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道:“原來如此。”說完繼續問道:“此地哪裏狐狸出沒頻繁?”
安宗道:“狐狸在村南山脈出現過,村北山脈卻是狼更多些。”
李耳想了片刻,問道:“你們常年在此,可有村人見過白色狐狸?”
安宗道:“白色狐狸少見,我們卻是未曾見過,不過聽說南山山脈向東南綿延之處,東荒崗曾有人見過白色狐狸。”
李耳道:“我們正是從東荒崗而來,尋找白狐蹤跡。”
安宗道:“那我便不清楚了,我們這一帶,還未曾有人見過白色狐狸出沒。”
李耳想了一陣,問道:“這個村子名叫沙崗,我們這一路行來,卻未見沙丘,這是為何?”
安宗道:“這一帶確實沒有沙丘,隻是春秋二季,常有西北風卷著黃沙,從此路過。風起之時,便如昨日,黃沙漫天,難見天日,所以才叫沙崗。”
李耳道:“我知道了,你迴去歇息吧,晚上還要勞累你,領我們再去一趟老龍潭。”
安宗告辭了李耳和觀風子,迴到自己的屋子歇息了。
待安宗出了門,觀風子道:“這水潭裏,必然住著洋河龍王,不然怎能出水,越變越大,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李耳道:“正是,可是我有一事不解:據安宗所言,這洋河龍王在此已存千年,應當是被禹帝大將布雨製服,安居在此,管控一方水文,這便和栗英看到的白蛇有了出入。”
觀風子道:“小蛇著白狐引誘了栗英前去封封,卻是一條待成正果的白龍,確實和這裏已被封封的洋河老龍對不上號。師叔查驗現場,可有其他發現?”
李耳道:“司南指針難定,當是潭水之下老龍氣場所致,我觀望天色雲氣,西北方向確有龍氣,隻是所學尚淺,不能看出這龍氣是幾條龍行成的?”
觀風子道:“雲從龍,龍生水,黃沙過此不能落地,形成沙丘,應當是這洋河老龍龍氣的威能所致。”
李耳聞言,思索片刻,說道:“真人所言甚是,這話倒讓我想起了小龍的來龍,便在我們前往東荒崗的路途中,見到的那個沙丘方向,真人可有印象?”
觀風子道:“那沙丘麵積雖然不是很大,但是黃沙卻是耀眼,內裏沙丘高聳,難道小龍是從那裏來到了這裏?”
李耳道:“此地已有洋河老龍,若是小蛇在東荒墓地修行有成,當去一處沒有龍王的地方才是,到此卻是為何?”
觀風子道:“還有白狐,這裏的人也從未見過,這些疑點,如何才能整出一條完整的線來?”
李耳道:“小龍在桑林崗小洞之中,留下拳頭大的吞吐雲氣冰片,也是蹊蹺。”
觀風子和李耳想了一陣,沒想出什麽合理的說法。安宗的家中婦人送來了食物飲水,說:“兩位大人嚐嚐我們這裏的龍潭水,可好喝了,做出的飯菜,自帶潭水香味。”
兩人道:“昨日便已領略了寶地飯菜之香,水酒之淳,不想這龍潭水,如此好喝。”
婦人道:“兩位慢慢用,但有所需,喊我即可。”說完出門去了。
李耳和觀風子用過餐飯,各自歇息,隻待晚上子時再去老龍潭,查看究竟。
時光飛過,眨眼到了晚上子時,安宗帶著眾人,再次向著老龍潭進發。
今夜沒有月亮,群星耀目,眾人點起火把,來到了老龍潭。李耳拿出司南羅,借著觀風子的火把光亮,對照天上星宿,仔細查驗。
司南羅針搖擺之間,劃過了龍王廟,卻是不停,繼續搖擺。李耳心想:“此地隻有一隻龍王,氣場卻是不定,難道這龍王廟中有蹊蹺。”
想到這裏,抬頭問安宗道:“這龍王廟你們多長時間來祭拜一次?”
