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危局
官場:救了神秘大佬,乘風破浪 作者:天下南嶽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天明與胡楚的談話,細品就能感覺出來,他有意在放權。
胡楚焉能聽不出陸天明話裏的意思?
在縣裏,陸天明是當仁不讓的最大權力擁有者。沒有人可以挑戰他的權力,更無法撼動他的權威。
這是所有基層縣最基本的政治生態。
即便再弱的縣委書記,也不會讓縣長超越他成為權力的擁有者。
這裏麵一個關鍵的權力,就在於人事權。
組織人事權是每一個縣委書記都會牢牢掌握在手裏的權力。任何一名幹部的提拔晉升,都必須經過縣委書記的點頭。
縣委書記手裏的這點權力,可以讓一個人雞犬升天,也可以讓一個人永墜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
掌握了這個權力密碼,就掌握了所有人的命脈。
書記手握的組織人事權,就成了懸在每一個人頭上的一柄利劍。
陸天明這次談話,明顯就是將手裏的權力,讓渡給了他胡楚啊。
“陸書記,我很理解,您太忙了。市委決定的振興衡嶽工業計劃,還需要您去主持。您放心,山南的事,就放心交給我。請您隨時監督指導。我來衝鋒陷陣吧。”
胡楚的語氣,變得比以往客氣了許多。
一段時期,他稱唿陸天明為“你”,而現在,他不自覺地把“你”變成了“您”。
“胡縣長,有你這句話,我放心多了。”陸天明嚴肅說道:“我在山南工作了這麽些年,最大的感受是什麽?就是山南的幹部,都是積極向上的。我們山南的群眾,都是勤勞善良的。我們擁有這樣的基礎,難能可貴啊。”
胡楚還是很聰明的。他一眼就看出來陸天明的用意所在。
作為衡嶽市一名市委常委,他的主要戰場不能局限在一個山南縣。他要發揮他市委常委的作用,把戰場拓展到整個衡嶽市。
而衡嶽市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振興衡嶽工業。
從目前看,衡嶽市兩極分化的政治格局已經出現了危機。
市長汪浩主持的擴城計劃,已經出現了疲態。
由於擴城資金的極度匱乏,擴城計劃似乎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首先,市政府門口每天圍堵著大量的被征地拆遷的農民。他們在沒有拿到征地款,拆遷後沒有得到安置的前提下,他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圍堵市政府。
擴城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將紅線範圍內的土地全部征收到政府手裏。
征收土地是需要撥付征地款的。市政府當時許諾,征地款在征地工作全部結束後,全部支付到位。
擴城計劃的第二步,就是將征地範圍內的建築全部夷為平地,為未來的規劃建設掃清障礙。
市政府再次承諾,拆遷對象的房屋在被拆遷後,將會安置到政府統一建造的安置小區。
在安置之前,拆遷對象自行解決居住問題,政府補貼相關費用。
然而,擴城計劃的第二步都走完了。人們不但沒拿到征地補償款,更沒看到安置小區的影子。
老百姓經過無數次的交涉,得到的答複永遠都是“再等等”。
憤怒的群眾便去圍堵政府大門。由此激化了矛盾。據說,已經有不少於十個人被公安以尋釁滋事抓了。
擴城計劃之所以沒能按預定計劃穩步推進,主要原因就在於趙坤承諾的投資,至今沒有影子。
市長汪浩掏空了市財政,還欠下了銀行不少貸款。
如果這次不是山南縣支援了三個億過去,衡嶽市政府能否正常運轉都會被人質疑。
市長汪浩已經到了焦頭爛額的地步。
現在在衡嶽的所有銀行行長,看到汪浩的影子都要繞道走。他們都知道,汪市長找他們,肯定就是開口貸款要錢。
前期的征地拆遷,衡嶽市政府不但掏幹了市財政,還從銀行貸款了不少錢。
行長們都清楚,汪市長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可是他欠下的貸款,責任就隻能由他們這些行長來承擔。
所以,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裝死。既不見汪市長本人,也不接他的電話。
局麵在明顯的惡化。
市委書記梁同慶當然不能任由局麵不受控製發展下去。誰都知道,如果不及時遏製住局麵,最後的結果誰都無法承受。
汪市長顯然一籌莫展。但是他的態度很強硬,所有圍堵市政府的行為,都被他冠以衝擊政府機關罪名。命令市公安局副局長司馬陽抓人。
然而,這並沒有改變局麵。老百姓態度明確,拿不到錢,他們寧願去吃牢飯。
因此,圍堵市政府的事件非但沒遏製下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梁同慶書記親自致電陸天明,要求他出麵解決困局。
在將山南的工作托付給了胡楚後,陸天明正式入駐市委,主持解困工作。
在汪浩的辦公室裏,他見到了雲淡風輕的市長汪浩。
市委常委會上已經形成了決議,由常委陸天明同誌協助市政府正確處置群眾圍堵市政府的事件。
“天明,你現在的身份,算不算救火隊長?”汪浩不屑地說道:“他姓梁的什麽意思?”
