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不歸跋山涉水來這一趟,全是為了護著這個不孝徒,有他在,玉無缺自然不怕,要真說怕的東西,也就是拖累師尊,害他一起受苦而已。
戰戰兢兢地扶著鶴不歸登上最後一級台階,師尊卻停下腳步不再往前。綴了一路的泥人終於在這裏鬆開手,一路匍匐迴了路兩邊的深林,落地生根,立時長成挺拔樹木,隻是臉的方向自始至終望著鶴不歸的背影。
玉無缺靠過來:「師祖他們送了一路,往後就交給我了。」
鶴不歸正好笑地看他,想這人哪來那麽多好聽話編,便被突然飛來的掛珠圍了起來。
這些掛珠每一顆都有拳頭大,佛光閃爍,威力無比,轉速極慢卻能形成一股密不透風的光牆,緊緊戒備在二人周圍,像一個移動的囚禁陣法,踏上無量齋便讓罪人無所遁形。
玉無缺手欠去摸了下,立時被燙得眼冒金星,趕緊縮迴手來。
隻這瞬間的觸碰,他便知自己根本不是對手。
古剎佛音不絕於耳,石台兩邊都是十人合抱的粗壯樹木,鬱蔥寧靜,隻是麵前形狀和這般靜好景象格格不入,無量齋的僧人雙手合十圍攏過來,少說也有五十之多,他們並未看著來人,也沒帶兵器,隻是低頭誦經,掛珠隨著誦經聲飄蕩圍攏。
沒有殺氣,卻處處都是殺機。
其中一個弟子緩步向前:「我等恭候多時,請玉施主隨我去戒堂,太微上仙在律堂稍等片刻,審訊結束,可去刑場一觀。」
玉無缺:「……」
掛珠輕動,即要捆住玉無缺,鶴不歸往側邊一站,把他擋在身後:「我要見方丈。」
弟子不急不忙:「方丈也想麵見上仙,待我等將罪人拿下,便請上仙去內堂相見。」
「先見過方丈再說玉無缺的事,人已經送到此地,跑不了。」鶴不歸取下玉冠上的鶴翎,交給麵前的弟子,「怎麽罰,請方丈見過這個信物再定斷,你拿去吧。」
佛門高僧,是否仙物一眼便知,弟子隻得恭恭敬敬地雙手接下,讓人去通傳,過了片刻,僧人一路小跑而來:「方丈有請二位到內堂一聚。」
一群眼觀鼻鼻觀心的僧人在後頭跟著,雖然沒帶著刑具,掛珠陣寸步不離地圍著他轉,玉無缺實打實有被當犯人押審的既視感,到了內堂門口,鶴不歸卻不讓他進去:「你在這裏等。」
玉無缺戰戰兢兢地跪好:「是。」
方丈沒發話,其餘人也不會擅自將人押走,鶴不歸放心地進了內堂,將門掩上。
方丈法號宗煥,慈眉善目,心寬體胖,雪白的鬍子和眉毛就快連成一體,看上去就是個很好說話之人。他一身袈裟掛珠盤坐在蒲團上敲木魚,知道有人進門也沒睜眼,隻是耳骨動了動。
鶴不歸自己扯個蒲團坐下,見對方無意寒暄,他也懶得主動打擾,便拿起麵前泡好的茶品了一品,一盞茶都喝盡了,宗煥還在念經,鶴不歸才不耐煩地瞧瞧案幾:「再念我可帶人走了。」
「好了好了,今日午課總要做完的。」宗煥睜開眼,見到鶴不歸的剎那怔了怔,「多年未見,太微上仙容顏竟半分未改。」
「大師別來無恙。」鶴不歸笑了笑。
別人喊大師那是客氣,鶴不歸喊他大師那是折煞,宗煥連忙告饒:「小西哥哥別打趣貧僧了,在你麵前我哪敢當得起一聲大師。」
小西哥哥差點沒讓鶴不歸掉一地雞皮疙瘩,鶴不歸白眼一翻:「別亂叫,讓你弟子們聽見,還了得?」