安宗道:“我們每年隻是祭拜一次,但是這裏環境幽靜,有些調皮的孩子,卻是常常趁著家人不備,偷偷到此玩耍。不過沒出過什麽事,所以孩子們不說的話,我們也不知道誰來過這裏。”
觀風子道:“看來你小時候也如此做過。”
安宗道:“正是,我小時候也曾趁著家人不備,約了夥伴到此玩耍。”
李耳收起司南羅,說道:“我們去廟裏看一看。”
劉義和三個內府兵聞言,提著長劍,先向著龍王廟探路去了。李耳等人隨後跟著,來到了龍王廟前。
劉義和三個大兵打開廟門,伸進火把照了照,走進去查驗了一番,出了廟,劉義對李耳道:“大人請去查驗。”
李耳和觀風子進了廟裏,觀風子打著火把照亮,李耳仔細查驗,卻是未用司南羅,隻是目測。廟裏供著一隻老龍,石頭供桌上擺著一塊牌位,上麵寫著“洋河龍神”,牌位前麵有個青銅香爐,裏麵插滿了香頭。
兩人在廟中仔細查驗,李耳發現了一些異常,記在心中,卻是不言,隻是在石頭供桌下伸手摩挲一番,拿出了幾塊冰片,卻是不如第一次的那塊冰片大,都是小孩巴掌大小的薄片。
李耳看過廟中,和觀風子出了龍王廟,掩住廟門,帶著眾人返迴。迴程眾人心情放鬆,走得快了。暗夜之中,眾人隻顧眼前,一個內府兵不慎,腳下一滑,摔倒在地,磕傷了小腿。這個內府兵倒地之前,抓向身前同伴,想要站穩,不想摔倒之下,把同伴也帶倒在地上。同伴不防之下,左手撐地,卻是不穩,磕傷了左手左臂。
眾人一陣騷亂,給兩個受傷的內府兵照亮處理傷口。李耳望著眾大兵處理傷口,心中豁然開朗,一切線索暮然明朗,心中有了定奪。
這便是:“萬事有始不強求,機緣到時自有終。”
眾人處理了兩人傷口,扶著兩人迴到了村裏。進了村子,李耳對眾人道:“此事我已知大概,明日你們好好歇息一日,我也做出此行調查報告,後日我們迴返東荒崗。”
眾人應了諾,高興地各迴各家歇息了。心中均是讚歎:“王上派來的這人果然不凡,雖然歲數不大,調查詭異之事真是有一手,短短三日便有了結果。”
眾大兵目睹李耳本事神奇,紛紛傳頌,李耳再迴洛陽,在薊城和關外已經開始小有名氣。
安宗道:“狐狸在村南山脈出現過,村北山脈卻是狼更多些。”
李耳想了片刻,問道:“你們常年在此,可有村人見過白色狐狸?”
安宗道:“白色狐狸少見,我們卻是未曾見過,不過聽說南山山脈向東南綿延之處,東荒崗曾有人見過白色狐狸。”
李耳道:“我們正是從東荒崗而來,尋找白狐蹤跡。”
安宗道:“那我便不清楚了,我們這一帶,還未曾有人見過白色狐狸出沒。”
李耳想了一陣,問道:“這個村子名叫沙崗,我們這一路行來,卻未見沙丘,這是為何?”
安宗道:“這一帶確實沒有沙丘,隻是春秋二季,常有西北風卷著黃沙,從此路過。風起之時,便如昨日,黃沙漫天,難見天日,所以才叫沙崗。”
李耳道:“我知道了,你迴去歇息吧,晚上還要勞累你,領我們再去一趟老龍潭。”
安宗告辭了李耳和觀風子,迴到自己的屋子歇息了。
待安宗出了門,觀風子道:“這水潭裏,必然住著洋河龍王,不然怎能出水,越變越大,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李耳道:“正是,可是我有一事不解:據安宗所言,這洋河龍王在此已存千年,應當是被禹帝大將布雨製服,安居在此,管控一方水文,這便和栗英看到的白蛇有了出入。”
觀風子道:“小蛇著白狐引誘了栗英前去封封,卻是一條待成正果的白龍,確實和這裏已被封封的洋河老龍對不上號。師叔查驗現場,可有其他發現?”
李耳道:“司南指針難定,當是潭水之下老龍氣場所致,我觀望天色雲氣,西北方向確有龍氣,隻是所學尚淺,不能看出這龍氣是幾條龍行成的?”
觀風子道:“雲從龍,龍生水,黃沙過此不能落地,形成沙丘,應當是這洋河老龍龍氣的威能所致。”
李耳聞言,思索片刻,說道:“真人所言甚是,這話倒讓我想起了小龍的來龍,便在我們前往東荒崗的路途中,見到的那個沙丘方向,真人可有印象?”