陸天明嘿嘿笑道:“汪市長,我怎麽是救火隊長呢?市政府又沒起火。我救什麽火啊。”
“對嘛。幾個刁民,能把政府怎樣?”汪浩冷冷說道:“凡不聽勸告者,一律嚴懲。我就不相信這些刁民不怕死。”
陸天明鼓掌道:“汪市長,我很敬佩你的強硬。說實話,我永遠都學不會你身上的這股霸氣。”
汪浩白了他一眼道:“你告訴我,你這話是不是陰陽怪氣了?”
“沒有啊。”陸天明一本正經地說道:“我是發自內心的感慨啊。”
“少來這套。說吧,你有什麽辦法解決,我洗耳恭聽。”汪浩在椅子上坐下來,將一條腿翹了起來。
常委會決定由陸天明協助他解困的決定,他本身並不認可接受。
在汪浩看來,發展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不同的聲音響起。
群眾圍堵市政府大門,無非就是受到了一些心懷鬼胎的人的蠱惑。隻要把這些害群之馬繩之以法,就能做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也就是說,陸天明來協助他工作,並非是汪浩心甘情願的。而是市委的決定。他是被迫接受的。
“汪市長,我是這樣認為的,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今天的這個局麵,問題出在哪?我們必須搞清楚,搞明白。”
汪浩冷笑著道:“還有什麽搞不清楚搞不明白的事?不就是投資沒到位嗎?”
“投資為什麽沒及時到位,問題出在哪?”
汪浩歎口氣道:“天明啊,我實話實說了吧,我們恐怕是被趙坤耍了。”
胡楚焉能聽不出陸天明話裏的意思?
在縣裏,陸天明是當仁不讓的最大權力擁有者。沒有人可以挑戰他的權力,更無法撼動他的權威。
這是所有基層縣最基本的政治生態。
即便再弱的縣委書記,也不會讓縣長超越他成為權力的擁有者。
這裏麵一個關鍵的權力,就在於人事權。
組織人事權是每一個縣委書記都會牢牢掌握在手裏的權力。任何一名幹部的提拔晉升,都必須經過縣委書記的點頭。
縣委書記手裏的這點權力,可以讓一個人雞犬升天,也可以讓一個人永墜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
掌握了這個權力密碼,就掌握了所有人的命脈。
書記手握的組織人事權,就成了懸在每一個人頭上的一柄利劍。
陸天明這次談話,明顯就是將手裏的權力,讓渡給了他胡楚啊。
“陸書記,我很理解,您太忙了。市委決定的振興衡嶽工業計劃,還需要您去主持。您放心,山南的事,就放心交給我。請您隨時監督指導。我來衝鋒陷陣吧。”
胡楚的語氣,變得比以往客氣了許多。
一段時期,他稱唿陸天明為“你”,而現在,他不自覺地把“你”變成了“您”。
“胡縣長,有你這句話,我放心多了。”陸天明嚴肅說道:“我在山南工作了這麽些年,最大的感受是什麽?就是山南的幹部,都是積極向上的。我們山南的群眾,都是勤勞善良的。我們擁有這樣的基礎,難能可貴啊。”
胡楚還是很聰明的。他一眼就看出來陸天明的用意所在。
作為衡嶽市一名市委常委,他的主要戰場不能局限在一個山南縣。他要發揮他市委常委的作用,把戰場拓展到整個衡嶽市。
而衡嶽市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振興衡嶽工業。
從目前看,衡嶽市兩極分化的政治格局已經出現了危機。
市長汪浩主持的擴城計劃,已經出現了疲態。
由於擴城資金的極度匱乏,擴城計劃似乎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首先,市政府門口每天圍堵著大量的被征地拆遷的農民。他們在沒有拿到征地款,拆遷後沒有得到安置的前提下,他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圍堵市政府。
擴城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將紅線範圍內的土地全部征收到政府手裏。
征收土地是需要撥付征地款的。市政府當時許諾,征地款在征地工作全部結束後,全部支付到位。
