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大軍被拖在安市城外,久攻不下,陷入了僵局,一晃兩個月過去,天氣轉冷,糧草也快被消耗殆盡,戰局對*而言,越來越不利了。


    偏偏這個時候,岑文本病情惡化,死在了軍中。


    李世民聞聽噩耗,當即臉色就變了,帶著眾將急匆匆出了中軍帳,來到岑文本帳中。


    在床前,李世民看著岑文本那極度消瘦枯黃的麵容,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悲痛,老淚縱橫,痛哭失聲。


    李恪、張小七、程懷亮眾人看在眼裏,都潸然淚下。


    長孫無忌勸慰道:“皇上,岑大人死前一直忙於軍務,幾天幾夜都未曾合眼,也算是為國家盡了最後一點心力,無愧於皇上對他的重托了!”


    “唉,是朕害了他,早知道他已病成這個樣子,朕就不該帶他來呀!”李世民扼腕長歎,淚流不止。


    “皇上,逝者已矣,節哀吧!”


    李世民又哭了一會兒,頹然坐在床邊,有氣無力道:“打好棺槨,將景仁盛殮起來,明日起駕,班師迴朝!”


    “臣等遵旨!”


    次日,大軍拔營,臨行前,李世民特地賞賜了一百匹綢緞給安市城城主楊萬春,對他守城的頑強精神表示讚賞。


    楊萬春也登城拜謝,為李世民送別。


    李世民又下旨,將遼東、蓋州、白岩三大重鎮的七萬餘高句麗人,強行遷往內地,以防止城池日後被高句麗複奪。


    這場戰役,*共攻取城池十座,殲敵四萬餘人,俘敵十餘萬,全部釋放,所得錢糧牛馬不計其數,而自身損失隻有不到兩千人。


    雖說戰果已經很輝煌了,可*上下的心情卻分外沉重,沒有絲毫喜悅之色,不少士兵還在因沒能放開手腳殺敵建功,而憤憤不平。


    對於他們而言,沒能取得滅國性的勝利,無疑就是一種失敗。


    李世民在迴軍的路上,心情沮喪,不住地唉聲歎氣,後悔自己當初沒能聽魏征的諫言,耗費民力,發動了這場戰爭,以致於大軍途經遼澤時,見到士兵為自己的車駕鋪路,心生愧疚,還下了龍輦,親自與士兵們一起負土填澤,搭橋鋪路。


    周圍士兵無不動容。


    大軍趕到定州時,李世民不幸身染毒瘡,行動困難。


    太子李治趕來接駕,見到父皇的樣子,痛哭流涕,親自上前為父皇吮毒,又一路扶著龍輦步行,走了二百多裏。


    長孫無忌也圍前圍後,不失時機地為太子美言幾句。


    程懷亮見狀,小聲對身邊李恪、張小七二人道:“你們看到沒,太子吮毒也就罷了,還扶著車駕步行,有這個必要嗎?這不就是做給皇上看的嗎?父子情深,孝感天地,這戲多好啊!不用問,這一套肯定是長孫無忌那老家夥事先安排好的呀!”


    李恪忙擺擺手,“誒,懷亮,沒有根據的事情,不要妄加揣測,九弟一向仁孝,我相信他這麽做是出自真心的!”


    “殿下,他哪來的真心?他必然是看到你在戰場上立了功勞,怕被你搶了風頭,失了寵啊!”


    張小七聽不下去了,“程賢弟,人家都已經當上太子了,你還想怎的?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真不像個爺們!”


    “你……”程懷亮被堵得沒詞了。


    李恪也道:“是呀!儲位之爭已經塵埃落定了,我也無心與太子爭寵,以後這樣的話還是少提為好!”


    程懷亮神情鬱悶,不再言語了。


    大軍又走了一段,一個傳信兵飛馬趕來,“報!朔州八百裏急報!”


    李世民忙吩咐手下停住車駕,探出頭來,“朔州急報?夷男?快把奏報給朕拿來!”


    “是!”


    傳信兵畢恭畢敬把奏報呈給李世民。


    李世民打開一看,麵露笑容,“哈哈!這個夷男終於耐不住性子了,朕正愁找不到他的把柄呢!”


    一邊的李治問道:“父皇,可是薛延陀發兵寇邊了?”


    “沒錯,動靜搞得還不小。”李世民點點頭,“夷男發同羅、仆骨、拔野古、靺鞨兵二十萬進攻漠南,打敗了臣服咱們的*厥諸部,將他們攆過了長城,哼,朕這迴決不能放過他!”


    李勣上前請命道:“皇上,臣請領兵出征薛延陀,戴罪立功,一雪安市之恥!”


    “好!朕任命你為朔州道行軍大總管,領並州大都督府勁兵七萬,迎戰夷男!”


    “臣遵旨!”


    “傳朕旨意,令安西都護府蘇定方和吐迷度統兵五萬東進,與李勣相互策應,一舉剿平薛延陀!”


    “遵旨!”傳信兵飛馬而去。


    接著,張小七和程懷亮也先後請纓,願隨李勣北伐。


    李世民一一準許,最後看向李恪,詫異道:“恪兒,怎麽?這一迴你不打算陣前建功嗎?”


    李恪施了一禮,“父皇,此役有李將軍、蘇將軍這些勇將參加,已足夠了,兒臣武功低微,怕是也派不上什麽用場,況且我還想親自將岑師父的靈柩運迴京城,為他操辦後事!”


    “恩,如此也好!”


    當下,李世民起駕,在李治、長孫無忌和李恪、李道宗等人的陪護下,帶兵迴京去了。


    李勣則帶著張小七、程懷亮火速趕到並州,點齊七萬大軍開赴前線。


    他們趕到的時候,薛延陀的前鋒部隊三萬多人已經占據了長城,正在城牆上耀武揚威呢!


