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率領僅剩的白馬義從,匆匆忙忙的來到華縣前線。
此時劉備正在商議,從華縣退兵,撤迴山陽郡。
隻要迴到山陽,與曹軍聯合到一起,便萬無一失了。
正在他準備撤軍的時候,突然看到滿身是血的趙雲來到帳中。
“子龍……你這是……”
劉備心裏一沉,趕忙站起身來。
趙雲抱拳跪地道:“主公,雲不才,丟失了糧草,請主公責罰?”
劉備隻覺得腦袋一懵。
前方攻城不順,後方糧草再丟了,如何能將這支軍隊帶迴去?
他急問道:“子龍一身是膽,勇不可當,是誰能從子龍手中奪取糧草?”
“是荊州軍,”趙雲愧疚道:“他們總兵力約有兩萬計,已占領任城樊縣一線。
我與其決戰,不是對手,隻得率軍衝過來,向主公請罪。”
劉備聽了,頓覺天旋地轉,身軀搖搖晃晃。
任城樊縣被斷,豈不是把他們的歸途給斷了?
關羽簡雍孫乾等人,趕忙在旁邊扶住劉備,這才讓其穩住心神。
劉備長唿一口氣道:“備這才明白劉琦用兵意圖。
他怪不得,不急於前來解救華縣之圍。
原來他是用了圍魏救趙之策,在斷我後路。”
簡雍咬了咬牙道:“此計甚毒。
我前方攻不下,後路又被切斷,糧草運送不上,豈不陷入兩難之境?”
這時張飛瞪著大環眼道:“兄長給小弟一哨人馬,小弟前去把那道路打通,把樊縣奪迴來。”
劉備搖了搖頭道:“翼德固然勇猛,若率騎兵突然襲擊,或許還有勝算。
但子龍從荊州軍中殺出來,必然令其警覺。
他們小心布防,在想要進攻,那便難了。”
孫乾補充道:“子龍糧草未曾運過來,軍中便隻剩三日之糧。
如何能等到三將軍攻城?”
幾人細想一下,當前最緊迫的,不僅進退兩難,而且缺少軍糧,幾乎已經到了絕境。
這時,張飛又道:“之前我等與泰山軍合力攻城,既是盟友,他們手中有糧。
兄長何不遣人前去,跟臧霸借糧?
反正他也是曹司空部將。”
簡雍道:“三將軍有所不知,臧霸雖兵屬曹司空,但卻聽調不聽宣。
曹司空命他前來瓜分泰山郡,他自然樂此不疲。
但我等撤退,又問他借軍糧,他如何能借?
除非……”
簡雍沉吟不語,張飛急道:“除非什麽,你趕緊說,要急死俺老張了。”
簡雍道:“如今山陽郡已然迴不去。
除非主公率我等,暫時歸順於臧霸,以觀時變。”
劉備想了想道:“不可,劉某身為漢室苗裔,自起兵以來,一直以興複漢室,平定天下為己任。
那泰山軍乃草寇出身,劉某豈能委身於賊?”
劉備所言不虛。
泰山軍臧霸孫觀等人,起先也是靠平定黃巾軍起家。
隻不過後來或者尊奉朝廷,或者與黃巾軍聯合,對抗官府。
所以到底是賊是軍,很難說的清。
世人稱唿他們,多以“泰山賊”而冠之。
劉備再怎麽落魄,也不可能前去投靠泰山賊寇。
這時候,突然有侍從進來,稟報道:“主公,營外有一人,自稱尚書令荀攸,奉清河王之命而來。”
“荀攸?莫非潁川荀公達?”劉備沉吟了一下。
潁川荀氏,乃天下有名的名門望族。
大名鼎鼎的“荀氏八龍”,世人皆敬仰有加。
荀攸當年曾經策劃刺殺董卓,故而贏得不小的名聲。
劉備跟簡雍孫乾對視一眼道:“那荀公達乃劉琦部下,必然前來勸降,我等不可示弱。
來人,準備刀斧手於兩側。”
張飛雖然魯莽,但素來敬重文人士大夫,連忙道:“那可是潁川荀氏之人。
兄長若傷及他性命,必會為天下人詬病。”
劉備斜了張飛一眼道:“為兄自有分寸。”
說完大喇喇的坐在主位上。
幾十名刀斧手,手持明晃晃的大刀,分列兩旁,一直排到了帳外。
關羽張飛二將,威風凜凜的站在劉備身後。
不多時,荀攸邁著四方步,不急不緩的走了過來。
他看到這架勢,捋著胡須笑了笑。
然後走到旁邊一名刀斧手跟前,用手指摸了摸刀刃,問道:“此刀鋒利否?”