擴城計劃的第二步,就是將征地範圍內的建築全部夷為平地,為未來的規劃建設掃清障礙。
市政府再次承諾,拆遷對象的房屋在被拆遷後,將會安置到政府統一建造的安置小區。
在安置之前,拆遷對象自行解決居住問題,政府補貼相關費用。
然而,擴城計劃的第二步都走完了。人們不但沒拿到征地補償款,更沒看到安置小區的影子。
老百姓經過無數次的交涉,得到的答複永遠都是“再等等”。
憤怒的群眾便去圍堵政府大門。由此激化了矛盾。據說,已經有不少於十個人被公安以尋釁滋事抓了。
擴城計劃之所以沒能按預定計劃穩步推進,主要原因就在於趙坤承諾的投資,至今沒有影子。
市長汪浩掏空了市財政,還欠下了銀行不少貸款。
如果這次不是山南縣支援了三個億過去,衡嶽市政府能否正常運轉都會被人質疑。
市長汪浩已經到了焦頭爛額的地步。
現在在衡嶽的所有銀行行長,看到汪浩的影子都要繞道走。他們都知道,汪市長找他們,肯定就是開口貸款要錢。
前期的征地拆遷,衡嶽市政府不但掏幹了市財政,還從銀行貸款了不少錢。
行長們都清楚,汪市長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可是他欠下的貸款,責任就隻能由他們這些行長來承擔。
所以,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裝死。既不見汪市長本人,也不接他的電話。
局麵在明顯的惡化。
市委書記梁同慶當然不能任由局麵不受控製發展下去。誰都知道,如果不及時遏製住局麵,最後的結果誰都無法承受。
汪市長顯然一籌莫展。但是他的態度很強硬,所有圍堵市政府的行為,都被他冠以衝擊政府機關罪名。命令市公安局副局長司馬陽抓人。
然而,這並沒有改變局麵。老百姓態度明確,拿不到錢,他們寧願去吃牢飯。
因此,圍堵市政府的事件非但沒遏製下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梁同慶書記親自致電陸天明,要求他出麵解決困局。
在將山南的工作托付給了胡楚後,陸天明正式入駐市委,主持解困工作。
在汪浩的辦公室裏,他見到了雲淡風輕的市長汪浩。
市委常委會上已經形成了決議,由常委陸天明同誌協助市政府正確處置群眾圍堵市政府的事件。
“天明,你現在的身份,算不算救火隊長?”汪浩不屑地說道:“他姓梁的什麽意思?”
陸天明嘿嘿笑道:“汪市長,我怎麽是救火隊長呢?市政府又沒起火。我救什麽火啊。”
“對嘛。幾個刁民,能把政府怎樣?”汪浩冷冷說道:“凡不聽勸告者,一律嚴懲。我就不相信這些刁民不怕死。”
陸天明鼓掌道:“汪市長,我很敬佩你的強硬。說實話,我永遠都學不會你身上的這股霸氣。”
汪浩白了他一眼道:“你告訴我,你這話是不是陰陽怪氣了?”
“沒有啊。”陸天明一本正經地說道:“我是發自內心的感慨啊。”
“少來這套。說吧,你有什麽辦法解決,我洗耳恭聽。”汪浩在椅子上坐下來,將一條腿翹了起來。
常委會決定由陸天明協助他解困的決定,他本身並不認可接受。
在汪浩看來,發展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不同的聲音響起。
群眾圍堵市政府大門,無非就是受到了一些心懷鬼胎的人的蠱惑。隻要把這些害群之馬繩之以法,就能做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也就是說,陸天明來協助他工作,並非是汪浩心甘情願的。而是市委的決定。他是被迫接受的。
“汪市長,我是這樣認為的,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今天的這個局麵,問題出在哪?我們必須搞清楚,搞明白。”
汪浩冷笑著道:“還有什麽搞不清楚搞不明白的事?不就是投資沒到位嗎?”
“投資為什麽沒及時到位,問題出在哪?”
汪浩歎口氣道:“天明啊,我實話實說了吧,我們恐怕是被趙坤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