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築巢引鳳
官場:救了神秘大佬,乘風破浪 作者:天下南嶽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天的電話,讓陸天明的心情好了許多。
三義重工已經完成了前期的勘探規劃工作。即將投資山南建設一家僅次於燕京總部的生產基地。
梁書記聽了陸天明的匯報,也很高興。
他開玩笑道:“天明啊,你的眼光可不能都放在你山南縣。山南縣吃肉,也給市裏喝一碗湯嘛。”
陸天明道:“梁書記,山南也是衡嶽的一份子啊。”
“話這樣說沒錯。”梁同慶書記歎口氣說道:“我們是應該廣開門路,吸引外麵的資金和技術進來。但是,家裏的這些,如果不盤活,可惜了。”
陸天明明白梁書記話裏的意思。
衡嶽市曾經作為全國的工業重鎮,幾乎是兩分天下中的一個。
曾經的衡嶽市無論是工業基礎,還是商貿物流,都在全國範圍內占據著最重要的一席之地。輝煌的曆史,讓衡嶽人至今還猶感自豪。
然而,曆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衡嶽市被曆史的車輪碾壓過去,遠遠拋在身後。衡嶽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痛,隻有衡嶽人自己知道。
一場無差別的企業改製大潮,把衡嶽的大小工業企業改得全軍覆滅。一直到今天,始終沒看到恢複元氣的希望。
衡嶽這座城,不光在工業曆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因為交通的特殊,讓南來北往的人留下過深刻的印象。
當年的人們,無論南來,還是北往,衡嶽都是他們的必經之地。
衡嶽的繁華,讓人們印象深刻。至今,許多人提起衡嶽,無不津津樂道。
這一切,都隨著改製大潮一去不複返了。曾經的榮光與繁華,逐漸被蕭條所取代。
特別是衡嶽工業,從此一蹶不振。
梁同慶書記還在擔任市長的時候,就不遺餘力推動工業企業發展。或許是積重難返,或許是其他不可言說的原因。最後的結果,衡嶽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絲毫看不到改變。
有人說,衡嶽是下崗職工最多的一座城市。衡嶽也是牌館最多的一座城。
當年,在大量工廠倒閉,職工失業的情況下,衡嶽似乎走進了一條死胡同。
人們看不到希望,找不到新的工作崗位,便隻能遊蕩在大街小巷。他們或者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或者嘯聚一起,商議著偷或搶。
一時之間,衡嶽成了治安最差的一個地區。
再後來,有本事的人開始離開衡嶽去外地。再後來,便開始出現拖家帶口,舉家全遷到外地安家落戶。
幾次淘汰過後,衡嶽便隻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或者沒有一技之長的人。
可以說,衡嶽現在就是一座失去生機活力的城市。
書記梁同慶在衡嶽工作的這些年,最大的願望就是重振衡嶽工業雄風。可是,這一願望看似容易,但真要實現,卻如登天一樣的艱難。
衡嶽市成立“工業振興領導小組”,就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產生的。
然而,領導小組成立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但卻沒看到任何一個具體的工作出現。
梁書記這句貌似玩笑的話,其實就是在點擊陸天明,不要忘了他是領導小組組長的身份。
陸天明不慌不忙地說道:“梁書記,我有個想法,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你說。”梁書記擺擺手道:“隻要是有利於我們衡嶽發展的,你任何想法都可以提。”
“我是這樣認為的。地方經濟發展,不光是靠資金扶持。像我們衡嶽,重點就應該擺在人才上。有人才,就不愁發展。”
“具體一點。”
“衡嶽過去不光能生產雄霸全球的柴油機,也能生產全係列的軍工武器。衡嶽過去製造的汽車,可以說是有路就有衡嶽車。”
“天明,說重點。”梁書記顯然來了興趣。
“我準備把原來的柴油機廠、轉為民用的軍工廠和汽車製造廠合並起來,組成一個工業集團,重點研究航天發動機。”
梁書記顯然嚇了一跳,小聲問道:“想好了?你有沒有想過這很難做?”
