢微,他們不能與如日中天的太子硬碰硬。
溫以緹深吸一口氣,試圖壓製住內心那股難以抑製的激動。她的胸膛微微起伏,腳步不自覺地加快,朝著後宮的方向走去。
好不容易見到久未謀麵的親人們,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揚。隻是,這份喜悅之中,隱隱帶著一絲遺憾,沒有見到大哥哥。
去年年底,溫英安在溫老爺的運作下,離開了戶部,前往湖州擔任同知之位,那是崔衍曾經任職的地方。
溫英安從翰林院出來後,便入了戶部擔任七品小官曆練自己。可沒過多長時間,在溫老爺的安排下,他便被送往湖州擔任同知。
江南地區,向來是個極好的曆練之地。那裏經濟繁榮,人文薈萃,各種事務繁雜。
隻要在那兒兢兢業業地幹上幾年,積累一定的資曆,待迴到京城,必定能謀得更高的官位。
這一切,不得不說是溫老爺升任侍郎後,給溫家子弟帶來的便利。
不過,溫老爺要把溫英安放去地方任職,小劉氏自是不樂意了。
自從溫老爺升任吏部侍郎後,家裏的日子可謂是蒸蒸日上。沒過多長時間,溫昌智就從地方被調了迴來。
正巧順天府正六品判官一職出缺,溫昌智資曆又足夠,再加上溫家當時風頭正勁,眾人都給溫老爺麵子,便順勢將溫昌智推上了這個位置。
小劉氏迴京後,走路都帶風,那股得意勁兒就別提了。可現在,自己好不容易迴到兒子身邊,怎麽就要被派去地方了呢?這讓她怎麽能願意。
她剛想撒潑哭鬧,宣泄自己的不滿,卻被溫老爺嚴厲地製止了。
小劉氏到嘴邊的話被硬生生地咽了迴去,當下京中局勢動蕩,各方勢力暗流湧動,黨羽紛爭不斷。
溫家和崔家在這複雜的局麵中小心翼翼地保持中立,不敢輕易站隊,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溫英安年紀尚輕,若想在京中謀求擢升,必然得在這場爭鬥中選邊站,稍有不慎就可能惹來大禍。
可像溫老爺和崔老爺如今都已身居高位,行事處處受掣肘,根本無法為溫英安提供肆意發展的空間。溫英安作為一個小官,在這京城官場中,實在難以施展拳腳。
因此,溫老爺才想著索性把溫英安放去地方。
一來在地方上可以積累經驗和資曆,為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二來等京中局勢稍微平息一些,再將他調迴京城。畢竟溫英安好歹有著翰林院的資曆,有學識有見識,又去地方曆練積攢了資曆,等他再調迴京城的時候,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溫老爺和溫昌智好說歹說,小劉氏這才勉為其難地點頭同意。
隻是後麵一連哭了好些天,滿心都是對兒子的不舍。。
而小舅舅崔衍,升遷得比溫英安更早些,他從湖州知州一路高升,如今已擔任蘇州府知府。
這可不是簡單的職位變動,乃是實打實的擢升高官。單憑溫老爺的能力,要讓小舅舅獲得這樣的升遷,那是遠遠不夠的。
好在崔氏本家在背後出了不少力,再加上小舅母出身宗室,憑借這兩方麵的助力,小舅舅才得以謀得蘇州府知府這一要職。
如今的溫家和崔家,今非昔比,早已不是曾經那默默無聞的小官之家。
他們在京城之中站穩了腳跟,逐漸成為叫得上名號的大戶人家,開始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
溫以緹腳步匆匆,尚未踏入後宮,不遠處便傳來一陣嚴厲的訓斥聲,那聲音尖銳又急促,在這寂靜的廊道裏格外刺耳。
她下意識地頓住腳步,抬眼望去,隻見一群身著粗布麻衣、一看便是匠人和宮人打扮的人,正圍聚在遠處。
溫以緹本想著繞開這是非之地,可目光不經意間掃過人群縫隙,一張熟悉的麵容映入眼簾。
她微微一怔,腦海裏迅速閃過那人的身份,稍作思索後,還是抬腳朝著人群走去。
隨著腳步逐漸靠近,斥責聲也愈發清晰:“大膽!這些可都是後宮主子們急需的,你竟敢如此粗心大意,該當何罪?”
溫以緹循聲望去,隻見一位身著七品綠袍官服的官員正怒目圓睜地指著一名雜役,那模樣好似下一秒就要將對方生吞活剝。
這人此刻滿臉怒容,可轉瞬之間,又換上了一副幸災樂禍的神色,他側過身,對著旁邊同樣身著綠袍官服的人說道:“溫署正,您瞧,下麵的人辦事如此不盡心,這可如何是好啊?”
那語氣裏,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此刻的溫昌茂臉色極為難看,他的雙眼死死地盯著眼前那一片狼藉,地上橫七豎八地躺著已經破碎的酒壇,酒水肆意流淌,在地麵上匯聚成一灘,散發出濃鬱的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