觀風子道:“那沙丘麵積雖然不是很大,但是黃沙卻是耀眼,內裏沙丘高聳,難道小龍是從那裏來到了這裏?”
李耳道:“此地已有洋河老龍,若是小蛇在東荒墓地修行有成,當去一處沒有龍王的地方才是,到此卻是為何?”
觀風子道:“還有白狐,這裏的人也從未見過,這些疑點,如何才能整出一條完整的線來?”
李耳道:“小龍在桑林崗小洞之中,留下拳頭大的吞吐雲氣冰片,也是蹊蹺。”
觀風子和李耳想了一陣,沒想出什麽合理的說法。安宗的家中婦人送來了食物飲水,說:“兩位大人嚐嚐我們這裏的龍潭水,可好喝了,做出的飯菜,自帶潭水香味。”
兩人道:“昨日便已領略了寶地飯菜之香,水酒之淳,不想這龍潭水,如此好喝。”
婦人道:“兩位慢慢用,但有所需,喊我即可。”說完出門去了。
李耳和觀風子用過餐飯,各自歇息,隻待晚上子時再去老龍潭,查看究竟。
時光飛過,眨眼到了晚上子時,安宗帶著眾人,再次向著老龍潭進發。
今夜沒有月亮,群星耀目,眾人點起火把,來到了老龍潭。李耳拿出司南羅,借著觀風子的火把光亮,對照天上星宿,仔細查驗。
司南羅針搖擺之間,劃過了龍王廟,卻是不停,繼續搖擺。李耳心想:“此地隻有一隻龍王,氣場卻是不定,難道這龍王廟中有蹊蹺。”
想到這裏,抬頭問安宗道:“這龍王廟你們多長時間來祭拜一次?”
安宗道:“我們每年隻是祭拜一次,但是這裏環境幽靜,有些調皮的孩子,卻是常常趁著家人不備,偷偷到此玩耍。不過沒出過什麽事,所以孩子們不說的話,我們也不知道誰來過這裏。”
觀風子道:“看來你小時候也如此做過。”
安宗道:“正是,我小時候也曾趁著家人不備,約了夥伴到此玩耍。”
李耳收起司南羅,說道:“我們去廟裏看一看。”
劉義和三個內府兵聞言,提著長劍,先向著龍王廟探路去了。李耳等人隨後跟著,來到了龍王廟前。
劉義和三個大兵打開廟門,伸進火把照了照,走進去查驗了一番,出了廟,劉義對李耳道:“大人請去查驗。”
李耳和觀風子進了廟裏,觀風子打著火把照亮,李耳仔細查驗,卻是未用司南羅,隻是目測。廟裏供著一隻老龍,石頭供桌上擺著一塊牌位,上麵寫著“洋河龍神”,牌位前麵有個青銅香爐,裏麵插滿了香頭。
兩人在廟中仔細查驗,李耳發現了一些異常,記在心中,卻是不言,隻是在石頭供桌下伸手摩挲一番,拿出了幾塊冰片,卻是不如第一次的那塊冰片大,都是小孩巴掌大小的薄片。
李耳看過廟中,和觀風子出了龍王廟,掩住廟門,帶著眾人返迴。迴程眾人心情放鬆,走得快了。暗夜之中,眾人隻顧眼前,一個內府兵不慎,腳下一滑,摔倒在地,磕傷了小腿。這個內府兵倒地之前,抓向身前同伴,想要站穩,不想摔倒之下,把同伴也帶倒在地上。同伴不防之下,左手撐地,卻是不穩,磕傷了左手左臂。
眾人一陣騷亂,給兩個受傷的內府兵照亮處理傷口。李耳望著眾大兵處理傷口,心中豁然開朗,一切線索暮然明朗,心中有了定奪。
這便是:“萬事有始不強求,機緣到時自有終。”
眾人處理了兩人傷口,扶著兩人迴到了村裏。進了村子,李耳對眾人道:“此事我已知大概,明日你們好好歇息一日,我也做出此行調查報告,後日我們迴返東荒崗。”
眾人應了諾,高興地各迴各家歇息了。心中均是讚歎:“王上派來的這人果然不凡,雖然歲數不大,調查詭異之事真是有一手,短短三日便有了結果。”
眾大兵目睹李耳本事神奇,紛紛傳頌,李耳再迴洛陽,在薊城和關外已經開始小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