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朝鮮戰爭13
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 作者:溫暖WN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列強議決爭前路,
聯軍北進戰心浮。
且看臨津烽火起,
山河浴血誰沉浮。
外麵的世界被冰雪覆蓋,寒風唿嘯,仿佛要將一切生機凍結,在黃海潛艇裏漆雕旭卻感受不到一絲寒意,在茶室裏愜意地喝著飯後紅茶。
世界的另一端,美、英、法等國在是否再次越過“三八線”的問題上爭論不休。
美國政府最終決定繼續北進,試圖在軍事上占據有利地位後,再與龍朝兩國進行談判。
1951年4月初,儲備了足夠軍需物資的“聯合國軍”再次越過三八線。
計劃從龍朝兩國軍隊側後登陸,配合正麵進攻,將戰線推進到平壤、元山一帶。
4月11日,麥克阿瑟被撤銷職務,李奇微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
他通過情報發現誌願軍後續兵團集結,判斷龍朝兩國軍隊可能於4月下旬或5月初發起進攻。
於是,他決定以一部兵力繼續在金城、金化、鐵原地區保持進攻態勢,其他方向暫時轉入戰術性防禦。
此時的龍國誌願軍,火力配置已得到極大加強。
蘇聯的軍事援助讓龍國誌願軍的裝備煥然一新。
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的數量大幅增加。
龍國誌願軍的戰鬥力讓斯大林刮目相看,蘇聯終於加大了援助力度。
第五次戰役即將打響,龍國誌願軍的士氣高漲。
新入朝的兵團對美軍充滿了輕敵情緒,認為美軍不過是“表麵硬一點,鑿開之後就很容易揉捏”。
這種輕敵思想在軍中蔓延,甚至影響了高層決策。
4月22日黃昏,龍朝人民軍隊在全線發起反擊,蘇聯空軍負責調度空中支援。
西線的第9兵團迅速突破聯合國軍防禦。
第20、第27、第26軍前出15至20公裏,殲滅了美軍第24師和南朝鮮軍第6師各一部。
第40軍突入30餘公裏,完成戰役割裂任務。
第39軍將美軍陸戰第1師隔於北漢江以東,無法西援。
但正麵的第3兵團在漣川以北遭到美軍第3師和土耳其旅的頑強抵抗,進展緩慢。
24日晨,雙方在哨城裏、永平地區形成對峙。
1951年4月,朝鮮半島的春天來得格外遲緩。
寒風依舊刺骨,臨津江的水麵上漂浮著未融的冰塊,江水在炮火的轟鳴聲中顫抖。
龍國誌願軍右翼的第19兵團,下轄第63、第64、第65軍,正奉命突破臨津江,向議政府方向推進,意圖切斷漢城以北敵軍的退路。
第63軍的戰士們率先渡過了臨津江,他們像一把鋒利的尖刀,直插敵人的心髒。
紺嶽山是江南的要地,英軍第29旅的格羅斯特營和比利時營駐紮在此。
誌願軍第63軍的戰士們頂著敵人的炮火,奮勇衝鋒。
雪馬裏一戰,英軍的王牌部隊格羅斯特營被全殲,比利時營也傷亡慘重。
誌願軍第63軍的戰士劉光子,憑借一己之力,俘虜了63名英軍士兵,創造了戰場上的奇跡。
勝利的喜悅並未持續太久,誌願軍第64軍在渡江後,遭遇了美軍的猛烈火力阻擊。
範弗裏特將軍改變了防禦戰術,采用了兵力和火力密切配合的縱深防禦戰。
誌願軍64軍的戰士們不顧一切地衝鋒,但敵人的火力太過強大,衝鋒的道路上鋪滿了誌願軍的屍體。
兵團司令部連發兩電催促64軍突破防線,措辭嚴厲:
“我軍主力已停於江南狹小背水地區,如不堅決攻擊等於死亡……”
64軍的戰士們咬緊牙關,繼續衝鋒。
偵察支隊和一個營的兵力突破了敵軍的防線,他們像一把尖刀,插入了美軍的縱深。
二十小時不眠不休,他們擊破了美軍七次阻擊,最終奪占了議政府旁的製高點道峰山,切斷了漢城以北敵軍的退路。
但64軍的主力卻始終無法突破美軍的火力封鎖線。
趕來增援的65軍兩個師剛剛渡過臨津江,與64軍合計五個師六萬多人馬,全部擠在臨津江南岸約20平方公裏的狹小空間上動彈不得。
