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八種大形態已經給你們介紹過半了。下一個該輪到仙尊形態了。仙尊形態在八種大形態裏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了。至於特殊在哪兒,一會兒說到的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動力核心+法力水晶+機械頭盔+神念發射器+機械戰甲+機械臂+機械爪+機械下肢+機械鞋+機械麵罩=仙尊形態。”


    “仙尊形態包含了四種小形態,分別是‘法術傷害結果+10%’‘體力消耗減半’‘精神控製力加倍’和‘力量+20%’。這個數量在八種大形態裏還算是中規中矩,但質量就比較一般了。物理係、法係、精神控製係,加什麽的都有,就顯得很亂。”


    “那麽我們再看一看它的兩種模式。”


    “仙尊形態(伏魔):戰鬥開始時自動觸發,你對上迴合你對造成過傷害的單位造成的傷害結果+10%。”


    “這段描述乍一聽有點繞,說白了就是‘記仇’。上迴合誰打過你,這迴合你對他就有傷害加成。這個模式是一開場就觸發的,但第一迴合顯然沒有什麽用。而且隻有10%的傷害結果加成,似乎提升得也不怎麽明顯。如果非要說它的亮點在哪裏的話,也隻有不限傷害類型這點了。加成量反正是很平庸了,真正有意思的是這段對加成方式的描述。”


    “注意,這是仙尊形態的‘伏魔模式’。‘伏魔’,伏的是什麽‘魔’?誰打我,誰就是‘魔’。這就是‘伏魔’,這就是‘仙尊’。”


    “好,重點來了,我們說一說仙尊形態的第二種模式。”


    “仙尊形態(長生):迴合開始時,可以選擇進入“長生模式”。進入“長生模式”後,你在本場戰鬥中將不能再迴到“伏魔模式”。在“長生模式”下,你每迴合自動恢複自身生命上限10%的生命值。”


    “仙尊形態是目前唯一一種不能來迴切換模式的大形態。事實上,我們在使用仙尊形態的時候也沒有必要來迴切換模式。剛才我已經說了,仙尊形態的伏魔模式並不厲害。不厲害,那我們還用它幹什麽呢?而且仙尊形態的長生模式又非常厲害,那我們當然要多使用長生模式了。”


    “每迴合自動恢複生命上限10%的生命值,那可是生命上限啊!如果你有一萬血,那每迴合就自動迴一千血!這是什麽概念?我不知道你們打沒打過消耗戰。在消耗戰中,這種可以自動恢複的被動效果可是超級強的。正常的一個輔助,給隊友加血,肯定需要一次出手。別管加多加少,一次出手,也就占用了一個迴合。而像這種自動恢複的效果,角色在恢複的同時還可以做其他事情,這就靈活了很多。”


    “當然,輔助加血是自己挑人加,而仙尊形態長生模式的自動迴血隻能給自己加。所以,我並不是說這種模式可以取代輔助。如果對方前期就不打你,你滿血就沒法再迴血了。所以,大家在使用仙尊形態的時候,不要一上來就選擇切換到長生模式。如果對方隻用控製技能來限製你,而不對你輸出,那你就很虧。畢竟伏魔模式還有一個可能存在的傷害加成效果,我們也不至於直接放棄掉這部分傷害加成。”


    “綜合兩種模式,我覺得咒術流的玩家可以考慮一下這個仙尊形態。為什麽呢?因為咒術流使用仙尊形態不會浪費屬性。經常看我直播的肯定都知道,我自己主玩兩個號,其中一個就是咒術流的。我自認為對咒術流的理解還是比較到位的。”


    “現在正在看直播的觀眾朋友裏,肯定也有玩咒術流的吧?對於咱們咒術流的角色而言,其他絕大多數的屬性都是不需要的,基礎屬性我們隻需要‘信仰’,非基礎屬性我們隻需要‘咒力’。非基礎屬性的部分,我們基本上很難進行調整,因為它們是由基礎屬性和裝備提供的非基礎屬性決定的。裝備上可調整的部分就是飾品和武器的重鑄材料,其他的主要還是看運氣。基礎屬性說白了就是‘加點’和裝備上的基礎屬性。咒術流的加點基本上是死的,沒有多大調整的空間。絕大多數的屬性必須加信仰,角色的抗性和速度方麵可以根據對戰需要進行微調。咒術流跟其他輸出係相比,最大優勢就是信仰屬性同時也加生命值。這就造成了咒術流的角色普遍比其他輸出係的角色要‘肉’很多。”


    “肯定會有人在這裏跟我討論‘根骨’這個基礎屬性。本來這就不是個問題。但從‘決崩’出現之後,關於‘根骨’屬性的討論就一直都沒停過。我說咒術流是最肉的輸出係,如果有人不服,那個人肯定就是要用根骨流的物理輸出反駁我。”


    “這裏無非就是拿兩個基礎屬性做比較,一個是根骨,另一個是力量。力量加什麽?加武力和負重。根骨加什麽?加武力、真元和體魄。除了平砍流的,物理係多多少少肯定要加一些根骨,因為物理係的技能要消耗真元。除了必加的的那部分根骨之外,其他的潛力點怎麽使用,似乎一直都沒有一個定論。物理係在空城祭中好像也是分支最多的一個大類。”