那刀斧手不知道該怎樣迴答,閉著嘴巴不敢開口。
荀攸又淡淡的問道:“不知能否砍下荀某之人頭?”
那刀斧手依然不敢開口,臉上尷尬萬分。
荀攸哈哈大笑道:“原來隻是裝裝樣子,那又何必?”
說完大踏步走入帳內,掃視了眾人一眼,平靜的對劉備道:“潁川荀攸。
閣下可是玄德公?”
劉備見那刀斧手並未把荀攸嚇住,還被其取笑了一番,麵無表情道:“我便是劉備。
不知荀令君到此,有何見教?
若是勸降,請免開尊口。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放你一條生路,趕緊逃命去吧。”
“非也,非也,”荀攸笑道:“荀某是來,給玄德公指一條生路。”
劉備冷笑道:“危言聳聽,我等又未入死地,何來生路一說?”
“此地難道還不是死地?”
荀攸麵色凝重起來,冷聲道:“如今閣下率領數萬之軍,進不能攻克華縣。
退不能迴歸山陽。
難道閣下身為漢室苗裔,還準備去投靠泰山賊不成?”
劉備道:“泰山軍臧霸孫觀,曾為曹司空舉薦,獲封朝廷校尉都尉。
他們是堂堂大漢官軍,劉備如何不能投靠?”
荀攸凜然道:“朝廷封賞臧霸孫觀,不過是羸弱之時權宜之計。
如今朝廷蒸蒸日上,早晚都會派大軍平定泰山賊寇。
既然閣下有誌於從賊,那邊去吧。
荀某來此,也是多此一舉。
告辭!”
說完拱了拱手,轉身向帳外走去。
“荀令君且慢,”劉備態度稍稍緩和道:“請問荀令君,如何給劉某指點生路?”
荀攸轉過身來,眼神淩厲的看著劉備道:“那還用問?
聽聞玄德公乃是盧尚書之弟子,又是漢室宗親。
如今天子定都許都,文武群臣畢至,天下百姓無不奔走相告,等待大漢重歸一統,盛世降臨。
閣下卻偏偏逆天而行,跟從曹操,對抗朝廷,還有何麵目去見大漢列祖列宗?”
此時劉備正在商議,從華縣退兵,撤迴山陽郡。
隻要迴到山陽,與曹軍聯合到一起,便萬無一失了。
正在他準備撤軍的時候,突然看到滿身是血的趙雲來到帳中。
“子龍……你這是……”
劉備心裏一沉,趕忙站起身來。
趙雲抱拳跪地道:“主公,雲不才,丟失了糧草,請主公責罰?”
劉備隻覺得腦袋一懵。
前方攻城不順,後方糧草再丟了,如何能將這支軍隊帶迴去?
他急問道:“子龍一身是膽,勇不可當,是誰能從子龍手中奪取糧草?”
“是荊州軍,”趙雲愧疚道:“他們總兵力約有兩萬計,已占領任城樊縣一線。
我與其決戰,不是對手,隻得率軍衝過來,向主公請罪。”
劉備聽了,頓覺天旋地轉,身軀搖搖晃晃。
任城樊縣被斷,豈不是把他們的歸途給斷了?
關羽簡雍孫乾等人,趕忙在旁邊扶住劉備,這才讓其穩住心神。
劉備長唿一口氣道:“備這才明白劉琦用兵意圖。
他怪不得,不急於前來解救華縣之圍。
原來他是用了圍魏救趙之策,在斷我後路。”
簡雍咬了咬牙道:“此計甚毒。
我前方攻不下,後路又被切斷,糧草運送不上,豈不陷入兩難之境?”
這時張飛瞪著大環眼道:“兄長給小弟一哨人馬,小弟前去把那道路打通,把樊縣奪迴來。”
劉備搖了搖頭道:“翼德固然勇猛,若率騎兵突然襲擊,或許還有勝算。
但子龍從荊州軍中殺出來,必然令其警覺。
他們小心布防,在想要進攻,那便難了。”
孫乾補充道:“子龍糧草未曾運過來,軍中便隻剩三日之糧。
如何能等到三將軍攻城?”
幾人細想一下,當前最緊迫的,不僅進退兩難,而且缺少軍糧,幾乎已經到了絕境。
這時,張飛又道:“之前我等與泰山軍合力攻城,既是盟友,他們手中有糧。
兄長何不遣人前去,跟臧霸借糧?
