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兩方談判越發焦灼的時候,一則流言在民間流傳開來。


    其實也不能說是留言,而是真人講解,說的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曆,憶苦思甜,將自己曾經的苦難,和定北王來之後,如何將他們接出大山,如何安置,讓他們有飯吃,有房住,參與重建還有錢拿。


    而且定北王還承諾開春土地化凍了,就給他們分地,分糧種,他們都看到有公職人員在測量土地了。


    褚星辰也的確是這麽打算的,春種是大事,來年最大的事就是恢複土地耕種,之前已經恢複一部分了,現在人多了,那麽定然要擴大耕種麵積,畢竟民以食為天,隻要走了足夠的糧種,就不怕留不住人,不怕北地不興旺。


    如今北地的人越來越多,褚星辰又是有目的的推波助瀾,沒有什麽歸屬感的那部分人,也漸漸有了歸屬感,對這個新政權有了更多的關注和期待。


    這以後,褚星辰又開始命人有意無意的將北地王庭與世家之間的矛盾散播出去,民眾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很是義憤填膺。


    在這些百姓心裏可沒有什麽利益權衡,他們隻知道那些大世家平日裏就鼻孔朝天,看不起他們這些普通人,如今危難之際,竟然也這般不幹人事。


    新王上都已經承諾他們災難過後翻倍償還,他們竟然還是守著錢糧,不肯救助那些無家可歸的災民,簡直就是沒有人性。


    然而民眾雖然對他們的行為不恥,甚至氣憤到想將他們抓過來打一頓,但那些人家都是有權有勢,平日裏也是積威慎重,他們這些普通百姓除了過過嘴癮,根本沒有辦法與之抗衡。


    就是這個時候,早就做好一應準備的辛家終於動了。


    辛家接手了辛寶兒之前建立的商會,又聯合一些中小家族,建立一個更加龐大的利益共同體,統一打上了辛家的標簽,統一行事。


    辛家一出手就是大手筆,幾乎是同一時間,北地三府二十幾個郡縣內,各種關乎民生的平價店鋪,如雨後春筍一般遍地開花。


    與此同時,在有心人的引導下,各大世家手底下的相關店鋪紛紛被民眾扒出來,接下來北地各處就出現這樣一幅畫麵。


    掛著辛家牌匾的店鋪門庭若市,而世家的店鋪門可羅雀,無人問津。


    而辛家的貨源早在辛寶兒製訂計劃的時候就開始準備了,如今可是相當充足,不但充足,還物美價廉,真正做到了薄利多銷。


    一開始那些世家還不以為意,畢竟在他們看來都是一些低等物品,本就沒什麽利潤,再加上開業促銷,不說賠本賺吆喝,也就落個不賠本。


    他們可是百年大族,才不屑於那些升鬥小民爭那點芝麻綠豆大點的小利呢。


    可三天過去了,五天過去了,半月過去了,對方竟然沒有半點提價的意思,貨源更是源源不斷,而他們的鋪子竟然無人問津,別說掙錢,連工人的工費都沒賺迴來。


    如今是什麽世道,窮人多,富人少,那些高端產品本就不怎麽出貨,這幾年那些世家平時家用也多是那些糧油雜貨鋪子的進賬,如今這些店鋪沒有收入了,肯定就要動用老本了。


    這怎麽可以?


    直到這時候他們才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才不過是一個月而已,若是接連幾個月都這樣,那他們的店麵不僅會虧損,甚至會麵臨倒閉關門。


    如今已經到了年關,正是家家戶戶囤年貨過年的時候,他們隻能幹看著辛家錢源廣進,而自家……


    他們恨辛家恨的牙癢癢,明裏暗裏給辛家使了不少絆子,但辛家有褚星辰護著,隻要不傷筋動骨,對辛家來說都是不痛不癢。


    而那些依附於辛家的人家,都隱在暗處,根本就不用露麵,想找他們麻煩就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查,那些世家哪裏會有那個耐心查。


