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開源才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正確途徑
慶功宴上我癌症曝光,全網淚崩了 作者:明月清風我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如此,是液態碳的硬度太大了,不像是液態水一樣。”
“虛驚一場,虛驚一場。”
孫傑和楊軍在聽到了飛船測控係統的解釋之後,麵麵相覷了一眼,都鬆了口氣。
畢竟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全人類首創之舉,說不感到緊張是不可能的。
也多虧有蘇晨這位大神在此坐鎮,他們才不至於慌了神、亂了手腳。
直播間的各國觀眾們也都是為之慶幸。
“這液態碳的硬度也實在是太誇張了吧?看上去就像是流動的水一樣,可實際上觸碰起來卻比石頭還要硬!”
“咱們的曙光001號飛船該不會被撞破吧?”
“開什麽玩笑,就連20級風暴對於曙光001號飛船來說都是毛毛雨,更別說這液態碳了,你要相信我們龍國的技術,相信蘇晨院士的能力。”
在觀眾們的緊張注視之下,曙光001號飛船開始緩慢地接觸液態碳海洋,一點一點地進入其中,速度慢如蝸牛。
孫傑和楊軍操作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全神貫注,生怕出了一點差錯。
“不用擔心,慢慢來,時間有的是!”
蘇晨則在一旁安慰他們,也讓他們漸漸不再緊張。
半個小時過去,曙光001號飛船已經有一半船身,進入了液態碳海洋之中。
一個小時過去,曙光001號飛船才終於將整體船身,進入到了液態碳海洋之中。
剛一進入到液態碳海洋內部,難以想象的強大壓力便從四麵八方擠兌而來,籠罩在曙光001號飛船的船身外殼之上。
根據量子測控係統檢測,液態碳海洋內部的壓強,相當於整整1萬個大氣壓。
“我的天哪,1萬個大氣壓?液態碳海洋內部的壓強居然這麽恐怖?”
“1萬個大氣壓,這是什麽概念?要知道,咱們藍星的海底最深處——馬裏亞納海溝,其最深處約有1.1萬米,其水壓才隻有1100個大氣壓,而這個壓強足以將一輛坦克壓扁。可液態碳海洋內部的壓強居然是馬裏亞納海溝的10倍!太可怕了吧!”
“臥槽,關鍵是如此可怕的壓強,咱們的曙光001號飛船居然還能夠承受下來?這才是真正的變態吧!”
“不愧是蘇晨大佬製作出來的宇宙飛船啊,除了牛逼以外我都沒有任何形容詞能夠形容了。”
這一刻,直播間的各國觀眾們都是驚歎連連,不得不佩服蘇晨所研製的飛船技術實在是太強大了,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而除了液態碳海洋內部的超高壓強之外,孫傑和楊軍很快又有了新的發現。
“天哪,液態碳海洋的內部竟然是透明的,就像是液態水一樣!”
“真是不可思議,明明液態碳海洋的表麵是黑不溜秋的,本來我還以為海洋內部也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沒想到居然是透明的!”
孫傑和楊軍都驚呆了,在海王星的每一個所見所聞幾乎都顛覆了他們以往的世界觀。
“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這次光是看龍國探索海王星的直播,我就長了不少姿勢。”
“液態碳海洋真是太神奇了,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夠像兩位宇航員一樣,乘坐宇宙飛船去海王星旅行就好了。”
“其實這也不是不可能!有蘇晨院士在,我相信全人類在太陽係內自由太空旅行的日子不會很遠!”
直播間的各國觀眾們都是議論紛紛,直唿過癮。
“打開探照燈,開始調查吧。”
蘇晨對於外界的各種情況都是波瀾不驚,一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從容淡定。
“嘩啦——”
隨著曙光001號飛船的探照燈打開,液態碳海洋的內部透明世界被照得光亮無比。
“嘶……好亮眼的光芒啊!這種感覺就像是鑽石一樣!”
