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使勁折騰,把家折騰散,你就如意了。”
賈東旭走後,秦淮茹也不裝了,指著賈張氏的鼻子訓道:
“我看呐!東旭壓根就不是你親兒子,你一點都不想讓他過舒坦日子,拿點錢怎麽了?二三十塊錢的事兒,你怎麽就這麽摳?東旭和一大爺都說了,那是救命錢,是用來賠禮道歉,給你擦腚的,你今天不去招惹他,壓根都用不著花錢,要賴也賴不著別人,都怪你。”
“東旭要去了大西北,我就帶棒梗迴娘家,你甭想再讓他認你這個奶奶。”
說罷,秦淮茹氣衝衝的撂下蒲扇,抱著小當就出了門。
屋裏隻剩賈張氏直愣愣的坐在炕上,雙目無神,渾身乏力。
她就沒想明白,往日百試百靈的絕招,今兒怎麽就不管用了呢?
..........
一家歡喜一家愁。
中院鬧得不可開交時,三大爺閻埠貴反倒樂開了懷。
今兒剛下班迴院,還沒坐下,便聽來倆好消息。
一是,賈張氏挨了揍,二是,可以斷了老賈家的救濟,又特麽能省一筆。
隻不過,今兒賈張氏剛挨了揍,現在過去談糊火柴盒的事兒,合適嗎?
閻埠貴背著手,在屋裏轉過來轉過去,轉的三大媽眼都暈了,也沒下定決心。
三大媽坐門口,扇著蒲扇不滿道:
“說你什麽好呢?你管他合不合適,反正有一大爺在,把問題交給他就成,你操那閑心幹嘛?”
“你不懂。”
閻埠貴奪過扇子,唿哧唿哧扇著。
“老易看似憨厚,實際油滑的很,他才不會主動得罪賈張氏,他會拉著我跟老劉開小會,以三位管事大爺的名義,去勸說賈張氏,關鍵是,每次他都仗著身份,最後開口,得罪人也是我跟老劉先得罪,他最後裝好人。”
三大媽焦急道:
“照你意思,這事就當沒發生?”
“那不能,每月能省一斤棒子麵呢!你讓我想想,想想。”
閻埠貴撂下話,又拎著扇子開始轉圈。
怎麽能把自己擇出來呢?
把話傳出去,讓院裏人人都知道?
不行,院裏沒一個傻子,唯一一個愣頭青傻柱,還不在乎那點糧食,基本沒人會冒著得罪賈張氏的風險出頭。
先去找老劉?
貌似也不行,最近後院因為捐糧食的事兒,整的他焦頭爛額,估摸著,他寧願每月少吃一斤棒子麵,也不樂意出頭找事兒。
怎麽才能省下這一斤棒子麵呢?
有了。
閻埠貴轉著轉著,雙眼猛地冒光,他想出了一騷主意。
“解成,解成,過來。”
閻解成這會兒正拿著鉛筆算賬,看看過幾天當上放映員學徒工後,要多久才能恢複自由身,結果不算不要緊,一算頭皮隻發麻。
煩躁之餘,語氣硬的很。
“爸,什麽事兒?我忙著呐!”
“去,你去劉大山家,看看他吃完飯沒?然後讓他和李奶奶過來一趟。”
“知道了。”
閻解成悶悶不樂的出門離去。
“孩兒他爹,想出法子了?”
“對,有法子了。”
閻埠貴一臉的得意。
十分鍾後,擦著嘴的劉大山進了老閻家門,身後還跟著他媳婦孫姐和老媽李奶奶。
“他三大爺,您找我有事兒?”
“老劉來了,李嬸也來了,趕快坐,那啥,解成,趕快去倒水。”
“不用,不用,剛吃過飯,不渴,解成你忙你的,不用管我們。”
雙方客套完,落了座兒,閻埠貴這才拿著架子講緣由。
“那啥,老劉啊!今兒你三大媽從街道那兒聽了一消息,我尋思著對你們家有好處,這才讓解成把你叫過來。”
“平常就沒少麻煩您,還勞您和三大媽記著,感謝的話我就不說了,以後用得著的時候,您盡管說。”
對於劉大山的態度,閻埠貴很滿意。
他也沒推脫客氣話,直接點頭迴道:
“既然老劉你都這麽說了,那我也不廢話,是這樣的,賈張氏今兒上午去街道辦找新來的王主任要救濟,雖然沒如願,但王主任給賈張氏特批了一個糊火柴盒的名額。”
劉大山一家三口聽得一臉迷糊。
糊火柴盒倒是好事兒,但跟他們家貌似沒啥關係啊!