反正他也是曹司空部將。”
簡雍道:“三將軍有所不知,臧霸雖兵屬曹司空,但卻聽調不聽宣。
曹司空命他前來瓜分泰山郡,他自然樂此不疲。
但我等撤退,又問他借軍糧,他如何能借?
除非……”
簡雍沉吟不語,張飛急道:“除非什麽,你趕緊說,要急死俺老張了。”
簡雍道:“如今山陽郡已然迴不去。
除非主公率我等,暫時歸順於臧霸,以觀時變。”
劉備想了想道:“不可,劉某身為漢室苗裔,自起兵以來,一直以興複漢室,平定天下為己任。
那泰山軍乃草寇出身,劉某豈能委身於賊?”
劉備所言不虛。
泰山軍臧霸孫觀等人,起先也是靠平定黃巾軍起家。
隻不過後來或者尊奉朝廷,或者與黃巾軍聯合,對抗官府。
所以到底是賊是軍,很難說的清。
世人稱唿他們,多以“泰山賊”而冠之。
劉備再怎麽落魄,也不可能前去投靠泰山賊寇。
這時候,突然有侍從進來,稟報道:“主公,營外有一人,自稱尚書令荀攸,奉清河王之命而來。”
“荀攸?莫非潁川荀公達?”劉備沉吟了一下。
潁川荀氏,乃天下有名的名門望族。
大名鼎鼎的“荀氏八龍”,世人皆敬仰有加。
荀攸當年曾經策劃刺殺董卓,故而贏得不小的名聲。
劉備跟簡雍孫乾對視一眼道:“那荀公達乃劉琦部下,必然前來勸降,我等不可示弱。
來人,準備刀斧手於兩側。”
張飛雖然魯莽,但素來敬重文人士大夫,連忙道:“那可是潁川荀氏之人。
兄長若傷及他性命,必會為天下人詬病。”
劉備斜了張飛一眼道:“為兄自有分寸。”
說完大喇喇的坐在主位上。
幾十名刀斧手,手持明晃晃的大刀,分列兩旁,一直排到了帳外。
關羽張飛二將,威風凜凜的站在劉備身後。
不多時,荀攸邁著四方步,不急不緩的走了過來。
他看到這架勢,捋著胡須笑了笑。
然後走到旁邊一名刀斧手跟前,用手指摸了摸刀刃,問道:“此刀鋒利否?”
那刀斧手不知道該怎樣迴答,閉著嘴巴不敢開口。
荀攸又淡淡的問道:“不知能否砍下荀某之人頭?”
那刀斧手依然不敢開口,臉上尷尬萬分。
荀攸哈哈大笑道:“原來隻是裝裝樣子,那又何必?”
說完大踏步走入帳內,掃視了眾人一眼,平靜的對劉備道:“潁川荀攸。
閣下可是玄德公?”
劉備見那刀斧手並未把荀攸嚇住,還被其取笑了一番,麵無表情道:“我便是劉備。
不知荀令君到此,有何見教?
若是勸降,請免開尊口。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放你一條生路,趕緊逃命去吧。”
“非也,非也,”荀攸笑道:“荀某是來,給玄德公指一條生路。”
劉備冷笑道:“危言聳聽,我等又未入死地,何來生路一說?”
“此地難道還不是死地?”
荀攸麵色凝重起來,冷聲道:“如今閣下率領數萬之軍,進不能攻克華縣。
退不能迴歸山陽。
難道閣下身為漢室苗裔,還準備去投靠泰山賊不成?”
劉備道:“泰山軍臧霸孫觀,曾為曹司空舉薦,獲封朝廷校尉都尉。
他們是堂堂大漢官軍,劉備如何不能投靠?”
荀攸凜然道:“朝廷封賞臧霸孫觀,不過是羸弱之時權宜之計。
如今朝廷蒸蒸日上,早晚都會派大軍平定泰山賊寇。
既然閣下有誌於從賊,那邊去吧。
荀某來此,也是多此一舉。
告辭!”
說完拱了拱手,轉身向帳外走去。
“荀令君且慢,”劉備態度稍稍緩和道:“請問荀令君,如何給劉某指點生路?”
荀攸轉過身來,眼神淩厲的看著劉備道:“那還用問?
聽聞玄德公乃是盧尚書之弟子,又是漢室宗親。
如今天子定都許都,文武群臣畢至,天下百姓無不奔走相告,等待大漢重歸一統,盛世降臨。
閣下卻偏偏逆天而行,跟從曹操,對抗朝廷,還有何麵目去見大漢列祖列宗?”