“想過。”陸天明道:“航天技術是全人類都在探索的技術。未來世界,誰在航天技術上領先,誰就領先了全世界。”
“可是航天這一塊,據我所知,衡嶽沒有基礎。”
“不,我們有先天性的好條件。”陸天明笑笑說道:“當年,我們衡嶽能生產出來第一台領先全球技術的柴油機,我相信我們就能生產出來領先全球的航空發動機。梁書記,技術這東西,就好像是刻在骨頭上的記憶一樣。隻要我們衡嶽齊心協力,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難。”
“這可能需要巨大的投入吧?”梁書記試探著說道:“而且,天明啊,你要考慮一下後果。萬一不成功,我們的責任就大了。”
“投入這一塊,我們完全可以自主解決。”陸天明道:“這就是我要組成集團公司的原因。”
陸天明準備把原衡嶽柴油機廠、衡嶽汽車製造廠、衡嶽7432兵工廠,以及衡嶽冶金廠、軋鋼廠等八家企業合並起來,組成衡嶽工業集團。
他不但需要這幾家企業的技術,還需要這幾家企業的土地。
他準備將占地最多的冶金廠土地全部轉讓出去,換取巨額的土地轉讓資金,充實到研發生產環節。
同時,集團公司采用全民持股的方式。所有企業工人,都可以成為企業股東。集團公司在內部發行股票,承諾三年後,以高於原股票一倍的價格迴收股票。
“當然,持股者可以繼續持有。”陸天明嘿嘿笑道:“這些股票,未來就可能成為上市之後的原始股。”
梁同慶書記興致勃勃聽完陸天明的描繪,掩飾不住激動道:“天明,你告訴我,要實現你說的這一切,需要多久?”
“這要看我們吸引人才要用多久時間。”
“你說,我們要怎麽吸引人才?”
“築巢引鳳。”陸天明道:“我準備搞一個人才園。園區全部采用三層小別墅設計。這些別墅,未來就用作特殊人才的獎勵。在獎勵別墅的同時,我們給人才安家費。安家費最高不超過兩百萬。”
“你對招攬人才有具體設想嗎?”
“有。”陸天明胸有成竹地說道:“而且,我們的眼光不光局限在國內。我們要把眼光放眼到全球。我想親自去國外一些常青藤學校招攬我們需要的人才。”
梁同慶書記被陸天明說得瞪大了眼,張大了嘴。
三義重工已經完成了前期的勘探規劃工作。即將投資山南建設一家僅次於燕京總部的生產基地。
梁書記聽了陸天明的匯報,也很高興。
他開玩笑道:“天明啊,你的眼光可不能都放在你山南縣。山南縣吃肉,也給市裏喝一碗湯嘛。”
陸天明道:“梁書記,山南也是衡嶽的一份子啊。”
“話這樣說沒錯。”梁同慶書記歎口氣說道:“我們是應該廣開門路,吸引外麵的資金和技術進來。但是,家裏的這些,如果不盤活,可惜了。”
陸天明明白梁書記話裏的意思。
衡嶽市曾經作為全國的工業重鎮,幾乎是兩分天下中的一個。
曾經的衡嶽市無論是工業基礎,還是商貿物流,都在全國範圍內占據著最重要的一席之地。輝煌的曆史,讓衡嶽人至今還猶感自豪。
然而,曆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衡嶽市被曆史的車輪碾壓過去,遠遠拋在身後。衡嶽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痛,隻有衡嶽人自己知道。
一場無差別的企業改製大潮,把衡嶽的大小工業企業改得全軍覆滅。一直到今天,始終沒看到恢複元氣的希望。
衡嶽這座城,不光在工業曆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因為交通的特殊,讓南來北往的人留下過深刻的印象。
當年的人們,無論南來,還是北往,衡嶽都是他們的必經之地。
衡嶽的繁華,讓人們印象深刻。至今,許多人提起衡嶽,無不津津樂道。
這一切,都隨著改製大潮一去不複返了。曾經的榮光與繁華,逐漸被蕭條所取代。
特別是衡嶽工業,從此一蹶不振。
梁同慶書記還在擔任市長的時候,就不遺餘力推動工業企業發展。或許是積重難返,或許是其他不可言說的原因。最後的結果,衡嶽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絲毫看不到改變。
有人說,衡嶽是下崗職工最多的一座城市。衡嶽也是牌館最多的一座城。
當年,在大量工廠倒閉,職工失業的情況下,衡嶽似乎走進了一條死胡同。