    眾人大怒,當即率兵猛撲過去。


    薛延陀軍兵們一看到*,猶如見到了瘟神一般,望風逃遁,跑的比兔子都快。


    眾人越過長城,又猛追數十裏,居然還是沒能追上。


    李勣嫌大隊伍行軍走得太慢,跟張小七商量了一下,把大軍交給程懷亮統領,兩人隻帶六千突厥騎兵,輕裝突進。


    一日後,他們終於追上了薛延陀的軍隊。


    薛延陀前鋒主將大度設見*兵少,心中不忿,轉過來與*交戰。


    李勣、張小七遂縱兵突襲,大殺一陣,一戰斬殺三千餘人,俘虜萬餘,大度設率殘兵逃遁。


    李勣、張小七又引兵繼續北進,連戰連捷,所向披靡。


    夷男聞知消息,慌忙帶兵北逃,路上,他們遇到了大風雪,人畜凍死者十之七八,他逃迴漠北,又驟然得知蘇定方率迴鶻軍從西邊殺了過來,大駭,還未寫下降書,便驚懼而死。


    簡短截說,其後一年間,夷男諸子為奪權相互攻殺,鐵勒諸部相繼叛離。


    與此同時,兩路*也沒有停下腳步,一路上招撫各個部族,清繳叛逆,沒費吹灰之力,便滅亡了薛延陀,會師於漠北。


    張小七跟蘇定方、吐迷度再次見麵,自然高興得不得了,互道離別後的經曆。


    張小七就對吐迷度道:“俟斤,恭喜了,剿滅了薛延陀,報了大仇,又重迴故鄉舊地,可喜可賀呀!”


    吐迷度笑了,“是啊!平涼侯,我也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還能再迴來,就仿佛做夢一樣,說起來,我有今天,還是全仗天朝庇佑、天可汗的隆恩哪!”


    “這就是了嘛!我當初就說過,你們迴鶻為大唐立有大功,我家皇上是不會虧待你們的!”


    “是啊是啊!天可汗的恩情天高地厚,吐迷度萬死難報!”


    蘇定方問道:“接下來,漠北便歸俟斤所有了,俟斤還有什麽打算嗎?”


    “在下確實有一個不情之請,不知當不當講。”


    “俟斤但說無妨!”


    “我們迴鶻和草原各個部族雖然久沐皇恩,可卻至今仍尚未得見天顏,我打算聯絡草原各部首領,向至尊上書,請求入京麵聖,當麵向至尊表達我等的忠心!”


    “恩,也好,等下我派人迴京報捷,便將你等的奏疏一並帶去就是!”


    “多謝將軍!”


    又過了些時日,李世民的旨意傳來,令各部族各安其事,他不日便將駕幸靈州,與草原諸部會盟。


    吐迷度聞訊,感動不已,“太好了!不想至尊竟然不辭勞苦,親自前來,這實在是我們草原各部的榮幸啊!”


    眾人也都非常高興,連連點頭稱是。


    張小七見事情已了,便向眾人請辭,打算先一步離開漠北,迴唐去。


    蘇定方和李勣都頗感意外。


    吐迷度也詫異道:“平涼侯,你好不容易才來一趟漠北,我正要好好款待你們,你為何急著要走啊?”


    “俟斤勿怪,如今漠北已然安定,我還有一件私事未了,必須得盡快迴去將其了結!”張小七便將尋找歸義城逆黨,替師父奪迴千年赤靈芝的想法跟眾人講了。


    李勣點了點頭,“也好,如今歸義城逆黨猖獗,夷男這次發兵挑釁,也很可能是他們蓄意挑撥的,這個禍根早晚都要鏟除,你需要多少人馬,我可以替你向皇上請旨,派兵隨你平叛!”


    張小七擺手道:“不了,那個逆黨首領武藝奇高,神鬼莫測,不是普通士兵能對付得了的,再說我現在還不知道他的藏身之處,須得秘密暗查,不宜太過張揚。”


    這時,蘇定方想起一件事來,“對了,小七,我去年在西域時,曾經平定過一起處密部的叛亂,從他們的一個首領口中得知,他們是受隱藏在昆侖山中的一個神秘組織調遣的,你們說,這個神秘組織會不會就是歸義城啊?”


    “昆侖山?歸義城?”張小七不禁皺緊了眉頭。


    一旁的程懷亮突然說話了,“小七兄,你還記得當年咱們在昆侖山中采玉,偶遇單懷義的事嗎?”


    “對呀!”張小七恍然大悟,“當初咱們還一直納悶,單懷義無緣無故為何會在昆侖山中出現,這麽一說,單懷義的老巢該不會不在歸義城中,而是在昆侖山裏吧?”


    “很有可能!小七兄,這次探查你可一定得帶上我去呀!”


    “帶上你?還是算了吧!那個地方危險重重,你不會武功,別再把小命搭進去!”


    “別這麽說嘛!我沒武功,但是我有腦子啊!咱們倆不是正好互補嗎?”


    “誒,你怎麽說話呢?”


    “無論如何,這一趟我非得跟你去不可!”


    “哦!我明白了,看你決心這麽大,肯定又想見宇文霞了,對不對?你小子還真是個情種啊!”


    “是又怎樣?這歸義城眼看就要走到窮途末路了,這是我見宇文小姐最後的機會,我可不想讓她給單懷義陪葬!”


    蘇定方也勸道:“小七,我看你還是帶上懷亮吧!有他在你身邊,我也更放心一些!”


    “好吧,既如此,我便帶上他,諸位多保重了,事不宜遲,我們得馬上啟程,趕赴昆侖山,尋找單懷義!”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傻小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慕容仲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慕容仲康並收藏初唐傻小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