閻埠貴也看出來了,跟老實人就不能打馬虎眼,他是真聽不懂。
“我是這樣認為的,賈張氏向來好吃懶做,糊火柴盒的活她肯定不樂意幹,你們家呢!生活又比較困難,我想著咱不如一起去找老易,看看能不能讓賈張氏把糊火柴盒的名額讓出來,這樣她也不用受罪,你們家也能靠糊火柴盒添補一下家用,正好兩全其美,你說呢?”
劉大山能說什麽?
當然說好哇!
他們家壓根就不想吃鄰居們的救濟,平白低人一頭,雖然大夥平日裏不說,但他心裏老是過意不去。
現在好了,能糊上火柴盒,就不用麻煩鄰居們救濟了。
他下意識的跟李奶奶對了一眼,瞬間明白了對方的想法,於是毫不猶豫的點頭應道:
“成,這事兒好,我們家早就想糊火柴盒,就是火柴廠一直不批,現在好了,您這好消息來的太及時了。”
“那行,既然你沒意見,那咱現在就去?”
“好嘞,聽您的。”
三大媽看著閻埠貴跟劉大山有說有笑的出了門,心裏那叫一個美。
自家老閻不愧是讀書人,心眼就是多。
這下好了,甭管劉大山能不能拿到糊火柴盒的名額,家裏都能少捐一斤糧食。
其實閻埠貴打的算盤很簡單。
糊火柴盒的名額,要麽賈張氏自己留著,要麽轉讓給劉大山。
名額歸誰,誰家就沒法繼續吃救濟。
結局就是,老閻同誌從今以後,每月能省一斤棒子麵。
要是楊慶有知道,高低得誇句,三大爺高明。
這人呐!
都是被逼出來的。
摳門有摳門的好,貪財有貪財的好,念想到了極致,總能憋出一些歪法子。
閻埠貴領著劉大山跟易中海和賈張氏鬥智鬥勇時,楊慶有和馮勇也沒閑著。
馮勇今兒釣魚時,恰好碰見了以前經常一塊玩的街溜子。
那孫子說,地壇公園旁的巷子裏,有一廢宅子,今晚八點鍾,那兒有一場小集市,就開倆小時。
賣的全是前一陣黑市查抄的東西。
有吃的,有玩的,全是進口高檔貨,小集市的組織者,正是陳禿子的繼任者,想靠這場交易會打響名聲。
馮勇剛說完,楊慶有就決定過去開開眼。
這不,院裏風起雲湧時,楊慶有正瞧著馮勇跟小集市門口的守門混混砍價。
這兒比特麽黑市都黑。
買家入門都特麽要交費。
賈東旭走後,秦淮茹也不裝了,指著賈張氏的鼻子訓道:
“我看呐!東旭壓根就不是你親兒子,你一點都不想讓他過舒坦日子,拿點錢怎麽了?二三十塊錢的事兒,你怎麽就這麽摳?東旭和一大爺都說了,那是救命錢,是用來賠禮道歉,給你擦腚的,你今天不去招惹他,壓根都用不著花錢,要賴也賴不著別人,都怪你。”
“東旭要去了大西北,我就帶棒梗迴娘家,你甭想再讓他認你這個奶奶。”
說罷,秦淮茹氣衝衝的撂下蒲扇,抱著小當就出了門。
屋裏隻剩賈張氏直愣愣的坐在炕上,雙目無神,渾身乏力。
她就沒想明白,往日百試百靈的絕招,今兒怎麽就不管用了呢?
..........
一家歡喜一家愁。
中院鬧得不可開交時,三大爺閻埠貴反倒樂開了懷。
今兒剛下班迴院,還沒坐下,便聽來倆好消息。
一是,賈張氏挨了揍,二是,可以斷了老賈家的救濟,又特麽能省一筆。
隻不過,今兒賈張氏剛挨了揍,現在過去談糊火柴盒的事兒,合適嗎?
閻埠貴背著手,在屋裏轉過來轉過去,轉的三大媽眼都暈了,也沒下定決心。
三大媽坐門口,扇著蒲扇不滿道:
“說你什麽好呢?你管他合不合適,反正有一大爺在,把問題交給他就成,你操那閑心幹嘛?”
“你不懂。”
閻埠貴奪過扇子,唿哧唿哧扇著。
“老易看似憨厚,實際油滑的很,他才不會主動得罪賈張氏,他會拉著我跟老劉開小會,以三位管事大爺的名義,去勸說賈張氏,關鍵是,每次他都仗著身份,最後開口,得罪人也是我跟老劉先得罪,他最後裝好人。”
三大媽焦急道:
“照你意思,這事就當沒發生?”
“那不能,每月能省一斤棒子麵呢!你讓我想想,想想。”
閻埠貴撂下話,又拎著扇子開始轉圈。
怎麽能把自己擇出來呢?
把話傳出去,讓院裏人人都知道?
不行,院裏沒一個傻子,唯一一個愣頭青傻柱,還不在乎那點糧食,基本沒人會冒著得罪賈張氏的風險出頭。
先去找老劉?