宗煥哪有個尊長模樣,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道:「上仙莫怪,當年貧僧年幼和你相識,叫慣了一時改不了口,誰曾想如今貧僧垂垂老矣,上仙還是舊時模樣。」
七十多年前鶴不歸跟著璿璣長老下山遊歷,在無量山附近的小村落歇腳,便是那時第一次見到宗煥。那時的宗煥大師還是個小沙彌,隻到鶴不歸的腰間,掛珠墜得他脖子都直不起來,白白嫩嫩的小臉很是可愛,青色頭皮上九個醒目的戒疤卻昭示他修行有德。
小沙彌在大街上化緣,見人就合十鞠躬,從街頭鞠到街尾,村子貧苦,他一路化下來也沒化到東西,鶴不歸在看別人畫糖畫,小沙彌化到他麵前時,缽中空空,瞧得人一陣心酸,連糖畫都不忍心買了。
他便解了錢袋遞過去,璿璣長老攔下他道:「布施齋僧是為了廣結善緣,小西莫要瞎給。」
鶴不歸當時還說:「我與佛門無緣,不結也罷,肚子餓就拿錢買了吃,有什麽問題?」
璿璣長老一時半會兒也解釋不清這個問題在哪裏,鶴不歸便開始硬塞錢袋子,宗煥當時也是初初下山化緣苦修,隻見過驅趕嫌棄僧人的,沒見過不要還硬塞的,他百般推拒,哪扭得過鶴不歸的脾氣,於是當街急得掉眼淚。
鶴不歸也惱了,一番好心落了不是,把小和尚當街氣哭,他轉頭便走,璿璣長老好一頓勸才把人勸迴來,那小沙彌還哭哭啼啼站在街心等他們。
無奈之下,師徒二人把小沙彌送迴了最近的寺廟,錢袋子拿迴來,在破陋寺廟裏和沙彌的師父吃了一頓寡淡清粥。
那時才知小沙彌法號宗煥,是無量齋最小最有慧根的弟子。
師徒二人在村子裏歇腳的幾日,總能見到宗煥化緣,一來二去,宗煥便和鶴不歸熟悉了起來,由於叫「鶴施主」被揍過幾次,他才改口叫「小西哥哥」。
戰戰兢兢地扶著鶴不歸登上最後一級台階,師尊卻停下腳步不再往前。綴了一路的泥人終於在這裏鬆開手,一路匍匐迴了路兩邊的深林,落地生根,立時長成挺拔樹木,隻是臉的方向自始至終望著鶴不歸的背影。
玉無缺靠過來:「師祖他們送了一路,往後就交給我了。」
鶴不歸正好笑地看他,想這人哪來那麽多好聽話編,便被突然飛來的掛珠圍了起來。
這些掛珠每一顆都有拳頭大,佛光閃爍,威力無比,轉速極慢卻能形成一股密不透風的光牆,緊緊戒備在二人周圍,像一個移動的囚禁陣法,踏上無量齋便讓罪人無所遁形。
玉無缺手欠去摸了下,立時被燙得眼冒金星,趕緊縮迴手來。
隻這瞬間的觸碰,他便知自己根本不是對手。
古剎佛音不絕於耳,石台兩邊都是十人合抱的粗壯樹木,鬱蔥寧靜,隻是麵前形狀和這般靜好景象格格不入,無量齋的僧人雙手合十圍攏過來,少說也有五十之多,他們並未看著來人,也沒帶兵器,隻是低頭誦經,掛珠隨著誦經聲飄蕩圍攏。
沒有殺氣,卻處處都是殺機。
其中一個弟子緩步向前:「我等恭候多時,請玉施主隨我去戒堂,太微上仙在律堂稍等片刻,審訊結束,可去刑場一觀。」
玉無缺:「……」
掛珠輕動,即要捆住玉無缺,鶴不歸往側邊一站,把他擋在身後:「我要見方丈。」
弟子不急不忙:「方丈也想麵見上仙,待我等將罪人拿下,便請上仙去內堂相見。」
「先見過方丈再說玉無缺的事,人已經送到此地,跑不了。」鶴不歸取下玉冠上的鶴翎,交給麵前的弟子,「怎麽罰,請方丈見過這個信物再定斷,你拿去吧。」