    “在過去,較早的版本,我們都會選擇主加力量。理由很簡單,1點力量提供的武力值是1點根骨提供的武力值的兩倍。在早期技能較少的時代,主加力量跟主加根骨的角色在普攻的傷害數據上差距是巨大的。你們也可以理解為‘虛榮心在作怪’,平時下個副本,或者做個什麽活動,你們不會對比自己跟隊伍裏同流派角色的傷害數據嗎?別人一出手就是一千多,你一出手就是六七百,你氣不氣?你說你真元多?你說你比較抗揍?對不起,我們輸出係不比這個。”


    “咒術流就不一樣了。咒力是我們的唯一輸出屬性。能夠提供咒力的基礎屬性隻有‘信仰’。所以,我們咒術流的都主加信仰。這個時候,誰的血更厚就跟誰的輸出更高成了同樣的評判標準。我血厚,說明我屬性高。就算我的輸出看上去稍遜一籌,那也頂多是因為我裝備上的純咒力屬性比較少,但我的總屬性並不虧。因為基礎屬性裏隻有體質和信仰能夠提供生命值,而1點體質沒有1點信仰加的生命值多,所以隻有信仰才能算極限的生命屬性。所以,如果一個咒術流的角色有高血量,誰會懷疑他主加的是信仰還是體質?”


    “那我們迴到剛才那個問題,高根骨的物理輸出能否比得上咒術流?高根骨就意味著高體魄,高體魄就意味著高抗性。如果說咒術流擁有的是高血量,那麽根骨流擁有的就是血的質量。如果考慮到隊中輔助可以用技能給隊友加血,那麽血的質量好像會更重要一些。但請注意,體魄不等於全類型傷害減免!起碼我們咒術流的傷害你用體魄就減免不了!在我們咒術流麵前,你的高體魄還是跟紙一樣。所以,在我看來,高根骨的物理輸出在生存方麵不如咒術流。”


    “為什麽我隻提生存方麵?因為輸出方麵二者根本就不應該放在一起比較。咒術流講究的是狂轟濫炸。看過電影裏的空襲沒有?一波又一波,沒完沒了,搞得人精神緊張。你不敢放鬆。你想從防空洞裏出來,到床上睡個安穩覺,但你不知道下一輪轟炸是什麽時候。它可能炸的不夠準,很多的炸彈其實沒有炸到人,但它給人的壓力是實實在在的。”


    “根骨流呢?根骨流講究的是竭盡全力。根骨流的核心輸出技能就是‘決崩’。甭管有多少真元,我都要一口氣打光。更多的攻擊段數,彌補了每段攻擊傷害的部分。當然,你的真元也有可能打不光。運氣不好,目標丟失,攻擊終止。或者,對方在你打光真元之前就已經死亡了。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你追求的仍然是一個迴合的極限輸出。就在這一個迴合,你需要竭盡所能造成最大的傷害。至於真元耗光之後的事情,可以暫且不去考慮。”


    “二者在團隊中的作用不同,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糾結到底哪種輸出方式更厲害。”


    “剛才咱們討論的這些,其實已經延伸的有點遠了。單就仙尊形態而言,明顯還是咒術流的角色與之更加匹配。根骨流的角色強或者不強,跟仙尊形態沒有什麽關係。剛才我在分析這兩種流派的時候已經說過了,根骨流的體魄屬性屬於抗性屬性,提高的是血的質量,並不能直接提高血量。而仙尊形態的長生模式是根據角色的生命值上限產生作用的。朝雲國之前的加成本來又已經提供了一部分抗性。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那麽肯定又有人要問了,始州國勢力的所有加成已經跟咒術流完美匹配了,難道還需要這個仙尊形態嗎?畢竟‘大型態變化’隻是朝雲國的一段勢力加成而已。朝雲國的其他加成好像並不如始州國的加成適合咒術流的角色。”


    “那麽我們再迴顧一下朝雲國的幾段勢力加成。第一段,護甲提升。第二段,可裝備機械類裝備。第二段加成裏的隱藏加成是八種小形態。第三段,最低10件機械類裝備可開啟大型態變化。八種大型態變化我們已經快介紹完了。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我之前給大家介紹的幾種大形態都是正好10件機械類裝備組成的。其實後麵剩下的兩種大形態同樣是由10件機械類裝備組成的。那有人可能就不理解了。你都是10件的,幹嘛還說最低10件?你直接說正好10件不就完了?”


    “嘿嘿,其實人家描述的沒有錯。大形態確實都是由10件機械類裝備組成的,但隨便10件機械類裝備不一定都能組成大形態啊。機械類裝備這種東西,不是你想來就來的。能得到機械類裝備,你的運氣就已經不賴了。你還想得到10件機械類裝備就直接組成大形態?如果你從這個角度去想,是不是就豁然開朗了?”


    “第四段,機械精通,也就是全消耗減半。”


    “當然,還有第五段,也就是終極覺醒。不過,這個才剛剛更新,我們還沒有去測試。”


    “就從前四段加成來看,有抗性,苟得住,消耗低,持久力強,算上零零散散幾種小形態的效果,應該本來就很適合消耗戰。如果再配合上仙尊形態的生命恢複和咒術流的高血量,你在消耗戰中絕對是一把好手。始州國的加成雖然有肉有輸出,但缺乏恢複。二者各有特色。在不同類型的團隊中,咒術流角色的定位可能也會不同。我認為這兩種咒術流都可以在一線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許不一定能穩坐主力,但起碼作為一個輪換角色都還是可以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敵迴合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濁青鱗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濁青鱗逆並收藏無敵迴合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