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所的工作人員那叫一個熱情,一個勁兒的問他房屋尺寸,生怕提出的建議不合理,再導致電線買多嘍!


    別人費老鼻子勁才弄清的問題,這位倒好,恨不得陪著楊慶有去買。


    也慶幸買電線不需要票,否則楊慶有還得費一番工夫,去黑市淘換。


    中午買好的電線插座,下午供電所的工作人員就找了過來,開始上門安裝,服務那叫一個貼心,也讓楊慶有在四合院又出了把風頭。


    馮嬸眼最尖,先瞅見了楊慶有帶人進院,張嘴問道:


    “慶有,你折騰什麽呢?哎吆歪!這不是供電所的老孔嗎?你今兒怎麽來了?”


    “嗐!你們院的小楊想改造線路,我來搭把手。”


    老孔話剛出口,一旁的三大媽立馬急了。


    “小楊,你沒事閑的啊?折騰電線幹嘛?我可跟你說,咱們院的電費是大夥統一交的,你想在屋裏加燈泡,得等你三大爺迴來,開會才成。”


    楊慶有.....


    老閻家人真尼瑪無敵了。


    哥們就是在屋裏多掛三五個燈泡,月底你們家能多交多少錢?


    三分?五分?還是一毛?


    就現在燈泡那瓦數,屋裏的燈全亮著,一天也用不了一度電。


    除了老閻家,就沒別的鄰居們在乎過別人是否多亮了一會燈。


    摳那一兩分錢的電費,還不夠丟人的,也就老閻家人能光明正大問出來。


    “三大媽,您別誤會,單位獎勵了我一張收音機票,這不,我把收音機買迴來了,但是沒地兒插電,於是請供電所的同誌來幫忙改一下線路。”


    “至於您說得開會才能決定改不改線路,我覺得沒必要,收音機又用不了多少電,要不您等三大爺迴來,您問問他?”


    如今的楊慶有早今非昔比了,他用後腳跟想,也敢打賭,三位管事大爺不敢在改線路這個問題上難為他。


    人的名兒樹的影兒,敢難為楊慶有,得先問問自己耐不耐揍。


    再說了,以楊慶有的性子,月底收電費,讓他多掏個幾毛錢,他絕對不反對。


    當然了,也不光如此,這可是院裏頭一台收音機,誰不想聽聽?


    甭說那幫老爺們,就現場的幾個婦女,聽見收音機的瞬間,眼都紅了。


    “收音機?什麽牌子的?已經買了嗎?”


    “在哪放著呢?讓嬸兒瞧瞧?”


    “什麽瞧瞧?別耽誤孔師傅改電路,等改完咱抓緊聽聽,我跟你們說,隔壁胡同的83號院買了台,院裏天天不斷人,附近的鄰居都過去聽,當時把我羨慕的,咱們院可比他們院大,愣是沒有收音機,這下好了,咱們也能在自己院裏聽廣播了。”


    “可不,小楊,老孔,你們放心改,我們沒意見。”


    好家夥,幾人三言兩語便把三大媽孤立一旁,壓根不怕三大媽尷尬。


    至於會不會多用電?


    鄰居們壓根不關心。


    用電也是大夥一起交錢,聽收音機也是大夥一起聽,每月多花個幾分乃至一毛錢,就能擺脫無聊生活,還有比這更劃算的事嗎?


    什麽?楊慶有不讓聽?


    怎麽可能,大夥覺得他不會,家裏小孩前幾天嘴裏的魚腥味還沒散呢!


    小楊壓根不是小氣人。


    老孔顯然見慣了這種場麵,二話不說進屋開始捋電線,看看從哪兒順插座用線最少。


    拉閘,布線,裝插座,推閘,一套流程下來,都沒用十分鍾。


    等收音機裏響起咿呀咿呀的唱腔後,門口那幫婦女甭提多興奮了。


    仿佛那木頭盒子上有屏幕似的,一個個直勾勾的盯著嶄新的收音機,生怕眨一下眼,耳朵就會錯過一個唱腔。


    馮嬸更誇張,直接迴屋找了塊壓箱底的碎花布,把收音機包的嚴嚴實實。


    那架勢,就差明說楊慶有不愛惜東西了。


    至於院裏那幾個沒上學的小屁孩,親媽們直接爆粗口,讓他們滾遠點,好似站楊慶有屋門口,就能對收音機造成啥傷害似的。


    得。


    家裏成95號院茶話室了。


    楊慶有無奈的笑了笑,起身找飯碗給這幫文藝愛好者們倒水喝。


    “慶有啊,你別動,不用忙活,我們不渴。”


    “對對對,你該幹嘛幹嘛,不用管我們。”


    “要說這收音機就是好哈!一個不大的木盒子,愣是跟現場聽唱戲似的,聲兒賊大。”


    “可不,比胡同裏掛的那大喇叭強多了,一點兒雜音都沒有。”


    “小楊,收音機花了多少錢?你從哪弄的票兒?還有門路沒?有的話,迴頭我讓老朱也買台。”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此話一出,鄰居們腦袋齊齊轉向楊慶有。


    楊慶有......


    朱嬸這張嘴啊!還真是啥話都敢說。


    “朱嬸,這是我們單位發的,我不是寫了一首歌嘛!團裏獎勵我的,估摸著等國慶那天,咱們聽國慶晚會時,就能聽到了。”


    聽晚會也算是時代特色。


    本來聽廣播就是人們重要的娛樂消遣方式,播放新聞戲曲之外,每逢重大節日,弄個廣播晚會再正常不過。


    隻是,六十年代跟剛改開時差不多,收音機在家庭裏的地位堪比電視機,一般人還真買不起,也沒機會買。


    盡管這裏是京城,盡管每處四合院都塞滿了人,盡管個個都吃國家飯,沒有票還是沒有票。


    注定了收聽晚會是稀罕事兒。


    朱嬸聞言咋唿道:


    “哎吆歪,那到時咱得好好聽聽,之前就聽三大爺講,你會寫歌,沒成想,你還真會啊!”


    朱嬸的感慨並未引起多大波瀾,大夥的注意力全在收音機播出的戲曲上,聞言隻是點點頭,意思自己聽到了。


    見沒人接話茬,朱嬸撇撇嘴,挪著凳子默默又往前蹭了蹭,開始安靜聽廣播。


    楊慶有開始也沒太在意,隻以為豐富鄰裏的空閑生活,是大大的好事。


    他光想著熱鬧了,壓根就沒注意到這對他來說是災難。


    等下午鄰居們都下了班,大人小孩把他屋裏塞的滿滿登登後。


    丫才開始後悔。


    人太特麽多了,還不好意思往外攆,整的他別說享受小資生活了,連特麽茶都不敢泡。


    給誰喝,不給誰喝,都是問題。


    你總不能自己喝吧?


    這收音機買來幹嘛?還特麽不如把票留著呐!


    “小勇,你來。”


    楊慶有拉著馮勇來到前院,進了老馮家就開始四處撒麽。


    “哥,您找什麽?”


    楊慶有隨口應道:


    “不找什麽。”


    等把老馮家屋裏屋外都仔細瞅了個遍後,他才試探性的問道:


    “小勇啊!你說哥掏錢,給你們家改個插座出來怎麽樣?”


    馮勇詫異的迴道:


    “幹嘛?改插座?我們家要那玩意幹嘛?”


    可不就是說,老馮家別說家用電器了,連個手電筒都沒有,家裏唯一能用電的電器,就是頭頂的燈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代:悠閑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的四月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的四月天並收藏年代:悠閑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