“對了,鑽石不也是碳元素組成的嗎?你說液態碳海洋裏會不會也有液態鑽石?”
孫傑和楊軍都被飛船外界的光芒照得睜不開眼睛,臉色卻是無比興奮。
液態鑽石?
聽到孫傑和楊軍這麽一說,直播間的各國觀眾們也都是炸開了鍋。
“臥槽,對啊!鑽石的原石就是金剛石,金剛石不就是在我們藍星地表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嗎?既然海王星存在液態碳,那麽液態鑽石也是可能存在的!”
“尼瑪,這不就意味著整座海王星的地表,都覆蓋著液態鑽石?如果我們能夠將其開發出來的話,那簡直不敢想象啊!”
蘇晨也聽到了兩位宇航員的話語,看見了直播間各國觀眾們的爭論,出言解釋道:
“不錯,既然海王星上有液態碳的存在,那麽液態鑽石顯然也是存在的。”
“在我們藍星上,鑽石十分堅硬,很難融化,穩定性在常溫常壓下極高。而且,鑽石在高溫環境中容易化為石墨並轉而化為液體,想要製造出液態鑽石十分困難。”
“但是在海王星這種高溫高熱、且大於藍星1100萬倍的壓力下,鑽石就很容易從固態變為液態,在行星表麵覆蓋,形成海洋。這種奇特的海洋之中想必也會存在巨大的固態鑽石山,體積與冰山相當。”
“如果我們有能力對其進行開發的話,那麽鑽石真的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要知道,在2023年年底,全球天然鑽石產量隻剩下不到1.18億克拉,相比於2018年的1.48億克拉減少了20%,各地的鑽石礦也正在逐步走向枯竭,並且發現新的大礦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大部分易開采的鑽石礦都已被發現。”
蘇晨的話語,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藍星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任由人類繼續發展下去,遲早會麵臨能源枯竭的問題。
除了節流之外,開源才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正確途徑。
那麽,人類就必須著眼於藍星之外的其他星球來考慮開源的問題了。
……
“虛驚一場,虛驚一場。”
孫傑和楊軍在聽到了飛船測控係統的解釋之後,麵麵相覷了一眼,都鬆了口氣。
畢竟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全人類首創之舉,說不感到緊張是不可能的。
也多虧有蘇晨這位大神在此坐鎮,他們才不至於慌了神、亂了手腳。
直播間的各國觀眾們也都是為之慶幸。
“這液態碳的硬度也實在是太誇張了吧?看上去就像是流動的水一樣,可實際上觸碰起來卻比石頭還要硬!”
“咱們的曙光001號飛船該不會被撞破吧?”
“開什麽玩笑,就連20級風暴對於曙光001號飛船來說都是毛毛雨,更別說這液態碳了,你要相信我們龍國的技術,相信蘇晨院士的能力。”
在觀眾們的緊張注視之下,曙光001號飛船開始緩慢地接觸液態碳海洋,一點一點地進入其中,速度慢如蝸牛。
孫傑和楊軍操作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全神貫注,生怕出了一點差錯。
“不用擔心,慢慢來,時間有的是!”
蘇晨則在一旁安慰他們,也讓他們漸漸不再緊張。
半個小時過去,曙光001號飛船已經有一半船身,進入了液態碳海洋之中。
一個小時過去,曙光001號飛船才終於將整體船身,進入到了液態碳海洋之中。
剛一進入到液態碳海洋內部,難以想象的強大壓力便從四麵八方擠兌而來,籠罩在曙光001號飛船的船身外殼之上。
根據量子測控係統檢測,液態碳海洋內部的壓強,相當於整整1萬個大氣壓。
“我的天哪,1萬個大氣壓?液態碳海洋內部的壓強居然這麽恐怖?”