佛門高僧,是否仙物一眼便知,弟子隻得恭恭敬敬地雙手接下,讓人去通傳,過了片刻,僧人一路小跑而來:「方丈有請二位到內堂一聚。」
一群眼觀鼻鼻觀心的僧人在後頭跟著,雖然沒帶著刑具,掛珠陣寸步不離地圍著他轉,玉無缺實打實有被當犯人押審的既視感,到了內堂門口,鶴不歸卻不讓他進去:「你在這裏等。」
玉無缺戰戰兢兢地跪好:「是。」
方丈沒發話,其餘人也不會擅自將人押走,鶴不歸放心地進了內堂,將門掩上。
方丈法號宗煥,慈眉善目,心寬體胖,雪白的鬍子和眉毛就快連成一體,看上去就是個很好說話之人。他一身袈裟掛珠盤坐在蒲團上敲木魚,知道有人進門也沒睜眼,隻是耳骨動了動。
鶴不歸自己扯個蒲團坐下,見對方無意寒暄,他也懶得主動打擾,便拿起麵前泡好的茶品了一品,一盞茶都喝盡了,宗煥還在念經,鶴不歸才不耐煩地瞧瞧案幾:「再念我可帶人走了。」
「好了好了,今日午課總要做完的。」宗煥睜開眼,見到鶴不歸的剎那怔了怔,「多年未見,太微上仙容顏竟半分未改。」
「大師別來無恙。」鶴不歸笑了笑。
別人喊大師那是客氣,鶴不歸喊他大師那是折煞,宗煥連忙告饒:「小西哥哥別打趣貧僧了,在你麵前我哪敢當得起一聲大師。」
小西哥哥差點沒讓鶴不歸掉一地雞皮疙瘩,鶴不歸白眼一翻:「別亂叫,讓你弟子們聽見,還了得?」
宗煥哪有個尊長模樣,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道:「上仙莫怪,當年貧僧年幼和你相識,叫慣了一時改不了口,誰曾想如今貧僧垂垂老矣,上仙還是舊時模樣。」
七十多年前鶴不歸跟著璿璣長老下山遊歷,在無量山附近的小村落歇腳,便是那時第一次見到宗煥。那時的宗煥大師還是個小沙彌,隻到鶴不歸的腰間,掛珠墜得他脖子都直不起來,白白嫩嫩的小臉很是可愛,青色頭皮上九個醒目的戒疤卻昭示他修行有德。
小沙彌在大街上化緣,見人就合十鞠躬,從街頭鞠到街尾,村子貧苦,他一路化下來也沒化到東西,鶴不歸在看別人畫糖畫,小沙彌化到他麵前時,缽中空空,瞧得人一陣心酸,連糖畫都不忍心買了。
他便解了錢袋遞過去,璿璣長老攔下他道:「布施齋僧是為了廣結善緣,小西莫要瞎給。」
鶴不歸當時還說:「我與佛門無緣,不結也罷,肚子餓就拿錢買了吃,有什麽問題?」
璿璣長老一時半會兒也解釋不清這個問題在哪裏,鶴不歸便開始硬塞錢袋子,宗煥當時也是初初下山化緣苦修,隻見過驅趕嫌棄僧人的,沒見過不要還硬塞的,他百般推拒,哪扭得過鶴不歸的脾氣,於是當街急得掉眼淚。
鶴不歸也惱了,一番好心落了不是,把小和尚當街氣哭,他轉頭便走,璿璣長老好一頓勸才把人勸迴來,那小沙彌還哭哭啼啼站在街心等他們。
無奈之下,師徒二人把小沙彌送迴了最近的寺廟,錢袋子拿迴來,在破陋寺廟裏和沙彌的師父吃了一頓寡淡清粥。
那時才知小沙彌法號宗煥,是無量齋最小最有慧根的弟子。
師徒二人在村子裏歇腳的幾日,總能見到宗煥化緣,一來二去,宗煥便和鶴不歸熟悉了起來,由於叫「鶴施主」被揍過幾次,他才改口叫「小西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