美軍的重火力像犁地一樣,反複轟炸這片狹小的區域。
整整兩天兩夜,誌願軍戰士的血肉模糊的屍體鋪滿了臨津江南岸,江水被染成了紅色。
65軍和64軍的戰士們,麵對敵人的炮火,毫無畏懼。
但美軍的火力太過強大,誌願軍的火炮卻滯留在臨津江北岸,無法提供火力支援。
將領們的求戰心切和輕敵,使得這場戰鬥變得異常慘烈。
25日,龍朝人民軍隊調整部署後繼續進攻。
第19兵團占領了七峰山、汶山裏、法院裏一線,殲滅英軍第29旅格勞斯特郡團第1營、坦克團大部和南朝鮮軍第1師一部共四千餘人。
然戰役的發展並未如預期般順利。
盡管在加平方向打開了戰役缺口,但殲敵不多,戰役形成了平推態勢。
26日,龍朝軍隊繼續進攻,占領了聯合國軍第二線陣地的加平、錦屏山、縣裏一線。
至28日,誌願軍第19兵團攻占白雲台、國祀峰地區,人民軍第1軍團在梧琴裏殲南朝鮮軍第1師1個營大部。
但是“聯合國軍”已撤至漢城及北漢江、昭陽江以南地區重新組織防禦。
美軍騎兵第1師西調漢城,並在漢城周圍組成了綿密的火力帶。
龍朝人民軍隊鑒於在漢城以北殲敵機會已失,主力於29日停止進攻,結束第一階段作戰。
東線的人民軍第5、第3軍團並未停止戰鬥。
他們先後向麟蹄以北南朝鮮軍第5、第3師發起進攻,殲第5師第36團大部和北援之南朝鮮軍第7師第5團大部,有力配合了西線作戰。
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後,整個戰線呈西南向東北斜線態勢。
南朝鮮軍防守自隱裏至東海岸一段,位置突出。
龍朝軍隊決定實施第二階段作戰,集中兵力殲滅縣裏地區南朝鮮軍第9、第5、第7、第3師,然後視情況再圍殲南朝鮮軍11師和第首都師。
5月16日黃昏,龍朝人民軍隊發起第二階段進攻。
誌願軍第9兵團及人民軍第5、第3、第2軍團采取正麵突破、兩翼迂迴、層層包圍、多路鉗擊的策略,在雪嶽山至勿老裏地段進行突擊。
正是:
臨津江畔血光寒,
誌願兒郎戰敵頑。
求戰輕敵添慘象,
攻堅陷陣曆艱難。
漢城北望殲敵遠,
縣裏南征破敵關。
半島風雲多變幻,
且待新程再策鞭。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聯軍北進戰心浮。
且看臨津烽火起,
山河浴血誰沉浮。
外麵的世界被冰雪覆蓋,寒風唿嘯,仿佛要將一切生機凍結,在黃海潛艇裏漆雕旭卻感受不到一絲寒意,在茶室裏愜意地喝著飯後紅茶。
世界的另一端,美、英、法等國在是否再次越過“三八線”的問題上爭論不休。
美國政府最終決定繼續北進,試圖在軍事上占據有利地位後,再與龍朝兩國進行談判。
1951年4月初,儲備了足夠軍需物資的“聯合國軍”再次越過三八線。
計劃從龍朝兩國軍隊側後登陸,配合正麵進攻,將戰線推進到平壤、元山一帶。
4月11日,麥克阿瑟被撤銷職務,李奇微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
他通過情報發現誌願軍後續兵團集結,判斷龍朝兩國軍隊可能於4月下旬或5月初發起進攻。
於是,他決定以一部兵力繼續在金城、金化、鐵原地區保持進攻態勢,其他方向暫時轉入戰術性防禦。
此時的龍國誌願軍,火力配置已得到極大加強。
蘇聯的軍事援助讓龍國誌願軍的裝備煥然一新。
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的數量大幅增加。
龍國誌願軍的戰鬥力讓斯大林刮目相看,蘇聯終於加大了援助力度。
第五次戰役即將打響,龍國誌願軍的士氣高漲。
新入朝的兵團對美軍充滿了輕敵情緒,認為美軍不過是“表麵硬一點,鑿開之後就很容易揉捏”。
這種輕敵思想在軍中蔓延,甚至影響了高層決策。
4月22日黃昏,龍朝人民軍隊在全線發起反擊,蘇聯空軍負責調度空中支援。
西線的第9兵團迅速突破聯合國軍防禦。
第20、第27、第26軍前出15至20公裏,殲滅了美軍第24師和南朝鮮軍第6師各一部。
第40軍突入30餘公裏,完成戰役割裂任務。