人們看不到希望,找不到新的工作崗位,便隻能遊蕩在大街小巷。他們或者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或者嘯聚一起,商議著偷或搶。
一時之間,衡嶽成了治安最差的一個地區。
再後來,有本事的人開始離開衡嶽去外地。再後來,便開始出現拖家帶口,舉家全遷到外地安家落戶。
幾次淘汰過後,衡嶽便隻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或者沒有一技之長的人。
可以說,衡嶽現在就是一座失去生機活力的城市。
書記梁同慶在衡嶽工作的這些年,最大的願望就是重振衡嶽工業雄風。可是,這一願望看似容易,但真要實現,卻如登天一樣的艱難。
衡嶽市成立“工業振興領導小組”,就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產生的。
然而,領導小組成立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但卻沒看到任何一個具體的工作出現。
梁書記這句貌似玩笑的話,其實就是在點擊陸天明,不要忘了他是領導小組組長的身份。
陸天明不慌不忙地說道:“梁書記,我有個想法,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你說。”梁書記擺擺手道:“隻要是有利於我們衡嶽發展的,你任何想法都可以提。”
“我是這樣認為的。地方經濟發展,不光是靠資金扶持。像我們衡嶽,重點就應該擺在人才上。有人才,就不愁發展。”
“具體一點。”
“衡嶽過去不光能生產雄霸全球的柴油機,也能生產全係列的軍工武器。衡嶽過去製造的汽車,可以說是有路就有衡嶽車。”
“天明,說重點。”梁書記顯然來了興趣。
“我準備把原來的柴油機廠、轉為民用的軍工廠和汽車製造廠合並起來,組成一個工業集團,重點研究航天發動機。”
梁書記顯然嚇了一跳,小聲問道:“想好了?你有沒有想過這很難做?”
“想過。”陸天明道:“航天技術是全人類都在探索的技術。未來世界,誰在航天技術上領先,誰就領先了全世界。”
“可是航天這一塊,據我所知,衡嶽沒有基礎。”
“不,我們有先天性的好條件。”陸天明笑笑說道:“當年,我們衡嶽能生產出來第一台領先全球技術的柴油機,我相信我們就能生產出來領先全球的航空發動機。梁書記,技術這東西,就好像是刻在骨頭上的記憶一樣。隻要我們衡嶽齊心協力,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難。”
“這可能需要巨大的投入吧?”梁書記試探著說道:“而且,天明啊,你要考慮一下後果。萬一不成功,我們的責任就大了。”
“投入這一塊,我們完全可以自主解決。”陸天明道:“這就是我要組成集團公司的原因。”
陸天明準備把原衡嶽柴油機廠、衡嶽汽車製造廠、衡嶽7432兵工廠,以及衡嶽冶金廠、軋鋼廠等八家企業合並起來,組成衡嶽工業集團。
他不但需要這幾家企業的技術,還需要這幾家企業的土地。
他準備將占地最多的冶金廠土地全部轉讓出去,換取巨額的土地轉讓資金,充實到研發生產環節。
同時,集團公司采用全民持股的方式。所有企業工人,都可以成為企業股東。集團公司在內部發行股票,承諾三年後,以高於原股票一倍的價格迴收股票。
“當然,持股者可以繼續持有。”陸天明嘿嘿笑道:“這些股票,未來就可能成為上市之後的原始股。”
梁同慶書記興致勃勃聽完陸天明的描繪,掩飾不住激動道:“天明,你告訴我,要實現你說的這一切,需要多久?”
“這要看我們吸引人才要用多久時間。”
“你說,我們要怎麽吸引人才?”
“築巢引鳳。”陸天明道:“我準備搞一個人才園。園區全部采用三層小別墅設計。這些別墅,未來就用作特殊人才的獎勵。在獎勵別墅的同時,我們給人才安家費。安家費最高不超過兩百萬。”
“你對招攬人才有具體設想嗎?”
“有。”陸天明胸有成竹地說道:“而且,我們的眼光不光局限在國內。我們要把眼光放眼到全球。我想親自去國外一些常青藤學校招攬我們需要的人才。”
梁同慶書記被陸天明說得瞪大了眼,張大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