    年前,各地的安置工作都進入了尾聲,褚星辰又非常大方的下發了一批物資給災民們過年。


    這批物資是辛寶兒的人送迴來了,走的是新開辟的商路,這也是辛寶兒離開之後第一次有消息,與物資一起迴來的還有幾封信,給辛家的,給林媽媽幾人的,還有一封給褚星辰的。


    信裏並沒有說她去了哪裏,幾封信的內容都差不多,隻說了自己會想辦法多弄迴去一些物資,並說自己很好,讓眾人不用惦記她,並囑咐眾人都照顧好自己。


    信很短,但有了這一封信,褚星辰冷了月餘的臉終於鬆動幾分,就這一點鬆動,也讓底下人舒舒心心的過了個年。


    年前難民就已經安頓好了,歡歡喜喜過了一個不用挨餓受凍的年後,歡喜漸漸沉澱,人心又開始浮躁起來。


    幾年的苦難生活,讓他們學會了居安思危,太過清閑的日子隻會讓他們感到不安,隻是外麵還是天寒地凍的,根本就什麽都幹不了。


    這時候辛家又支愣起來了。


    連年的天災人禍,讓很多民間的技術和手藝都出現了斷層,有的甚至已經頻臨失傳,辛寶兒記得後世很多非遺傳承都來自民間的手藝人們。


    都說高手在民間,辛家接下來要幹的就是挖掘這些手藝人,讓那些民間的技術技藝再現。


    辛家有褚星辰的支持,自然能很輕易的拿到各地難民的登記手冊,當初登記造冊的時候,就已經特意標記過有哪些特殊人才,如今隻要派人將那些找出來就行。


    定北王府控製的範圍再大也有限,從南到北或是從東到西都不過五六天的路程。


    這件事辦起來並不難,辛家出錢出力,資助那些人,而且一出手就不是小打小鬧,能建場的建場,能開店的開店,缺少原料的幫忙尋找原料。


    總之隻要你有手藝,且有一份合理的發展計劃,辛家就可以資助你,而隻需要簽署一份利息極低的借款協議,還款日期設定為盈利後的三個月,且可以分期還款。


    這樣的條款相當於免費給他們送錢,基本上沒人能拒絕這樣的誘惑。


    至於那些拿不出計劃的,辛家可以派遣指導,當然後期盈利了,派遣過去指導的人的工錢得他們自己開。


    還有一自己手裏有配方,但家裏沒有人能接手的,辛家直接花大價錢買斷,然後安排人自己生產。


    那些世家過完上元佳節,準備開門營業的時候,辛家已經開始組織人手開始幹活了,各地的難民又開始有活幹了,雖然外麵還是很冷,但忙碌的日子讓他們心裏踏實。


    心裏踏實了,當然幹勁十足,同時對接收他們的北地新主人——定北王更加感激,對北地的歸屬感更強烈了。


    這可不是世家們想看到的,於是幾家一合計也想效仿辛家資助一部分民間產業,但一沒有那些手藝人的信息,二不知道辛家開出的具體條件,根本無從下手。


    且因為他們派出去辦事的人又表現出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像是在施舍似的,讓人很不舒服,導致好感度沒刷上去,反倒更厭惡他們了。


    當然,這也歸功於辛家最開始與這群民間高手談判時,就簽署了保密協議,就是為了防止世家們這一手,這一點是辛家三位大老爺商量出來的,可見辛家人的商業敏感度有多高。


    又是半個月後,時間已經來到了三月份了,辛家讚助的各個產業都已經落成,隻是有一些還需要原材料,暫時不能生產。


    這其中就有養蠶繅絲的,織布染布的,造紙造磨的,古法榨油的,釀酒的,各種編製品,雕刻品等等,甚至還有會做很多種豆製品的,總之民間技藝千變萬化,吃的,玩的,用的應有盡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辛為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勇往直前的楓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勇往直前的楓葉並收藏一辛為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