第39軍將美軍陸戰第1師隔於北漢江以東,無法西援。
但正麵的第3兵團在漣川以北遭到美軍第3師和土耳其旅的頑強抵抗,進展緩慢。
24日晨,雙方在哨城裏、永平地區形成對峙。
1951年4月,朝鮮半島的春天來得格外遲緩。
寒風依舊刺骨,臨津江的水麵上漂浮著未融的冰塊,江水在炮火的轟鳴聲中顫抖。
龍國誌願軍右翼的第19兵團,下轄第63、第64、第65軍,正奉命突破臨津江,向議政府方向推進,意圖切斷漢城以北敵軍的退路。
第63軍的戰士們率先渡過了臨津江,他們像一把鋒利的尖刀,直插敵人的心髒。
紺嶽山是江南的要地,英軍第29旅的格羅斯特營和比利時營駐紮在此。
誌願軍第63軍的戰士們頂著敵人的炮火,奮勇衝鋒。
雪馬裏一戰,英軍的王牌部隊格羅斯特營被全殲,比利時營也傷亡慘重。
誌願軍第63軍的戰士劉光子,憑借一己之力,俘虜了63名英軍士兵,創造了戰場上的奇跡。
勝利的喜悅並未持續太久,誌願軍第64軍在渡江後,遭遇了美軍的猛烈火力阻擊。
範弗裏特將軍改變了防禦戰術,采用了兵力和火力密切配合的縱深防禦戰。
誌願軍64軍的戰士們不顧一切地衝鋒,但敵人的火力太過強大,衝鋒的道路上鋪滿了誌願軍的屍體。
兵團司令部連發兩電催促64軍突破防線,措辭嚴厲:
“我軍主力已停於江南狹小背水地區,如不堅決攻擊等於死亡……”
64軍的戰士們咬緊牙關,繼續衝鋒。
偵察支隊和一個營的兵力突破了敵軍的防線,他們像一把尖刀,插入了美軍的縱深。
二十小時不眠不休,他們擊破了美軍七次阻擊,最終奪占了議政府旁的製高點道峰山,切斷了漢城以北敵軍的退路。
但64軍的主力卻始終無法突破美軍的火力封鎖線。
趕來增援的65軍兩個師剛剛渡過臨津江,與64軍合計五個師六萬多人馬,全部擠在臨津江南岸約20平方公裏的狹小空間上動彈不得。
美軍的重火力像犁地一樣,反複轟炸這片狹小的區域。
整整兩天兩夜,誌願軍戰士的血肉模糊的屍體鋪滿了臨津江南岸,江水被染成了紅色。
65軍和64軍的戰士們,麵對敵人的炮火,毫無畏懼。
但美軍的火力太過強大,誌願軍的火炮卻滯留在臨津江北岸,無法提供火力支援。
將領們的求戰心切和輕敵,使得這場戰鬥變得異常慘烈。
25日,龍朝人民軍隊調整部署後繼續進攻。
第19兵團占領了七峰山、汶山裏、法院裏一線,殲滅英軍第29旅格勞斯特郡團第1營、坦克團大部和南朝鮮軍第1師一部共四千餘人。
然戰役的發展並未如預期般順利。
盡管在加平方向打開了戰役缺口,但殲敵不多,戰役形成了平推態勢。
26日,龍朝軍隊繼續進攻,占領了聯合國軍第二線陣地的加平、錦屏山、縣裏一線。
至28日,誌願軍第19兵團攻占白雲台、國祀峰地區,人民軍第1軍團在梧琴裏殲南朝鮮軍第1師1個營大部。
但是“聯合國軍”已撤至漢城及北漢江、昭陽江以南地區重新組織防禦。
美軍騎兵第1師西調漢城,並在漢城周圍組成了綿密的火力帶。
龍朝人民軍隊鑒於在漢城以北殲敵機會已失,主力於29日停止進攻,結束第一階段作戰。
東線的人民軍第5、第3軍團並未停止戰鬥。
他們先後向麟蹄以北南朝鮮軍第5、第3師發起進攻,殲第5師第36團大部和北援之南朝鮮軍第7師第5團大部,有力配合了西線作戰。
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後,整個戰線呈西南向東北斜線態勢。
南朝鮮軍防守自隱裏至東海岸一段,位置突出。
龍朝軍隊決定實施第二階段作戰,集中兵力殲滅縣裏地區南朝鮮軍第9、第5、第7、第3師,然後視情況再圍殲南朝鮮軍11師和第首都師。
5月16日黃昏,龍朝人民軍隊發起第二階段進攻。
誌願軍第9兵團及人民軍第5、第3、第2軍團采取正麵突破、兩翼迂迴、層層包圍、多路鉗擊的策略,在雪嶽山至勿老裏地段進行突擊。
正是:
臨津江畔血光寒,
誌願兒郎戰敵頑。
求戰輕敵添慘象,
攻堅陷陣曆艱難。
漢城北望殲敵遠,
縣裏南征破敵關。
半島風雲多變幻,
且待新程再策鞭。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