貌似也不行,最近後院因為捐糧食的事兒,整的他焦頭爛額,估摸著,他寧願每月少吃一斤棒子麵,也不樂意出頭找事兒。
怎麽才能省下這一斤棒子麵呢?
有了。
閻埠貴轉著轉著,雙眼猛地冒光,他想出了一騷主意。
“解成,解成,過來。”
閻解成這會兒正拿著鉛筆算賬,看看過幾天當上放映員學徒工後,要多久才能恢複自由身,結果不算不要緊,一算頭皮隻發麻。
煩躁之餘,語氣硬的很。
“爸,什麽事兒?我忙著呐!”
“去,你去劉大山家,看看他吃完飯沒?然後讓他和李奶奶過來一趟。”
“知道了。”
閻解成悶悶不樂的出門離去。
“孩兒他爹,想出法子了?”
“對,有法子了。”
閻埠貴一臉的得意。
十分鍾後,擦著嘴的劉大山進了老閻家門,身後還跟著他媳婦孫姐和老媽李奶奶。
“他三大爺,您找我有事兒?”
“老劉來了,李嬸也來了,趕快坐,那啥,解成,趕快去倒水。”
“不用,不用,剛吃過飯,不渴,解成你忙你的,不用管我們。”
雙方客套完,落了座兒,閻埠貴這才拿著架子講緣由。
“那啥,老劉啊!今兒你三大媽從街道那兒聽了一消息,我尋思著對你們家有好處,這才讓解成把你叫過來。”
“平常就沒少麻煩您,還勞您和三大媽記著,感謝的話我就不說了,以後用得著的時候,您盡管說。”
對於劉大山的態度,閻埠貴很滿意。
他也沒推脫客氣話,直接點頭迴道:
“既然老劉你都這麽說了,那我也不廢話,是這樣的,賈張氏今兒上午去街道辦找新來的王主任要救濟,雖然沒如願,但王主任給賈張氏特批了一個糊火柴盒的名額。”
劉大山一家三口聽得一臉迷糊。
糊火柴盒倒是好事兒,但跟他們家貌似沒啥關係啊!
閻埠貴也看出來了,跟老實人就不能打馬虎眼,他是真聽不懂。
“我是這樣認為的,賈張氏向來好吃懶做,糊火柴盒的活她肯定不樂意幹,你們家呢!生活又比較困難,我想著咱不如一起去找老易,看看能不能讓賈張氏把糊火柴盒的名額讓出來,這樣她也不用受罪,你們家也能靠糊火柴盒添補一下家用,正好兩全其美,你說呢?”
劉大山能說什麽?
當然說好哇!
他們家壓根就不想吃鄰居們的救濟,平白低人一頭,雖然大夥平日裏不說,但他心裏老是過意不去。
現在好了,能糊上火柴盒,就不用麻煩鄰居們救濟了。
他下意識的跟李奶奶對了一眼,瞬間明白了對方的想法,於是毫不猶豫的點頭應道:
“成,這事兒好,我們家早就想糊火柴盒,就是火柴廠一直不批,現在好了,您這好消息來的太及時了。”
“那行,既然你沒意見,那咱現在就去?”
“好嘞,聽您的。”
三大媽看著閻埠貴跟劉大山有說有笑的出了門,心裏那叫一個美。
自家老閻不愧是讀書人,心眼就是多。
這下好了,甭管劉大山能不能拿到糊火柴盒的名額,家裏都能少捐一斤糧食。
其實閻埠貴打的算盤很簡單。
糊火柴盒的名額,要麽賈張氏自己留著,要麽轉讓給劉大山。
名額歸誰,誰家就沒法繼續吃救濟。
結局就是,老閻同誌從今以後,每月能省一斤棒子麵。
要是楊慶有知道,高低得誇句,三大爺高明。
這人呐!
都是被逼出來的。
摳門有摳門的好,貪財有貪財的好,念想到了極致,總能憋出一些歪法子。
閻埠貴領著劉大山跟易中海和賈張氏鬥智鬥勇時,楊慶有和馮勇也沒閑著。
馮勇今兒釣魚時,恰好碰見了以前經常一塊玩的街溜子。
那孫子說,地壇公園旁的巷子裏,有一廢宅子,今晚八點鍾,那兒有一場小集市,就開倆小時。
賣的全是前一陣黑市查抄的東西。
有吃的,有玩的,全是進口高檔貨,小集市的組織者,正是陳禿子的繼任者,想靠這場交易會打響名聲。
馮勇剛說完,楊慶有就決定過去開開眼。
這不,院裏風起雲湧時,楊慶有正瞧著馮勇跟小集市門口的守門混混砍價。
這兒比特麽黑市都黑。
買家入門都特麽要交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