“1萬個大氣壓,這是什麽概念?要知道,咱們藍星的海底最深處——馬裏亞納海溝,其最深處約有1.1萬米,其水壓才隻有1100個大氣壓,而這個壓強足以將一輛坦克壓扁。可液態碳海洋內部的壓強居然是馬裏亞納海溝的10倍!太可怕了吧!”
“臥槽,關鍵是如此可怕的壓強,咱們的曙光001號飛船居然還能夠承受下來?這才是真正的變態吧!”
“不愧是蘇晨大佬製作出來的宇宙飛船啊,除了牛逼以外我都沒有任何形容詞能夠形容了。”
這一刻,直播間的各國觀眾們都是驚歎連連,不得不佩服蘇晨所研製的飛船技術實在是太強大了,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而除了液態碳海洋內部的超高壓強之外,孫傑和楊軍很快又有了新的發現。
“天哪,液態碳海洋的內部竟然是透明的,就像是液態水一樣!”
“真是不可思議,明明液態碳海洋的表麵是黑不溜秋的,本來我還以為海洋內部也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沒想到居然是透明的!”
孫傑和楊軍都驚呆了,在海王星的每一個所見所聞幾乎都顛覆了他們以往的世界觀。
“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這次光是看龍國探索海王星的直播,我就長了不少姿勢。”
“液態碳海洋真是太神奇了,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夠像兩位宇航員一樣,乘坐宇宙飛船去海王星旅行就好了。”
“其實這也不是不可能!有蘇晨院士在,我相信全人類在太陽係內自由太空旅行的日子不會很遠!”
直播間的各國觀眾們都是議論紛紛,直唿過癮。
“打開探照燈,開始調查吧。”
蘇晨對於外界的各種情況都是波瀾不驚,一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從容淡定。
“嘩啦——”
隨著曙光001號飛船的探照燈打開,液態碳海洋的內部透明世界被照得光亮無比。
“嘶……好亮眼的光芒啊!這種感覺就像是鑽石一樣!”
“對了,鑽石不也是碳元素組成的嗎?你說液態碳海洋裏會不會也有液態鑽石?”
孫傑和楊軍都被飛船外界的光芒照得睜不開眼睛,臉色卻是無比興奮。
液態鑽石?
聽到孫傑和楊軍這麽一說,直播間的各國觀眾們也都是炸開了鍋。
“臥槽,對啊!鑽石的原石就是金剛石,金剛石不就是在我們藍星地表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嗎?既然海王星存在液態碳,那麽液態鑽石也是可能存在的!”
“尼瑪,這不就意味著整座海王星的地表,都覆蓋著液態鑽石?如果我們能夠將其開發出來的話,那簡直不敢想象啊!”
蘇晨也聽到了兩位宇航員的話語,看見了直播間各國觀眾們的爭論,出言解釋道:
“不錯,既然海王星上有液態碳的存在,那麽液態鑽石顯然也是存在的。”
“在我們藍星上,鑽石十分堅硬,很難融化,穩定性在常溫常壓下極高。而且,鑽石在高溫環境中容易化為石墨並轉而化為液體,想要製造出液態鑽石十分困難。”
“但是在海王星這種高溫高熱、且大於藍星1100萬倍的壓力下,鑽石就很容易從固態變為液態,在行星表麵覆蓋,形成海洋。這種奇特的海洋之中想必也會存在巨大的固態鑽石山,體積與冰山相當。”
“如果我們有能力對其進行開發的話,那麽鑽石真的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要知道,在2023年年底,全球天然鑽石產量隻剩下不到1.18億克拉,相比於2018年的1.48億克拉減少了20%,各地的鑽石礦也正在逐步走向枯竭,並且發現新的大礦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大部分易開采的鑽石礦都已被發現。”
蘇晨的話語,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藍星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任由人類繼續發展下去,遲早會麵臨能源枯竭的問題。
除了節流之外,開源才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正確途徑。
那麽,人類就必須著眼於藍星之外的其他星球來考慮開源的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